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1章

调教大宋-第41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个月的盈余都在这儿呢。”
  范纯礼有点敢相信,“乖乖!这得多少啊?”
  “不多。。”
  “将将够买一块地皮盖书院的。”
  。。。。。。
  还不多?那可是七千贯!!
  。。。。。。。。
  范仲淹卸任邓州,百姓听闻范相公这就要离开邓州,自发的夹道相送。送行的人群从府街一直排到了城门外,场面蔚为壮观。
  这样的感人情形,也让范大神颇为感动。要不是致仕之心已决,他真的想就这么留下来,为这些善良的百姓多做点什么。
  唐奕和尹洙、纯仁、纯礼坐在同一辆马车之内,看着密密麻麻的送行百姓,不禁啧啧称奇。
  “啧啧啧,当官当到老师这地步,也是一种境界了。。。”
  范纯仁不无得意地道:“这有何稀奇?父亲每到一任,必是尽心职守,卸任之时,也必有百姓相送。”
  唐奕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自从很显摆地聊了几次财商之道、宋辽大势之后。,这书呆子好像盯上他了,稍有空余就跑来和他争论一番。
  开始唐奕还挺愿意看他被顶得哑口无言的样子,但是时间长了,唐奕连和他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刚满二十岁就整天一本老正的,着实无趣。
  这时,尹洙出声道:“孙先生那边,你都安顿好了吗?”
  “先生放心,孙郎中和马家伯婶的车驾就跟在货车后面,有君娘子和黑子照应着。”
  尹洙眉头轻触,“怎么走得那么靠后?”
  唐奕无奈一笑,“一会儿先生去劝吧,反正我是叫不动。”
  这可不是他的错,是马老三非要行在最后压车。那老汉要盯着那一箱子黄金,生怕丢了。
  。。。。。
  百姓热情难辞,导致车队走得极慢。从出府街到行出邓州城,足足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这期间,范仲淹一直在车下步行,与百姓话别,恨不得把每一个人都照顾到了。
  终于行出城门,范仲淹最后与城内百姓挥手道别,这才转身上车。
  只不过,他没上自己与甄氏的车,而是钻进了唐奕等人的车里。
  范仲淹上车第一句就是冲着范纯礼,“去,下去走一会儿。”
  呃。。。
  范纯礼左右看看挤得满满蹬蹬的车驾,心说,这是要占我的地方啊!
  “五个也不算挤吧?”贱纯礼不想动。
  “嗯?”
  好吧,范三公子只得灰溜溜地下车了。
  范纯礼一下车,车上登时松快了不少。范纯仁把手里的暖炉递过去,让父亲暖身。
  如今已经进了冬月,天气阴寒,此行又是北上,在身体上,对范仲淹和尹洙都是一次考验。
  车队已经行出城门老远,但邓州百姓依然聚而不散,隐隐还能听到‘范公保重’、‘范公好走’的急呼之声。
  “百姓端是热情难辞,父亲这一任又是一段佳话!”
  范纯仁的溢美之辞,连唐奕都觉得这马屁拍得极好。,但范仲淹脸上却没有一丝的喜悦之色。
  良久,范仲淹方悠悠言声,“离邓有民之盛情。,可是到了京师,却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
  “朝中视老夫如鬼魅,说不得有多少急风骇浪等着咱们呢!”
  范仲淹的担心不无根据,这几个月来,朝中参他的奏本就没停过。贾子明甚至以辞相要挟官家,阻止范仲淹进京。甚至一向不言有无的陈执中都跳出来,说出“范希文不益归”的言论。
  车中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压抑,无人放声。
  过了半晌,尹洙安慰道:“一群以已度人的小人罢了,只道是希文兄回京是为了争权夺利,又怎知兄志之高远已?大可不必介怀。”
  范纯仁则担心道:“可是咱们不争,却不代表那群人会放过咱们,还是要小心提防为好。”
  守旧派的君子之臣还好,但是像夏竦、贾子明之流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当初为了搬倒富弼、杜衍,夏竦竟然导演了一出伪造信函,污蔑二人谋反的闹剧。
  范仲淹摇头不语,放下争斗之心后,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京师之地非他所愿也。
  久未出声的唐奕,看着老师全无兴致的样子,突然出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第58章 母老虎终究是母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唐奕觉得,这句话挺应景儿的,随口就说了出来。不想,车中余下三人都是一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范仲淹喃喃地念叨着,“没想到,你小子不学无术,倒也能佳句偶得。”
  呃。。。。。唐奕尴尬了,宋朝还没有这句?
  他哪知道,这是八百年后林则徐的一副对联。
  尹洙则是笑着开口言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言不虚,希文兄此去京师,本着不争之心,他们就算闹,又能翻出什么浪来?”
  说完,尹洙又转向唐奕,称赞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想不到,大郎还能深谐《道德经》中的不争之理。”
  范仲淹本来还挺欣慰的,一来,这两句颇合他此时心境,让他心中宽敞不少;二来,唐奕终于还算上进,不然也说不出这等有深意的话来。
  但是,尹洙这么一评价,范仲淹立马绷起了脸色。
  《道德经》?
  一个未满十五的娃娃看什么《道德经》?现在就学无为、不争之道,那再大点,还不直接就入道修仙去了?
  唐奕也不知道范仲淹心里想什么,尹先生念了一串争不争的,立马就就坡下驴。
  “先生缪赞了,不过老子确实说过的呀,‘有求皆苦,无欲则刚’。现在‘有求’的是那些朝臣,苦的也是他们。老师‘无欲’,自然也就不用烦恼什么了。”
  “。。。”
  “。。。。。。”
  “。。。。。。”
  唐奕一说完,就发现不太对。
  好像。。。。又说错话了。。。。
  尹先生憋不住的乐,范仲淹则是脸都绿了。
  “咳,咳!”范纯仁清了清嗓子,替唐奕尴尬地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那是孔圣人说的,跟老子没关系。”
  呃。。。。唐奕臊红了脸。。
  这不闲的吗?这车里有两个宰相,一个大儒。小爷跟他们拽文,那不是找死吗?
