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571章

大时代1958-第571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成立的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目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阿拉伯国家承认,库尔德军队有大约二十五万人,目前使用着美制装备。完全可以剥离出来几万士兵的装备用来支援安哥拉,“博布科夫同志,你去一趟库尔德共和国,我们有事情要和奥贾兰总书记谈一谈。”
  博布科夫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作为两个第一副主席之,他还是中央委员,主管克格勃的对外工作,完全可以代替克格勃表明态度,两个特务头子的沟通很直接,不需要先谈理想、后谈现实,谈的都是很直接血型的国际局势。
  “确实应该提早准备,南非这种被孤立的政权,一旦美国人伸出橄榄枝,说不定会给我们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博布科夫将军很认真的点头道。从这点上来说提早准备毫无问题,就算判断错误,大不了就当援助安哥拉人,反正这些武器都是美国人的,苏联不会损失什么。
  “我要能干掉南非,我早就动手了,我们红海军负担不起。美国海军到时负担的起,但是他们陆军不行,说实话,只要南非不和我们作对,我愿意和他们和平共处。”谢洛夫一脑袋浆糊,完全是南非的地理位置救了他的命,如果南非是苏联的邻国,肯定不敢像是现在这么跳。
  南非在这个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超级大国,南半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最大的矿产交易中心、最大的贸易中心、最大的工业中心。澳大利亚全国加在一起,似乎也不是南非的对手,因为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农业国加原材料来源地。
  南非的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快速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几乎可以倾销整个非洲大陆,这根种族隔离完全无关,完全是地理优势,除非出现一个黑人国家也是工业国。苏联和美国完全没有价格优势,黑人必须要买南非的产品。
  二战之后,南非真正的赚到了整个非洲,并且在南半球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嘛,关于非洲是谁的这个问题,美国和苏联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非洲如果自己的国家抢不过对方,变成了美国或者是苏联的,那是自己的实力问题,过程中让英法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有,但是南非想要起来绝对不可能。
  操作的手段就是民主、自由!美国和苏联曾经分别扛起一杆大旗,对着英法的殖民地进行拆解,英法在这上面吃了巨亏,不过在对待南非的问题上,英法和美苏的立场一致,民主、自由、必须让人口多数的黑人掌权,同时必须让南非人口自由流动。
  不过暂时没什么用,让美苏跨海去收拾南非,目前两国都没有这个能力。就冷战时期看所有国家都不顺眼的南非,还真的没人拿他能怎么样。
  博布科夫第一副主席走了,开始和库尔德人商量军援的问题,谢洛夫还在想怎么解决南非,说实话就那个地理位置就是最天然的保护,从心里来说,只要南非不主动惹苏联,谢洛夫根本不会对这个国家怎么样,除非美国彻底不行了。
  很快博布科夫就有了回信,库尔德人愿意付出一部分军备交给苏联。这是非常正常的,没有苏联五十万大军进攻土耳其,库尔德人自己的国家只能放在梦里想想。而且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单独面对土耳其还是有些心虚,最大的支持者是苏联。对于最大的靠山,库尔德人没有理由不照办。
  再原来属于土耳其的港口,库尔德人开始将原来属于土耳其军队的武器装备装船。这些船将前往安哥拉,以送给葡萄牙归国侨民物资的名义启程。苏联已经这么做好几个月了,这个理由不会受到怀疑。
  很快,卢比杨卡受到哈瓦那的回应,如果新生的独立国家被地区强权压迫,那么古巴会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责任,组建国际主义纵队,反对这种侵略举动,其实就是同意了苏联让古巴干涉安哥拉内战建议。


第765章 又是长期计划
  冷战中苏联的几个打手,全部都不是东欧国家。因为欧洲的对峙直接决定着胜负,苏联从来没有从东欧国家抽取兵力的想法,最多就是组建军事顾问团来作战。
  朝鲜辅助苏联在中东维持军事存在,越南负责在东南亚攻城略地,而距离美国本土最近的古巴,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作为战场,输出革命扩充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是苏联在战略进攻过程中的头号打手。
  通常情况下古巴都做得很不错,甚至比苏联预计中的要好。卡斯特罗兄弟本身只是要争取本国的民族解放,却最终变成了比苏联还要进取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苏联的盟友全部都是古巴这样的国家,相信冷战并不是另外的可能。
  “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谢洛夫似乎从这张电报上看到了几十年后卡斯特罗白发苍苍的样子,还有古巴共产党大会上卡斯特罗兄弟高唱国际歌的场景。他们兄弟已经最后通过革命上台的领袖,未来的古巴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对手是美国还有南非、如果不是当初苏丹偷袭刚果金,其实形势远远比现在要恶劣的多。安哥拉内战,其实算是一个非洲版的世界大战,周围很多国家都有不同的参与,以本国的立场来选择支持一方,其实美国还不是最为难缠的对手。
  最难缠的对手,是南非,这个非洲的超级大国。作为苏联前列的领导,谢洛夫现在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以苏联的辐射能力,已经差不多到了极限。应不应该和南非这个地头蛇国家扛上,其实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
