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22章

清末1909-第22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前面两点韩春儿还能勉强理解的话,那对于叶开所说的这一点,韩春儿就更不明白了,如果按一般常识,除掉手续费以外,单纯的这样兑换似乎并不划算。

叶开当然有他的考虑,事实上,如果不是站在穿越者的角度,他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金融界掀起了一股愈演愈烈的风潮,各大国纷纷抛弃了银本位,转而变为金本位,或者金银混合本位。白银在货币圈逐渐丧失了长达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银价暴跌,而号称“白银帝国”的大清朝廷,在这场货币战争中更是输的体无完肤,甚至与列强之间引发了一系列“磅亏案”,丧权辱国不说,血本还赔了精光,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至于为什么要转存到华俄道胜银行,那就更好解释了,日俄在中国北方明争暗斗,战火自然蔓延到银行领域,存入俄国银行,一来让伊集院彦吉对叶开的金钱动作查无可循,二来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恶心恶心小田切一帮人。

“是,老爷。”韩春儿清楚在叶开身边做事,就要把好奇心压制到最低点,随后他听话的点点头。

“春儿,去吧。”这十万两白银安排妥当,叶开摆摆手,示意韩春儿可以着手准备。

门被轻轻的关上,房屋内重新化为了寂静,而就在这种安详的气氛中,一颗阴谋的种子悄然在叶开的心里生根发芽,权力能够办到的事情,金钱同样可以,而金钱能够办成的事情,权力也不惶多让,金钱与权力,从来都是一株罪恶的双生花。

金钱滚滚而来的那一刻,就算你是披着上帝外衣的魔鬼,也自会有伪善的信徒对你顶礼膜拜。招满铜臭的金钱,如果作为一样顺手工具的话,叶开并不反感。

而既然谈到钱,那作为大清帝国油水最多的邮传部,自然沦为叶开的下一个目标。

第三十二章失意的红顶商人

(第一更)

安静的房间里,一位发须皆白的老人正伏案着笔,一行行隽秀的小字在他的笔头下慢慢的延展开来,不一会儿便充满了一整张纸,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已经是他多年不变的习惯,得益于他常年在上海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缘故,用起钢笔来毫不生疏。

在这张纸上写满了关于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统一货币制度,设立中央银行的诸多畅想,这些在旁人看来近乎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在他心中镶嵌已久,然而,承载这些想法的不是来自权力层的最高文件,只是眼前这张再普通不过的白纸,作为一位行动派和实业家,仅仅用这样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多多少少透露出无奈和愤懑,这也就不难想到,为何末尾的字近乎潦草。

白天才刚刚过去一半,盛宣怀就早早回到了京城的家里,在命佣人泡好一杯咖啡后,他就一屁股的钻进了书房里,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过着半仕半闲的规律生活,自从调回北京,更加接近权力中心的位置,并没有让他得到将梦想付诸现实的机会,反而被排挤到一个看不见的角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职务并非什么闲差,而是邮传部右侍郎,帝国最富庶的机构名义上的第二把手。

北京初春干冷的空气,让常年居住在上海和湖北的盛宣怀有些不大适应,然而,比起这里的气候,京城变换莫测的政治空气,更是让他难以应付,更多情况下,他都会用喝咖啡的方式,来打发闲暇的时光,顺带着借着这短暂的愉悦时间,追忆一下在上海滩商场那段呼风唤雨的峥嵘岁月。

盛宣怀端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他脸上的郁闷神情稍稍缓解,但却能把它从心头抹去,三年多来,所有的建议和改革措施,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无疾而终,无奈之余,他也只能疲倦的对着咖啡杯叹口气。

“咚咚咚”房门处传来敲门声,盛宣怀没有抬起头,清楚自家老爷的习惯,管家悄悄地打开门,然后掖着步子凑到了盛宣怀的耳边,低声说道。

“老爷,有客人来了。”

管家的话让盛宣怀有些惊讶,这个时间段少有人造访,按理说也不会有人来,他抬起头来,有些奇怪的问道:“谁?”

“来人说他叫良弼。”

“良弼?哪个良弼。”盛宣怀一时间有点记不清这个人是谁,只是依稀记得似乎两人从前并无交集。

“他说是军谘处的军资使,老爷,这是他的名帖。”管家把名帖交给了盛宣怀,他扫了一眼上面的字,旋即有些狐疑的说道:“他现在在哪?”

“正在大厅里等着老爷。”

“好,让他稍等片刻,我等会儿就到。”盛宣怀点点头,让管家下去。

门被轻轻的关上,盛宣怀坐在椅子上,迟迟没有动身,片刻后,表情有些疑虑的喃喃道:“军谘处,就是那个风头正劲的军谘处?”

一个隶属于军队系统,另一个是专注于交通财政,军谘处和邮传部向来是八竿子打不着,这时候怎么会有军谘处的人来家里拜访,盛宣怀实在想不通,只得无奈的摇摇头,将手中上的笔放在一边,简单收拾一下,便走出门去。

。。。。

与此同时,坐在会客厅的座椅上的叶开,也在心中悄悄地想象这位晚清最著名的红顶商人的模样,在他的身后留下了数不清的商业奇迹,一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第一个电报局总局,第一个内河船运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并且还是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创始人,中国红十字会的奠基人,11项第一彪炳史册,被后人称为“中国商业之父”,时至今日,盛世家族仍旧活跃在中国各大舞台上。

“良大人,老朽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一道苍老却健硕的声音打断了叶开的思索,看见身后走进来一位白发老人,叶开不用想就知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盛宣怀,叶开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说道:“盛大人不用客气,是晚辈特来拜访。”

