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94章

调教大宋-第494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起身就走。
  “你!!!”
  魏国公这个气啊,欺人太甚!耍横已经耍到自家门里来了。
  可惜,王咸英根本不给他撒气的机会,充分贯彻了唐奕那一套装完逼就跑的理论。调头就走,留给魏国公一个大大的背影。
  行至门前,又停下了,看了看门口侍立了两个使女,蹦出一句:
  “还不去扶着点你家老爷?别一会儿一头载下去,明年就得过祭日喽!”
  。。。。。。
  等王咸英走了,韩琦等人出来,大伙儿都看不下去了。
  看着魏国公脸色铁青的样子,赵宗懿只得出声:
  “这个王咸英与那疯子呆久了,却也沾染了一身匪气,简直不像话!”
  韩琦则道:“老国公保重身体,何必与这粗人一般见识?”
  “且先看看唐子浩的信上都写了什么吧。”
  “呼。。。。。。”魏老国公长出一口浊气,这才想起唐奕给他写的那封信来。
  立时好奇,那个疯子怎么会给他写信?写的又是什么?
  拿起信来,拆开蜡封。
  “写的什么!?”
  魏国公还没来得及看着,赵宗懿就急不可待地凑上去急问。
  嘎。。。。。。
  回答他的,是老头儿嘎的一声翻着白眼儿就往地上载。
  真如王咸英所说:得扶着点。
  “老国公!!”
  众人大惊,七手八脚地上去搀扶。唐子浩到底写的什么啊?这么大威力?说晕就晕了?
  韩琦狐疑地捡起地上的书信展开一看,“。。。。。。”
  瞬间石化,脑袋都不会想事儿了。
  “敢贪老子一文钱,老子弄死你!”
  韩琦哭笑不得,就一句话,真的很唐子浩。
  “扶老夫起来!!”此时,魏国公已经缓过劲来。
  “诸位。。。。。。随我面圣!”
  这就是再一再二啊!
  魏国公咬牙切齿,“前面那件还没解决,他自己又送上门儿来了,这回且看赵祯如何为他开脱!”
  韩琦和赵宗懿眼前一亮,登时明白了魏国公的用意。
  气是挺气人,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好事。正愁怎么才能永除后患,唐疯子这算是自己往刀尖儿上撞。
  。。。。。。
  “国公,还是慎重行事吧!”
  出声的却是贾子明。
  这老货可没另外三位那般激动,双手抄前,不温不火。
  魏国公登时就来气了,不说他说的话气不气人,单这神情就该杀。老夫让人几次三翻的威胁,你就是装,能不能装得义愤填膺一点!?
  “老夫心意已决,怎地?汝南王府要做壁上静观!?”
  一下子就上升到整个汝南王府的高度,赵宗懿却是不能不说话了。
  “国公爷哪里话,我汝南王府自然是站在国公一边的。”说着,还瞪了一眼贾昌朝,意思是说,你别出声。
  贾子明暗暗摇头,心说,我也是多余有此一劝。
  “那我回去换朝服,几位先去,随后就到。”
  说完,转身离去。
  魏国公看着贾昌朝离去的背影,眼神微眯。
  “宗懿啊,贾子明已经不是从前的贾子明了。”
  赵宗懿一怔,“国公的意思是?”
  魏国公也不说破,“你们兄弟,要早做打算啊!”
  。。。。。。
  老贾说是回去换朝服,可是这货分明就是做朝服去了。魏国公在皇城前等了半个时辰也没见他来,心道,贾昌朝果然是躲了。
  看向赵宗懿,“老王爷英武一生,最后却所托非人。宗懿,现在明白老夫之前的话了吧?贾昌朝已经不会尽心为你兄弟出力了。”
  后面的话魏国公没说,只能赵宗懿自己去体会。那北方诸族的网联细账放在贾昌朝手里,已经不是最明智之举了。
  他有此一说,图的不也是那样东西吗?
