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
这个时空中在战争开始之后,尼赫鲁曾经希望苏联给与一定的帮助,完善印度的补给线,那是谢洛夫去古巴之后的事情,具体则是库德里亚什运作的,现在看来空投的食品现在都应该被中国缴获了,毕竟印度军方失败的太快……
把库德里亚什叫过来问了一下情况,库德里亚什拍胸脯保证把所有能证明是来自于苏联的标签都去掉了,谢洛夫还需问了一下有多少物资。
“大概三千多吨吧?都是一些罐头和一些干粮。好像是谢米恰斯内主席吩咐的,说白天太明显了,我们计算了飞行时间,确定在旁晚时间抵达交战地点进行空投。”库德里亚什知无不言地说道,“早先训练的空降兵也空投到了远离战场的地带。”
“三千多吨,每个中国士兵可以分一百公斤,不少了,至少两个月内是不会饿到的!”谢洛夫换算了一下,把补给线不足这条略过去,这也不是中国退兵的理由。
这么一想,其实是外交压力让中国退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光谢洛夫现在看到支持印度的国家就已经有七八十个,谁知道过两天会不会更多一些,毕竟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完事了。
原本的历史上苏联是中立,可能也是被这种规模的舆论吓到了。现在的历史上苏联仍然要中立,因为刚获得的好名声不能白扔了。这么看来除了战果更大,其实中国面对的处境差不多,印度在一九六二年还是第三世界领袖,不结盟运动的盟主。轻易地就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支持中国的国家加起来不到十个。
还是早先的问题,这种反对的声浪下,中国会不会撤军?谢洛夫摸着下巴很认真的想到,他知道撤军其实从后来的历史看,并不高明。固然对外交有利,但收获太小。他还真害怕中国顶不住几十个国家的指责真的撤军了,不说中国,其实苏联也吃过这种亏,就是刚刚见过时期的西亚美尼亚问题,苏联向土耳其表达了自己的善意,土耳其人把苏联的善意当做鞋垫,转身就把亚美尼亚人杀光了。
那次教训让斯大林刚刚打完卫国战争就准备收拾土耳其,不过却被美国人阻止了。不过这次中国有利的地方,在于美国并不敢自己下场和中国作战。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那苏联可是太高兴了,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科兹洛夫、还是勃列日涅夫,都很愿意把苏修头子这种话当做没说过,体现国际主义精神来一场抗美援中。不要看两国弄得不是很愉快,但在一九六二年这些矛盾都是小矛盾,苏联会乐呵呵的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像是和中国关系不好,但一样共同支持越南和美国打仗一样。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苏联完全可以高唱牢不可破的联盟继续和美国作对。
那么这次的行动,如何才能阻止中国撤退呢,安德罗波夫作为中央联络部部长,其实和外交部干的是一样的活,只不过他是专门应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从谢米恰斯内的口气中,安德罗波夫应该是去灌心灵鸡汤了。
谢洛夫自己负责这部分,做点什么才能阻止撤军呢?这是个问题。必须造成就是撤军也不会得到谅解的后果,让中国看到,才能把占领的地方消化掉。至于那些地方是独立建国还是被并入中国,这不是谢洛夫考虑的事情,反正它不是苏联的。
晚上时间谢洛夫给莫斯科发电,询问尼赫鲁向苏联求援了没有?他已经准备好了进入印度,在尼赫鲁必须求助,不然就达不到摧毁不结盟运动的目的。
谢洛夫相信,美国人和他是一样的考虑,对于不结盟运动其实美国和苏联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明面上不好意思公开反对,不但不反对还要给予赞誉之声,但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想办法给这个独立于美苏之外的运动一点难堪,而现在就是可以给印度羞辱的绝佳机会。
在内心深处,中国和印度的差别没这么明显,对于美国和苏联都是潜在的敌人。现在这两个国家打起来,因为印度吃了大亏,肯定会表面上给印度一定的安抚,但在实际动作上肯定会找机会给印度难堪,让这个不结盟的领袖丢人。
这点可以从历史上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之后,给予印度的支援上看出来。那批军事援助根本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剩余的武器,用这些武器送给印度,而且还广泛报道,本身就是对印度的羞辱。
“尼赫鲁似乎在准备军队反攻,我们先看看结果,如果他失败了,你就可以实行自己的计划了,尤拉!”谢列平在电话里面问道,“你认为印度的反攻可能会成功么?”
