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1909 >

第123章

清末1909-第123章

小说: 清末19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绾涂涤形巢恍荩ν搅饺司隽眩烧獯纬⑾轮****,他决定离开这什么国民宪政会,返回内地,另组新党。”

“康有为,妄人尔,卓如在他那只会屈才。”

叶开对康有为向来嗤之以鼻,却在杨度的话里捕捉到一个关键的信息。

“新党?不知什么新党?”

“卓如来信说先成立一个宪友会,等到人数足了,再另组一个新党,这几天他正在津门和社会各界广泛接触,宣扬他的政党救国论。”

“宪友会我倒有所耳闻,相信卓如的新党不会输给康有为等人。”叶开道,“再有两日,梁卓如就能到京城了,到时候良弼会和资政院的诸议员们迎接,请皙子,代为转达。”

“那是自然。”杨度应允道。

“还有一事,皙子,奕劻这次弄出了一个皇族内阁,咱们要借此大做文章。”

叶开刚刚说完,杨度便心领神会,在权谋上他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作为刀笔吏,手中的笔杆子可同样能够迫人五无形。

“皙子明白了,绝不会让良公失望。”

这一点,叶开已经充分领教过了,打舆论战,前者可是经验丰富,基本属于骂人不吐脏字,夸人脸不带寒蝉的。

“咱们这就叫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既然奕劻口口声声说代表民意,这次便要他背负骂名,百姓要是站出来指责起来,看他怎么办。”

“奕劻这是自讨苦吃,怨不得别人。”杨度冷冷附和。

“对了,皙子,你在资政院也要多加观望,我想奕劻这份内阁名旦一出,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这帮议员了,争了半天,争出一个皇族内阁,岂不是功亏一篑。”叶开接着嘱咐道。

“知道了。”

杨度点点头,告辞离去,接下来他有很多事要做,最重要的就是冲奕劻开炮。

“皇族内阁。。。。”

叶开默念道,这回轮到他为局外人,冷眼旁观,运筹帷幄,他坐看这场风雨越刮越大。

第二百零一章神逆转

(第一更)

事实证明,奕劻的皇族内阁打一成立,就呈现出先天不足的病况,怎么也抹不掉的皇权色彩,注定了它畸生儿的命运。

总理大臣,奕劻,谓为首相,宗室。

协理大臣兼度支部大臣,载泽,谓为第一副相,宗室。

协理大臣,徐世昌,谓为第二副相,汉族。

外务部大臣,世续,满族,副大臣邵昌,觉罗。理藩部大臣,寿耆,宗室,司法部大臣,戴鸿慈,汉族,副大臣,民政部大臣,世铎,宗室,农工商部大臣载功,宗室,副大臣,载振,宗室,陆军部大臣,荫昌,满族,副大臣,冯国璋,汉族。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族。。。。。

纵观这份内阁名单,总理协理及各部正副大臣共二十三人,满族占到了十五人,其中皇族十二人,汉族仅仅只有八人,而且多半还是副职,满族亲贵不仅在人数上占到了压倒性的优势,权力上更是网罗了各大重要部门,并且,因为载振的缘故,这个刚刚出台的内阁名单又被人讥讽为“父子内阁”。

奕劻无形中打破了满汉共治的惯例,而这,却是致命伤。

第一个坐不住的就是立宪派了,他们原本有两个要求,一个是速开国会,一个是责任内阁,前者因为和谈而中途夭折,而后者的出现就更是让他们失望透顶了,在这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上,奕劻在不经意间犯下的巨大错误,间接证明了革命党人反清排满和实行种族革命主张的正确性,这等于是在给革命党人加分助力的愚蠢之举。

虽然这些皇族阁员大都是响当当的政治改革派,并非全是顽固保守、庸碌无能之辈,奕劻虽然贪婪成性,却是公认的改革者,公开主张三权分立,载泽、溥伦、善耆、绍昌都是出洋五大臣,本身是热心的宪政实践者,同时也是满族权贵当中最有学识的成员,政治倾向相当开明,甚至暗中与梁启超等“逆党”往来不绝。

