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09章

大时代1958-第209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掉了。但谁知道有没有第二个平可夫斯基出现呢?他可没有自信到只有克格勃能发展间谍,而中情局都是白痴,在苏联连一个人都无法策反,要说以克格勃和华约各国的同事工作能力,在本国出现一个服务于外国情报网络,这点谢洛夫绝对不相信。但要说有些个人会被策反,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的工作应该不会出现漏洞吧?”谢米恰斯内对谢洛夫的反应觉得有些大惊小怪。
  “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应该上面,我们的工作最不应该相信的就是个人情感,我宁可希望自己的部下都是机器人,这样更好管理。”对于谢米恰斯内的说法,谢洛夫直接当做是耳旁风,彼得波波夫、平可夫斯基哪个不是前程远大的军官,两人年纪不大就成了校级军官、一个是将军的女婿、一个是克格勃主席的秘书,这样的人都能被策划,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
  在谢洛夫看来,整个苏联除了自己就没有谁是不能叛变的,后世的苏联连总书记都是叛徒,还指望一个人真的能为了国家就能抵御住诱惑?“希望什么事情都没有吧?如果有,那那些叛徒可不要后悔,美国人能给他们钱,我能要他们命……”
  “好了,你随意吧,对了,我们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交换的交易,下个月十号就在柏林完成,有兴趣走一趟么?尤里?”谢米恰斯内说道,“如果不行的话,伊特瓦索夫同志或者萨哈托夫斯基同志都可以代劳。”
  “不用了,正好我去一趟吧。表达我们对阿贝尔上校的重视。”谢洛夫直接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印象中这应该是美苏的第一次间谍交换。苏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这克格勃被逮捕的人员开始光明正大的营救,谁说世界上没有国家承认自己的间谍是英雄?说这句话的人简直不把苏联放在眼里。
  最近谢米恰斯内不断在匿名从真理报上发表文章,为苏联国际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洗地,从这点上谢米恰斯内也是完全对得起自己的职务,竭尽全力的洗白克格勃给人的印象。至于那几篇文章谢洛夫还看过,文笔嘛,不评论……
  先来一点常规的排查,谢洛夫召集第二总局机关的干部,包括谢尔久科中将。长久在自己身边的干部绝对不会是叛徒,这点谢洛夫可以保证,一年来这样的人他已经埋了两个。处理的过程国内防谍总局机关的人都参与在其中,所有人都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同志们,坐!”谢洛夫简单的召集这些干部坐下,缓缓地说道,“作为国内防谍总局的一员,我本人很幸运的能和同志们在一起工作,为了祖国,嗅出并铲除叛徒!”
  “我们也一样,嗅出并铲除叛徒。”所有人都大声的回答道。
  谢洛夫冷淡的挥挥手,这几年来同一个口号他已经听了不下上千次,然而特别调查部还是随时都在追查问题,行动执行部还是在全世界追杀叛逃者。可见就算是天天把口号挂在嘴边也没用,不如随时的展开清查。
  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有一个权利,那就是苏联国内政府、军官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私人出国旅游必须向国内防谍总局提出申请,这个范围是军衔上将以下、中央委员以下、地方州委副职以下、包括国有企业、和国防科技部门所有人都在这个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没有人会违反这项规定,这也是克格勃的一个常规权利,谢洛夫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入手,让国内防谍总局开始清查属于克格勃以及格鲁乌内部,有没有违反这项规定的人,如果没有,则开始清查军方的军官,最后清查干部。
  “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了么?在这次清查中没有例外,把没有对我们进行通报,擅自出国的军官以及干部名单全部在一个星期之内交给我!明白么?”谢洛夫大喝道。
  “明白,嗅出并铲除叛徒!”整个国内防谍总局十几个部门的一把手全部保证道。


第295章 日常抓叛徒
  “所有涉案人员暂时限制出境,如果有人抗议,就让他们来找我。”谢洛夫阴测测的低声道,“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面前,是不存在特权人物的!”
