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道 >

第41章

宋道-第41章

小说: 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大郎想都不想便答道:“便只有到时打开查验就是了!”

    三人听了都是一怔,先是想这话也对,说能放多久无用,得要真放久了打开看才是。再一想,曹知州却是气道:“子英,你敢要苏老误了北归行程,在黄州等着验这罐肉?”

    黄大郎听着一笑,忙叉手道:“学生不敢耽误老大人行程,老大人可以带了罐肉北归,三月后开一罐、半年后再开一罐,依次类推即可,这便于搬运也是罐肉的优点。”

    看着眼前大小一共十二个灌装肉,倒也瞧出了黄大郎的心思,苏澈不由点头:“果然心思缜密,老夫便信了你。正好老夫本意要归颍川,如今为黄州茶榷一事,便也要去汴梁走上一遭,三月之后老夫当在汴梁,若如你所言,这罐肉能保三月不腐,老夫就为你唱遍整个东京,如何?”

    “自是大好!”黄大郎此时信心爆棚,但眼珠儿一转却道:“老大人,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道来!”苏澈心情大好,虽然眼前的罐肉看起来不明觉厉,但他却觉得眼前自信爆棚的黄子英是可以信任的,谁叫他师父可是朱老怪。

    “劳烦姚伯,取笔墨画纸来!”黄大郎向一旁伺候的姚家管家姚伯道了一句,这才对苏澈道:“学生想请老大人画一幅苏轼苏老大人的画像。”

    苏澈听了一愣,反问:“你要家兄画像做甚?”

    “学生想用来做一个……标牌。”黄大郎想了想怕言说不清,干脆等了姚伯送来笔墨画纸,在上面画了个图形。图形是个卧倒的长方形,正中顶上画了竖圆留白,下面写上东坡肉三字,然后指着竖圆留白道:“学生想把苏轼苏老大人的画像印在此处。”

    苏澈见黄大郎仿照老干妈的设计颇为新颖,不由问道:“这标牌有何用处?”

    黄大郎想了想,干脆就在东坡肉三字的两侧又添了两行小字,分别是:黄州正品,切勿仿冒!制假害人,必遭天谴!

    然后道:“学生以为,若有苏轼老大人画像在此,宵小之辈定然不敢造次。”

    看着黄大郎设计出来的这个标牌,以及标牌上放出的大诅咒,三人再次陷入目瞪口呆中,好半响曹知州才首先醒了过来,拍手道:“不错,此物一出,必然会有宵小觊觎,若他得了方子去仿制倒也无妨,就怕他们胡乱制假用来坑害百姓,这法子好!以后只要是咱们黄州贩出的罐肉,就都贴上这般的标牌,百姓一看便知真假。”

    苏澈和姚政一想也是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假货害人之事在大宋也不少见。

    苏澈倒也干脆,取过一张画纸寥寥数十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人像,可黄大郎看着不满,摇头道:“老大人,这怕是苏轼老大人耄耋之年的样貌,胡须太甚可就瞧不清容貌了。学生记得苏轼老大人来黄州任职时才过不惑之年,不若请老大人画一幅苏轼老大人年轻时的容貌。”

    苏澈自己一看,也觉得黄大郎言之有理,再动笔时黄大郎还不忘要求道:“最好能是笑脸,毕竟这东坡肉乃是要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还有那子瞻帽……”

    作为后世并列的三苏之一,苏澈虽然强在政论史论还有诗赋,但他的画工丹青也极为不俗的,在黄大郎的要求下,一个笑意盈盈、头戴子瞻帽、蓄着短须的中年苏轼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甚至苏澈还拿过黄大郎画的标牌草图,就在竖圆留白里画了个缩小版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苏澈在画完之后,丢了笔便喟然坐倒,急喘了几口气后,随意的用大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哈哈哈大笑了起来,却拿眼望天道:“大郎,你瞧如何?”

