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551章

调教大宋-第551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德门大开。
  街道司的士兵几十人打头,每人手里都拿着洒扫工具和镀金镶银的水桶,一边清扫路面,一边洒水前行。
  这就是所谓的“水路”,这些士兵要一直洒到桃园码头,仪仗上船之前。
  而水路嫁俗一出现,唐奕一边揉着老腰,一边真真地长出了一口气,可算完事儿了!
  恨恨地瞪了城楼上的赵祯一眼。。。。。。他就是故意的!
  翻身上马,再看一眼宣德楼,终还是抱手一揖:
  “陛下珍重。。。。。。孩儿。。。走了!”
  赵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朝唐奕摆了摆手。
  。。。。。。
  唐奕抿着嘴,亦没有再多说一句。
  拨转马头,寻着仪仗之中最大的一顶红梁镶金大檐子,并于檐前,领着仪仗大队,缓缓离去。
  (古时小乘叫“轿子”,皇家大乘为“檐子”)
  仪仗至桃园码头,唐奕扶着腰下马,也不等下人招呼,自己先嚷开了:
  “赶紧的!上船,起驾!”
  “那个谁,给本王取点心果子来,可特么饿死我了!”
  昨晚上吃的东西,一直折腾到现在,前胸贴后背了。
  “呃。。。。。。”
  送嫁的一个内庭管事太监闻言,急忙靠了上来。
  “启禀殿下,还起不了航。”
  唐奕眼睛一立,“为什么?”
  太监面色一苦,“仪仗还没出宫城呢。。。。。。”
  “依制,殿下要等公主仪仗尽数上船方可成行。”
  “什么?”
  唐奕下意识目光延伸,往远处望去。
  “多长啊?还没出宫城?”
  。。。。。。
  呵呵,多长?
  唐奕以为,除了他身后这个红梁大檐子,还有在他之前开道的士兵、檐子两侧共十二人的仪仗护卫、遮蔽仪仗的红罗掌扇。就没了?
  想多了。
  其后,还有头戴珠玉金钗、衣着红罗销金长衣的宫嫔马队,这是公主的陪嫁。
  再往后,还有天武官抬着的仪仗轿队,轿子里装满了公主的嫁妆,以及御赐家什器物。
  这一队有多少人呢?
  光轿子就五百多个。
  唐奕这里已经到了桃园码头,那边儿的轿队还没出皇城呢!
  最最后,还有皇帝赐予公主府的府卫、掌史等一应文武,大概几百人。
  等这些人慢悠悠的出了皇城,再走到桃园码头,再上船。。。。。。
  天已经擦黑了。
  唐奕这算是整整折腾了一天一夜!
  等到他下令起航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吐槽了。
  咬牙切齿地恨恨抱怨:
  “折腾死算了,下回说什么也不娶公主!”
  众人闻言,无不绝倒。
  你还想有下回?
  。。。。。。


第818章 崖山
  入夜的开封依旧鼎沸如昼,灯火星布的喏大城郭,昭示着当今世上第一大城的不夜连天。
  此时,宣德楼上,赵祯紧了紧身上的狐绒大氅,眼望着远处汴河之上的一条长长火线。
  那是癫王出京的船队,浩浩荡荡足有几百之数,从周桥一直连到旧宋门,也不见断点。
  纵使开封城的辉煌灯火宛若星河,亦不能掩盖那隆重浩荡的南下阵仗。
  “你说,他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吧?”
  皇帝突兀地喃喃出声。
  李孝光与陪着赵祯站了一下午的文彦博对视一眼,没听清官家说了什么。
  文彦博上前一步,轻声呼唤:“陛下说什么?”
  “应该不会回来了。。。。。。”
  赵祯似乎没听到文相公的呼唤。
  事实上,开头的那句问话是问谁,赵祯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就是在问自己。
  “应该不会回来了。。。。。。”
  “你把话说的那么绝,他还回来做甚?”
  文彦博低着头,悄无声息的退了回去。
  这句不能接,况且也不用接。
  官家在福宁殿上告诉唐奕“永远不要回来”,皇帝把话说到这一步,就算唐奕想回来也没法回来了。
  除非。。。。。。
  他真的要谋权篡位!
  。。。。。。
  ——————————
  桃园码头的一个角落。
  魏国公与韩琦隐没在黑暗之中,冷眼看着唐奕的船队一艘接一艘的驶离码头。
  “孰能料到,最后救贾子明一命的,居然是这个疯子!”
  “能让贾子明活命的,也只有这个疯子。”
  汝南王一家已经被这疯子吓破了胆,也只有他一声吼,那一家人才真的不敢动贾昌朝一根寒毛。
  “唉!”魏国公一声叹息。
  “如此一来,唐疯子得了一大助力,而汝南王一家却是要寝食难安了!”
  “也不见得。”
  韩琦比魏国公要乐观一些。
  “贾子明就算借唐奕苟活于世,也不会把北方士族的账册之事出卖给那个疯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哦?何以见得?”
  “他要是墙头之草,就不会卸任之前把账册还回去了。更不会在家中待戮,等着唐疯子去救他。”
  “那这。。。。”魏国公有些无措。
  “既然贾子明不会交出账册,那唐奕救他何用?”
  “不知何意。。。。”这一点韩琦也想不清楚。
  依贾府之中传出来的消息来看,范希文入府并不算是“收”了贾昌朝,最多只能算是劝活。
  这样的结果,更印证了他对贾昌朝为人的猜测,老贾不会出卖汝南王的儿孙。
  可是,这点唐奕和范仲淹当然也看得通透。
  那他们还救这个无用的贾子明?究竟是何意?为体现他们的大度?
