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43章

调教大宋-第443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家各族不是应该只认汝南王府吗?与贾子明何干?”
  “韩相有所不知。”赵宗懿苦着脸。“父王在世的时候,为了不暴露这股倾天之势,从不让我兄弟插手其中。除了他老人家一人,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底细。死后留下一箱账目、名册,所有的联络和过手之数,都在那里面。”
  韩琦腾的站了起来,“账目呢?”
  赵宗实都快哭出来了,“父王死前,交给贾子明了。”
  “。。。。。。”
  韩琦有种日了狗的感脚,看着赵宗实的眼神儿都不一样了。
  起初,他只当是赵允让是普通的托孤,把赵宗实交到了贾昌朝手中。
  这几年诸事不顺,赵宗实对贾子明多有不满也属正常。像刚刚那样,完全不把贾昌朝放在眼里的作派也说得过去。
  可是,你命根子就在老贾手里,你还敢造次?这特么不就是作死吗?
  韩琦有点没底了,这位爷到底能不能扶得起来啊?
  韩琦这还想着,一回来就把贾昌朝挤掉呢。哪成想,闹了半天,自己在这儿耍了半天的猴戏,人家根本就不跟你玩儿。
  “试,试试能不能要回来。”
  “要,要回来?”赵家兄弟也是有点懵,韩相公也是敢想。
  “他会给吗?”
  “试试,总是可以的。。。。。。”
  韩琦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不然怎样?不然,他韩稚圭就得登老贾门的,亲自把人请回来。
  。。。。。。
  “得。。。。。。”
  赵宗实也是无语,他现在六神无主全得倚仗韩琦,听他的吧。
  看向赵宗懿,“大哥去一趟?就说有急事借阅。”
  赵宗懿登时脸就绿了,你大爷!你不去让我去?
  转头看向赵宗汉。
  赵宗汉:你俩大爷!好事儿怎么不找我?
  看向赵宗楚。
  赵宗楚一捂肚子,“屙尿。。。。。。急!”
  赵宗汉:你们仨大爷!!
  。。。。。。
  一想也无所谓,反正老贾也不能给。以贾昌朝的段位,就算说点什么风凉话他也听不懂,去就去!
  于是,赵宗汉又当了跑腿的。
  。。。。。。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老贾给了,而且,是很痛快地给了。
  。。。。。。
  韩琦看不懂了。
  可是,箭在弦上,由不得他分心。现在万事俱备,只待他韩琦一声令下。
  打开那口箱子,韩稚圭眼冒金光,他仿佛看到了所有人为辜负他韩琦而付出代价,看到了恨意的彻底抒发,看到了。。。。。。
  权力的闪光!
  “令几个心腹御史上本参奏,把所有弊案都捅出去!”
  一声令下,转头看向赵宗实。
  韩琦郑重拱手一礼,“十三殿下,咱们这就算。。。。。。”
  “开始了!”
  赵宗实也是郑重回礼,“韩相公,拜托啊!”
  。。。。。。
  此时,在回山。
  唐奕躺倒在摇椅之上,闭目养神,嘴角则是挂着淡淡的笑意。
  面前站着的曹佾却是另一个极端,一脸的苦大仇深、焦急万分。
  “我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着!?”
  “韩稚圭进了汝南王府。”
  “老贾也进去了。”
  不想,唐奕眼皮都不抬,没正经地接道:“那你也进去呗,正好听听他们说什么。”
  “你!”
  曹佾这个气啊,“你就一点不急?万一那一家子狗急跳墙使出点什么狠的,你待如何!?”
  唐奕不接,脚下稍一用力,让椅子摇得更大些,嘴里没头没脑地哼出一句:
  “任你狂风如涌、浊浪排空,我自。。。。。。”
  “岿然不动!”
  。。。。。。
  


第702章 欺君
  感谢“xt460”成为《调教大宋》的第四十一位盟主。 更新最快
  意料之中,但却依旧窃喜。
  谢了,兄弟!
