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637章

调教大宋-第637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家瓦子带头,京城所有瓦市的乐师琴匠,甜水巷的粉头儿姐儿们,打扮的花枝招展齐聚宣德门。。。。。。
  相国寺、铁塔寺的大和尚也走上街头,沿街讲经。。。。。。
  四十万禁军。。。。
  近百万开封民众,陆陆续续走上街头。
  他们手里擎着花灯,如漫天星光点点,照亮了整个开封城。
  轰轰轰轰轰!!!
  以宣德楼为首,城东、城西、城南数个炮点为辅,烟花礼炮,同时炸响,瞬间点燃。。。。。。
  嘉佑八年的上元节!
  宣德楼下,花火绽放的夜空,与彩灯照地,载歌载舞的人潮融为一体,太平盛世、锦绣华年!!
  拱卫着城楼之上,卧倒在躺椅上面的大宋官家。
  此时此刻,赵祯在烟花与歌声中正在接见几个特殊的人物——
  大宋西方元帅苏玛、十字军统帅唐纳德,还有。。。盟友爱德华。
  许是看开了,赵祯并没有掩饰什么,出奇的豁达。
  “让你们见笑了,初到大宋,就遇上这种事情。”
  三人受宠若惊,齐齐用赵祯听不懂的语言,矢口否认。
  说实话,内乱他们不是没见过,可是。。。。
  像大宋这种级别的内乱,像大宋这种“儒雅”的内乱,他们还真的第一次见到。
  爱德华甚至觉得,这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差别吧。
  来到大宋这段时间,他深深的被这个伟大的文明而震撼不已,唐奕在欧洲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夸张,这里。。。
  真的富庶到他无法想像,文明到他无法想像。
  如果今夜的事情放在西撒克斯,或者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那不血流成河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
  这一夜,他亲眼见证了这个东方大国的体量有多大,数十万大军的叛乱,在皇帝谈笑间消于无形。
  人臣与皇帝之间,说的那些话,即使有翻译,他都听不懂!!
  他甚至不能理解,那两个皇帝明显不想处置的人,为什么会成了罪魁祸首。
  这让他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笑话大宋的意思,反而对这个东方古国更加的钦佩,对他们的文化更加的着迷。
  而苏玛和唐纳德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认准一点,唐奕牛,他们就跟着牛。唐奕成了“大官儿”,那他们也就有了好日子。
  至于大宋有多好。。。。。。
  那已经不用描述了,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他们都不想走了。
  就在刚刚,一位大宋的高级官员热情的找他们聊天,甚至提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把家人送到大宋来生活,朝廷会负责他们家人一切的开销。
  这简直太棒了!!
  想到家人,还有将来的自己可以在这样一个和平、富足友善的环境中生活,二人对“生活“二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哪知道,大宋的那些文官坏的都流脓了,把他们卖了还给人家数钱呢?
  还恩赐???
  那特么是想把他们的家人当人质,好让朝廷对他们放心!!
  。。。。。。
  “你们远道而来。。。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朋友。。。”
  “朕都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惭愧啊。。。。”
  赵祯已经极其虚弱,却还是耐着性子与三人说话。
  其实,他知道,他不必如此,可是人家大老远的奔着来见他,不见。。。不说几句。。不合适。
  。。。。。。
  ——————————
  终于,赵祯与三人聊了一会,亲自给苏玛和唐纳德赐下封赏,又亲自送给爱德华诸多礼物,这才让三人下去。
  这时,太子赵曙、长子宗麒、唐吟、唐风、唐颂、唐雨这些孩子们才围了上来。
  福康搀着母妃苗氏,张贵妃则是伴着曹皇后,曹国舅、赵允弼,还有一众宗室皇亲,也都来到赵祯身前。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意,每个人。。。都与老皇帝,一同享受着难得的太平盛世!!
