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94章

大时代1958-第94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谢洛夫代表苏联把波兰推进了和法国交易的坑中。除了坦克和汽车之外,苏联在阿斯旺的库存完全可以解决需要,实在不行可以把埃及陆军淘汰的武器给阿尔及利亚人,反正都是破烂,扔回钢厂回炉都不一定能把成本收回来。
  比较艰难的是一千辆汽车和BT—7快速坦克,谢洛夫准备联系著名的哈尔科夫坦克工厂,看看还有没有备用零件,实在不行就要拆掉一些作为备用零件了。汽车问题可能还要找废旧军用仓库去转转。
  当天晚上,哈巴罗夫斯克红旗远东边防军区司令部,正在准备休息的斯地科维奇少将,被自己的勤务兵所打扰,还没有发火的时间就看到了勤务兵手上的电报,扫一眼就知道这是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发来的,马上打开看看出了什么事情,看完之后变成了惊愕,这道命令实在是太出人预料了,对着自己的勤务兵问道,“BT—7快速坦克的封存仓库在什么地方?”
  至于一千辆军用汽车也不难,谢洛夫直接进入档案局,通过询问找到了二战美国送给苏联的US6汽车,这玩意苏联改造完毕之后叫吉斯150,然后援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时候成了老解放,上辈子谢洛夫对于这种汽车只有零星的印象,还是林业局采伐的时候看见的改装吊车,那时候整个林业局只有这么一辆了。
  可惜这玩意现在苏联也不多了,莫斯科的仓库也只有不到一千辆,又把电话打倒了基辅军区,才凑够了一千辆US6,作为提供给波兰军事顾问团保障后勤的车辆!
  “我容易么?从那么多报废和封存的仓库里面找到这些破烂!”谢洛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累,苏联并没有报废车辆的制度,理论上只要汽车一直能开,拥有人就可以一直开下去。能在茫茫的旧货中找到二十年前的老古董,谢洛夫都觉得有些佩服自己。
  好像用美国人的东西有些不厚道,为此谢洛夫深感不安,所以又找到了十九年前生产的吉斯5型卡车,让克格勃收集出来一千辆,总共两千作为给阿尔及利亚的军事顾问团配备。仅仅三天有搜刮出来五百辆GAZ61吉普车,作为给军事顾问团个人配备的代步工具。
  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看到了谢洛夫的努力成果,评价道,“完全可以按照一九四一年的红军编制成一个坦克师了!尤里,真难为你了,竟然把凑齐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坦克师的装备!”
  “五百辆BT—7快速坦克足够一个军!”好像没有听到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的讽刺,谢洛夫笑眯眯的纠正了第一总局局长的错误。
  你小子太坏了!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摇摇头,实在无法跟上谢洛夫的维度。仔仔细细的看完补充道,“既然是正面武装阿尔及利亚人,怎么能没有炮兵师的编制呢?加上一百二十二毫米大炮的编制吧,数量要能武装三个炮兵师!火炮要配备齐全!不然那些游击队是不敢和法国占领军正面作战的!”
  “我知道了,淘汰的火炮应该足够满足需要了!”苏联是彻头彻尾的大炮兵主义,至少在二战中绝对当得起这个称号,作为一个半吊子军人,谢洛夫明显在这个时候露馅了。
  等到在把火炮这方面的编制补全了,就可以从乌克兰装运上传送到埃及了,对于军事顾问团的建立,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和谢洛夫分别行动,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带领第一总局和埃及方面联系,最终在开罗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人接上了头,把波兰准备组建军事顾问团的事情告诉了对方,对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人来说,这几乎就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巨大的惊喜已经让这些人欣喜若狂,没有深思为什么会有这种好事的发生。有赖于谢洛夫之前做的功课,阿尔及利亚的事情在东欧发酵了足够的时间,使得一切看出来都非常顺理成章。
  在和阿尔及利亚接触之后,中东司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埃及总统纳赛尔、内务部长阿里姆、共和国卫队司令拉赫曼这些人,表明苏联没有背着埃及搞小动作的意思。纳赛尔是现在这个时代的阿拉伯雄鹰、埃及则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中心,开罗则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中心。
  中东司只是稍微表明了一下态度,纳赛尔立刻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要知道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正在开罗,是在纳赛尔的保护之下成立的,这个举动足以表明纳赛尔对待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态度是怎么样。
  “如果有埃及的加入,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谢洛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道,“埃及作为后方比南斯拉夫稳固的多,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埃及本身对法国就有苏伊士运河之仇,他们加入进来对我们是好事!况且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中间还隔着利比亚,就算是埃及加入进来也不会让事情失控的!”
  “那就让谢皮洛夫同志在波兰和埃及双方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波兰和埃及他们两个国家自己去折腾,我们隐身在幕后操盘!和法国人来一场实战演习!”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想了一下,以第一总局局长的名义给埃及的第一总局中东司和法术非洲司的苏联特工发电,让大使馆为波兰和埃及的见面进行沟通。
  谢洛夫这边利用自己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的身份,量身打造了一个苏联标准的卫国战争军事力量,完完全全的按照那时候的标准,配备出来一只足够武装十万人的武器装备。要是碰到美军肯定是然并卵,但是和已经被越南赶走的法军打一下,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


第148章 列宁格勒来客
  BT—7快速坦克和法国的坦克比自然是不行,虽然重量都是十五吨,都是薄皮坦克。但在火控和技术上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但苏联这边的BT—7快速坦克只是放在国内都嫌占地方的次品,可和AMX…13坦克不是一个地位的东西!就算是五换一,也足够能让法国人心疼!况且谢洛夫也不是让阿尔及利亚人和法国人打坦克大战,这不是还有一个炮兵军的火炮么,真要是传统的阵地战!阿尔及利亚人得到的支持并不比越南人要差。战争又不是一对一,谁说一定要坦克对刚呢?
