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193章

清末1909-第193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叶开不清楚,事实上,他也没功夫考虑那么多了,可喜的是他终于有时间陪陪家人了,陪陪兰娘,陪陪韩翠儿,还有自己那三只越来越俊俏的小麻雀,当然叶开也尽可能不去想朝中的事,内阁挂了很长时间的缺,小戎胜百日礼,叶开同样没有大张旗鼓,只有他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送上门的礼物堆得有小山一般高。

这样的平静生活持续了月余。

当再一次登临内阁朝堂的时候,日子已经是盛夏了,窗外的蝉白天黑夜的叫着。

凭着积攒的声望,叶开的步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此前搁置依旧的体制改革大旗,也悄然拉开序幕,这一次,他要对各省督抚下手。

当然,一步到位,废除总督,还是不大现实,毕竟这一制度已经持续近四百年之久,而叶开本人也是受益人之一。

所以,只能大而化小,循序渐进。

首先就是剥离总督的司法权,实现地区司法独立,第一步,改臬司按察使为提法使,单独编制,隶属内阁的中央法部,负责本省的行政司法,而督抚大员不得干预,第二步的改革幅度同样不小,全面革新地方司法程序,普及省级审判所,省级检察厅,这些部门直接隶属于中央大理院,中央检察院,同时,叶开也在中央拔高了两院的地位,两院院判秩比内阁总理大臣,名义上也做到了和内阁平起平坐。

其次,在立法权的问题上,叶开接着和梁启超合作,除了提高咨议局在各省之内的地位,督抚需要向其提交行政报告,按季度审查,重大事项,非批准不得实施,还适度降低咨议员入选人员的门槛,强化选举程序,严格选举规章,由原来的士绅阶层逐步向平民精英过渡。

以上两条,叶开都补充进了九年立宪大纲里,详细地列好了时间表。

当然,这两件事做起来难度小,要真正实现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这些理念深入老百姓的心中,期间注定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情,这也是转型路上必须要交的学费,叶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正所谓“开启民智”,少则半个世纪,多则百年不晚,在如今这个农业人口近八成,文盲率居高不下的清末中国,叶开也不知道这个期限究竟有多长?

所以普及教育,就成了叶开一手抓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叶开非得让蔡元培入主学部的原因,世人皆知蔡元培大学办得好,却不知他是办基础学堂出身的,属于教育事业领域的全才,眼下中国更需要的是基础学堂,消灭多达数亿人之多的文盲。

“村村有学堂,家家有书童”,这一景象,叶开不知何年能看见?

教育虽然不等于一定改变命运,但知识却能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特别是教育制度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急不得也缓不得,经蔡元培推荐,叶开任命一百多位“巡学使”,专门负责各地小学堂的创办和督导,这却不可避免的引入了革命党的势力和某些理念,对此,有些人就不满意了。

。。。。。

紫禁城,崇德殿。

“进来,良弼任命一百多位学官,摄政王可知道?”

载沣皱着眉头在听载泽说话,要不是内阁大臣每月必须向他汇报一次,他真不愿意瞧见载泽那张脸。

“赉臣给我说了。”载沣一脸嫌恶,不以为意。

“摄政王可准了?”

“赉臣说的句句在理,本王为何不准?”

“摄政王,万万不可,那些人俱是革命党!”载泽突然提高了分贝。

“革命党?”载沣冷笑一声,“镇国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摄政王,臣说的句句属实,不信,您可以去查,现在的学部大臣蔡元培,就是一个革命党啊,他在上海宣扬革命邪说,被下令通缉,蔡本人也流亡海外,这些。。都备案在册,臣万万不敢欺瞒摄政王!”载泽说的椎心泣血。

“如果让那些人去办学堂,不知要蛊惑多少人,如此一来,少则三五年,必然动摇大清国根基啊!”

“行了!”载沣猛地站起来,“从今以后,不准你踏入崇德殿半步。”

一甩大袖,载沣转身离去,临走前,还不忘甩给载泽一个鄙夷至极的眼神,愤怒难抑地道。

“革命党?哼!这等鬼话也能编造出来!”

(快完本了,更新又不给力,大家忍忍,O(∩_∩)O~)

第三百三十六章组建军部

(第一更)

“大帅,近来的改革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各地督抚都4颇有微辞,明面上不敢说,但暗地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的还告到了摄政王那里。。。。”

听着蒋志清的报告,叶开并不感到意外。

他这次的改革运动,针对的就是各地督抚,可想而知,过程并不轻松,指望那些既得利益派乖乖把权力交出来,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重压之下,他们纷纷抱团抵抗,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这才致使市面上谣言散布,有的指责叶开“权倾朝野”,有的指责他“目中无主”,甚至还有预谋“自立”的传闻,叶开也听到了不少这样的风声。

“要是容着他们这样胡说八道下去,恐怕对大帅极为不利。。。。”

蒋志清接着说道,作为这次改革的负责人之一,他最能感到这股阻力的强大,特别是在收归军权的时候,督抚们不是借口生病,就是躲着不见,总之,变着法的拖延。

对此,叶开的做法也很明确,一句话:铁腕执行。

“晓谕全国:本王奉皇帝之命筹组内阁,充任副相,并为陆军部大臣,权限皆有法宪明定,无可置疑,自今日起,凡阻碍改革者,无论往日功绩多寡,一律革职查办,十年内不得录用。”

“大帅,这是不是严厉了点?”蒋志清说道。

“介石,恩威并行才能服人用人,咱们既然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不识好歹,那就别指望再有好果子吃。”叶开接着道,“你往后接着看吧,只要办了一两个人,其他的就不敢拖延了。”

“学生受教了。”

蒋志清点头。

。。。。。。

紫禁城,崇德殿。

载沣高坐其上,皱着眉头,在他的面前,跪着十几位大臣,而排在最前面的,是毓朗,载涛,载泽三人。

若不是其中有他的胞弟,载沣又要大骂了。

这十几个人来没有别的事,就是为了改革的事,而矛头直指叶开,言语中,他们同样把“跋扈”二字按到了叶开的头上。

“良弼党同伐异,近来,要夺督抚的权,各省传来消息,都对此其所谓改革运动深为不妥,哼!‘权归中央’,他说得好听,‘中央’‘中央’,不都是他良某人的吗!”载泽咬着牙说道,“摄政王若不站出来说句话,迟早有一天,他良弼要翻了这天!”

