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566章

宋道-第566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得了讯息的东京百姓自发自觉的开始往御街聚集,并且随着人群不断的聚集,便也开始有人高喊起了“大宋万胜”的口号和欢呼,以至于后来渐渐精简为了“万胜”,乃至“万岁”。

    整个城池,竟是因为这等叠加的喜讯而沸腾了起来,最后人群沿着御街北上,便来到宣德门前,望着皇宫遥遥拜。当然了,百姓拜的可不是皇宫里的雕梁画栋,也不说英灵殿里的赵家先祖,更不是如今坐朝的太上皇后,而是监国的长公主!

    因为大家都知道,如今带兵杀到了辽东去的黄杰黄子英他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长公主的驸马,是戏文里的那个仅带十三骑就敢北上勤王,与金国十万大军对峙,用一人之力阵斩五员金国大将的画戟无双黄天霸!

    在外面如潮的欢呼声中,郑太后便也一手扶着赵福金,一手牵着赵庚子,与众臣一道登了升平楼。

    落座之后,李纲、王黼等阁僚便也拾级而上,来到了当年赵佶最喜欢流连的楼顶观景台上,远眺皇城内外,遥听外面的欢呼之声。

    “…………”

    众人良久不语,王黼想了想,便也轻咳一声,道:“昔年黄子英护送太上皇后返京,王某曾问他是否当真是不可不为?”

    听得王黼开口,众人便也齐齐转脸来瞧,李纲便也捧哏道:“何谓不可不为?”

    王黼呵呵一笑,道:“当时王某与黄子英言,称官家与太上在鱼台之事,自然是瞒得了一时,但瞒不住一时,一旦败露只怕天下就此熙攘,他就不怕落个骂名?”

    李纲便也是一笑道:“他如何答的?”

    王黼想想:“他倒是问王某,可是‘挟太上皇后以令诸侯’的骂名?哈哈哈哈!”

    众人听了,都是哈哈一笑,就算当年或真有人如此想来,可时至今日谁要还这么想,可就不是没脑子的事情了。

    大伙笑了一阵,便听王黼又道:“后来黄子英便来问王某请教一事,问这如今的天下,究竟是大宋人的天下,还是赵家人的天下?”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竟也是错愕难言,而王黼也不等人搭话,便也自说自话道:“当时王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黄子英却说,以孟圣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所以……叫他看来,这大宋的天下,本也该当是大宋人的天下,既然这大宋的天下是大宋人的天下,那么何人该担了这骂名,又岂是旁人可以操心的!”

    众人听罢,都是一时呆住,不由全都痴了,都去细细琢磨话里的意思。

    便是李纲也是抚掌轻叹,回忆起当初黄杰只身来援,十三骑勤王,又领兵阻截金军,与十万大军对峙,更护送太上皇后千里返京,当真不曾显露过一丝一毫的惧怕,什么骂名、什么公论,他当真是坦荡无惧。

    而一旁的吴敏则也愣愣出神道:“不错!这天下当真是大宋人的天下……诸君且听听这内外城中的呼声,敢问谁人可说这不是大宋人的天下?”




卷十二 金瓯全 第九百九五章 【相见】

    也就在呼声响起的同时,青云观内的一间偏院之中,到有个容貌清秀的光头和尚正在端坐在廊檐下眺望着天井中的白云蓝天。

    青云观虽然地处偏僻,但毕竟背靠着御拳馆,加上御拳馆前的瓦市也是附近一带的大市,因此很快也就听得欢呼万胜之声慢慢传了进来。

    和尚侧耳聆听了许久,脸上虽然没有悲喜,可他紧紧攥着的拳头却是将他内心的情绪给出卖了。

    不久,就瞧着早两日那东京跤王燕小乙做了一身青衣小厮的装扮,捧了张一尺见方小案进来,但见上面却是一钵杂饭(杂粮饭)、一盆炖菜和一罐热汤,来了之后便也放在廊檐底下,与和尚道:“听说小官人昨夜食欲不振,才用半份斋饭,今日一早俺便从御拳馆前的陈婆婆处与小官人要了美食,瞧瞧这是蒸豆饭,还有萝卜炖羊羔肉与胡辣汤,该也能合了小官人的胃口。”

    和尚瞧着燕小乙,表情很是淡漠,不过也是轻轻道了一声谢后,便也接过小案来用,见他先吃几块羊羔肉,又尝了几勺豆饭,最后挑了两块白萝卜细嚼慢咽,最后又喝了几口胡辣汤,便也搁下筷勺,望着天井呐呐不言。

    燕小乙在一旁看得真切,也知道这人若是有心思,的确是茶饭不思,便也没在劝他,便动手收拾小案,这时就听和尚问道:“请问……不知外面生了何事?”