  给哈尔科夫工厂的电报中,谢洛夫给出了自己希望的改造指标,那就是把BT—7快速坦克的速度想办法在提高,除此之外没有要求!可以拆掉装甲,可以牺牲防御力。但速度一定要快,就算是受限于时代的差距BT—7快速坦克火控打不到AMX…13坦克,但也要让对方也打不到自己,实在不行不是还有埃及的T54和T34坦克作为后备。就算是打光了苏联也不心疼。
  “我好像是今年奥运会的苏联代表!”谢洛夫猛然想起了去年就接受的任务,这么说来今年的行程可不能说轻松。虽说一年才刚刚开始,但他至少要出两次国,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先去印尼还是先去意大利?
  这个问题可以以后再考虑,谢洛夫正在忙着翻译教材!整个苏联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份工作,因为这套教材是中文版,一共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部分叫论持久战!进入克格勃六年多,这还是他头一次这么认真的做理论方面的工作,要知道就连检讨他都不愿意写。
  在谢洛夫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第一总局中东司收集的伊拉克的收据,作为他翻译工作的参考文献,等到出了成果,就拿到阿塞拜疆送给伊拉克人!至少农村包围城市是绝对有用的,伊拉克也是一个不发达国家,乡村人口远远比城市人口要多。争取到了多数力量的支持,没理由会输掉,当然前提是伊拉克共产党要是那块料,不然谁也救不了他们。
  “局长,罗曼副局长送来的人员名单,你看一下!”卢卡妮推开门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在本来已经很满的桌子上又堆上了一堆文件。
  “知道了,我等会看!”这是罗曼从格鲁乌找来的肃反干部名单,这些人都非常愿意再次进行工作,而不是呆在格鲁乌里面无所事事的养老,这些老同志对克格勃都很有感情,是克格勃不可多得的财富。
  这些档案中,谢洛夫要挑选出来一批身体还不错的干部,跟随自己出访印尼!出访的时间定在今年,只是不知道是上半年还是下半年,目的自然是准备帮助印尼人建立真正的内务部,而不是他们本身那种有名无实的治安机构。
  “我真是一个预言家,说今年会累成狗就一定会累成狗!”自我调侃了两句,谢洛夫再次把自己埋到了资料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从中吸取着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上辈子要是有这个劲头,就不会连高中都没考上去了!绝对上名牌大学,进入五百强企业,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目前必须亲眼过目的文件一共有这么几种,意大利的克格勃海外企业、美国的赌场以及所有克格勃在世界范围的盈利项目!再者还有伊拉克内战的局势,以及各派别的力量对比和互相关系的推演!埃及阿斯旺军事基地对非洲的辐射程度、苏丹的发展计划还有非洲游击队的力量报表!还有计划中访问印尼所做的功课!最后就是最近新加入进来阿尔及利亚的动静,可以说谢洛夫一天时间就算是光看问题不提意见,都要耗费一个上午的时间,何况他还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几天他就在翻译中国的材料配合伊拉克的情报,准备给伊拉克共产党的同志们发教材,先统一思想!苏联的经验并不适合伊拉克,如果输出革命的对象是希腊或者阿根廷之类的国家倒是蛮适合的,但像是伊拉克这种还是中国的经验比较吻合,但仍然需要通过第一总局反馈的消息进行修正!希望伊拉克人能把中国人的耐心和苏联的强权系统都学好,只要伊拉克成功革命,苏联的好处是巨大的,前冲到波斯湾的苏联,谁都封锁不住……
  有了伊拉克作为指点,就不用冒险寻找别的突围路线,这样欧亚大陆的世界岛,就牢牢地控制在苏联手中,只要中国和苏联不转向敌对,冷战的苏联就绝对不会输!至少也是平局!
  如果谢洛夫在九十年代在俄罗斯醒来,他必须想办法活下去!如果是在八十年代醒来,他要想办法保持苏联不解体,如果是七十年代他需要想办法保持冷战的均势。但如果是五六十年代,那就不是自保的问题了!这个年代都是苏联回旋的余地和舆论都处在最好的时代,谢洛夫不但要让社会主义运动继续下去,而且还要正面战胜美国!取得冷战的胜利,谁阻挡这个过程,谁就死!
  冷战如果只是苏联和美国的对抗,谢洛夫绝对不会费尽心机的颠覆第三世界国家,但不是,单单一个美国并不能压倒苏联,问题是双方的阵营总体实力差的太多。他倒是很想一边倒的扶持中国,但其他人绝对不会同意!前世很多国人认为苏联太强对中国的压力太大,其实他们总是忽略其实苏联也是这么想的,中国人口太多却和苏联人口稀少地区接壤,给了苏联太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相互的,中国害怕苏联钢铁洪流一个星期兵临城下,苏联也害怕中国挥军北上,要知道苏联的西伯利亚只有西伯利亚铁路作为连接,这条铁路太脆弱。只要中国敢,苏联真的没有办法,双方陈兵百万在边界都把对方吓得半死,但摆出进攻状态的吓阻对方的意味更多一些。
  谢洛夫在通宵达旦进行思想学习的时候,波兰华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