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41章

大时代1958-第241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公室一直研究这些报告到了深夜才去睡觉。
  谢洛夫在自己的职责之内,一直确保提供正确的消息,不让赫鲁晓夫被虚假消息所迷惑,从侧面也会给赫鲁晓夫提供一种信心,严谨的计划加上周密的准备,比赫鲁晓夫自己单干要提高很大的把握,相信多了几张牌的赫鲁晓夫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过几个月如果我叫你回到莫斯科,你一定要回来,听话。到时候有事情发生!”挽着瓦莉娅的谢洛夫严肃的吩咐道。
  “有事情发生?你在策划着什么东西?”瓦莉娅侧着头看着近在眼前的丈夫,一段时间不见,这个男人的眼眶黑了不少,可见这段时间休息的并不好,应该十分忙碌。再结合刚才的话和自己男人一贯的表现,瓦莉娅瞬间确定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不得不说这个女人十分聪明,几乎马上就能推断出来自己的男人碰到难题了。
  策划倒是在策划,不过这次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策划的,而是涉及到了整个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以及直属中央主席团三大部门的一把手和具体执行人,谢洛夫在里面不过是个小角色,但目前他确实是十分认真的对各种最坏结果进行评估。如果真的被美国人发现古巴的动静,相信美国人也会发现,苏联摆出的就是核大战姿态,这样其实从危险性来讲也比历史上的古巴导弹危机更加心惊肉跳。
  “你到时候回来就行了,我也叫叶连娜回来了。到时候你们听我的吩咐吧!”莫斯科地铁在地下百米的深处,经过多年的扩建具备了在核战争中生存下来的条件。谢洛夫相信这个工程的坚固程度,准备让自己的老婆躲进去几天,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也许不会演变到这步。
  在自选商店买了几块面包、牛奶和罐头、两人便去门口结账。这种自选商店是苏联中央计划下的供应体系,其实和后世的超市布局差不多,其实就是现在和美国本土超市一样的东西。在五十年代末期在苏联出现,不过这里的商品种类确实不能说繁多,但也远远没有供应不上的情况出现,不知道后世的叶利钦访问美国的时候那个看到超市就哭了的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说明叶利钦是个脱离群众的官、僚,他连莫斯科的自选商店都没有去过,如果是假的,说明叶利钦是个野心家,他在说谎。
  出了自选商店,顺便再门口的自动贩卖机投了两个五戈比的硬币,夏天已经来了,谢洛夫从里面拿出两瓶柠檬水,省的一会老婆大人口渴。
  万里之外的古巴,几艘轮船缓缓靠岸,从上面下来的苏联士兵只是一小部分,港口的古巴人看到了他们压着穿着号服的罪犯下来,古拉格的律贼终于到了这里,这里准备接应的古巴士兵很惊异,但很快接到上级命令的他们便开始配合苏联士兵的行动,把一排接一排十分狰狞满不在乎的律贼押送到指定地点。
  整个过程中其实有一艘轮船中没有律贼下来,这艘船里面则全部是处在蛰伏状态的苏联现役军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可以登陆,就算是他们不愿意没有办法,船上还有挂着强盾利剑标志的克格勃在看着他们。


第336章 古巴集群
  是的,那群讨厌的克格勃,还有那个讨厌的强盾利剑标志。近几年在谢洛夫的影响之下,克格勃的标志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甚至克格勃下一年开始的配发的新军服、肩章和领章上、都已经确定要把强盾利剑标志直接作为标配。
  “根据克格勃主席团决议,这批律贼不过是用来迷惑美国人的,我们真正的好东西不在这里上岸,我们可能在登陆之后根据本土的电报去接应!”一个佩戴少校军衔的克格勃肃反工作者很轻松地说道,“安东涅茨中校,让你们导弹营的士兵忍耐一下,不然的话,我就会从你的同事,变成人人害怕的秘密警察了,纪律是主要的,计划就是计划……”
  伊赛扬斯基少校非常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是克格勃军事管理总局的驻军代表,本来他在北高加索军区呆的好好的,却被总局局长罗曼征调来执行任务。签发完了保密条令之后便和战略火箭军的官兵登船来到古巴。
  克格勃的成员大概就是这么几个来源,特工城自己培养,但这种办法通常耗费巨大,从特工城出来的特工大多进入第一总局工作,让他们不负自己的所学,剩下就是别的部门空降到克格勃工作,谢列平就用这种办法完成了克格勃的换血,但通常还需要老办法,由老特工进驻各大学校直接进行观察,在毕业的时候把已经确定下来的人员进行征召,征得同意后送到特工学校进行培养。和克格勃有这种合作关系的学校遍及全苏联,目前有两百多家,伊赛扬斯基少校就是这种办法进入克格勃工作的。
  “律贼送到古巴有什么用?”比起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在克格勃工作的伊赛扬斯基,安东涅茨中校则是一个正统的军人,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四十多岁的他接到命令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前往古巴,这个美国人眼皮底下的小岛上。
  “这就不知道了,但上级的命令我必须执行,我们的头谢洛夫上将说过,从进入克格勃开始,人已经不能称为人了,我们父母、妻子和孩子、统统都叫苏维埃,国旗之下我们发过誓,要为了祖国碾碎所有敌人,嗅出并铲除叛徒!”伊赛扬斯基少校很自然的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把窗帘打开一角边观察边说道,“一个成功的克格勃为了任务的完成,可以做任何事情,摧毁规则和维护规则都是我们,这次卢比杨卡的命令是维护规则……”
  把窗帘重新拉上的伊赛扬斯基少校,低头看了一下时间道,“在夜幕来临之前,船上所有士兵不能登陆,这就是卢比杨卡给我的任务,所有事情都在船上解决。”
  每一代的卢比杨卡人,都能很快的学会天然的欺骗,他们制定计划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执行任务的是人,而不是机器。事实上通常克格勃也能注意到这点,只不过他们要把人当成机器来用,叛徒的出现就和机器的报废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比起机器的合格率,说不定用人来完成还要成功率更好一点,这就是属于克格勃的逻辑。
  就比如在黑夜中,漆黑一片的港口没有照明,下船的时候磕磕绊绊就是不可避免的,身为苏维埃的军人,他们也不是钢铁,仍然要小心翼翼的扶着扶手慢慢磨蹭。
  “你是三号的人?我是来接应你的,我在一号工作!”穿着古巴民族特色服装的来人握住了伊赛扬斯基少校的手道,“我会带你们去早先准备的工厂!”