“那倒是老朽的福分了,良大人坐。”盛宣怀倒是善意一笑,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良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啊。”看见落座的叶开,盛宣怀客气的讲道,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盛宣怀这等话倒是手到拈来。

不过在下一刻,看清楚这位军谘处数一数二的将官大致模样后,盛宣怀有些微微惊讶,后者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岁上下,在整个大清官场中的确算不得什么老资历,年轻轻轻便被委以重任,足见此人的本事。

对于这种客气话,叶开脸上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转而说道:“过奖了,世人都称盛大人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如今一见,果然是确证无疑。”

“老朽是大清命官,自然都是为朝廷办事。”盛宣怀呵呵一笑,没有多说其他话。

三两句你推我让的客套话后,叶开终于开始进入正题:“良弼今天翻阅国府档案,看到了盛大人当年给老佛爷写的《奏建铁路折》,不由大为感慨,当年铁路被视为奇巧淫技,国人莫不碍之,现如今,筹建铁路已成大势,盛大人想别人之不能想,良弼深感佩服,所以前来拜访。”

“良大人过奖,铁路是国之脉搏,洋人尚且在我国修建铁路,我国自然不能落后。”叶开的话让盛宣怀缓缓回想起了当年那份奏折上的细枝末节,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叶开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良弼出身军旅,曾经在日留学,知道若铁路建成,无需兵多将广,便可一日千里,现在铁路兴建如火如荼,电报,船政也早有造设,如果几者合一,那才真叫兵贵神速。”叶开顿了顿,不动声色的说道:“良弼似乎记得盛大人一手操办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那请问盛大人,这些可否为军队所用?”

听到叶开口中的两家企业的名字,盛宣怀的脸突然抖了一下,随即缓缓暗了下来,半天后,才有瓮声瓮气的回答:“老朽去职已久,并不知晓,想来应该可以吧。”

作为盛宣怀一手创办并且引以为重的两家超级企业,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为过,正当两者蒸蒸日上的时候,庞大的利润引起了袁世凯和奕劻的注意,随后采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悄无声息的将其从盛宣怀手中夺走,只是委以后者一个有名无实的邮政部右侍郎空衔,这件事一直是盛宣怀的心结。

“那真是可惜,看来这世界上也有盛大人不确定的事啊。”叶开轻飘飘的话语,让坐在一旁的盛宣怀脸上缓缓阴沉了下来。

“良大人怕不是拜访这么简单吧。”听着若有所指的话,盛宣怀转过头来,对着叶开有些警惕的说道,话音明显重了许多。

对此,叶开一点没有躲避的意思,他早就等着这一刻,嘴角微微一翘,然后简单直白地说道:“不错,盛大人,良某前来确有他事,‘欲做大事,必做高官。’还记得李中堂生前对大人说的这句话吗?”

听到这话,盛宣怀几乎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作为李鸿章的幕僚,当年后者可是用这样的话来告诫盛宣怀为官之道。

“良大人究竟是何意思?”缓缓坐下,盛宣怀的手掌微微握了握,旋即又故作掩饰的松开。

“盛大人不用着急。”叶开做出了个压压手的手势,随后慢慢说道:“今天良弼向摄政王保举了盛大人,盛大人马上就要做高官了。”叶开说完,微笑着噙了一口茶水,丝毫没有注意到盛宣怀脸上的表情。

这般赤裸裸的话语,让盛宣怀顿感莫名其妙,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三十三章两个生意人

(第二更,第三更在码,十二点左右。)

作为一位商人,盛宣怀堪称目光敏锐,眼光毒辣,但作为一位官员,他在政治方面的直觉就明显迟钝了许多。

“良大人有什么话还是明说,老朽听得不甚明白。”怔了半天后,盛宣怀突然问道。

听见盛宣怀终于开口了,叶开倒像是耳朵慢了几拍似的,一脸不急不缓的样子,喝下一口茶水后再慢慢说道:“盛大人这些年在邮传部过得怎么样,似乎不用良弼多说吧。”

叶开的话一出口,这位曾经纵横商场的红顶商人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过的怎么样?这话等同于问盛大人你在邮传部遭罪遭够了没有,按下心头的怒火,盛宣怀尽量保持平静的说道:“老朽年逾六十,整天无事,倒是可以颐养天年。”

“盛大人,这般消极度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闻见这话中的浓浓酸意,叶开心中扑哧一笑,一脸惋惜的叹道。

“良弼今天还在摄政王面前替盛大人美言,我倒没什么,你这样可是要辜负摄政王的厚望啊。”叶开摇了摇头,再度深深地叹息道,脸部的表情拿捏得既准确又不至于显得太做作。

“摄政王?”听见这词,盛宣怀有些诧异的张了张嘴,自从到了京城,有多少日子了,他都没有机会面见帝国最高统治者,向他亲自陈述自己的这些济世想法。

“对,正是摄政王,三天后摄政王要召见盛大人,届时入宫奏对,盛大人就有机会面奏机宜。”叶开望着一脸热切的盛宣怀,话到此处转了一个弯,接着说道:“哦,对了,盛大人好像对设立银行,改革币制颇为上心,良弼已经代为转奏,到时候还要盛大人亲自向摄政王说明。”话罢,叶开露出预谋已久的微笑。

如果盛宣怀刚才还对叶开此人仅仅是惊讶的话,那么现在取而代之的,就是一脸的惊骇,他的这些想法在那个年代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