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34章

清末1909-第34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勾当,臣弟觉得喀尔喀蒙古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就为因为依仗着外藩自理的地位,目无王法,胡作为非,连我朝廷都不放在眼中。”

“这次的电文可见是喀尔喀诸贼子们的试探,若我们不击之以痛,喀尔喀势必会趁机做大,更加不把我朝廷放在眼里,喀尔喀如果丢了,我国又失一屏障,到那个时候,沙俄野心勃勃,视我国如膏脂,定会卷土而来。”

不管载涛出于什么目的,他说的这些倒是头头是道,毕竟在德国军校喝过几年的洋墨水,对于这种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他要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厅内的所有人都惊了一惊,心里想着这步子也太大了点吧。

“所以臣弟觉得,治乱当用重刑,摄政王当仿照新疆的例子,废藩建省,设府,州,县三级衙门,废诸部汗王自理部落事务之权,由朝廷任免大小官吏,大权权归于中央。这一来,夺了他们的权,他们不敢再肆意妄为,二来,这也有敲山震虎之意,断了俄国南扩的念想。”

载涛侃侃而谈,他的这条建议无疑算得上爆炸性,一时间,所有人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回答,尽管左宗棠收复新疆,而后建立行省,的确确保了西南边陲的安宁,阻止了分裂势力的蔓延,但是,仅仅是因为一次电文时间,就公然施加这么重的处分,无论怎么样都缺乏些说服力,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小题大做,除此之外,恐怕那些不安分的人也会趁机造谣生事,这样反而不利。

与载涛的声色具下不同,载沣倒是不置可否,没有急着表态,他作为最后的仲裁者,他需要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启禀摄政王,臣倒是有个不成气的见解。”毓朗看了看一脸等待神色的载沣,谨慎的说道。

“讲!”载沣摆摆手,示意他说下去。

毓朗清了清嗓子,“喀尔喀虽然目无尊法,但也不至于到了废藩的地步,当年,新疆建省是因为浩罕伪国的阿古柏谋反在先,这才促使朝廷兴兵讨伐,如果这次也在蒙古建省,非但不会有什么实效,还会有巨大的祸患,喀尔喀自理已有百五十年,一旦废除必然招致蒙古动荡,恐怕只会让俄国趁机侵入,近一步讲若两者联合,举兵造反,到时候对我大清恐将更为不利,便宜的只会是俄国人。”毓朗不急不缓的陈述着他的想法,他随后提出的建议,倒是比载涛的缓和得多,“所以臣以为这次的惩处当施之有度,将四部大汗的汗位降一等,另外减免各部王旗卫队的兵马,这一番敲过后,喀尔喀定然会有所收敛。”

毓朗刚刚说罢,还未等载沣表态,载涛就迫不及待的反驳道:“朗贝勒这样做,未免也太不痛不痒了吧,汗位降一等仍是汗,各部兵马减免仍是他们的兵马,只是我朝廷的脸面是找也找不回来了!”

载涛对毓朗这样的做法是一百个不愿意,在他看来,这惩罚还不如挠痒痒,如果仅仅是这样就大事化了,息事宁人,那还要他这个禁卫军大臣做什么?

“那涛贝勒提议的建省一词,若是蒙俄联合,共举反旗,又该如何收拾?”毓朗同样不遑多让。

争论愈演愈烈,载沣及时伸手制止住,随后,他沉了沉气,看向了其他人,“你们是何意见?”

面对询问,大厅内不少人都是低着头,要么不说话,或者只说一句无足轻重的“臣等无知,难堪其用”,要么就是态度暧昧,暗自指指载涛或者毓朗,以示立场,总之就是不敢明说。

之所以表现出这种姿态,哈汉章蒋雁行这群人心知肚明,他们的身份远远不是禁卫军大臣可比,离决断国事的军机大臣更是十万八千里远,如果他们贸然表达了意见,将来一旦出了什么始料未及的事情,这个责任可不是他们这种身份的人能担得起的,载涛毓朗还好,最严重的也不过是严词训斥,真正倒霉是他们,丢官都是小事,弄不好还会掉了脑袋,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予表态。

他们是军人,这个场合他们没有表现的权利,或者说他们只是枪,至于枪口朝向谁,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枪总是没有错的,有错的是那个扣动扳机的人。

这些都看在眼里,载沣脸色渐渐的绷了起来,前者的想法他如何不知,所以也明白,即使再讨论下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就按照载涛所说的,废藩建省,对那些不顺从的喀尔喀蒙古蛮子施加最严厉的惩罚,但他同时也清楚,这样做的阻力将是无穷大。

而另一路就是毓朗指出的那条,用模棱两可的措施结束这次的风波,然而,这样做的后果,载沣同样能预料到,姑息养奸,等日后再出一个阿古柏,蒙古草原上再出一个中亚浩罕国,那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

无论哪种办法,载沣都是犹豫不决,不敢下最后的决定,似乎,从奉旨监国的那一天起,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这位年轻且缺乏历练的帝国摄政王。

不过,今天他还不是最糟的,因为每当他走到了岔路口,脑海中总会想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又总会屡屡提出最富建设性的意见,让面前的窘境瞬间变通途。

他转过身子,目光穿过所有人的衣衫帽檐,最后落在了叶开的身上。

“良弼,你怎么看?”

