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261章

调教大宋-第261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柳永一生都毁在这一句上,也不为过。
  他这个不得志的老举子,与那位高高在上的官家之间,因为那一句愤然之句,好像划出了一条永远也化不开的鸿沟。
  可是,就在他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今天,那位陛下终于来了一纸诏书。
  上面没有“何用浮名,且去填词。”的嘲弄,也没有观澜相见的不咸不淡,有的,只是肯定、赞赏。。。。。。
  近四十年的是非恩怨,因为这一纸召书,终于成了过往云烟!
  “陛下厚爱,耆卿还不接旨?”
  见柳永愣在当场,迟迟不接旨,李秉臣只得柔声提醒了。
  柳七公这才回过神来,却还是没想着接旨,而是四下顾盼。
  “这,这。。。。。。”
  “这”了半天,也没这出个所以然来。
  范仲淹笑着圆场,“七公这是兴奋莫名,一时无措喽!”
  唐奕也上前搀住柳七公,“师父接下便是,这是您老应得的殊荣。”
  “我,我。。。。。。”
  柳七公猛然深聚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对着锦书御旨长揖到地。
  “谢陛下天恩那!”
  。。。。。。
  唐奕笑着,看李秉臣把旨意交到柳七公手中,心中也是难掩激动之情。
  也许,此时的柳永终于无憾;也许,此时的大宋第一“风月班头”才是完整的!
  唐奕单手一扬,环指下首的一众儒生和观澜佣工。
  “老师,说几句吧!”
  柳七公依旧激动难明,愣神地看了看唐奕,“我?不说了吧?”
  唐奕点头,不说也好,他明白这一刻对这位老人意味着什么,一切尽在心中。
  扶着老人走到那片绯红之下,“这是特意给您准备的,还是您亲手揭幕吧!”
  “。。。。。。”
  柳永抬头高望,缓缓伸出的手臂有些颤抖,他当然意识到这是什么,只是没想到唐奕会这么做。
  慢慢扯下红绸,果真如他所料,绸下,一尊七尺石像显露在众人面前。
  分明就是他柳永,单手执卷,迎风而立,衣带飘然的立像。
  而立像之下,是一个三尺基坐,上面刻着柳永的生平事迹,下方还有一篇作文:《千古风流——柳三变》,末尾的署名是赵祯。
  正是赵祯在中旨里为柳永做下的那篇文章。
  。。。。。。
  日!
  这回不光孙沔一肚的醋酸。多数朝臣已经抑制不住的妒嫉了。
  皇帝给大臣作文,也不是没有,但也多是死后。而立像、刻碑这个,却是没有。
  这个老“风月班头”,却是把好事占尽了!
  。。。。。。


第417章 唐奕的阴险
  感谢“小小住一段”的万赏!
  感谢“上善若墨水”的万赏!
  昨天一章没还上,今天睁眼又欠两章!兄弟们,我。。。。。。
  ——————————
  无上殊荣!
  对于柳七公来说,这真的是无上殊荣!
  那些列席的官员本以为,官家让他们这些大臣来给一个不务正业的“风月班头”观礼卸任,已经是够抬举他的了。
  可却没想到,这哪是让他们来看什么热闹的,这根本就是让他们来眼红的。
  那个不务正业的“风月班头”不但升了官,而且还立了像,赐了文,好事都让他占了,上哪儿说理去?
  还有啊,这赐文要是刻在你柳七公的坟头儿也就算了,这可是观澜书院的正门?要知道,这里不光是观澜书院,这可还是皇帝行在所在。
  也就是说,不论将来柳七公在不在世,每年开春,随皇帝来此时,朝臣们都要看着他的立像站在这里,昭示着他的光荣。
  而且,观澜书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宋朝臣的摇篮。照现在这个势头,得有多少观澜的儒生走进大宋朝堂。
  想想,不论过多少年,只要观澜还在,每一个从观澜书院走出去的儒生一定都会记得,书院曾经有一个教谕叫做——柳三变!