  多说无益,老贾不来也是他意料之中,看向身后,十数文武位列左右。
  少了贾子明,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召集这么多的朝臣与他一同入宫,这阵仗也不算小了。
  与韩琦、赵宗懿对视一眼,不再迟疑,进宫请见。
  。。。。。。
  而此时,赵祯正在福宁殿中听支度判官王安石汇报工作,起居注编修司马光侍立一旁,记录着皇帝的一言一行。
  文扒皮和包拯、唐介在一边没事儿干,就那么站着。
  内侍来报,魏国公、汝南郡公,还有三司使韩琦等十数朝臣请见。
  正听着王安石汇报的赵祯轻声一笑:
  “来的倒是挺快!”
  文彦博则是苦笑,“子浩这一封信,没把魏国公气出个好歹,却是苦了陛下又要与他受累。”
  “诶。。。。。。”赵祯长叹一声。“子浩心里有怨气啊!”
  唐介和包拯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这一仗可不好对付,大宋的两门重炮此时也是严阵以待。
  王安石就算情商再低,都这份儿上儿了,哪还看不出原来文相公和唐、包二人在这是等着别的事儿,自己在这汇报纯属多余。
  “既然陛下不便,那臣。。。。。。改日再报。”
  赵祯摆了摆手,对于这个新任的三司支度判官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朝中就缺这种能干实事的踏实官员,自然宠爱多些。
  “不用,且在此听听,对介甫无害。”
  这是明显有栽培之意,王安石自然谢恩从命,站在末位,等着魏国公等人的到来。
  。。。。。。
  这要是拖后十年,如果魏国公知道福宁殿里等着的是这样的阵容,说什么也来不触这个霉头。
  可着两宋三百年,最犀利的几张嘴,嗯,少个寇准,剩下的都在那儿了。
  。。。。。。
  魏国公一进殿,人还没见着就嚎开了。
  “陛下圣明,为老臣做主啊!”
  “陛下圣明,为臣等做主啊!”
  “陛下圣明,为宗礼正典啊!”
  呼啦啦拜倒一片。
  赵祯眉头微皱,纵使知道会有这么一遭,但见这场面也有点发怵,暗骂唐奕怎么就没个省心的时候呢!?
  想来也属正常,王咸英拿着唐奕的信回来,怎么可能不给赵祯先看后再说送不送呢?
  按常理来说,赵祯应该把这信扣下,不能由着唐奕胡闹。
  但是,他也知道亏欠了唐奕。不管是唐奕发疯也好,还是打断了汝南王府一家的腿,包括天下至圆之说,哪一件不是为朝廷在分忧,哪一件又不是为了他这个皇帝?
  可是,最后不但人去了涯州,辛苦十年创下的观澜也被收走,有些怨气也是正常。
  所以,赵祯明知道这信让魏国公看到肯定又是一番大闹,可还是硬着头皮让王咸英送去了。不为别的,只为那个混小子能顺气。
  和声一笑,尽量平静,“老国公这是作甚?有话好说。”
  魏国公心说,好说得了吗!?
  也不废话,直接拿出唐奕的亲笔信。
  “陛下看看吧,且为老臣做主!”
  “且为臣等做主!”
  一帮跟风的大臣又是一阵山呼。
  赵祯让人把唐奕的亲笔信承上来,展看假装细看。
  纵使看过一次了,也不由得眼皮子直跳,就是土匪也没这么直接的。
  “这。。。。。。”
  赵祯抖着信,“这是癫王亲书?会不会弄错了?”
  “王咸英亲自送到府上,绝无差错。”
  “诶!”长叹一声。“还是朕把他惯坏了啊!”
  “请陛下为老臣做主!”
  “那。。。。。。”赵祯为难道。“那你说,子浩已经贬到涯州去了,还当如何?”
  “削藩贬职,纵容必害。还请陛下为老臣做主!”
  得,这老货占着理,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让赵祯给他做主。
  而下首的一众臣子也是随之附和,也是那么一句,“为臣等做主!”