  。。。。。。
  “哈哈哈。。。”尹先生终于憋不住放声大笑,“看来,大郎还是读书不精,还要勤勉上进才是。”
  范仲淹哭笑不得地瞪着唐奕,恨声说出一句,“近日忙于迁徒,你和纯礼怕是又玩疯了!”
  范纯礼不明所以,一把掀开帘子,“父亲叫我?”
  噗。。。
  这回连唐奕也忍不住被这愣货逗乐了。。。。
  。。。。
  邓州到开封直线距离其中不算太远,但范仲淹与尹洙身体都不算很好,陆路行车颠簸劳顿,经不起折腾。所以,出城之后,车队就转向东行,入唐州、光州地界。在光州换船,取道淮河,再由淮河入汴水,一路逆流而上,直达京师开封。
  此时隆冬之季,一路行去,难免有萧条之气。除了途中市镇还算热闹,官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旅人。范家一行走了五日,终于到了光州地界,又行一日,方在一处名为燕子坞的市集停了下来。
  淮河源于唐州桐柏山麓,一路顺山势而下,聚溪成河,狂泄几百里,终在此处逐渐放缓,适宜行船。故引西来之客聚于此处登船,所以别看燕子坞只是个镇集,但却比一路上看过来的很多地方都要热闹。
  到了这里,众人也算松了一口气,走水路自然比陆路舒服得多。天气寒冷,再加旅途劳顿,尹洙已经有些吃不消了,若不是有孙郎中同行,怕是撑不了这六天的颠簸。
  别说尹先生了,就连唐奕这种才十几岁的半大小子,都颠得差点没散了架。这个时代的车辆没有减震系统,那车轱辘和路道硬碰硬,震得胃都直抽抽的感觉,唐奕算是彻底领教了。
  在燕子坞,众人有一天的时间休整,一来让范、尹二人缓一缓;二来家什物资装船也需时间。
  找了间还算不错的客栈把范、尹二人安顿下来,范纯礼就强拉着唐奕到集市上转转。
  唐奕本来是不想去的,这几天把他也颠得不轻。以前还没觉得,一出来,他这小身板儿就露了怯,还不如贱纯礼结实呢。
  要知道,现在可是在大宋,要啥没啥,得个感冒都能死人的年代。为了多活两年,唐奕下定决心,到了开封得好好锻炼锻炼了。
  。。。。
  燕子坞不愧是客商云集之地,别看地方不大,却汇聚了淮河沿线各地的物产;别看已是冬月,但仍是人流如织,货品百样儿。
  唐奕没什么兴致,却不影响范纯礼左看右选。不到半个时辰,范纯礼竟抱了一大堆东西。多是些各地小食,准备拿回去给大伙儿尝鲜。
  唐奕实在是逛烦了,正要催他回去,却见不远的一个摊子边上,站着一个高挑俏丽的身影,此时正掏出铜钱付与摊贩,似是买了什么东西。
  唐奕不禁嘴角一扬,扔下范纯礼就靠了过去。
  。。。。
  “买了什么?”
  身后猛然响起的声音把那女子吓了一跳,猛地一回身,见是唐奕,更是慌张地把手里的东西刻意地藏在了身后。
  “大。。。大郎。”
  唐奕笑了,“君姐姐慌什么?买了什么好东西?”
  其实不用问,唐奕只看一眼就猜得出来。这摊子上卖的都是珠花、香囊之类的女儿家用的小东西,君欣卓在这儿还能买什么?
  只不过,让他觉得有趣的是,母老虎毕竟也还是母的,也免不了那个千年不变的命题——爱美。
  “没什么。。。”君欣卓有些局促地答着。
  不知为何,她明明比唐奕大上四五岁,但这几个月的相处,每每都让她觉得,好像唐奕比她大五岁似的。。
  “没什么是什么?”唐奕不肯放过,“快拿来,让我瞧瞧。”
  君欣卓被他磨得没办法,只得把手里的一个小盒子递给了唐奕。
  唐奕打开一看,不禁笑得更让君欣卓气结,“不过是普通的首饰,君姐姐藏什么?”
  “。。。。”
  对呀,我藏什么。。。。。。
  “不过,姐姐的眼光不错,挺好看的。”
  那里面是一串珠花,还有一对耳环,都是亮银打造,并不值几个钱。珠花和耳坠上都嵌着几颗翠绿的宝石,还算好看。
  唐诙拿起珠花仔细地瞧了起来,“这上面的宝石是翠玉吗?”
  。。。
  未等君欣卓开口,那摊贩老汉抢着答了。
  “好叫公子知道,这并非翠玉,而是咱们光州特产的油石。虽不及翠玉珍贵,但胜在便宜,在光州可是很受百姓欢迎的。”
  “公子要是想要翠玉珠花,咱这儿也有,只不过贵上不少,但是这么俊俏的娘子,当配得起宝珠美玉。公子要不要看看?咱这可是用的上好赤金,加之翠玉碎饰,江南的巧工所造,用这做为定情之物最好不过了。”
  这老汉端是巧嘴,而且“慧眼如炬”。
  这位公子一来,那美小娘就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二人必是关系非浅,不趁着这个机会推销一番,都对不起这公子兜里的银钱。
  随着老汉的一阵说词,君欣卓脸色都变了,由常转白,再由白变红,耳畔一阵阵的发热。正要呛声这尖嘴老汉,无意中却见唐奕一副全不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