严格意义上讲,皇族内阁算不上是一个“反动”内阁,但与畸形的内阁人事搭配相比,阁员们身上的优点已变得无足轻重,且毫无意义。

既然奕劻仍旧是把自家人看的比谁都重要,那广大的普通百姓就有理由相信,大清朝廷仍将国家权力视为一家一姓之私产,他们不仅不信任汉人,甚至也不信任无血缘关系的满人,除了自家那一小撮宗室亲贵,他们谁也不在乎。

一旦让立宪派不满意,那这个致命伤几乎没有愈合的可能性,别忘了,他们可刚刚闹出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请愿运动,甚至让当朝摄政王让步。

与朝野立宪派的普遍失望相比,地方汉族大员对新内阁的反感同样是致命的,“皇族内阁”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对的权利,改将各省交由内阁统辖,而这是早已坐大了的地方实力派完全不可接受的,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了,当革命匆匆来临,以往曾维护皇室、反对革命的立宪人士和地方官僚为何竟大都抱着无关其事的态度,在一旁或幸灾乐祸,或干脆倒戈相向。

“皇族内阁”堪称大清王朝的掘墓铲。

它铲出第一抔土的次日,波澜渐起。

《京民晚报》率先发难,斥责奕劻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内阁之名,行专制之实,文章在最后甚至这样辛辣的讽刺道,干脆让皇帝把龙椅分一半,让奕劻拿来坐算了,反正都是一姓之人。

杨度的文风一如往昔般犀利,此话一出,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天津《大公报》紧接着就跟风,戏称奕劻应该把内阁搬到庆王府去,把太监丫鬟都弄到内阁去,这样叫真正的“庆记公司”。

前几天报纸还歌功颂德,没想到风头一掉,纷纷开始署名文章,对奕劻大肆炮轰,剧情之狗血,堪称清末史上一次神逆转。

。。。。。。

“阿玛,这报纸也太不像话了!”

看到报纸上的挞伐,载振气的直跺脚,“世铎不是新民政部大臣,叫他把这些报纸都封了,让他们在胡言乱语!”

载振说得越多,奕劻心里就越气,他倒不是气这帮没原则的报纸,纯粹是为自己的愚蠢行为感到后悔,“各家的王爷,贝勒都争着当大臣,一共就那么几个位置,谁分少了也不愿意,这下好了,都丢人现眼了吧!”

奕劻恶狠狠的咒骂,脸近乎铁青色,舆论的大风刮得他耳膜疼,有几天没睡好觉了。

“禀报王爷,小恭王来了。”下人突然来报,奕劻瞪了瞪眼,没好气地说道:“他来干什么?”

“会王爷的话,小恭王叫嚷要见王爷,说新内阁成立他立下汗马功劳,怎么说都应该封个大臣当当。”

“啧!”

奕劻居然乐了,“溥伟还敢伸手要官了,他以为鬼子六还在世啊。”

“告诉他,本王身体不适,今天谁也不见。”奕劻摆摆手,打发道。

“王爷,这恐怕。。。。你也知道那恭王的脾气,连西太后都敢顶撞。。。。。”下人面露为难之色。

奕劻却哼了一声,满脸不以为意。

“西太后?现在哪还有西太后,就这样跟他说,他要不走,就叫王府侍卫赶他走,若是连他也使不动,本王还叫什么内阁总理大臣,哼!”

下人走后,载振凑了上来。

“阿玛,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总不能叫那帮报馆没完没了的闹下去把?”

“要闹就让他们闹吧,他们不关键,只要资政院不闹就行了。”奕劻转了个身说道:“载振,你去资政院探探风声,看看他们什么意思?”