  “任你狂风如涌,浊浪排空,我自岿然不动!”
  曹佾听了想骂娘,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在这儿玩高深?
  “你。。。。。。”
  “哎,你说。。。。。。”却是唐奕猛的坐了起来,打断了曹国舅的抱怨。
  “你说韩稚圭和贾子明这两个人能出什么馊主意?”
  “我哪知道!?”曹佾一瞪眼睛。“他们又没事先向我报告。”
  不想,唐奕这话根本就不是问他,而是在自娱自乐。只见他玩味地摇着头,认真地沉吟了半天:
  “嗯,韩琦这孙子应该使不出什么好招儿。。。。。。”
  曹佾真的有点急了:“刚刚我从陛下那里听来的,你递上去的那张纸牵扯可不小,陛下和文相公都开始投鼠忌器,颇为忌惮,现在正苦无良策呢!”
  “你还是快些想想,怎么帮陛下度过难关吧!”
  唐奕闻之,微不可查地苦笑了一声。
  那张纸会牵扯多少人,查出多大的数儿,他交给文扒皮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很清楚了。
  说心里话,要是赵祯查下去,确实得心里发慌。
  而这次他不怪赵祯,这事儿换了哪个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是赵祯这位仁帝。
  “可恶的韩稚圭!”却是曹佾语无伦次地又恨恨出声。“早知如此,当初陛下就算弄头猪上来,也不会放他回京!”
  唐奕无语道:“猪要是跟那一家子一伙儿,陛下早换上来了。”
  正说着,王济、韩九九带着一众民学的孩子进了院子。
  唐奕马上站了起来,先不管曹佾,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实验室”,吩咐道:“所有东西分类装箱,贵重或者危险的东西,王济和九九亲自动手。摔了一件,我可打你们板子!”
  王济等人闻之嘿嘿憨笑:“唐哥儿放心,摔了一件,你给我装箱子里拉走。”
  “滚!”唐奕笑骂。“你可没我这些宝贝有用。”
  “。。。。。。”
  曹佾这时也跟了进来,见唐奕不放心地盯着民学的孩子们打包装箱,心不在焉地问道:“就去几天海州,你把家底儿都搬着做甚?”
  唐奕没答,曹佾也没心思多问。
  “你先给我透个信,那一家的事儿到底怎么打算的?”
  唐奕转头看向曹佾,见他实在是心神不宁的样子,也只好放下心情好生劝慰。
  “放心吧,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严峻。”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长了一个疖子,不把脓拔出来,是永远也好不了的。”
  “至于这脓里裹着什么汁。。。。。。”唐奕轻轻一扬嘴角。“重要吗?”
  曹佾凝重地想了一下,摇头道:“这个疖子可不小。。。。。。”
  “弄不好,会要命。”
  。。。。。。
  要命?那要看要谁的命了。
  不过,不知为何,唐奕心中突然浮现出五个字,不由感慨出声:
  “在德,不在险啊!”
  曹佾闻之,差点没哭出来。
  “我现在脑子不好使,你能不能把话说明白!?”
  “这个时候,你提这句话做甚?
  这是当年太祖意欲迁都,太宗皇帝对太祖说的话。表面的意思很明显:“江山稳固在于天子德行,而非据险固守。”
  可是,唐奕现在说出来,明显是另有所指。
  而唐奕还沉浸在这句话中无法自拔,又是喃喃出声:“不像吗?却是十分应景的。”
  “在德不在险。”只一句话,赵光义就打消了太祖迁都的念头。
  后人皆言,好一出千古佳话,好一对君贤弟忠。
  可是,许是唐奕太腹黑,想多了。。。。。。
  不知为何,每每想到这句话,唐奕都有一番不同的感悟。他总觉得,这个“德”非指德行,而是人心。
  也许,赵光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也许事实远比“君贤弟忠”来得更加残酷。
  也许,这就是赵二在警告赵大,“失了人心,迁不迁都没有什么分别。”
  引伸开来,也许真正的意思就是:“天下,德者居之,而我比你有德!