听到载沣这句话的时候,叶开会声一笑,沉寂了整场的他终于有机会登台献艺,而作为这场压轴大戏的主角,他的作用就是就只有一个。。。。

结束争论,一锤定音。

第五十一章大阴谋家

要不是载沣提起,大厅中的人几乎忘了叶开的存在,在所有人的当中,这位地位仅次于载涛毓朗的禁军三大臣之一,今天竟然一反常态的保持沉默。

而对于叶开来说,他这样做就是为了韬光养晦,捕捉最合适的机会,话不在于说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说对地方,显然这样的时机他拿捏得恰到好处,还没发言,已经取得了后手优势。

事情的开端本来就他一手挑起,而现在也轮到他来结束,怎么回答载沣,从一开始叶开就打好了腹稿。

“回监国摄政王,臣以为涛贝勒所言甚是,喀尔喀为臣不尊,若不严惩,必留祸患,到最后恐将尾大不掉,弄不好就会再次步新疆的后尘。”叶开一上来,就直截了当的表明了他的意思,严惩,当时要严惩,对付分裂者就要毫不留情的下重拳。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旁载涛也暗自弯了弯嘴角,以为叶开站在了他这一边。

“这么说你也觉得应该废藩建省了?”载沣皱着眉头说道。

叶开没有是或否,而是轻轻摇了摇头,接着说道:“非也,废藩建省关系重大,处置稍有不慎,定然会适得其反,喀尔喀狼子野心,沙俄又步步紧逼,如果公然废藩,最有可能的后果就是两方苟合,反过来共同对付我们,喀尔喀若举叛旗,与我朝大不利焉,所以,臣觉得毓朗大人说的不错也。”

听了叶开的话,载沣眉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圈,他这话不清不楚,相当于各打五十大板,还是没有说明白,这个往日言语犀利、见识独到的良赉臣,怎么今天也罕见的打起了官场太极拳。

“良弼,你究竟什么意思?”载沣心里有些不大得意。

看着载沣脸上微微起了变化,叶开暗自一笑,吊的就是他的胃口,随后瞅准时机的说道:“摄政王莫急,听良弼接着说,臣以为虽然涛贝勒朗贝勒的话都不错,又都有失偏驳,所以应当另寻其他处置之策。”

“哦?你有什么方法?”载沣总算听出了点别的意思,示意叶开接着讲。

“既然喀尔喀诸部权势过大,那朝廷就应该对其严密监视,并分其权。这第一条就是调换驻库伦办事大臣,此举意在敲山震虎,让那帮漠北蛮子不敢再造次。”

小心的观察着载沣的脸色,后者若有所思的神情,让叶开心想刚才的话载沣是听了进去,于他趁热打铁的进一步说道:“这办事大臣的人选,臣推荐杭州将军三多,三多为人敬重耿直,威正不阿,定然能够胜任这个差事。”

叶开之所以选定三多,首先是因为这个人跟他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不会引起载沣的猜忌,更重要的是,让三多提前一年做到这个位置,在纷繁复杂的蒙古局势,他还有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历史上这位清朝最后一位驻库伦办事大臣,一到任就在蒙古权力上层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此举自然触及了那些旧贵族的利益,三多与喀尔喀最高领袖哲布尊丹巴八世之间爆发了极大的冲突,为了维护中央的权威,直接逮捕了上千名闹事的喇嘛,同时在对待俄国人的问题上,他也是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主政喀尔喀两年的时间里,正是因为有他,蒙古的主权才不被沙俄进一步蚕食。

不过,充满悲情意味的是,对于喀尔喀独立倾向,这位办事大臣早有预料,屡次上书朝廷请求派兵镇压,然而,清廷当时内忧外患,辛亥革命火烧眉毛,根本无暇顾及,在赶走三多仅仅几天后,沙俄就联合一些蒙古上层的野心家,悍然宣布拥戴八世哲布尊丹巴为皇帝,成立大蒙古帝国。

载沣想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相比于废藩建省这样激烈的做法,调换库伦办事大臣倒是缓和了许多,不过,这样的人事调动,虽然看起来是中央对喀尔喀的无礼行为有所保留,但也算给了蒙古方面一个清醒的警告。

巴掌虽然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是面前的人也总会吓出一身冷汗。

“你接着说吧。”对刚才叶开的的话若有所思,载沣催促道。

有了刚才的铺垫,叶开接着说出了他第二条建议,相比上一条,他的这个建议就是真刀真枪了,充满火药味。

“臣奏请摄政王派北洋军第二镇,第三镇入蒙,分别进驻库伦和边境重镇恰克图。”叶开说完,继续解释道:“当年新疆就是因为没有重兵驻防,阿古柏才有恃无恐谋反,沙俄也明目张胆的进侵我国,现在把北洋军派到喀尔喀,必然能够起到安邦守国的时效,王师一旦驾到,那帮蒙古蛮子怕有谋反的心思也没有这胆子。”

把北洋军调到蒙古,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边境危急,对叶开的好处更大,这样他手底下的禁卫军,就无疑成了京师地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瓦解北洋的想法,也正中载沣的下怀。

“嗯”载沣痛快的点了点头。

“第三条,就是恳请摄政王在蒙地和内地之间架设电线,这样以来,喀尔喀有什么动态,朝廷也可第一时间知晓。”

其实,叶开本来他还想在加上修建铁路这一条,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不提草原地势修建铁路难度巨大,困难重重,最要命的就是资金问题,几百万两的钱往哪要?再向洋人借钱?恐怕这个消息一出,国内那帮公知们就第一个不同意吧?反正这钱又不是向他们要,他们当然不在乎,只要站在道德高度动动嘴皮子就可以,顺带还能落得个好名声。

“摄政王,派员,驻军,电报,这三条并行而下,可解当前之危机。”

相比于载涛的好高骛远,毓朗的小心翼翼,叶开说的这三条,无论从可行度还是实际效果上都更为高明。

“诸位觉得这三条建议如何?”载沣沉思了片刻,目光看向了其他人。

哈汉章,蒋雁行一行人自然站在叶开这一边,不光是因为叶开已经成为禁卫军系的核心首脑,而且现在情况的情况来说,谁都能看出来叶开的建议更为妥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