“是!儿子下去就办。”

载振恭顺着点了点头,片刻后左右顾了顾,小心谨慎的凑上来,压低声音说道:“阿玛,儿子都和礼亲王,克勤郡王说好了,他们愿意拥戴儿子当皇帝,只要阿玛一声令下,咱们就闯进宫里,把小皇帝。。。。。”

“皇帝,皇帝,你想疯了,不知道这皇位就是个火坑!”

载振还没说完,奕劻勃然大怒。

“现在都什么时候啦!你还想着当皇帝!”

奕劻一拍桌子,拂袖而去。

第二百零二章从丧家犬到座上宾

(第二更)

京师,前门火车站。

伴随着一道尖锐的汽笛声,从津门发来的火车缓缓停在站台边,舱门打开,来来往往的旅客鱼贯而出,淡淡的车头蒸汽在车站里徜徉,属于这里特有的味道。

旅客刚从火车上下来,就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几十位帝国议员在这里静静等候,大批媒体记者也在这里围了好几圈,每当这时,他们的脚步总会不由得放慢,然后不经意地回头看看,身后的那辆火车上,应该载着什么了不得大人物。

很快谜底就揭晓了,一个男人的出现,让人群骚动了起来,他个子不高,一身长衫,典型的学者气质,此刻,正从车门口缓步下来,身后跟着两个随从,正拖着个大皮箱,

“梁任公到了!”

不知谁高喊了一声,“咔咔咔。。。”,照相机的曝光声,比人眼更早到达。

一帮人拱手作揖,然后依次围了上去,杨度走在最前面,见了面就寒暄道:“卓如,可把你盼来了。”

杨度刚刚说完,后面就一帮人齐声喊道:“戊戌之后,足足有十二年了,任公重回故土,真是不胜唏嘘啊!”

梁启超停在了原地,望着众人,心头一热,是啊,十二年了,如今又回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让他说不出话来。

杨度偏过身来,伸手为梁启超挨个介绍:“这些都是资政院的议员,特地来欢迎卓如归国的。”

梁启超拱手道:“多谢各位议员大驾光临,启超不胜荣幸,在海外时,启超就听说了,诸位议员奉公为国,请愿运动一而再再而三,誓死力争,方才成功,有此义举,真是民族有幸,国家有幸。”

梁启超说完深深的鞠了一躬,众人大怮。

“任公当年敢为天下先,如此,才有我等后来人啊。”众人还礼。

“我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酒宴,接风洗尘,卓如请吧。”时间不早了,杨度插话道,“请诸位议员移驾粤仙楼,怕良公已经等候多时了。”

刚说完,一辆轿车已经开到了梁启超面前。

“良公?是那个辞官归隐的良赉臣么?”没记着走路,梁启超好奇地问道。

“正是!”杨度激动的答道:“实不相瞒,这次欢迎晚宴也是良公一手操办的,他盼你已经盘了好久了。”

“好,我也想见见此人,听说启超被朝廷****,也是拜他所赐。”

一行人上了车,向粤仙楼飞驰而去。

。。。。。。

远远望去,粤仙楼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除了名城名流的车马随驾,还有不少普通人慕名而来,想一睹梁启超的风采,大街口已经堵了不少人了,汽车在里面艰难的开道。

“梁启超当年是丧家犬,如今却是座上宾,想想真是令人唏嘘啊。”

坐在车里,心里却是不停翻动,满大街人围拥而来,梁启超颇为感慨的说道。

“时移世易,卓如,你当年没干成的事,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干了。”杨度在一旁说道。

“只恐怕仍就是前途漫漫。”

梁启超叹了一口气,纯粹是有感而发,他虽然身在海外,但国内的动向却是时时关注,此番归国,他心中有个重要的理想,不过,现在看来,却是道阻且长。

杨度从这叹息中听出了点什么,“卓如,是在为皇族内阁的事叹气吗?”

“嗯”梁启超实事求是的回答,“奕劻老朽昏聩,大好局面都被他葬送了,他这么做,恐怕会把人心引向革命党那边。”

梁启超接着叹气,心怀恨恨的叹气,“归国之前,我在日本和孙文论战,虽然不输,但也没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