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191章

清末1909-第191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尔典站了起来,拍了拍廓索维慈的肩膀,最后说道:“廓索维慈,我知道你的立场,你也讨厌这场战争吧,它不该出现,那么就让我们两个联手把这个错误消灭掉吧,都是为了国家。”

毫无以为,廓索维慈被说服了,他要用最大权限向沙皇直接进言,这场战争,不该发生。

“廓索维慈,吞并你们谋划了几百年,所以,不在乎这几年吧?”朱尔典半笑半正经的说道。

“当然,俄国的荣耀还要持续数百年,当然等得起。”

廓索维慈笑了笑,两人总算找到了共同点。

。。。。。。

俄国远东兵团,中国九省联军,正当两路大军杀气腾腾的进入外蒙古时,蒙古方面却突然掉了链子。

哲布尊巴丹宣布取消帝号,废除帝制,喀尔喀仍为中国的一部分,但要求清廷给予自治权,说到底他这个共戴皇帝只做了十八天。

叶开根本不搭理,大军继续北上,很快就到了库伦城三百里外的色楞格河畔。

同一天,第二届中央资政院常会正式召开,话题的焦点,毫无疑问是蒙古问题。

开院仪式上,“大将军王”的美誉,再次传遍神州大地。

(因为要期中考核的缘故,昨今明三天,更新可能会极不稳定,另外,滑沥沥的新书,会在下周末之前正式上传,请大家赏评!)

第三百三十二章中俄密约

(第一更)

草原,喀尔喀。

叶开正拿着望远镜眺望着前线,视线的尽头,是俄军的远东第二特别先遣军,人数大概两万四千人,相距二十公里,目前,两国军队呈现对峙的局面,争夺的核心自然是喀尔喀的心脏——库伦城。

三天前,禁卫军一个协3000人突袭了北方的土谢图汗部,战斗仅仅持续了42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两军的装备实在差的离谱,这支杂牌蒙军一触即溃,当晚,土谢图汗部大汉秘密送来了书信,愿意投降,重回中国。

翻阅着这封书信,叶开差点没笑出来,上面写的实在“可歌可泣”,土谢图汗部大汉称自己受了哲布尊巴丹的诓骗而误入歧途,中间又被俄国人前后要挟,这才险些铸成大错,还好天兵一至,民心归附,土谢图汗部又可以为皇帝陛下效劳,这是他部下族人无上的荣耀,特请忠敏郡王代为美言,让大皇帝宽恕他的罪过。

为了表示诚意,这位别出心裁的大汉还送来了大量金银饰品,以及几个姿色不错的蒙古女人。

这点“贿赂”,叶开当然不会笑纳,不过为了做做样子,他暂时没有把“礼品”送回去。

按照叶开的推算,喀尔喀方面已经坚持不住了,就如同历史上发生的那样,看似杀气腾腾的“独立运动”实则外强中干,喀尔喀虽然蓄意独立,但却不愿意介入中俄两国的战争,最好谁也不惹,安安分分当他的土大王,要不是三多非要在蒙地实施新政,削弱传统贵族王权,称帝闹剧或许不会来的这么“气势汹汹”。

最关键的一点,是俄国人出兵却按兵不动,转而让喀尔喀人先去当炮灰,结果也看见了,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受骗上当的四部大汉自然不肯继续为其卖命,再加上哲布尊巴丹突然“退位”,人心动摇,这才使喀尔喀人彻底倒向了中国宗主国。

维持原状,重回以前的王权统治,岂不比现在骑虎难下更好?

这个道理,是个人都清楚,再说,********之后,清廷内部哪里“空虚”了?简直比原来还要强,丧失了这一最有利的条件,失败是注定的。

随着土谢图汗部暗自投诚,几部大汉也相继离心离德,禁卫军有如此强悍的战力,让那些骑着马拿着土枪的喀尔喀人吓破了胆,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少数分裂顽固派只得把唯一的指望放在俄国人身上,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当前线闹得一触即发的时候,在北京,中俄谈判已经悄悄展开。

“大帅”

张啸光推门进来,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外务部消息,昨夜,在东交民巷的秘密谈判,俄国人最后让步了,答应撤军,承认中国对喀尔喀的宗主权,不过要保持五十年的中立。”

五十年的中立,这应该是俄国人的底线了,然而叶开有些不满意。

“廓索维慈说的?”

“此人一再坚持,说这一地区不能允许清朝军队存在,如果违反,俄国人也会驻军。”张啸光说道。

“哼,这条老狐狸,摆明了是以退为进啊。”叶开冷笑,一眼就看穿了廓索维慈的企图,如果叶开撤军,这一地区没有中国军力存在,等于说丢掉了此前的一切成果,而且,这场独立闹剧本就是喀尔喀方面先挑起的,叶开更不可能不会追究责任,俄国人此举是要保哲布尊巴丹一条命,继续利用他当分裂的虎皮大旗使。

“告诉外务部,如果要保持五十年中立,我们就在加上一条,交出哲布尊巴丹,或者,永废喀尔喀活佛转世制度。”叶开的意思很清楚,彻底灭绝喀尔喀分裂的土壤,俄国人,你们来个二选一。

“是!”张啸光点头。

片刻后,他接着道:“大帅,还有,载涛,毓朗回到了京城。”

“哦?”

