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成年人渣保护法?也不能这样说,这条法律毕竟也保护过他自己。当然如果反过来站在现在这个位置,这条法律就相当碍眼了。要想绕过去,就必须把古拉格重新建立,或者扩大精神病院关押范围。有时间和谢列平谈一谈……
大义凛然的谢洛夫放下了统计报表,回忆一下后世自己成长过程,其中社会治安的越来越好伴随着自己这种人被不断打击。那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等等!谢洛夫抬起头问道,“去年的凶杀案破案率是多少?”
“大概是六千二百件,其中城市占了八成。乡村和集体农庄占了两成左右。”刑侦管理总局局长干脆的回答道,这些数据显然记在他的脑子里。
“很好!好个屁……”谢洛夫就像脑筋短路一样一句话里面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转折点,用一种无能的目光看着这位内务部的重要干部,“一百一十万人的内务部?就给我交出来这么一份满意的答案?”
将近一半的凶杀案无法破案,难怪这种犯罪行为打压不下去,一个杀人犯如果杀过一次人,就难保不会来第二次,因为有了经验的他已经适应了不适,同时心中会升起一种警察不过如此的感觉,往后的顾忌会更少。
一时激动之下谢洛夫差点就喊出命案必破这种不过脑子的话了,幸亏没喊出来丢人,不然谢洛科夫可能会以为他姿势不够。后世这么高的技术都做不到,现在的苏联就自然更做不到了。
“各加盟共和国以及各州内务部、下属内务总局、内务分局。开始夜间巡逻,以后内务部增加夜间警察的巡逻时间,各地标准时间午夜十二点之前,重要地点应该有巡逻警车来回巡视。”谢洛夫边想边说道,“全联盟所有大学、中学、小学按照规模的不同,必须有一人以上的内务警察住校,如果某些地区太偏远做不到,挑选出来一个当地学校的保卫人员做这件事,如果是学校的保卫人员,最好是两人以上,一个人是不能被信任的。”
“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的监控系统已经表明,强大的社会监控是破案的最直接证据,那么是时候推广到全国了,首先推广到所有人口十万人以上的中型城市、随后几年的时间在整个联盟建立起来遍布全国的监控网络。”谢洛夫敲着桌子默然的道,“我要任何一个苏联人,走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让每一个杀人犯知道,如果他杀了人,必然将会面对被枪毙的结局。犯了大错,我们就不能给他们第二次重新再来的机会,这是我们苏联内务部的标准。”谢洛夫不紧不慢的强调道,“安全、秩序、法律!”
“这样的话,我们内务部人力和资金都有缺口。”谢洛科夫这并不是敷衍,大投入就说明他的部门人力会增多,影响力会扩大。这不会因为勃列日涅夫让自己看着谢洛夫,他就会反对,他凭什么反对让自己重要性加大的事情。难道因为上司的年龄比自己小了十七岁就嫉妒?这么说完全是因为真的有困难。
“我出国给你们抢钱,可以了吧?”谢洛夫咧着嘴巴笑道,“投入社会监控的设备资金问题,我来负责,你们只要能把我们的犯罪率降下来,就对得起我了。”
话一出口,整个会议室哄然大笑,谢洛科夫摆摆手让人把窗户打开,里面人间仙境的环境才算淡化了一些,虽然这个季节会有蚊子,但相信蚊子也会为了生命着想,绝对不会飞进来。对于在座的干部来讲,这也绝对是一件好事,监控设备一旦在全国布控,会极大的降低内务部的工作量,他们多出来的警力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就像谢洛夫说的可以放在学校当中,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增加社会的巡视力度等等。
总的来说,谢洛夫按照自己从小到大,一个小镇成长过程中的治安变化,提出了几个意见,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监控和重点地区巡逻,内务警察总是在夜间出现,也会提高普通人的安全感,对学校的防护增强,更容易处理未成年犯罪。
“还有就是各地内务部门的总部,最好是相隔的距离调整一下,我的意见是在路途通畅的条件下,城市中的本地警局巡逻车,可以在五分钟以内赶到地点,也就是说两个内务局距离,最大不能超过十分钟。从今年开始,每一年我都要看见,我们的刑事犯罪率在降低,直到降到和西欧国家一个标准。”谢洛夫和谢洛科夫商定之后,定出来了这个标准。
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至少喝酒这个问题他这个国家安全总政委就解决不了。谁都直到人在酒后会冲动,很多案件也是这么发生的。但这件事就是没办法,他管不了毛子喜欢喝酒的特性,只希望喝酒之后杀人的傻×少一点。
回到卢比杨卡之后,谢洛夫编写了一套安全条令,包括普及法制教育、提高人民安全意识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这都是废话。然后从中间开始强调要建立一个看得见的社会,让人们知道安全的重要性,拐弯抹角的把全民监控这件事说了出来。随后通过电报下发到苏联全国。
条令刚刚出现就引起了一阵渲染大波,作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最有存在感的主席,谢洛夫再次占据了不少西方报纸的头条,把全国人民监控在牢笼里面。谢洛夫,一个拥有极度控制欲的狂人,等等这种头条的报纸被销售一空。
国内关于谢洛夫在内务部总部大发雷霆,发誓要消灭犯罪和文化界对监控的批评两种消息同时传开,大发雷霆当然是假宣传部传出去的。至于文化界的抗议,那倒是实实在在的,这帮人就恨不得自己是人上人,一点管控在他们眼中都是对自由的亵渎。不过狗屁没用,至少苏联中央主席团里面,根本没人把他们当做一回事,连赫鲁晓夫都算上。
传言的愈演愈烈,最后勃列日涅夫都找了一个机会把谢洛科夫交到了自己的家中问道,“谢洛夫在内务部大发雷霆了么?撤了你们几个干部的职务?”