  克格勃和格鲁乌的清查是最快的,两个情报部门已经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这种常规清查不会让两个部门的肃反工作者都一丝的心理波动,他们本身就是苏联情报体系中的一员。在清查的同时,谢洛夫通过克格勃主席团会议拿到了主席团决议,作为这次清查的依据。
  清查行动虽然在暗中进行,但足够让克格勃的反间谍力量绷住心中的一根弦,作为一个情报部门,虽然不完全是,但克格勃一直以出现叛徒为耻辱。叛徒哪怕是多活一秒都不可原谅,作为情报主管的谢洛夫一直竭尽全力的维持克格勃行动执行部的工作,扛下了很多议论裁掉行动执行部的压力,就是为了给某些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一个震慑。死刑固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但现阶段没有比死刑更加有用的办法。
  克格勃想要在苏联境内隐藏着自己的动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就像是警察永远不会抓不到小偷一样,很多时候并不是警察无能,而是小偷的危害没有大到一定的程度,没有让警察有足够的动力而已。现在有了,谢洛夫命令从国内防谍总局发出,涉及到全国的反间谍工作拉开了序幕,各地国家安全局、内务总局同时出手将本地不符合规定的人名单上交,国内防谍总局则派人赶往各地调查。
  “我们的工作是必然要有成果的,如果没有成果,则意味着我们的失职,作为一个肃反工作者,敌人不存在的那天就是我们失去价值的那天。我们感谢美国人,是美帝国主义的蠢蠢欲动,证明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价值!”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叛徒的出现就是一个常规事件,我们的工作则是铲除叛徒,叛徒向帝国主义提供情报彰显自己的价值,我们则通过铲除叛徒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会永远的继续下去,直到苏联的所有敌人消失不见。”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带领所有人民奔向共产主义,那是党中央的任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并不是涉及到所有人民,在我们肃反工作者的眼中,不存在全体人民这个概念。动物都存在基因突变,出现一两个叛徒完全可以理解,肃反工作者的眼中只有罪犯。”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我们的敌人如此的强大,联盟绝对不能在异己分子这个问题上抱有幻想,今天放过一个叛徒,未来联盟就会出现一个情报网络。发现一个消灭一个,对待叛徒用什么手段都是政治正确,政治不正确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我们不能出国把军情六处炸了呢?”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在说服了克格勃主席团的全体成员之后,拿到了授权的谢洛夫调集了能集中的所有反间谍力量,对着所能影响到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以及苏联红军情报总局下达了清查通知,所有过程必须严格保密,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告诉。
  克格勃的纪律就是一切,对于内务人民委员会或者苏联红军情报局来说,一旦涉及到反间谍调查,两个部门就必须听从克格勃的命令,因为克格勃作为领导部门在情报领域负全责,就这么简单,没有为什么。
  渗透和反渗透贯穿了克格勃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总局的工作的在于,通过对外渠道组织情报网络,同时还要反馈给国内消息,挖出潜藏在苏联内部间谍。所以反间谍工作当然也涉及到对外情报总局的工作当中。
  “我们在全球的情报网络不是光能吃饭,反馈回来的消息也能帮助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说话的同时把厚厚的一摞文件,重重放在谢洛夫的办公桌上。这是第一总局从全世界反馈回来的可疑名单。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提倡严刑逼供,但叛国罪例外。”谢洛夫不为所动的说了一句话,随后拨通了技术管理总局的电话,“我是谢洛夫,调一批测谎机来国内防谍总局,对,马上!”
  放下电话的谢洛夫继续刚才的问题,“人类是最不能相信的,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相信机器,至少机器不会骗人。”
  “可是机器出来的结果总是令人诟病,这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实。”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摇摇头说道,“我们部门以外的很多人,并不相信机器的结果。”
  “我相信就够了!”谢洛夫一声轻笑道,“总有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在宇宙中都只能算个尘埃,也许还算不上。我们指望上帝来保佑我们么,真是笑话……”
  测谎机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对于各国的情报部门只能算是一个常规检测手段,像是第一总局的驻外特工,经常要经受测谎机的考验,从反馈回来的结果上看,这玩意还算是比较靠谱,出现错误的案例和所取得的成功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谢洛夫说是相信机器,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侦测心理活动这方面他认为自己比测谎机更加准确,测谎机只是对他亲自提审的一个补充。
  从这次的反间谍行动开始,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迎来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客人。这里是克格勃的中心,门前的捷尔任斯基雕像代表了以往的光荣历史。在著名的电影列宁在1918中,捷尔任斯基那句台词,“看着我的眼睛”这是电影《列宁1918》里,威严冷峻、目光似剑的苏联红军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让叛徒浑身发抖、跪地求饶的一句台词。
  让我担任主审,对我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组织终于放手给了我破案的机会,忧的是凭我的资历恐怕还难以制服狡猾的对手,没有对付不了的贪官污吏,也不会有克格勃对付不了的叛徒。带着这种心情我开始按照克格勃主席团的命令?也更对不起头上戴的国徽呀。于是我信心十足地步入讯问室,正襟危坐在人面前保持着沉默和直视。半个小时过去了,双方依然是沉默静寂。随后我便发现对面的眼神不时地在回避我的目光,显现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面对此情,我蓦然想起了捷尔任斯基审讯叛徒的场景,便正颜厉色道:“看着我的眼睛。”
  这场较量从开始就不会在公平的条件下发生,克格勃残酷手段名声在外,虽然一直在对民众进行洗白,但在干部群体中仍然令人不寒而栗。阴暗的审讯室,狭小的窗户、墙上快要掉落的墙皮,在心中有鬼的人心中,任何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都是考验。
  “为什么出国不在国内防谍总局中备案,相关规定你不知道?”
  “只是忘记了一次,对于偶尔的疏忽相信克格勃的同志们也应该理解……”
  “呵呵,这还是我头一次对我们克格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原来我们克格勃的相关规定在某些人眼中一分不值?”
  就在这时候,审讯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脸冷漠的谢洛夫走了进来。淡然的看着审讯员起立向自己敬礼,微微的点点头道,“我只是旁听,你继续!”随后一挥手让后面的两个士兵把一台测谎机抬出来,自己则在距离嫌疑人不远的位置上坐下。
  因为谢洛夫的进来,整个审讯室的气氛变得异样起来,时间在一问一答中缓缓流逝。狭小的审讯室当中,谢洛夫的上将肩章熠熠生辉,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谢洛夫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