  阿富汗战争的军费开支,不过是苏联解体之前其中一个战场,同样的战场至少还存在其他三个,东南亚的越南、南部非洲的安哥拉、和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单独的军费开支比不上阿富汗,加起来则远远超过。其中直到苏联解体,苏联都没有完全啃下来安哥拉。同时因为苏联自己变色,经过二十多年扶持的安哥拉政府,和后来的俄罗斯中断了联系。
  安哥拉差不多是苏联力量辐射的极限,而对手南非,远远不是冷战之后那个废柴。二战刚刚结束的十年间,南非可以说除了美苏之外谁都不虚。英法受到重创、日德变成一片废墟,同时期拆掉英法殖民地的除了美苏,还有这个非洲的地头蛇,甚至从实际的控制上,南非并不比印度的领土要小,八十万平方公里的纳米比亚只是南非的一个省,靠近南非的邻国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南非的控制,在七十年代之前南非影响的非洲国家为数不少。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有南非的利益,津巴布韦的白人政权最大支持者就是南非。面对这么一个对手,谢洛夫必须好好谋划一下。怎么做才能不陷入泥潭。这是克格勃的边防军参谋部和第一总局每天都在研究的事情。
  “主席,马库斯沃尔夫同志的电报。”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送进来一份电报。
  “拿过来!”说话间谢洛夫熟练地打开密码本,这么多年他已经能够自己破译加密电报了,这种工作已经做了二十年,就算是天天看也明白个七七八八。
  整个主席办公室房门紧闭,窗帘都被拉上,忙活了半天自语道,“原来在乌尔姆,北约的化学武器原来储藏在那里。我就知道,西德境内不光只有核弹。”
  乌尔姆是联邦德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区,事实上德国的工业区都在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这边在第二帝国时期只是农业区,这也是联邦德国恢复的更快的原因,从人口素质和资源上,本来就比民主德国更有优势,更不要说美国比苏联要富裕。从国家体制上,美国对富人很有吸引力,苏联只对穷人有吸引力等等。
  谢洛夫一点都不怀疑,一旦美国开出优越的条件,苏联的高端人才不会比当初从民主德国跑到联邦德国的知识分子更有节操。对于知识分子阶层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和一群工人和种地的平等,而是对选择去做人上人。
  化学武器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北约,其实只是防患于未然的备用品,说不定战争开始都不会投入使用,放在乌尔姆只是多做一些准备。但是这件事既然被谢洛夫知道了……
  “似乎印度一架化学工厂爆炸,好像死了好几万人。”很有诱惑力的想法,不过这张牌现在不能动用,现在就算是这批化学武器炸了,苏联也利用不上,北约只是处在军事劣势,远远不到双重劣势甚至山穷水尽的时候。一定要到了这么一个时候,苏联集团的优势全世界都看得到了,媒体不断的洗脑也无法让北约国家民众相信的时候,出了大新闻才能让这些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民众惊醒,政府原来一直在欺骗他们。
  这就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炸了之后迟缓反应,给民众造成的影响一样。不是谢洛夫瞧不起对面,切尔诺贝利炸了,最为艰难的时候至少有准备打时刻准备打核战的十万红军干冲上去用命防止灾害扩大。福岛的情况远远没有切尔诺贝利爆炸恶劣,却因为美日两军不敢行动,硬生生拖成了重大事故。
  同样的事情如果在对面发生,这么有人权的军队,应该把人员撤离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吧?从思想上来说,还是苏联红军更加可靠一些。
  把电报销毁后,谢洛夫开始给马库斯沃尔夫回信,“沃尔夫同志,情报非常重要。相信这种情报并非是一个普通的特工能够提供的,我希望在接收到的第一时间开始,在更换一次联络密码情报,不要问为什么,如果有困难的话,克格勃愿意提供资金。”
  谢洛夫已经猜出来这份极具分量的电报是谁提供的,斯塔西王牌间谍京特·纪尧姆上尉。同时也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秘书。他知道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后来暴露了。而斯塔西当年撒网到联邦德国的近万名间谍,还有多少像是京特·纪尧姆这样的人,哪怕就是冷战结束了都没有人知道。
  德国人从间谍人员的选拔上,甚至比克格勃更加严格,控制力更是无处不在。斯塔西的间谍除非是被查出来,否则绝不会出现因为对使命的怀疑主动投奔西方。这点连克格勃都比不上,但是德国在情报作战中一直有一点在不断吃亏,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不断跌到在同一个坑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德国人对自己的技术太自信的缘故,德国的情报人员兢兢业业完成任务的时候,在联络密码上德国的情报部门一直都认为绝对无懈可击,现实总是在不断打德国人的脸,他们每次认为自己的密码绝对不可能被破译的时候,通常都是对手已经对德国的行动了如指掌的时候。
  京特·纪尧姆这个斯塔西暴露的最大间谍,就是因为民主德国的密码再次被破译,所以从谢洛夫认识了马库斯沃尔夫开始,斯塔西的情报联络密码就在不但更换,早应该在一年前落网的京特·纪尧姆这次带回来了重量级情报就是明证。
  接到了谢洛夫的回信,整个斯塔西再次开始启动新密码库,可以说在这方面克格勃比斯塔西要强一些,马库斯沃尔夫还是比较尊重莫斯科的意见。
  处在柏林的斯塔西再一次开始调整,莫斯科的卢比杨卡也同样在策划一个任务。这是一个长期潜伏任务,准备用来执行的人员,克格勃同样准备和斯塔西联手,两个情报组织分别派出一个行动队,尝试进入美国柯达集团的总部。
  “主席,一个商业集团,我随便安排一些人进去就行了。根本不用你亲自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