“没有啊?那几个干部是因为问题被撤职的,当天谢洛夫只是提出了一些遏制问罪的意见?”谢洛科夫一脑袋问号反问道,“我也不知道这种言论是怎么出来的?”
“看来,谢洛夫好像受到不少人的惦记,不光国外的报纸,连我们国内都有人希望他早点离开克格勃!”勃列日涅夫话锋陡然一转阴沉的道,“那些人都是潜在叛徒,你猜谢洛夫会怎么做?”
所有对谢洛夫建立全国的监控系统文化界人士,第二天统统都收到了秘密警察总局的预防警告,瞬间百分之九十的文化人全跪了,只有几个名字很大的知识分子还在闹,不过也掀不起什么风波。
“以为你们骨头多硬,还不是怕了?”谢洛夫摆平了文化界的反对声音,公开对着西方的报纸叫嚷道,“有种你们以后别和我学,今天骂我的国家我都记住了,以后我有机会会在骂回来,一群白痴……”
第556章 干掉他
苏联文化界的气氛,用一句现实评价非常合适,现实主义是苏联对文化界的态度,从建国开始,从战后加强。赫鲁晓夫一方面放开了部分管控,但同时也在加强战后因冷战压力而被不断强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体系。赫鲁晓夫的意思是不想让文化界太死板,但同时也害怕西方文化大举入侵苏联文化界,和他的很多改革一样,他知道这样一直下去肯定不行,但贸然动手出现的问题比本来还要多。
兴起回归文学浪潮,原本是为了更快捷地克服内政危机、缓解西方遏制苏联的冷战局势、改变战后伊始所催生的苏联被动应对冷战体制,以激发苏联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但正能量还没有激发出来多少,负面能量倒是先出来了,这就引起了苏斯洛夫的强烈不适。
学政策调整的结果却让民众发现,苏联文学远不只有苏维埃文学,还有境外俄罗斯文学和被禁止的地下文学合成的非官方文学。在民众看来,白银时代文学和非官方文学是更有审美境界的,它们的全方位合法化,却未促使人们思考产生文学分裂的西方冷战原因,反而变成了更多公开挑战苏联合法性的资源。
苏联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敌强我弱这个问题上,文化界也有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肚子里面没有多少真材实料的人,谢洛夫只能用克格勃的办法,让那些向往西方的文化人闭嘴,索性苏联的知识分子也属于嘴巴硬骨头软的那类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知识份子强多少,这就够了。
“假宣传部的下一步工作,是把目前内务部正在推进的全国监控网络计划,变成一个巨大的负面消息,让支持我们的学者多写一点负面文章,然后通过秘密渠道送到西欧去,然后引起巨大的讨论。”这不是公开会议,趴在桌子上一副戒毒老哥风采的谢洛夫,有气无力的托着脑袋吩咐道,“在西欧形成一种批判的浪潮,给民众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那就是我们的社会不需要无处不在的监控器……”
这间办公室里面,只有四个人,他这个克格勃主席,秘密警察总局的局长、假宣传部的部长和一个记录员,除了对话之外,就剩打字机的声音。
“主席,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这样传到国内,也会让我们部门受到更大的压力的。”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有些不解的问道,这不是给自己的工作设置障碍么,本来很多人就不理解这件事,这不是在加强反对的力量么?
“是在西欧加强反对的力量,最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你也知道,西欧国家虽然人口不像我们在卫国战争遭到重创,但资本家更加偏爱便宜的劳动力,所以不论是哪个国家,都在大规模的引进移民,从哪里引进呢?英法是从前殖民地,德国是从一战和他们穿一条裤子的土耳其,那些国家大部分都是和平教国家。同时为了平息人民的不满情绪,他们开始控制舆论表明引进移民是有利的,人们也慢慢的接受了舆论,但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本国人民越来越少,移民越来越多的情况。难道一直让移民从事底层工作么?移民原因,更何况宗教根本不同,二三十年之后谁知道是什么德行?”谢洛夫本来想要坐直,但努力一下还是觉得趴着舒服,继续懒洋洋地说道,“一旦到时候社会陷入到了混乱之中,作为苏联的敌人,你希望我们的敌人,瞬间就找到犯罪分子藏匿的地点么?”
“至于其他部门和一些国内的舆论压力,我想苏斯洛夫同志不会被这种伎俩迷惑,这点你们放心。具体的操作手法,假宣传部有足够的经验,在让假情报部制造一些似是而非,看起来很能唬人的所谓苏联内部文件,让西欧的舆论形成共识,不建立社会监控网络就是政治正确。”谢洛夫此时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懒癌坐直了强调道,“这个计划必须让苏斯洛夫同志知道,不然可能会出问题。”
对冷战的开始,苏联属于被动接受的那一方,是美国逼着苏联开始应对冷战的。这个起点不论后世怎么洗都洗不干净,最后苏联失败,连带着造成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比无耻谢洛夫认为自己怎么做都不算过分,不就是利用一下和平教徒嘛,苏联要是胜利了,根本就不会存在宗教极端、势力的土壤。中东保证是一水的世俗国家,什么恐怖主义的源地,根本就不会存在。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