    这一刻,众人都知道他唤的大郎可不是黄大郎,这也让黄大郎感到自己的责任突然间重大了起来……这事要是做砸了,丢的可不是自己的脸了。

    既然大事已定,姚政急忙给了黄大郎眼色去将苏澈扶回了主位,然后要姚伯在末席给黄大郎加了个位置陪坐。

    苏澈痛饮了一杯之后,老眼中却涌出了浑浊的泪来,道:“因乌台诗案,家兄被贬黄州,老夫也被贬筠州,元丰四年时老夫来黄州探望家兄,家兄其时家境窘迫,却每日都割了一刀豕肉做东坡肉与老夫吃酒,后来才知乃是他典当了一块心爱的徽砚……呜呜呜!”

    这苏澈忆起了亡兄,谁人够格去劝,就算曹知州也不够格啊!

    不过苏澈虽然人老,但也并不昏聩,待情绪消退之后倒也能记起正事来,开始问起这之前黄大郎吹牛说三年可以让东坡肉卖遍大宋疆域,五年内可以让猪肉上得了酒席的事情来。

    前文有说,宋代与前朝唐隋一样,牛肉最贵,羊肉次之,猪肉贱。

    原因之一是此时华夏的家养猪种都是野猪驯化的黑皮猪,别说白皮猪了,就是花皮猪都少见,也就在湖广一代刚刚开始驯化成型,黑皮猪的特点就是皮厚带毛、肉质结实、且因为此时的阉猪技术还没有成熟(阉割小猪存活率低),猪肉的骚味也即膻味很大,所以有钱人都不爱吃,只有穷人买来改善生活。

    说起来这宋朝吃羊肉也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三百五十余只,宋仁宗时每天要宰二百八十余只羊,宋英宗朝减少到每天四十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而猪肉只用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甚至,就连苏东坡在东京混的时候,虽然每天吃羊吃到腻味,写诗称“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当他被下放到惠州监视居住的时候,仍然会被每个月一次的官廨杀羊所吸引。作为罪官他,当时已经没资格吃官廨供应的羊肉了,所以也就悄悄的弄了些羊骨头回去烤熟了吃解馋。

    因此,这宋朝的猪肉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或者说猪肉仍然是低档的肉食,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中称北宋末年时,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汴梁,城中猪肉摊贩无算,并有专职的屠户负责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

    这个……俺不喜欢唠叨多嘴,只愿各位书友,不遇雾霾总是晴,点个收藏行不行?


第七十一章 【可教】

话说回来,真正让猪肉沾上点贵族气的,却还是苏东坡。

    不过他在黄州写下《猪肉颂》,研究出东坡肉时,实际上还属于“私厨小菜”并未流传。直到他在杭州任上,因为治理西湖,要解决民工的吃饭问题,才将小火慢炖方块肥肉的东坡肉做法推广开来。

    不过……以上这些道理,黄大郎做的奇梦里可没有说明,但他师尊朱桃椎却是教给他一个典故,叫做: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所以,他敢夸下海口说三年卖遍大宋,是因为罐肉技能已经GET√,至于敢吹牛五年之内让猪肉能上大席,其中一半的指望还在苏澈身上。

    “老大人!学生以为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若是让官家也喜欢上东坡肉,这猪肉能上正席,未必定要五年之久。”黄大郎干脆拿了纸笔,画了头猪出来解说道:“老大人,猪全身可食,又以部位不同,肉质也是不同。如制东坡肉,最好者便是猪腹五花肉、其余部位次之。不过学生跟家父和家母商议之后,认为还可以分别制出东坡猪头肉、东坡里脊肉、东坡肘子、东坡蹄髈、东坡排骨等等。又还可以细分为原味和秘制,以及姜辣、芥辣、蒜辣和酸辣,这一番搭配下来,便是整月下来都不至重复。”

    苏澈面色沉浸如水,似乎在认真思量,倒是舅父手腕一抖,差点把筷子掉了下来,这是因为他脑子突然出现了例如原味芥辣东坡肘子和秘制蒜辣东坡蹄髈以及原味酸辣猪头肉、秘制姜辣东坡排骨等等排列组合,然后就把自己给吓到了!