  唯独唐奕有点。。。。不高兴。
  “我说陛下。。。辅政可以,既然。。。”
  后半句没说,赵祯也懂,“既然让你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儿,多半是不会放过我的。”
  “但是!!”
  重点是这个但是!!
  “什么丹书铁卷,我可不要哈。”
  赵祯乐了,曹皇后则是大笑揶揄,“真是奇了,还有人不想要免死金牌的?”
  唐奕眼睛一立,“那哪是免死金牌??那是催死金牌!!”
  特么说是叫免死,可是。。。纵观历史,有几个拿着免死金牌的人能免死了??
  汉朝一共发了一百来块免死金牌,结果。。。。
  几乎全被咔嚓了。
  唐朝也好不到哪去,发的不多,可死的却不少。
  “这特么就是催命符!”
  “不吉利。”
  赵祯被他逗的大乐,“放心。。。这回是真的免死。”
  “不信的话。。。有机会,你陪太子去一趟宗祠。”
  “算了吧。。。”去哪唐奕也是犯膈应啊。
  “心领了,我还是不要了。”
  赵祯不与之辩,“随你吧。”
  看向城楼下热热闹闹的人群。。。由衷道:“真好。。。。”
  他曾经想过,离开这世间的最后一眼,会是什么?
  是亲人的脸,是近臣的身姿,亦或是。。。冰冷的殿梁。。。。
  可是他没想过,唐奕给他的最后一眼,是他的天下。。。
  是太平盛世。
  他也想过,最后一刻会是谁陪在身边,皇后?太子?文彦博?还是富弼。
  可是他没想过。。。。他的最后一刻。。。。
  都在。
  。。。。。。
  把范仲淹和李秉臣叫到身边。。。。
  “朕要先走一步了。。。。”
  李秉臣闻之没有悲伤,反而露出笑意,“好,老奴随后就到。”
  赵祯欣慰的点了点头,又看向范仲淹。
  “还要劳烦范公。。。看住那个小疯子啊。”
  范仲淹也是点头,一向不苟颜笑的老脸微微颤抖,“陛下放心就是。。。。”
  “嗯。。。”赵祯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猛然又睁开!!
  “大郎,大郎呢!!”
  “在呢。。。。”唐奕急急的靠到了他身边。
  只见赵祯自嘲的淡笑,“还是有点舍不得啊。。。。”
  唐奕无言,强忍着不让泪水留下。
  看着城下的景象,老皇帝是真的舍不得。。。
  “真想向天再借。。。。几年光景啊。”
  随后,自知无趣,悻然作罢。
  用只有二人听得见的声音道:“朕想了一下。。。。”
  “还是有点不甘心。。。”
  “有什么不甘心。。。您说。”
  “千年王朝,朕知道那是痴人说梦。”
  “可是。。。你这个小混蛋,让朕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
  唐奕接道:“您放心,大宋的苦难,只要有我在,就不会再出现在大宋身上。”
  “嗯。。。。”赵祯点着头,却还是有一点不满意。
  最后,终于是问出了口,“那千年王朝呢?”
  “你和别人不一样。。。。能不能保赵家一千年?”
  说到这里,赵祯一眨不眨地盯着唐奕。
  他知道他有些贪心,他也知道这才是他的“舍不得”。
  他现在想知道,这个小疯子会如何答他。
  。。。。
  唐奕沉默着,注视着赵祯。
  千年王朝,怎么可能?这个保证谁也给不了。
  可是。。。
  “好。”
  “我来想办法。”
  “当真?”
  “当真!”
  “那就好!”
  赵祯终于露出满足的表情,最后再看一眼夜空的璀璨与人间的繁华。。。。。。
  满足地闭上了眼睛。
  “大郎啊。。。”
  “嗯。。。”
  “你是不是还欠朕一点什么?”
  “什么?”
  “你是朕的驸马,可是。。。你却没叫过朕父皇。。。。”
  “爹!!”
