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58章

大时代1958-第158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和舒里克说,你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令人眼前一亮,从大战略来讲,我们的政策应该盯紧两个地方,一个是波斯湾,一个就是南非。当然我知道克格勃需要时间完成我们的战略,现在还不能太急!”勃列日涅夫很是和善地说道,从表面上来看,他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和事佬,模板应该是米高扬才对,就连天天在克格勃研究人的谢洛夫也看不出来毛病。
  但就是这个人,手中只有势力不大的第聂伯黑帮的干部,却连续击垮了谢列平的共青团、波德戈尔内的乌克兰支持者,苏斯洛夫的宣传部,柯西金的政府部门。这当然和谢列平自身的大意和轻敌有关系,但不得不佩服勃列日涅夫的高超手腕。勃列日涅夫的强势体现在内在,而不是在外表。现在看来应该是虚惊一场。
  “我本人也是为了我们的全球战略服务,没什么可说的!”谢洛夫近距离的感知勃列日涅夫,没有察觉到明显的敌意,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目前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也没有联合的意思,和两位大人物呆了一会谢洛夫顿感无聊,时间不长就找个借口离开了克里姆林宫,该说的话说了,该做的事情做了。
  看着渐渐远去的谢洛夫,勃列日涅夫呵呵一笑道,“舒里克,你的朋友总是这么令人羡慕,他们都是如此的年轻。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第二天八十一国共产党大会如期举行,在包括谢列平再内的苏联领导人继续参加大会的同时,谢洛夫则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第五总局局长阿厉克赛中将、第二总局的谢尔久科、第三总局的罗曼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听取第一天大会的录音和辩论,从中得知整个世界其他党派对中国和苏联分歧的倾向性。
  “有问题!”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忽然伸手按住了录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错,澳大利亚共产党和新西兰共产党的立场不同,威耳科克斯站在中国那一边,对我们苏联进行了攻击,这不和常理,据我所知新西兰共产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关系还不错,两者之间没什么矛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场不一致,这个问题太奇怪了。”罗曼原来也是第一总局的副局长,在格鲁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和他的掌握的消息不一致。
  “新西兰的党员还不到三千人,是很容易被渗透的,也许这次的大会真的有不少名义上的共产主义者混了进来!”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点头认可了罗曼的判断,在这点上他这个第一总局的现任局长和罗曼这位前任副局长取得了共识。
  “印尼共产党的立场略微倾向于中国,这很容易理解,印尼共产党目前的大部分成员是华人,我们的工作目标初级目标是,让印尼共产党在我们两国的分歧上不表态,尽量不要让苏联和中国的分歧影响到其他国家中,现在这么好的形势不能因为一点争辩就付之东流。”谢洛夫很是认真的总结道。
  “同意……”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罗曼中将、谢尔久科中将、阿厉克赛中将接连表态。
  谢洛夫他们从头到尾把第一天的大会录音听完,开始从第一总局各情报司调阅资料,开始评估那些党派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家伙。
  从情感上他们这些肃反工作者当然愿意相信,这些参加大会的党派都是共产主义战士。但谁让他们的职业就是不能相信情感的呢,职业习惯迫使谢洛夫他们这些人,必须首先把对方定义成叛徒,然后从中找到无辜者。
  随后今天克格勃的工作都是调阅前一天的录音记录,从中渐渐把不可靠的政党扩大到十个,“真是奇怪了,荷兰、卢森堡和新西兰是三个最支持对方的政党,据我所知那边没什么革命的土壤,这几个党派都弱小的可怜,对了,把印尼的倾向性剔除,印尼共产党完全是因为民族感情作祟,而且我们和印尼内务部的关系很好,时间长了印尼内务部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在印尼的代言人,但目前我们还是采取不干涉的态度。”想到印尼的情况,谢洛夫总是能联想到印尼共产党的覆灭,所以在大局未定之前他只能采取保守态度。
  在会场激烈争论同时高声赞美国际主义的同时,莫斯科同样有另外一群人同样在进行反间谍的工作,针对这次大会的反映情况做出部署。制定完计划后,经过谢洛夫的同意下达到第一总局的各部门,晚上时分,准备下班的谢洛夫接到了中亚边防军军区司令库德里亚什的电报,上面说对方的军服已经赶制完毕,同时空军对中印边界的侦查和空投地点已经完成。
  把这封电报从头到尾看完之后,谢洛夫回电必须封锁消息,并且中亚边防军以及阿拉木图、塔什干的内卫军视情况加强空降训练。


第230章 身负重任
  分担风险,在一件事情风险过大的时候,不能保证取得预期战果的时候。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如果成功可以保证不好不坏的成绩,也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也必须承担两件事情同时失败的风险,不过鉴于谢洛夫面对的对手印度来讲,这个风险完全值得。
  目前中苏心中都有一定芥蒂,一方忍让是不可能的,中国方面的第一代的领导人都是宁折不弯的个性,反之苏联这边实力强大也没有让步的理由。那就需要祸水南引了,如果古巴导弹危机如其爆发,中国方面立定会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解决西南的问题。如果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处在劣势,谢洛夫就会利用这件事情冲淡苏联所遭受的失败影响,当然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毕竟苏联现在维持着和中国的同盟,同时在印度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是到时候就必须面临着选边站的选择。
  以谢洛夫的采取客观中立的看法,那自然是谁赢了谁就是苏联的盟友,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作为领导人需要考虑的事情过多,比如民族矛盾以及如何和自己不太安分的盟友打交道,等等的后续工作都需要做出临场发挥一般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谁都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克格勃方面,谢洛夫所做的是一些先期准备,既然后勤不行,苏联就先期把需要的物资准备好,中国没有办法对山岭崎岖的地方进行补给,没关系,苏联的空中力量对付几万人进行支援还是不太难的,哪怕只有一个士兵进入争议的地区,谢洛夫也会命令向导把他领到该占领的地方。
