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35章

清末1909-第35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汉章,蒋雁行一行人自然站在叶开这一边,不光是因为叶开已经成为禁卫军系的核心首脑,而且现在情况的情况来说,谁都能看出来叶开的建议更为妥当,摄政王恐怕早就在心里做好了选择。

“那好,就以良弼所言,准奏!”

载沣重重的点了点头,算是为这件事来势蹊跷的电文事件下达了最高指示。

听到载沣最后的话时,叶开才松了一口气,心中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按照他的性格,不到最后一刻定然不会放松警惕,而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完成了这个一石三鸟的计划。

警示清廷,敲打蒙古,瓦解北洋。

叶开可以想象到,当喀尔喀方面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上会浮现出怎样懵逼的表情,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而同样,叶开也不指望靠着这次的措施就一劳永逸,他需要的是拖出足够的时间,等到手握大权的那一天,再对分裂者施以最毁灭性的打击。

对待分裂分子,等待他们的除了剑,还有就是永远无法愈合的痛。

“蒙古蛮子,你们蹦哒的时间不多了。”阴谋家在心里这样说道。

第五十二章俄国人的动态

(上一章有误,应该是八世哲布尊丹巴,已改正。)

几天后,当理藩院的一纸命令传到喀尔喀蒙古的时候,如人所料,蒙古王公上层圈掀起了一场席卷四大部落的暴风雨,一时间议论纷纷,并且愈演愈烈。

对于这件事情的起因,他们当然毫不知情,但在这一张措辞严厉的公告面前,没有人会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就这几年前,清朝实施新政时,蒙清关系就一度紧张,所以当这次的命令,再次降临到蒙古贵族脑袋上的时候,自然而言,他们就简简单单地理解为中央政府对漠北蒙古的又一次重大打压。

借着这股东风,那些隐藏在蒙古各部落的分裂分子再次跳了出来,大肆宣传要重新夺回蒙古人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喀尔喀中最大的部落土谢图汗部也开始蠢蠢欲动,和沙俄的互动愈加频繁了起来。

当所有的蒙古上层都陷入在焦躁与不安中时,得到这个消息的俄国人彼得洛夫却喜出望外,作为俄国在蒙古的接洽负责人,他第一时间请求晋见外蒙活佛哲布尊巴丹八世,在去的路上,他还特地带去了大量的沙俄卢布,以及几件价值不菲的金钟金表。

洞悉蒙古事务的他非常清楚,这位封号为哲布尊巴丹的大喇嘛,在喀尔喀诸部中的地位犹如泰山一般,即使是各部的大汉也只有仰望的份儿,只要说服了他,就等于拥有了支配四大部落的通行证,作为整个喀尔喀的最高精神领袖,哲布尊巴丹八世的话语权极重,他出身黄教格鲁派,与西藏的达赖,班禅,内蒙的章嘉活佛,并称为四大转世活佛。

“敬爱的哲布尊巴丹活佛,我不得不对清朝粗鲁行为深表愤慨,这样的行为堪称野蛮!”

彼得罗夫一上来就迫不及待的指手画脚,对着哲布尊巴丹振振有词的说道,全然不顾这位大喇嘛已经被清廷的斥令搅得焦头烂额了好几天。

“清朝人奴役了伟大的蒙古人民两百多年,现在连最后一点自由也被剥夺。”彼得罗夫接着痛心疾首的说道。

不过他在这么说的时候,似乎忘了当年蒙古铁骑践踏莫斯科的屈辱历史,正因为蒙古人奸淫掳掠的百年统治史,才导致俄国人血统中至今保留着蒙古蛮人那种彪悍好斗的性格,甚至到了现在,欧洲根本没有俄罗斯人这个称谓,只有长得像白人的鞑靼人。