  只此一项,柳永就注定会名垂青史。
  你说,大伙儿能不妒嫉吗?
  胡瑗眼睛都直了,他从太学直讲升了太子直讲,本来已经很牛叉了,可是和柳永这一比,好像,差的有点多。
  。。。。。。
  唐奕转向范仲淹,“老师来说几句吧!”
  范仲淹一窘,“呃,还是大郎来吧。”
  他怎么好意思说下面的话。
  唐奕一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官家就是咱观澜的山长,这点“小福利”还要不来?
  既然让他说,唐奕也不客气,上前一步环视全场。
  “桃李满天下,春风遍人间!”
  “观澜施教五载,七公以病弱之躯不离三尺讲台。今日,荣卸观澜师职,来日,春满神州桃李芬芳之时,我等后进,当不忘师恩,不渝师志,不改尊师重教之德也!”
  。。。。。。
  “都有了!”唐奕话音刚落,曹满猛然一喝。
  啌!百多儒生瞬间立正,脚跟相碰发出一声震响。
  “不忘师恩、不渝师志、不改尊师重教之德!”
  齐刷刷的拱手下拜,高声唱喝。
  柳永面露欣然,连连点头,心中说不出的畅快。
  待众人声毕,唐奕又道:“今柳师父立容于山门,万世常驻观澜。将来,等范师父、杜师父、尹师父、孙师父等等,每一位老师卸任之时,我们也要立像于此,供后来人瞻仰纪念。”
  “我们要让后来人知道,咱们观澜就是这些名师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创立起来的,就是这些传道后来人的大德贤仕,一个字一个字教出去的。”
  范仲淹、杜衍等人都有点面热,下意识地看了眼朝臣那边。这主意肯定是唐奕出的,大伙儿也都没反对。
  换了谁也不能反对啊,这是多么大的一份殊荣。可是,就这么赤果果地往自己脸上贴金?
  嗯,看朝臣们的脸色就知道了。
  。。。。。。
  唐奕说的来劲,他可不管朝臣们怎么看,这才哪儿到哪儿?
  他不光要立碑塑像,不光要皇帝写文赞美,他还要。。。。。。
  “今天,观澜再立一条新规矩:自今年起,每年的九月初十,学生放假一天,是为观澜书院的敬师节。学子儒生当不忘老师谆谆教诲之恩,行谢师之礼,以此纪念天下师者之德!”
  “。。。。。。”
  儒生们还没反应过来,怎么个意思?敬师节?放假一天!?
  而朝臣们听了,个个面容扭曲,却是都有点又爱又恨的感脚。
  恨的是,没你这么玩儿的。
  节?
  节,是你自己说立就立的?一个书院,立了个节?
  你要是自己给“谢师”定个日子,哪怕开个祭,那也就算了,可是,直接就上升到节的高度,就有点扯淡了。不说皇帝同不同意。。。。。。
  好吧,皇帝多半是知道的,也是同意的。
  除了民间传统大节,皇帝也只把自己的生辰和母亲的生辰定到了“节”的高度。为师者单立一“节”?可行吗?
  可好像。。。。。。
  好像也不错,这也是大伙儿“爱”的原因。读书人的荣耀,好事儿!
  这些朝臣,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又哪一个不是为人师,收过几个弟子的?
  这种往脸上贴金的事儿,可以自己不牵头,但是有人牵头,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主动忽略了——咱们不是有一个“敬师节”吗?
  每年八月二十七,至圣先师孔子诞日,其实,这就是古代实质意义上的教师节。
  从唐时开始,每年的这天,天下的读书人祭孔谢师,朝廷还要挑选天下名师加以封赏。
  但是,把谢师与孔祭分开,或者说,又多了一天敬师谢师的日子,何乐而不为呢??