叶开还真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也是,如今载沣重归摄政王宝座,这两位前禁卫军大臣怎能不回来?提到二人的名字,叶开还真有些感慨,当年三人一同共事,选练禁卫军,当时叶开还排在二人的后头,这才短短几年啊,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叶开悄然爬上了所有人的头上,口含天宪,一言九鼎,位列枢臣之最。

“等到了北京,我定要好好宴请宴请他们。”这么多年的紧张战备,叶开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

张啸光接着说道:“还有,胡汉民自日本发来了消息,改组情况一切顺利。”

“说说”这是叶开另一件很关心的事。

“孙文用总理职权,宣布改组新同盟会,尊奉三名主义党纲,所有会员都要重新审核入会,并向领袖宣誓,同一时间,光复会退出同盟会,另组新党,新组的同盟会中就剩下华兴会和兴中会两家了。”张啸光道。

听到这叶开点点头,他对改组一事向来关心,孙文总算提前迈出了毁党造党的步伐,而一向反对孙文的光复会自然会退出,其中少不了一阵口水战,事实上,这种帮会式管理会极大提升全党的凝聚力,把一个十分松散的会党变成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也是原来的同盟会比不了的,当然,孙文一定会被批判为“独裁****”,特殊时期,也是无可厚非。

按照孙中山和叶开达成的约定之一,新组的同盟会会搬到上海,在那里成立中华党部,在两江的地盘上,叶开会提供必要的保护。

“我知道了,你立马通知韩尚,清理光复会。”

到了这一步,叶开可以对光复会下手了,由韩尚秘密逮捕光复会成员,并借陈其美青帮之手,清算一切在沪的光复会党人,事情务必干干净净。

“是!”张啸光应道,转身离去。

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叶开不会替他人做嫁衣裳,作为交换,未来,叶开会得到他想要的。

第三百三十三章敌人随时可以变成朋友

(第一更)

“廓索维慈阁下,你看到了,中国人这次来势汹汹,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我恐怕他们不会轻易屈服。”朱尔典面色沉郁,面前坐的是俄国公使廓索维慈,谈话期间,两人是神情都有些不大轻松。

“圣彼得堡还在讨论,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沙皇陛下的态度模棱两可,那帮大臣还在做最后权衡。。。。”

廓索维慈的面色有些疲惫,和中国人的秘密谈判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天,离和解之日仍遥遥无期,虽然廓索维慈对远东问题有极大地权限,可以越级向沙皇谏言,但这并不意味他可以一锤定音,特别是圣彼得堡还有其他的声音,那里的争论同样激烈异常,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退兵,这关乎脸面问题,要知道一个人若是俯视久了,要想把脖子扭正过来,平视对手,这的确不容易。

但在廓索维慈看来,这都是华而不实的狗屁问题,他才是全权驻华公使,中国人的虚实,他要比圣彼得堡那群公卿大臣看得更清。

廓索维慈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就是对俄国内政深以不满,除了腐朽的上层贵族一手遮天,还有就是外务大臣的软弱无能,特别是他主导的外交政策,简直没有丝毫弹性。

从1905年被日本打败后,廓索维慈就希望俄国实施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成立全权内阁,强化首相大臣的权力,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继续实行延续了几百年的君主混合制,简直落后的要命。

沙俄帝国外强中干,从国内越来越激化的工人起义运动就能看到一二,如果立刻不转型,帝国总有一天会轰然倒塌,廓索维慈对此深以担忧。

“如果这样的话,英国内阁会考虑派遣外交大臣,亲自去圣彼得堡,面见你们的沙皇陛下,对此问题进行必要的斡旋。”

朱尔典进一步说道,但廓索维慈却好像没听到一般,低着头不知想着什么。

“廓索维慈?你在听我说话吗?”朱尔典小声的提醒,那样子对方似乎走神了。

“哦,抱歉。。”廓索维慈反应过来,尴尬了几秒钟,随后接着道:“昨天的谈判,中国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让蒙古保持中立可以,但他们要俄方转交喀尔喀的大活佛,不然的话,驻军是不可避免。”

围绕着《中俄密约》的内容,中俄双方已经打了几天的口水仗,最后焦点落在了一个问题上:哲布尊巴丹的去留问题。

“那您们的意思是?”朱尔典问道。

“圣彼得堡说决不能交给中国人”廓索维慈声音冷淡的说道。

哲布尊巴丹是俄国人苦心经营竖起的分裂大旗,是插在喀尔喀内部的钉子,绝不轻易放弃,其中的利害朱尔典很清楚,沉思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末了,他只能叹气说道。

“但愿外交大臣能说服沙皇。”

廓索维慈摇了摇头,同样叹了口气。

。。。。。

“大帅”张啸光进门。

“俄国人说可以把中立期限减少到二十年,但哲布尊巴丹不能交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叶开立马啐了一口气,这位北方邻居还真是贪婪成性,至死也不肯放下分裂中国的野心,到此他也丧失了所有耐心。

“电令全国,剥夺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称号,废除喀尔喀转世活佛制度,再告诉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章嘉活佛),于今日兼任喀尔喀格鲁派黄教法王,两王合一,喀尔喀再没有什么佛爷了。”

叶开这么做,和废除达赖,迎立****的套路如出一辙,既然俄国人揣着这块垃圾不肯放手,那就永远把他丢入历史垃圾桶,对喀尔喀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地震。

“通知孙传芳的西线军,全员进入战备状态,随时拿下库伦城。”

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开会的资政院顿时沸腾了,梁启超当即宣布暂停议题,以中央资政院的名义,发表紧急咨文,全力支持叶开的废教运动。

俄国人,英国人,这下一起坐不住了。

。。。。。

五天后,中俄英法四方联合会议,在紫禁城武英殿秘密举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外蒙古及哲布尊丹巴去留。

外务部副大臣陆征祥出席,会议上他直接转达了“忠敏郡王”的原话。

“三国公使先生,你们也看到了,哲布尊丹巴已经不再是蒙古活佛,他的去留中国毫不关心,”

会议自开始就陷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