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姚榕这么一分析,姚政和黄大郎倒还好些,雷豹等人却都惊呆了,众人心中粗略一算,按照姚榕的定价,以朝廷每年打算一百五十万罐计算,一罐挣二十文那可就是三千万文,换算下来就是近四万贯的纯利,而且这还是对充作军粮的罐肉做出的最保守估算,要是对民间售卖的话,应该还能多赚几文,万一朝廷要一年三节都供应边军,这个数量还要翻上好几翻儿。
第一百五四章 【灭迹】
虽然算起来抢劫花石纲比这制作罐肉赚钱要更加的短平快,可抢劫这种事终究不是正途啊!
雷豹最近都在忙着计算巨型孔明灯的技术参数,所以计算的速度略快一些,心中得出了粗略答案后,便激动的伸手捋了捋头上的短发,道:“啊呀!洒家说怎么前些日子就听闻大郎在弄麻城的庄子,到如今都还没动静,原来是准备好了做这等营生。这一年要是真能卖出上百万罐的罐肉,这可要宰杀多少牛羊和鸡猪啊!庄子小了果然是不成的!”
雷豹这等跑偏的想法并未扰乱众人的思维,而是陷入了针对罐肉这种新食物的出现,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首先,像雷豹和孙立这等与军队关系密切的人,自然知道姚榕分析得没错,其实不光是边军,如今就算是禁军和厢军,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也是只有粟米供应,这里是说粟米并非是粟和米两种,而是专指的“粟”,也就是小米。
众所周知,只有一种作物在民间广泛种植且达到盈余状态时,这种粮食才可能成为主要的军粮。从先秦至北宋年间,粟米是华夏中原地区最符合这一条件的粮食品种。而大米由于受当时生产条件限制,直到南宋才开始渐渐成为主粮,并且还多数是从越南和东南亚地区进口。
汉景帝时期,当时的奇人晁错在他所著《论贵粟疏》一文中,对军粮供应的保障问题,提出了“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的定论,更针对汉朝的军需供应指出“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卫青和霍去病当年之所以能够“北击匈奴九万里”,自然也是建立在自家的士兵能够吃饱,并且还是稳定的每日都吃饱的基础上,不然饿着肚子如何去追击?
再来,小米作为主要军粮的优点还有一个,那就是它有非常良好的耐存储性,一般来说未脱壳的稻子最多能储藏五年左右,而未脱壳的粟米可以储藏至少十年以上。
古代?运输条件落后,边远地区驻军难免遭遇长期无法补给的情况,因此粮食贮存的时间也是非常的重要,在宋朝有关军粮存储的法令中,就继承唐令对粮食的储存年限及损耗数额有明确规定。
其中《唐六典》卷十九司农寺云:“凡粟支九年,米及杂*种三年。贮经三年,斛听耗一升,五年以上,二升。
也即是明确规定了,粟米至少要保证能够存放九年,米和其他粮食三年,并且每三年的损耗要控制在一斛一升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一。
再来就是军中副食品,肉菜果蔬向来都是中上层高级军官才能享受的待遇,普通军卒想要吃上新鲜的菜肉简直就是一种奢求。就拿如今的大宋来说,除非逢年过节有一定的供应外,其他日子就得自己想办法自筹了。
不过就算是逢年过节,肉食也是极少的,北宋边军的主要官方肉食,绝大多数都是一种被称为“鮓”和“脯”的加工食品,所谓的“鮓”和“脯”其实就是腌制过的鱼肉和猪羊肉,不同之处就是“鮓”多数是采用的传统瓮坛腌制工艺,还分成湿鮓和干鮓。
(PS:如今脍炙人口的各种零食小鱼干其实就是湿鮓,干鮓就是没有用辣椒和香料入味的原味小鱼干。)
而“脯”也就是肉干了,因此叫做肉脯,制作方式就简单许多,将牛、羊、獐、鹿肉破成片,浸去血水,用盐和椒末(花椒)浸泡入味再阴干即可,最后还有个诀窍就是用“木棒轻打,以令坚实”。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如今经济发达的北宋,也不是随便就能吃上的,而是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决战前或大胜后才可能开开荤。外出作战行军时,作为先头部队的探子夜不收还可以兼职打打猎,给大伙儿打打牙祭,而驻守城池要塞的部队可就惨多了。
还有蔬菜瓜果,更是不谈了,想想就知道这东西绝对只有高官才可享受,哪怕是中层军官也是不可以研究的。
所以,听了姚榕的分析,大伙儿还想到了一个姚榕应该还不知道的问题,那就是黄大郎制作出的可不仅仅是罐肉,还有罐果!
所以,要说这制作罐装食品的秘方真要价值几百上千万贯,倒也真不是吹牛逼啊!
也就在众人的思考中,姚伯倒是麻溜的将酒菜置办好了,上席的时候还听黄大郎的吩咐上了一个炭炉,然后就见黄大郎将一罐写着七月十七封装的罐肉破开木塞放在了炭炉上,不过片刻就听见罐子里吱吱作响,一股浓烈的秘制东坡肉香味就弥散了出来。
姚榕惊讶的先瞧了罐子上的封装标记,而后起身从罐子里捞了一块黑皮红肉,软软糯糯的红烧肉上来,一闻二尝三大叫,不住点头叫好。
待他吃后,众人也都来尝,自然发现这罐装久放过的东坡肉,味道自然要比刚出锅的还要好上了数倍。
(PS:俺老黄也爱去超市买红烧肉罐头来吃,要选至少放了半年以上的,那滋味简直是……夏虫不可语冰也!)