  “谢谢,我喜欢这种隐身在黑暗中的感觉!”简单的寒暄之后,伊赛扬斯基少校回头,在靠岸的轮船上,战略火箭军的士兵有秩序的登陆,显示出良好的素质。
  克格勃互相部门之间,在国外执行任务的时候并不直接表明自己属于哪个总局,而是以比较中性的词语代替,就比如现在一号和三号,一号就是第一总局、三号就是第三总局。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未来几个月我可能要接应数不清的同志上岸!”第一总局的这位接应人员,显然要比伊赛扬斯基少校知道的多得多。
  当天亮的时候,整个港口一如往常,早晨起来的古巴人民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就好像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此时安东涅茨中校率领的导弹营,已经到达了驻地。
  “这些大楼里面,有些部分其实只是四面墙组成,顶部只是用铁皮封住的盖子,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打开,工程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反正只是一批伪装工程,你们就不要指望他们多结实了,至于另外一边则是真正的大楼,图纸是从卢比杨卡拿来的,蓝本则是喀山综合监狱!那些地方可以作为士兵们的驻地,也可以作为关押律贼的监狱,一房多用。”这里的负责人给安东涅茨中校和伊赛扬斯基少校介绍着驻地的情况,让他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走进去之后,安东涅茨中校大吃一惊,因为这里完全就是一个导弹发射架,只不过外面用砖头和水泥建起了一座大楼的壳子。显然这里的工程是在等待这一天。
  “半年前我们的第一副主席曾经秘密来到古巴考察,这就是他给我们的要求,现在你们从本土来到的古巴,我才明白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用的。”说到最后负责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我在学校上学时候,老师总叫我要多想一些东西。”
  导弹发射架是现成的,只有真正见过导弹如何发射的人,才能把这个东西制造出来,只有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能把计划实行,这两点谢洛夫都具备,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开始了。
  导弹发射架建立在远离城市之外的地方,才能保证最大的安全,但这座基地并不是这样,这里距离旁边的小城并不远,这是基于隐蔽性的考量,距离人流太远的地方就显得十分扎眼,容易被近在咫尺的美国人发现,如果不是害怕走漏消息,谢洛夫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准备把这些工程直接放在城市中心的。至于会不会出现事故,到不再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这又不是苏联本土,为了完成计划,必要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连卡斯特罗兄弟都敢和美国人对抗,那作为一个外国人的谢洛夫有什么害怕的?
  进入七月份之后,苏联和古巴的联系似乎正在慢慢升高,从六月到七月的一个月时间中,苏联已经把将近一半的人员送到了古巴,为了小心防止走漏消息,从七月份开始将是每三天启程一只船队,直到所有准备完成。
  “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只要美国人没有拍到我们的核导弹确切照片,那他们就不能对我们和古巴的紧密联系指责,怀疑没什么,这是一个讲证据的年代,我们是苏联,不是某个不知名的小国,美国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敢栽赃我们。”克里姆林宫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谢米恰斯内做出了这种论述报告。
  “只要我们在美国人没有反应之前部署完成,就具备了和美国人同归于尽的能力,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谈条件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谈,还是那句话,绝不能让美国人找到证据!”谢洛夫很期待地说道,“美国人从不能证明自己国家安全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失去了心里的屏障,其实这比任何别的效果都更加重要,杨基佬终于发现,美国的地理位置不会在成为保护自己的决定性因素,这种心理波动可以让以后苏联很多行动都比较容易……”
  两人的论述表达了隐蔽的重要性,目前为止苏联的隐蔽工作进行的非常成功,这方面克格勃的驻外特工严密的对违反纪律的士兵进行监视,而且人员和导弹分离的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的作用,总体而言如果以这个频率慢慢的进行准备,虽说耗费的时间长了一点,但确实是最安全的办法,只要保证成功率,时间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在今天,赫鲁晓夫终于决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准备组建古巴集群,任命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大将,为古巴集群司令,统领所有古巴苏联驻军。这个年代苏联最不缺发的就是一个各方面都能服众的军人,普利耶夫大将参加布达佩斯战役和布拉格战役。德国投降后,转调外贝加尔方面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