  也许,这是太宗在向太祖宣战。
  也许,唐奕曲解了这五个字。但是,有一个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在德,不在险”这五个字确实重于千钧,击溃了太祖要迁都的念头。
  一年之后,太祖在最鼎盛的时候离奇崩世,也宣告了这场兄弟之争的成败。
  金匮之盟、烛影斧声。。。。。。可惜唐奕来晚了七十年,无法见证那段千古迷案。
  在德,不在险!
  若是按照唐奕的歪理,那就是拉开那次皇权之争大幕的第一次亮剑。
  而现在,岂不是极其相像?
  什么是拉开仁宗与汝南系之争的那一次亮剑呢?
  赵祯在怕。
  赵宗实在想。
  而唐奕,在等。。。。。。
  等那家人如太宗一般威风八面;等他们也用五个字敲碎赵祯的防线;等他们自己把疖子掀开,他好下手拔脓!
  可惜,唐奕失望了。
  等来等去,却只等来一个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上了一本奏折,远没那五个字来得气贯长虹,甚至有点。。。。。。
  low!!
  不过,这位七品侍御史注定要千古留名了,因为他的这一纸参奏是把整个朝廷都给告了。
  一下抖出来弊案十九起,朝廷三省十八司、六部分属,除了礼部的钦天监是个清水衙门,实在没什么可告的,其余没有一处幸免。
  共十年间或这儿或那儿,牵扯官员使吏三千余人,光名单就写了一寸多厚。
  整个朝廷震惊了,也不知这七品侍御史说的是不是真的,若是属实。。。。。。
  不可能是真的吧?
  那些不明真象的朝臣在怀疑直假,而那些牵扯其中的臣子却是心如明镜。
  这十年间,涉案之人虽有些已经离世,或有调动升迁,但是绝大多数还在朝中。
  这一本参下来,无不惊若寒蝉,人人自危。
  接连两日早朝,休政殿就宛若灵堂,死气沉沉。
  赵祯终于怕了,虽然他把这那张折子当殿撕毁,大骂这是妄言诬陷,并“一怒之下”把那个侍御史发配岭外,算是明确的表明了立场。
  可是,赵祯知道,既然人家已经出手,就绝不会拿一个七品言官试试水就算了。
  有第一个,就一定有第二个。
  “不行!”此时,赵祯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在寝宫之中来回踱步。
  “不能让大郎妄为了。。。。。。会害了他!”
  急声吩咐李秉臣,“你亲自去!去把他叫来,朕有话要与他讲。”
  李大官不敢怠慢,领旨而去。
  到了唐家小楼时,唐奕还在盯着民学的人打包装箱。
  见是李大官亲至,急忙迎了上去,“怎么还让您老亲自跑上一趟,吩咐下面过来就行了呗。”
  李秉臣一笑,却是没心情和这小疯子逗趣,直入主题。
  “陛下让你过去一趟。”
  唐奕虽早有准备,还是愣了一下。过去一趟?干什么?
  鬼都知道,那位好心肠的皇帝又要瞻前顾后了。
  沉吟良久,唐奕扬起嘴角,与李秉臣道:“麻烦大官一事。。。。。。”
  李秉臣微微触眉,“大郎何事?”
  “回禀陛下,就说。。。。。。”
  “奕不在观澜。”
  “。。。。。。”
  。。。。。。
  


第703章 有借无还
  “不在观澜!”
  李秉臣冷冷地看着唐奕,老大官当然明白其中的用意。 更新最快
  “大郎莫要冲动!”
  唐奕回道:“值得!”
  “值得。。。。。。”
  李大官再次怔住,足足有盏茶工夫才缓缓回过神来。
  “大郎。。。。。。”
  说到一半,老大官再开口,眼神之中渐渐多了一分敬服。
  抖了抖衣袖,双手前抱高举过顶一揖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