“怎么可能?他们最精锐的几个旅都在崇山峻岭中不知道在哪里迷失呢,现在动用的几个后备力量凭什么反攻?就凭那些士兵手中比我爸爸岁数还大的老李步枪?”谢洛夫一脸嫌弃地说道,“等到这次反攻又丢人了,我在去救他们。”
“嗯,多勃雷宁同志从华盛顿发来的电报说,似乎肯尼迪政府也准备观望一下在做决定,也许到时候你要和美国人合作!”谢列平顿了一下声音从电话中传来。
这倒是不出预料,历史上尼赫鲁认输都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刚开始还真的准备集结军力把丢失的土地夺回来,惊慌失措不断发电报求援是反攻失败之后的事情。
“知道了,这个世界真是变化快,我刚刚在联合国大会上谴责美国,这么快就又要和美国人合作了!”谢洛夫呵呵一笑就挂了电话。
第376章 共谍作祟
合作当然是可以的,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苏联和美国也有采取共同立场的时候,如果印度人不服气的话,可以回忆一下他们的宗主国大英帝国这几年是怎么被美苏合伙给拆了的。法国人比较聪明,主动放弃一些边缘殖民地全力防守法属西非那片距离本土最近的殖民地,才没有像英国一样被一次打垮。
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说,两国本身就在冷战当中,竟然还有一个印度在领导新兴国家玩不结盟运动,其实就是两个国家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不满的。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和美国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两个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敌人,肯定有一个会倒下。目前看来倒下的将是印度,一个战败国如何领导不结盟运动?有这样的领袖完全可以证明不结盟运动是个笑话。
让谢洛夫比较意外的地方,没想到历史上这次战争中国几乎招致了全世界的反对,除了阿尔巴尼亚、朝鲜、巴基斯坦几个有数的国家表示支持。反对声浪从西欧、北非、中东一直到东南亚。加起来支持中国的国家算上非洲国家还不到十个,印度背后支持的国家多的不像话。这点谢洛夫原来并没有预料到,甚至连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印度。
为什么阿拉伯国家会支持印度呢?现今的阿拉伯世界有两种思潮,一种是以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代表的泛阿拉伯主义,一种则是海湾那些酋长国代表的泛和平教主张。埃及那些国家希望阿拉伯帝国重生,但对沙特主张整个和平教凝聚在一起没什么兴趣。宗教的影响是有的,如果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开战,这些阿拉伯国家全部支持巴基斯坦没有疑问,但如果是中国和印度打仗,除了巴基斯坦自己之外,没人会支持无神论的中国。
在等待印度反攻结果的同时,谢洛夫也和正在中国取得谅解的安德罗波夫进行了沟通,从电报上谢洛夫知道,安德罗波夫透漏中国对苏联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有些失望。因为两人无法用电话沟通,所以只能在电报上进行商量。
“谢洛夫同志,中国同志的态度是让我们表明明确的支持,因为他们陷入到了孤立当中,如果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支持,相信则不会这么被动!”安德罗波夫在电报中说道。
但谢洛夫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反对声浪强大到美国和苏联都必须要正视利弊的地步,这不是一个两个国家,而是七八十个国家在表明立场。如果仅仅是美国和西欧在支持印度,苏联可能不会在乎,但涉及到了很多新独立的新生国家,苏联是不敢得罪这些国家的。尤其是中东国家的支持,不论是埃及、苏丹还是叙利亚、这些国家对苏联都非常重要。苏联不可能因为中国一个国家,把自己在中东的盟友都放弃。
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苏联倒是可以豁得出去卖肾援华,但中国也不傻,怎么会和美国真的再来一次战争呢?这不现实。苏联要求中国这么做不现实,中国要求苏联放弃其他方向的利益支持中国,同样不现实。
谢洛夫必须要找出来中苏利益一致的地方,淡化不一致的地方。但绝不是毫无原则的去跪舔,别说他现在只是一个部门的二把手,就算是苏联的第一书记也不可能这样。
“安德罗波夫同志,你必须提醒中国同志,反对声浪涵盖亚非拉绝大部分的国家,整个和平教世界只有巴基斯坦支持中国,东南亚这么多国家只有越南支持中国。非洲国家加起来只有四个!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央主席团内部有支持中国同志的声浪,但涉及到了苏联面对很多刚独立国家的问题上,苏联有不能公开支持的苦衷,也希望他们理解。”谢洛夫在给安德罗波夫的回电当中写道,“没有不付出代价就得到收获的可能性,战争的胜利在私人的角度上,我们对中国同志进行祝贺。要么忍受孤立要土地,要么白打这场战争什么都得不到,在此我必须提醒一点,印度这个国家因为这场战争,以后和中国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和解是不可能的话,这点我们有更多的消息渠道来证明这一点!”
谢洛夫最害怕的还是中国面对这种反对声浪采取了撤军的措施,现在这种反对声浪强大么?强大的很,近百个国家先后表态。可能这个时空在苏联用反殖民的高大上名义进驻古巴,所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矛头,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中国身上。
历史是由很多事情互相关联,就拿现在来说,中国比历史上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这些国家的表态,也比历史上严酷了不少。但骂两句怕什么呢,那是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是不并入中国,变成缓冲国家也好。
所以谢洛夫在给安德罗波夫的电报中,提出了几个建议,其实提供给中国的。
“以印度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后,两国之后没有和解的可能。撤军也不可能改变这点,土地比什么都重要。时间会冲淡今天的一切,大多数的国家迟早会忘记和他们国家无关的战争,希望中国同志一定要做出正确的抉择!”
这封电报发出去之后,谢洛夫还接到了莫斯科的电报,对于中印战争的态度,中央主席团的态度非常明显,除了苏斯洛夫之外,赫鲁晓夫、科兹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是一个态度,绝不能在反对声音遍及全球的情况下支持中国。这种态度非常正常,远东对于苏联只是次要方向,在欧洲对峙如铁桶一般的情况下,苏联的破局方向在中东,所以阿拉伯国家的态度十分重要。阿拉伯国家采取倾向于印度的态度,苏联就不能对着干。
能在暗中给予中国一定的便利就不错了,真按照历史上来,要不是早先在几个月之前谢洛夫就不断说印度是烂泥扶不上墙,连这种暗地里的便利都不会有。
稍晚时候,谢洛夫还给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