  “。。。。。。”
  “唉。。。。。。“
  。。。。
  ——————————————
  过了一会儿。
  宣德楼上传来群臣百官的一声高亢山呼。。。。
  “恭送吾皇!!!!”
  。。。。
  咚!!!
  咚!!!
  咚!!!
  相国寺,铁塔寺。。。。。。
  还有开封所有的寺庙同时想起丧钟,震彻苍穹!
  一代仁皇,在烟花璀璨,与歌舞升平之中。。。。。。
  在百官!
  万民!
  后妃子女,兄弟同宗的陪伴之下!
  永远的。。。。
  闭上了眼睛。
  角落里,李秉臣靠着宣德楼的柱梁。。。露出一丝欣慰。
  闭上眼,缓缓萎倒,再也没有睁开。
  。。。。。。


第900章 当局者迷
  可能,在那些热血青年,志在家国的“有识之士”眼里,赵祯算不上什么好皇帝。
  纵观其一生,若刨去收复燕云再看,几乎未立寸功。
  且开拓不足,守成有余。纵有雄心革除弊政,然,魄力不足,韬略不济,稍显仓促。
  在位四十二年,只保下了真宗皇帝留给他的太平盛世,却没给后人留下一个开朗的局面。
  可是。。。。
  什么是好皇帝呢?
  对于大宋的百姓和臣子来说,他们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有识之士”,不是张嘴闭嘴就是征伐天下血热愤青,更不是抬笔落墨点评千秋功过的后来人。
  他们就是身处在赵祯时代活生生的人,能有太平日子过,能有一位知冷知热、仁德慈善的掌权者。。。。
  比他…妈什么都强!!
  铁血?
  骄傲?
  那是局外人的矫情,是有识之士的理想国,但,那不是生活。
  平头百姓、殿上人臣,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个太平吗?
  而赵祯。。。
  做到了。
  千古一帝,他不是最英武的那个,但他一定是最被他的臣子和百姓爱戴的那一个。
  数百年后,那位看谁都是“土鳖”,看谁都比自己差一截的乾隆爷,一生只佩服三位皇帝——
  亲爷爷康熙、唐太宗,还有。。。。。。就是宋仁宗。
  乾隆佩服赵祯的可绝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乾隆爷再牛掰,他也得不到赵祯这般受万众爱戴的结局。
  。。。。。。
  ————————
  赵祯走了。
  举朝哀悼,万众追思!!
  随着丧钟响彻霄汉,震撼开封,宣德楼下先是一静,歌舞骤停。
  听闻城楼上文武臣僚一声:“恭送吾皇。。。。。。”,百姓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那哀哀钟响每一锤都锤在心间。。。。
  吾皇。。。。走了!!!
  猛然间,哀嚎如枭,泣哭似血。
  上到王公贵族,下至乞丐民夫,无不热泪横流伏倒在地,数十万军民为这位千古仁帝送上最后一程。
  而城中各处,没有来宣德楼过上元节的百姓听到这个噩耗,也是急急的往宣德楼赶,一切发乎于情,没有半分做作。
  试问古今,除了千年之后的那位总理,何人有此殊荣?
  。。。。。。
  ——————————
  赵祯。。。
  走的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般,嘴角犹挂着一丝笑容。
  。。。。。。
  “您看见了??”
  唐奕蹲在他的身边,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却是陪着老皇帝一同笑着。
  “大家都来送你了。”
  。。。。。。
  也许,赵祯听到了,凝固在嘴角的那丝笑意。。。。。。
  仿佛更浓。
  。。。。。。
  这时,范仲淹有些不放心,靠了过来。
  “大郎,此时你更要稳住。”
  “大宋。。。。。。还要继续向前!”
  唐奕闻言,木讷的一晃神,随之勉强放松神情,“弟子。。。。明白。”
  看向老师,“还要劳烦您老,为他。。。。。。写一份发哀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