对于彼得罗夫的喋喋不休,八世哲布尊巴丹始终保持沉默,一脸阴郁色。

“恕我直言,活佛先生,只有我们俄国才是蒙古人的好伙伴,这三十年来,我们帮助你们建立医院,发展贸易,驱赶汉人,这才保持了喀尔喀作为一片净土而存在,不过,我认为我们做的还不够,针对这次清朝的政策,我们双方有必要签订新的条约,这才能更好的帮助和保护。。。”

彼得洛夫一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的嘴脸,但八世哲布尊巴丹也不傻,他如何不知道俄国人的想法,清朝的确步步紧逼,但沙俄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这几十年来,他们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在蒙古开采金矿铁矿,一度和当地的牧民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还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对立事件,沙俄屠杀了不少人,这其中就有大量的蒙古人,并且俄国人还借口条约的规定,买走了大量赖以生存的马匹,没了马匹,等于要了喀尔喀蒙古人的命。

八世哲布尊巴丹一直不说话,彼得罗夫还自以为是的认为,前者是不是正在考虑他的条件,所以一脸笑容的接着说道:“活佛先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的军队可以进驻到恰克图,甚至是库伦,这样便于防范那些清朝军队,同时这样也是为了你的安全。”

彼得洛夫想起了公文上的驻军一事,心里面甚是不快,清朝这次派遣不是普通腐朽的八旗军队,而是一支连西方人都赞不绝口的现代化军队,一旦他们进驻到蒙古来,将对整个远东局势平衡将会起到重大的影响,而对俄国方面来说,也无异于横生出一块心腹大患。

“俄使先生,驻军之事不用操之过急吧。”

八世哲布尊巴丹总算开了口,他要是再不说话,恐怕就没有说话的余地了,迎接他的将是一场灾难。

虽然俄国在蒙古也有驻军,但在名义上是为了保护俄国商人,规模也只有几百人,如果一但允许俄国的正规军进驻库伦,无异于正面挑战清廷的主权和威严,如果这样做的话,迎接他的就将是一场爆发在草原的战争,无论哪一方胜利,倒霉都将是喀尔喀,所以尽管这位大活佛想另立门户都快想疯了,但至少现在他还没有勇气。

哲布尊巴丹眉头紧锁着,前车之鉴可是摆在那里,一百多年前,那支不臣服的漠西蒙古,尽管统治整个新疆,征服了哈萨克汗国,占领了西藏,并且让青海诸族也臣服在脚下,一度在中国西北建立起了疆域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家,但最终的命运也不过是国灭人亡,他可不想成为下一个葛尔丹。

听到哲布尊巴丹这委婉的拒绝,彼得洛夫还不打算放弃,这件事如果一旦敲定,俄国在战略上将会迈进一大步,而这对于他个人来说一次,也是一次不小的功绩,足以让他官运亨通。

“活佛先生是怕清朝的报复吗?”彼得洛夫挺直了腰杆,“你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的军队会一直保护整个喀尔喀部落,清朝军队在我们面前什么时候取得过胜利?”

彼得洛夫自信满满的话并没有打动哲布尊巴丹,卖队友这种事他们还干的少吗?更何况喀尔喀在他们眼中什么时候算得上朋友了,不过是一块肥肉罢了。

“我得为喀尔喀的几万名喇叭负责,一旦兵事蔓延到库伦,早先遭殃的是他们,所以这件事还是缓一缓吧。”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哲布尊巴丹还是坚持拒绝。

“活佛先生,你的立场让我很失望。”

在听到哲布尊巴丹这番话后,彼得洛夫再也耐不住性子,他冰冷的笑了笑,然后用极具威胁式的语气说道:“我得到消息,清朝正预谋在喀尔喀建立行省,不知道这件事活佛先生知道否?”

这句话后,哲布尊巴丹眼睛猛然瞪大几分,毫无疑问,这句话精准地戳中了他的心腹软肋,而在听到彼得洛夫随后的话后,他的心尖更是狠狠地颤了颤。

“喀尔喀一旦成了清朝的行省,那你这个转世活佛是不是有些多余呢?”

第五十三章走钢丝的大活佛

(第一更,求推荐票,大家伙推滑沥沥一把!)