  赵祯不说话了,低眉冷目,看着自己的脚面。
  文扒皮一看得我出场了,扫了一眼魏国公,“国公爷和癫王有仇?”
  魏国公眼睛一立,“文相这是什么话?老夫连见都没见过那个什么癫王,何来仇怨?”
  “哦。。。。。。”文彦博点了点头。“那国公爷这是快死了?”
  “你!!”魏国公气的不行,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老夫活得好好的!”
  “那就奇怪了,癫王就写了几个字,您老就激动成这个样子。要是他在京城,还不直接就吓死了?”
  “。。。。。。”
  不给魏国公反驳的机会,文彦博继续放炮。
  “马行街的李四抢了张三的生意,张三放言要杀之报仇,那开封府是不是就可直接把张三拿来砍头?”
  “癫王就写了几个字,还没真把你‘弄死’吧?国公又激动什么?”
  。。。。。。
  赵祯在上面都快笑出了声儿,文彦博这是没理也要辩三分。
  包拯和唐介微微点头:还行,但是终究还是强词夺理,压一压气势还可以,解决不了问题。
  而赵祯身边的司马光,站在角落里的王安石,则是一个急的直冒汗,一个不屑地暗暗摇头。
  司马光是想说话,可又不能说,只能干着急。
  文相公太弱,让我来啊!
  可惜,他身为起居注编修只有看的份,没有说的份。
  而王安石更是不屑,多简单点儿事,倒让文相公弄复杂了。
  。。。。。。
  其实呢,文彦博现在有点灯下黑的味道,只想赶紧化解此事。包括赵祯,还有包拯、唐介,都没有完全领会唐奕这封信的真正意图。
  文彦博见魏国公不说话了,又道:“国公久居西北,当不知癫王的性情。其向来有口无心,放几句狂言,陛下都习惯了,不与理会,国公何必揪住不放?”
  言下之意,半劝半威胁,官家都不出声,你想干嘛?明着和官家对着干吗?
  “文相此言差矣!”韩琦开口了。
  论诡辩之术,他一点不比文扒皮差。
  “癫王是没有行动,可是做为大宋王族,这样的狂言浪语是他所应说得出口的吗?”
  “礼法何在!?大宋宗室尊仪何在!?”
  瘸着腿上前一步,“陛下宽仁,不忍与罪。可是,我们做臣子的怎可置若罔闻,不管不问!?”
  说着,转向赵祯,大礼及地。
  “恳请陛下明查正法,以正宗威!”
  文彦博一拧眉头,正要反驳,却是唐介抢先一步,冷笑出声:“韩相公倒真是尽心竭力啊!”
  “那是自然。”韩琦一脸正气。“为大宋正仪守制乃我等臣子的本份。”
  “呵。”
  唐介干笑一声,不接他的话,却是生蹦出一句,“稚圭理解错了。”
  “!!!”
  韩琦瞬间脸色涨红,哪还不懂唐介的意思?
  唐大炮可不是盖的,这句话顶的韩琦差点没背过气去。
  尽心竭力,可不是为大宋尽心竭力,为谁,韩琦自己清楚,否责也不会做贼心虚的脸红。
  “诶。。。。。。”
  包拯上前一步,“有宋以来,君慈臣贤,还没有一人流放涯州(丁渭也只是到詹州)。
  看向魏国公等人,“唐子浩是第一个!”
  “祖上有训,收燕云者封王爵,是为不世之功!”
  又看向魏国公等人,“唐子浩收了燕云,封的却是一个戏虐癫王。”
  魏国公一众暗自嗤之以鼻,心道,又来这一套,功过岂可同论?
  却闻包拯继续道:“陛下重刑处之有宋为最,做为有德天子,是为不仁!”
  “以癫王戏之,不义复土这功,是为不义!”
  “。。。。。。”
  连文彦博都惊了,包拯开起火来是不管不顾,连赵祯也成不仁不义之君了。
  “今,复燕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