  。。。。。。
  唐奕不着痕迹地看了眼朝臣的方向,见没有一个人面露肃穆,甚至有人暗自点头,就知道这事儿成了。
  不得不说,唐奕抖了个心眼儿,而且,是个有点恶毒的心眼。
  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孔圣诞日即为古制的敬师节呢?之所以脱了裤子放屁,又弄出来一天,表面上是想进一步提升观澜书院的名声,这一点大伙儿都心知肚明。但是,暗地里的心思,却不是谁都猜得出来的了。
  那就是,他要在无形中,把敬师节和孔诞剥离开。
  孔诞,说白了,还是儒家的敬师节,祭的是孔,敬的是儒师,道家、佛家是不过这个节的。
  现在,单独开出一个敬师节,虽然还是儒家的皮囊,可是,唐奕可没说这个节是儒家的节,他说的是“天下师者,皆当敬之”。
  那道家的师、佛家的师,当然也是师者,当然也要敬,当然,也能过这个节。
  延伸开来,学武的、学农的、学木匠、建楼阁的,等等,他们也有师者,他们也可以过这个节。
  唐奕是想潜移默化地提升各行各业、各学各派,在社会中的地位。
  别小看这点儿小心思,也别觉得这点小改变没什么用,儒家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聚水成泽,逐渐凌驾于百家之上的。唐奕现在也是要一点一点积少成多,把“百家”再提上来。
  明着是尊师重教,暗地里,却是在挖儒家的墙角。
  。。。。。。


第418章 幸福的烦恼
  均订2970,还差30个。。。求全订!求正版!求助攻啊!
  ————————
  唐奕一番慷慨陈词,算是立了一个新节。待其说完,这个简单的典礼也算是告一段落。
  本来,唐奕想办的再隆重点儿,可是范仲淹没让。这本身就是有点让人眼热的事儿,低调点儿反而是好事。
  柳七公倍感光荣,只觉这几年教书育人付诸的辛劳都是值得的,直到散了场,依旧面色潮红,精神烁烁。
  儒生带离之后,一众朝臣也都礼貌性地上前与之相庆。
  范仲淹笑着走到他身边,“怎样?大郎此番安排可还满意?”
  七公笑的像个孩子,“过了,过了,老夫怎么当得起?”
  “当得起!”范仲淹笑道。“若无七公,观澜也没有两科,两状元、两榜眼的佳话!”
  范仲淹可不是恭维,以他和杜衍等人的水平,像前两科那般,中者居多不难。
  但是,要想在举试之中出类拔萃,却是不容易了。不但要有天赋,还要诗赋策论、经史子集,无一不出类拔萃。柳永的到来,确是补上了观澜最后一块短板。
  若是没有他的悉心教导,范纯仁、尹文钦、郑獬、冯京,能不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在范公看来,却是未知数了。
  “走吧,回了。”
  正要与唐奕一道搀着柳七公回去,却有人把范仲淹叫住了。
  回身一看,是晏殊。
  让唐奕扶着柳七公先回去。
  “同叔兄,何事?”
  晏同叔左右看看,见几个“别有用心”的朝臣都紧盯着这边,一把拉起范仲淹,就往道旁的僻静之所而去。
  范仲淹有些乐笑不得,“同叔,这是何意?”
  晏殊满头花白,已经被皱纹围死了的小眼睛精光连连。
  “我来问你,柳七公卸了教谕之职,可有人补位?”
  “呃。”
  范仲淹一滞,哪里还猜不出晏殊打的什么主意。
  可是。。。。。。
  可是,观澜现在还真不缺填坑的。
  柳七公是退下来了,可是,咱们还有欧阳修,那诗赋水平可是一点不比七公差的。
  范仲淹明知故问,“同叔兄这是?”
  晏殊一看说到了正题,直了直腰板儿,故做傲然道:“老夫闲来无事,且来帮帮你。”
  “。。。。。。”
  “可是,欧阳永叔已经答应接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