    所谓三三之数,十五可尽。六六之数,无穷尽也!

    这也就是说,三种东西的排列,最多也不能排出十五种组合,可要是超过了六种,组合也就无穷尽了,列如:原味姜辣东坡鲤鱼、秘制芥辣东坡鳊鱼、秘制蒜辣东坡鸡翅、原味姜辣东坡鸭胗……

    一想到黄家的食汇街最近火爆的烤鸡零碎,姚政就忍不住激动的浑身颤抖,又想起了今晨姚二娘特意起早跟自己谈这罐肉的合股之事,心中打算着是不是该设法多出些钱帮衬,让这做罐肉的作坊早些建立起来,这盐糖朝廷要专榷是稳定社稷之道,轻易不可动摇,这制作罐肉的方子却是我自家所有,而且如今又打着苏家要兼济天下的旗号,总不能你朝廷也要来专榷了罢?

    你说,想到这些,姚政怎能不激动?

    只不过,比起姚政显露于形的失态来,倒是没人知道曹知州此时后背和双侧腋窝也都湿透了,他老先生想到的可不是什么利益,而是:若苏老倌将这罐肉献给了官家,官家尝了以后又喜欢,那俺不就可以升官回汴梁了?吼!吼!俺要回汴梁!耶!耶!俺要回汴梁!

    曹知州心中的欢歌,自然不能与旁人道也!

    至于这其中的利,跟他又有什么关系,且不说他曹家既非皇亲又非国戚,所以自然是抢不过皇亲国戚的,再说这姚家的人也是聪明,拉了苏家的虎皮做大旗。苏澈现在虽然老成了没牙的老虎,可他亲哥当年也是做过天下读书人的扛把子,而且这还出了绝招,把苏轼的画像和天谴这样的大诅咒弄在了标牌上,这天下谁又敢夺下这门营生?

    真要有人敢,他肯定也得考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扛得住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反正老曹家是扛不住的,所以干脆想都不用想。

    因此曹知州在极度按压心中小确幸的同时,也看了一眼姚政和黄大郎,心中暗道:“幸亏从昨日那绝对就看出了,这对父子定不是凡人,也万幸老夫不曾与他家交恶。吼!吼!俺要回汴梁!”

    场中四人的心思没人全知,始作俑者的黄大郎也还犯不上去想,倒是听见身后哐啷一声,操琵琶的小娘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手中的琵琶居然掉到了地上,引得所有人都去看她,黄大郎更敏锐的发现这小娘子的嘴角居然有晶莹的口水丝儿滴落。

    想来,肯定是黄大郎刚才的描述勾动了这小娘子肚子里的馋虫儿,不过这也反倒提醒了一下在场的众人,只听曹知州轻咳一声道:“松文,这几个乐婢可合眼呐?老夫听闻你一向官声清廉,家中至今都未养有歌姬,若是合眼让她们留下便是!”

    姚政一听忙要起身,身子曹知州却是一托一按便对四个乐婢道:“如此多礼作甚,还不谢过姚大人?”

    曹知州说着对四个乐婢使了个眼色,这几个本就是从曹知州府上过来的乐婢那还不玲珑剔透,便整了衣衫出来行礼道:“谢过姚大人收留!”

    姚政也是混官场的人,感觉到曹知州手上微微用力,心中自然明白,也不由一阵惶恐,便只能答应道:“起来吧!曹大人美意,姚政就却之不恭了。姚伯,领她们下去歇息!”

    姚伯待乐婢们收拾好各自的乐器,就匆匆领了人去,并且还把门口伺候的两个姚府小厮也带得远离了一些,之后曹知州才看了一眼满脸莫名其妙的黄大郎对姚政笑道:“适才的酒话都叫她们听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