彼得洛夫的话让哲布尊巴丹不得不慎重考虑,如果前者所言属实的话,他这个活佛真的将会沦为摆设。

蒙古喇嘛教的兴盛,本来就是清廷为了在喀尔喀蒙古实施有效统治而刻意扶持的,没有官方的支持,喇嘛教不可能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第一大宗教,并且成长到现在这个地位,而哲布尊巴丹这一称号,也只有得到中央政府承认才有法律效力,换句话说,你的一切都是中央政府给予的,既然这样又就意味着,中央政府有权随时随地收回,喀尔喀一旦废藩,成为清帝国的一个行省,那他这个活佛,或许也没有保留的必要。

“为了你和整个喀尔喀地区的自由和安全,驻军是必须的!”彼得洛夫已经不是商量的口吻了,眼睛不留一丝死角的盯着哲布尊巴丹。

面对彼得洛夫咄咄逼人的态势,哲布尊巴丹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地步,一方是几百年来臣服的宗上国,一方是实力蛮横的西伯利亚北极熊,哪一方都是不好惹。

“当然了,哲布尊巴丹活佛,我知道你的顾虑,驻军计划可以慢慢来。”彼得洛夫的分寸拿捏得很准确,步子逼得太紧了,也该让对方适当松一口气,他也知道强行提出驻军要求的阻力有多大。

“第一步,我们的士兵可以伪装成商人,驻守在恰克图一带,然后慢慢的推进到库伦,如果清朝有什么不轨的行为,我们俄国军队可以快速的支援,你也知道清朝军队不堪一击,用不了多少时间,喀尔喀蒙古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用再受那些中国侵略者的野蛮统治。”彼得洛夫提出了他的缓兵之计,话的最后他还恶狠狠地补充了一句,“当然,这需要你们那些部落的首领管好他们牧民的眼睛和嘴巴,一旦泄露出去会很不好看。”

彼得洛夫完全不在乎那些喀尔喀普通牧民的死活,如果被他们发现,俄军会毫不犹豫的开枪击毙,把这个秘密永久的留在脑袋里,在他的眼里,不光是哲布尊巴丹,整个喀尔喀都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既然横在两个大帝国中间,你一个弱国还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哲布尊巴丹脸色依旧沉重,他的脑袋中做这激烈抉择,不管是倒向那一方,他接下来的生活都将是如履薄冰,提心吊胆,不过最后他还是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念头,与其束手就擒,倒不如挣扎一番,万一成功了呢?这种事谁说得清,抱着这种侥幸心理,他终于点了点头。

“好吧,俄使先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这可关系到我们喀尔喀几百万人的大事,你可要小心谨慎啊。”

“那是必然的!”彼得洛夫得意的行了一个喇嘛礼,郑重其辞的说道。一旦俄国的军事存在在喀尔喀得到确立,他们就有足够的空间去运作,直到把整个外蒙古地区从清朝国土中彻底分裂出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喀尔喀最好能纳入沙俄帝国的版图,彻彻底底成为双头鹰上那一只朝向远东的鹰头,退一步,如果这个计划不成立,也至少应该在中国和俄国之间成立一个缓冲国,这是三年前沙皇在内阁会议上就已经确立的战略方针,彼得洛夫深得其精髓。

“还有一件事,不知道俄使大人清楚吗?”

哲布尊巴丹的突然问话,让正在兴头上的彼得洛夫有些惊讶,他收敛了一下脸上的得意笑容,问道:“什么事?”

“清朝要更换驻库伦大臣,派遣杭州将军三多入蒙,不知道俄使先生对此有何想法?”

哲布尊巴丹忧心忡忡的说道,比起驻军建省那些十万八千里远的事,这个威胁似乎更为直接,库伦办事大臣的驻地也在库伦,那可是在他的眼皮底下,等于说是清廷安插在喀尔喀内部一只眼。

“还有清廷要在喀尔喀和内蒙之间假设电报,不知道俄使大人又有何对策?”哲布尊巴丹接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