    燕小乙一边收拾,一边笑道:“自是喜事,今日一早便有捷报绕城,说是上柱国大将军率军成功登了辽东,还把金国的大太子给阵斩,此外老种经略相公也宝刀未老,说是挥军攻克了渝关,夺回了燕东之地。”

    和尚听来面色略有些吃惊,不过却是忍住了心中的诸多疑问,待燕小乙收拾好东西正要出门的时候,也才见得忍耐不住出声道:“请问壮士,你家主人到底何时才肯现身?”

    燕小乙闻言一笑,便也抬头看了看天色道:“这可说不准,不过若是无事,下午该也来了。”

    待得燕小乙出得了门后,和尚便也继续呆呆坐在廊檐之下,望着天井出神。

    和尚一边发呆,一边倒也好生回忆了一下最近的遭遇,首先是近两日他被软禁在此,仅知道此地该是东京城中,距离内城不远。而后是早两日前时,他是在朱雀门前被掳,也就是被这燕小乙掳走,至于被掳之前的种种,如今他却是不想回忆了。

    而燕小乙将他掳来之后,虽然强行将他刮了一个光头,但却没有殴打虐待,还口口声声以“小官人”的名号称呼,是以和尚也明白这燕小乙身后的主人肯定知道他的身份和来历,当然也是耐得住性子,等着这幕后主人现身也就是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得天色渐暗之时,也就见着燕小乙转了回来,满脸喜色道:“小官人快随俺走,俺家主人来了!”

    也不等和尚反应过来,燕小乙便也拉着和尚起身疾走,迅速穿堂过厅,很快便来到了一间花厅之中,便也瞧见厅中灯光明亮,数十宫装女子皆在厅侧伺候,见着燕小乙拉着和尚过来时,这些宫人们皆齐齐躬身垂首,不敢直视。

    待进得花厅大门,和尚一眼瞧见坐在厅中的二人后,顿时便也压抑不住情绪,呆立在原地张嘴便嚎啕大哭起来。但见那二人都是女子,一个是华发老妇,年约五旬上下,一个是青春少妇,至多二十出头,但见二人也是眼眶发红,也是抽咽难言。

    和尚嚎哭几声,便也快步上前,便也跪倒在老妇身前,悲号道:“郑娘!郑娘!是狗儿呀!是狗儿呀!”

    不用多说,这郑娘便是当朝太上皇后郑太后,见得赵构来认,她自然也是悲喜交加,便来捧了赵构面庞瞧看,道:“莫哭!莫哭!好叫郑娘好生瞧瞧,是不是咱家狗儿!”

    赵构乳名狗儿(别笑,这是真的!),其母乃是显仁皇后韦氏(也即是韦贤妃),这韦氏与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因为年久情深便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

    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便向赵佶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五年,封平昌郡君。大观元年二月进才人,六月进为婕妤,大观二年又升为婉容。

    只是,此时的韦氏尚未获得“贤妃”的称号,因为原本她也并不受宠,直到靖康之难时,金人索取亲王赴金为人质,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赵佶念此这才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可惜由于黄杰打乱了时空,虽然在这条新时间线里赵构还是做出了自愿赴金为人质的事情,可赵桓那厮却是把亲爹给坑得一塌糊涂,所以赵佶也就没能按照历史的既定轨迹给赵构的母亲韦氏封上贤妃的职称。

    不过,因为韦氏本也是郑太后的侍女,又在郑太后宫中多年,所以赵构小时候自然也是与郑太后多有亲近。

    却说郑太后捧了赵构的面庞来瞧,自然是瞧出他比以前清瘦,虽是心疼不已,却又万幸他能转回,到这时也才记得,忙也拉着赵构起身与他道:“还不快来见过你四姐儿!”

    赵福金在赵佶膝下排行第四,前面的老大分别是赵玉盘、赵金奴、赵金罗,皆在山东鱼台遭金人掳走,由于赵福金乃是国中硕果仅存的唯一血脉,为了顺理成章的获得监国的权柄,这也才以郑太后的名义将她册封为长帝姬(今日颁旨更正后,以后还称长公主),不然的话还真轮不到她。

    赵构闻言,自然急忙来见,本来幼时二人关系也好,如今见了倒也真情流露,姐弟俩也是抱头痛哭了一场。

    待得三人情绪都得了释放,也就瞧见赵构主动来道:“郑娘与四姐儿放心,今次之事万不敢叫二位为难,若是不成,只管还叫俺居此地,以后隐姓埋名,了此残生也就是了!”

    赵构毕竟也曾位列王爵,政治觉悟和政治洞察力自然还是有的,便也分析得出这系列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抢先一步把姿态先摆了出来。




第九百九六章 【取舍】

    赵构的人生轨迹,就眼下来看可分为“黄杰前”和“黄杰后”!

    “黄杰前”也就是“黄杰扰乱时空之前”,那时他的人生轨迹是:生于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

    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封为广平郡王。

    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

    宣和四年(1122年),赵构行成人礼,并搬到宫外的府邸。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南宋政权初建,他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

    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逼迫赵构退位,史称苗刘兵变。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

    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即率臣僚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