这一次,载沣并没有责骂,只是捏着眉梢,闷闷的说:“赉臣这次是做的急了点,但也是为了咱们大清。”

“恐怕他是私心自用,各省新任的官员,多是良弼任免,摄政王不可不察!”载泽伏地大泣,头磕在地上。

载泽觉得自己头疼难忍,到此刻为止,先后已有数十人向他进言,说良弼“任人唯亲”“权倾朝野”,不过,再次期间,赉臣也来向自己解释过,说他推荐之人多是真才实学在身,绝非沽名钓誉,这点有据可查,还说当下是用人之际,“举贤不应避亲”。

基于以往的信任,载沣只得一一应允,虽然这些人他听都没听说过。

看载沣一直没说话,毓朗,载涛二人对视了一眼,后由前者道:“摄政王,臣和涛贝勒密查了一番,发现学部大臣蔡元培甚为可疑。”

“哪里可疑了?”载沣抬起头来。

“蔡元培为同盟会会员,曾在学堂内宣扬革命思潮,被上海警厅通缉,其仓皇之下逃亡海外,这一点铁证无疑。”

“同盟会?革命党?”

载沣惊讶的道,就在几天前载泽也说过同样的话,一次他可以忽视不见,但哪这次他却不得不听。

赉臣怎会与革命党掺和在一块?

“还有,良弼主政上海时,曾下令关闭报管局,包庇革命党人,致使革命报纸泛滥,百姓深为其蛊惑,而今,上海更是邪说横行,简直要成为同盟会的大本营了。”

“有这样的事?!”载沣觉得不可思议。

“千真万确,不信您问涛贝勒。”毓朗坚定地说道。

载沣把头朝向了一侧,道:“载涛,你说。”

载涛闻声道:“臣弟和朗贝勒回国的时候,从上海转运,期间停靠了一两天,臣发现就连那运货物的扛包工,都懂一两句革命妖语,而满大街上,剪辫者十之六七,说起话来更是毫无忌惮,哪有人知道‘忠君奉主’的道理?”

载涛言辞凿凿的话语,让载沣又拿捏不准了。

“摄政王若不信,可以派人去上海,只要待上一两天,立马知晓。”载涛又道。

载沣为难的叹气,要是真派人去了,岂不是说明他不怀疑赉臣了?前面还说‘君臣共治’,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启禀摄政王,忠敏郡王来了!”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了求见声。

“你们三个留下,其他的都跪安吧!”载沣摆摆手,让余下三人到帷幔后面去,然后叫人进门。

“臣参加摄政王!”

叶开进门,却没有跪,只是拱了拱手,以示尊卑,当然,这是载沣此前给予他的殊荣。

“赉臣,你来了。”载沣笑了笑,马上道:“给郡王看座。”

“不了,摄政王,国务甚繁,臣还是站着言事吧。”叶开道。

载沣一怔,然后好奇地问道:“赉臣有什么急事吗?”

“各省改革,正如火如荼,眼下,臣案头积攒的公文已经高过臣的脑袋了。”叶开说道。

“哦?那。。。赉臣辛苦了。”载沣忙道。

叶开只是笑笑,没说话。

“臣这次来,有要事找摄政王商量。”

“赉臣直说,只要合理的,本王一概应允。”

叶开道:“臣出征在外时,发现军队里有不少纰漏的地方,主要是军令不统一,指挥不协调,所以,臣提请摄政王将陆军部,海军部,军资府合为一体,兵在此之上筹建军部,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主席设置一人,副主席一至二人,便于统一指挥,全面作战。”

叶开把自己酝酿多时的计划道了出来,着眼世界,军队统一是局势,他自然不可能让陆海军参谋部门各自为政。

“赉臣戎马多年,肯定比本王更懂得行伍之事,本王没有拒绝的理由。”想了想,载沣点头道。

“谢摄政王恩准!”

叶开说完,便要告辞,“没别的事,那臣先行告。。。。”

“赉臣!”载沣忽然叫住。

载沣下意识的看了看帷幔后面,然后转头对叶开说道。

“赉臣,你先别急着退,本王也有一件事问问你。”

第三百三十八章交权

(第二更)

不知怎么,叶开觉得载沣今天很是奇怪的?至于哪里4,他又说不清楚,嗐,准时自己最近忙坏了,打住胡思乱想后,叶开恭声说道:“摄政王请讲!”

“赉臣,你为天家东征西讨,这几年来,更是鞠躬尽瘁,喀尔喀一战,一来一回,又是几千里的路程,本王真是怕你身体。。吃不消啊?”载沣缓缓说道。

闻言,叶开松了口气,微微摇摇头,看来自己是多虑了。

他刚要还口,载沣马上又道:“内阁里事情多,军队你也要管,本王实在不忍你这么辛劳,听说你每天都要坐至卯时,方可入睡,长久下去,身子骨肯定吃不消啊,你掌禁卫军这么多年,本王很满意,巴不得大清国的臣子都是赉臣你这样的,但赉臣终究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