众人都吃了些酒后,姚政这才想起刚刚都跑偏了,眼下棘手的是如何处理王信这帮人的后事,便提了出来。
黄大郎倒也不慌不忙的:“此事难在三个方面,这第一便是如何掩人耳目,不过这王副使倒是帮俺们做了,倒也不需担心,一会收拾好前院,便劳动朱高张合两位哥哥先去做些手脚,然后堂舅带了衙门捕快去将左邻右舍都放了,就说是有飞贼作案便是了。”
大伙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答应了!
黄大郎接着道:“再来就是毁尸灭迹,俺之前说了,王信等人活着就是官军,死了便是臭肉一堆。俺原先也是想,干脆将尸首悄悄运去城外,或是剥去衣衫毁掉金印,丢入江中了事,可后来一想,这童太尉岂是好想与的,三十个军卒没了踪迹倒也无妨,一个枢密院副使悄无声息没了,定然要大动干戈,因此俺也就有了如此……这般的打算,就能灭了此事的踪迹!”
第一百五五章 【谬论】
听了黄大郎的打算,旁人倒也不吃惊,姚榕倒是端着酒碗呆住了,好半响才把目光瞧向了姚政,按他想来黄大郎如此的妖孽肯定是姚政教出来的,哪知姚政也是苦笑,他如果能教出黄大郎这般的妖孽,今夜也不会被一个阉人欺负得如此凄惨,险些就要碰死自己女儿保密了。
见姚政做了个“非也”的表情,姚榕一口干了碗中的酒,便问:“大郎,你是如何能将此事分析的得如此透彻,便是堂舅这般也是有许多地方梳理不通啊!”
黄大郎倒是克制,所以并没有吃酒,闻言一笑道:“这有何难,史书之中写得满满都是,古往今来怀璧其罪者何其多,因何怀璧其罪却少有人探究。”
姚榕听了点头,却还是拍着脑袋道:“堂舅还是思索不通,因何大郎认为,这计策果然可行。”
黄大郎便道:“罐肉此物如何,不必多言,高俅得了,敢去献与官家,童贯知了,敢派人来夺,也就说明这二人都知此物的价值,为何就不敢去想,其他人得知了,便不会其心来谋夺呢?俺师尊说过,世人荒谬者多也,不过有其三:一是我能!二是别人不如我!三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这话说来,雷豹、孙立等人都是听着迷糊,倒是姚政和姚榕两兄弟都瞪大了研究,他们比起雷孙等人不知道多读了好几车的书,自然悟得透其中的道理。
所谓“我能”,其实说来,可以称之为人一生中最大的错觉。比如说,你瞧见了眼前有一个小小的水洼,你心中想着“我能”跨过这水洼,可问题是:真是小水洼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可万一它根本是一个深渊伪装成的小水洼,你一步没跨过去,可能就挂了!
同样,类似的行为和思想,以及许多的各种失败,都是建立在“我等”的基础上,比如:我能泡到这个妹子、我能创业成功、我能考试合格、我能完成业绩……
任何事,你真能倒没问题,就怕你根本不能,却自我欺骗,面对小失败倒还问题不大,可若果事关身家性命,你便只有失败一次的机会,所以“我能”的这种状态,也就被称做是荒谬并且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却不想,后世这“我等”居然被当成了鸡汤,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狐狸在悬崖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勇敢的向前一步,纵身飞跃,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鹰呢?
然后……然后……狐狸就可以每天在悬崖底下,吃着新鲜的鸡肉了!
再来就是“别人不如我”,这个思维或是说这种想法对于十之**的人而言,只怕都是曾经有过的,这就比如听说某某升职了、加薪了、找着男女朋友了、娶到白富美或者是嫁了富二代了,大多数人的脑袋里恐怕瞬间冒出:王八蛋!这家伙在某某、某某方面都不如我,居然让他成功了!没天理啊!
至于最后这“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倒是有一个成语能够概述,那就是掩耳盗铃了!
话说回来,瞧着舅父和堂舅都是目瞪口呆的表情,黄大郎倒是明白自己刚刚显然又跑偏了,再看一脸莫名其妙的雷孙几人,便也就不再卖弄什么哲学理论,便直言道:“换言之,童贯之所以轻易派出王信前来谋夺方子,王信只带了枢密院当值的普通军汉就进姚府,皆是犯下了‘我能’的错误。童贯以为,也就是谋夺了一个方子而已,派出王信这么一个枢密院副使也该一定能够把事情半成。王信着认为自己乃是堂堂枢密院副使,不管是带上普通军汉,或是直接带着几条猪狗,照样可以横着走,自然能轻易拿到方子。所以,若是今夜没有雷师傅、孙大兄和朱高、张合两位哥哥,他们倒也真能得了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好一个人算不如天算!”雷豹端起酒碗喝了大口,用大袖抹了口唇道:“想来还真是如此,今夜若是大郎不要俺们出手,或是俺们根本就不在此地,只怕祸事喽!”
雷豹如此一说,姚政和姚榕都红了脸儿,这还真是一个事实。别看雷豹他们不过四人就杀光了这三十来个军汉,若没有他们出手,或根本就不在,只怕今夜会被杀光的可就是姚家满门了。
“所以……”黄大郎自然注意到了舅父和堂舅脸上的神色,便解围道:“俺们就可以估算出来,朝中除了三公四尉,还有皇亲国戚和重臣贵胄,架不住他们也会犯‘我能’的错误,也派人查探出消息后也来黄州,来讨这野火(捡便宜),所以俺这栽赃嫁祸的局也就才能坐实了!”
姚榕听了也直点头,罐肉既然让高俅献给了官家,并且让童贯得知了,就不可能瞒得住朝中的大臣和皇亲国戚,而且但凡不是个猪脑子,就应该能看出罐肉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然后自以为聪明的派人来讨野火也就是常理了。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