  在这种重大抉择的时刻,谢洛夫必须以自己的能力阻止苏联不犯错误,如果非要牺牲一个国家,从个人感情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方面考虑,那就让印度去死吧。
  当然现在在事情还没有发酵的时刻,必须对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保密,内卫军和边防军作为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红军享受同样的待遇进行常规的空降训练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就是一件正常不能在正常的事情。
  做一个合格的搅屎棍,谢洛夫自认为还需要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如果可以让他进行自由选择的话,他本人倒是很想去英国学成毕业再回到克格勃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未雨绸缪的方面考虑,自从担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之后,好处倒是没有多少,坏处就是自己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每时每秒他都会接到在全世界各地的情报,在分析这些情报之前只有天知道那些特工提供的信息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不过鉴于海外特工的自主性过大的可能性,谢洛夫已经很在一个月之前刚刚接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时候,就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报告,让克格勃在海外的特工不要往国内报告无意义的东西。
  “不要以为在海外就可以随意糊弄组织,行动执行部的同志每个人都在海外有合法的身份,他们可能就在你们的身边!”这份威胁有没有用谢洛夫不知道,但其中的意思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欺骗组织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像中东司的一份报告中,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报告中写到,冲突双方互相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及榴弹并开枪射击,导致四名什叶派民兵和两名库尔德武装人员死亡。一名事发时在附近玩耍的当地儿童在双方交火中丧生。
  冲突爆发后,图兹胡尔马图市政府宣布该市进入戒严状态。图兹胡尔马图市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等多民族混居区。当地民族与教派冲突较为严重,恐怖袭击和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一共才死了七个人,按照苏联红军的标准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这份报告竟然也好意思交上来,当然这份报告只是谢洛夫在无聊的时候看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情报也不会送到他的手上,但谢洛夫仍然拿着这份报告对中东司的司长进行了询问,“这种情报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你的意思是让我们苏联组织红十字字会去救援么?”
  最后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下达了一项命令,扩大下属部门在鉴别情报时候的权利,无意义的情报就不用交到克格勃主席团的手上了,下属部门完全可以自己进行酌情处理。
  按照谢洛夫的谋划,伊拉克方面的形势应该是处在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中,只要美国一天不往一个名叫越南的坑里跳,苏联这边宁可赔本卖武器也要支持伊拉克内战的双方继续死磕,当然这并不全由苏联自己干,叙利亚支持的是什叶派武装,至于埃及支持的则是逊尼派武装,比较尴尬的是在一九六零年这个时候,叙利亚和埃及其实是一个国家,都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种令人无语的情况,如果是别人告诉谢洛夫的话,可能他都不会相信,但在事实如此的情况下他只能感叹,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玄幻。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竟然在一场战争中的立场迥然不同,看来埃及和叙利亚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伊拉克国内会因为这场内战死多少人,作为一个旁观者谢洛夫是不会有心里负担的,作为一个从血海中站起来的国家一员,他很是善解人意的为伊拉克人民选择了一条比选票更加有含金量的道路,谁到底会得到拥护,谁才是真正能领导伊拉克奔向未来的势力,很简单,谁赢了谁就是这个选择,没有任何一张选票比一场全面的战争更加能让人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选择,到底是谁。
  目前除了自成一派的库尔德人之外,伊拉克内部有淡化教派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军方,以及两大教派的势力,再加上伊拉克共产党的势力,平心而论伊拉克共产党实力最小,在经过比较之后,谢洛夫认为伊拉克的形势比较适合中国,而不适合苏联。所以收集了苏联、中国、朝鲜和越南甚至西班牙内战的资料之后,定下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让共产党名义上不参加战争,而是为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摇旗呐喊。
  此时的谢洛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国,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准备懈怠夫人去一趟苏丹,根据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命令,身为和阿布德将军私交不错的他,这次将以非常正式的身份携带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几个部门对苏丹进行访问,在稍早的时候苏联已经回应苏丹方面的请求,对苏丹方面的援助请求进行评估,这次谢洛夫即是考察也是评估。
  观察苏丹方面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当然在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