  显然不是。
  这其中有何深意,韩琦一时也想不通。
  。。。。。。
  其实,韩琦、魏国公等人此时要是心无旁骛,静思全局,是不难看出这是唐奕的一个分化之策。
  只是,他们哪静得下来?
  “让你全家揭不开锅!”这句话就像一个魔咒缠绕在韩琦等人的心头。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他们才真实见识了观澜商合,或者说华联铺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拿钱不当钱!
  唐疯子这回是动了真怒,为杀敌八百,宁愿自损一千。
  不计成本,就是要玩死你!
  可是,论拼家底儿,谁能比得上华联啊?
  这边儿死八百已经是伤筋动骨,可是人家损一千,兜里还有一万、十万、百万!
  。。。。。。
  韩琦家里,是真的快揭不开锅了。
  几代人积攒下的喏大家业,正在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蒸发。北方阵营之中,现在可以说是人人自危。
  虽然这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到了唐疯子的破坏力和可怕,比以往更加团结,可是。。。。。。
  团结有个屁用?不过是抱团一起死罢了。
  因为谁都束手无策,拿唐奕这个倾销的大招儿毫无办法。
  这个节骨眼儿上,谁还有心思去管他贾子明的死活?
  。。。。。。
  “哼!”望着南下的船队,魏国公冷哼一声。
  “老夫倒是要看看,这个贾子明,他到底要怎么用!”
  。。。。。。
  ——————————
  怎么用贾昌朝,那是唐奕的事,自然不劳韩相公和魏国公费心。
  。。。。。。
  此时,船队出城,顺汴水南下,已到了回山码头。
  下令装着公主陪嫁,还有自己这边筹备的货船先行,唐奕则是停船靠岸,下得船来。
  码头上,范仲淹、王德用等一众师长都在岸上相送。
  范仲淹见唐奕下船,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还下来做甚?径自上路便是。”
  唐奕则是站定身形,大大的给几位师长作了一个揖。
  “奕走了,师父们,万万保重身体。。。。。。”
  “行了。”王德用甩着手。“走吧,走吧!老夫这身之骨硬朗着呢,不用你操心!”
  说完,又叮嘱道:“过两年娃娃大了,送回来给我们老哥儿几个瞧瞧。”
  “行!”唐奕重重点头。“到时,奕亲自给您老送回来。”
  “。。。。。。”
  王德用闻言,没说话。
  孩子能回来,唐奕就。。。。。。不太容易回来了。
  “走吧。。。。。。”
  老将军无力地再次催促,然后背过身去,再不看唐奕一眼。
  唐奕咬着牙,再次与众师长深深一礼。也不再啰嗦,上前搀扶尹洙,上船离去。
  这一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
  。。。。。。
  ————————
  去涯州的路线已经走过几遍了,自是轻车熟路。
  顺汴河南下,入泗水,经淮河入海,之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
  本来江河所用的槽船是平底的,经不起风浪,所以在淮河入海之时,依例要换乘尖底海船。
  可是,这一趟的船只实在太多,要是全部换乘,五百多艘槽船,起码也要百多艘海船调度。这一卸一装,又得十多天的时间耗费,实在是太麻烦了。
  所以,唐奕和随行的管事一商量,索性就沿着海岸线慢慢走吧。这一路上也就过琼州海峡稍需注意,倒也不算难事。
  这一日行至新会,本不是靠岸之机,唐奕却意外的下令停船,要下船一游。
  众人皆是生疑,好好的停什么船?上什么岸?
  尹洙也是好奇:“槽船入海本就走的慢,已是延误了行程,大郎又为何要在此处耽搁?”
  唐奕看着船下的孤岛海峡,神情有几分凝重。
  “只是想来看看。。。。。。”
  说着,淡然一笑,又道:“尹师父也下来走动走动吧!”
  尹洙自无不可,点头跟着唐奕下船。
  走到一半,唐奕回头看了一眼船舱,“那一家人呢?”
  尹洙闻言,苦笑对之。
  “那一家还转不过那个弯,估计不到涯州,是不会出来的。”
  唐奕无奈耸肩,随口吐槽:“装什么清高嘛?自己遭罪,连带一家老小都跟着受罪!”
  。。。。。。
  唐奕嘴里的那一家,当然就是贾昌朝一家。
  没错,是“一家子”。。。
  老贾这回可不是自己一个人就来了。
  估计老贾是怕汝南王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没办得了他,等他一走,会对自己家人不利,所以夫人儿女,带了一大家子,是一点没和唐奕客气。打算全家都吃唐奕的,喝唐奕的了。
  可是,你都这么不见外了,那还装什么鹌鹑?自打出了开封城,老贾也真有那股子劲儿,就没出过舱房。
  唐奕也是佩服,你这能躲到什么时候去?早晚不得出来见人?就不信到了涯州你还不出来,怎地?打算窝吃窝拉,就住船上了?
  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堂堂贾昌朝,也有解不开的结。
  一边暗自摇头,一边与尹洙踏上了岸。
  脚踏在湿软的沙滩上,唐奕抬头四望:
  并不算秀美的海岛,并不算磅礴的景致。近处浊浪击岸,海水不清;远处稀松的林子,光秃山石岩壁。
  说实话,真的是一点看头都没有。
  可正是这份普通,倒让唐奕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尹师父相信命运吗?”
  无端端问这么一句,把尹洙问了一愣。
  “你年纪轻轻,什么命运不命运的!?”
  “没什么,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这要分怎么说。”尹洙坦然道。“以为师来说,当年在邓州重病等死,那就是我的命。”
  “大郎和孙先生的出现,又改变了我的命运。”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你们的出现同样是我的命!分别只在命好、命坏罢了。”
  “谁又能说的清呢?”
  唐奕闻言,长出一口气,由感而道:“我能改变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