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内卫 >

第4章

锦衣内卫-第4章

小说: 锦衣内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朱棣点了点头抬起脚当先上了台阶

    后面的人见此连忙跟上

    “启禀陛下,四王爷已经进京”

    就在朱棣迁入燕王府的时候,在皇宫深处的御书房外,房门被从外打开,一个腰配绣春刀、身着飞鱼袍的带刀侍卫快步走进房中,在书桌前单膝跪下,拱手低头说道。

    而此时那坐在书桌后真手持御笔在奏折上勾画之人手上的动作忽然一顿,不过很快他又继续做起自己的事情。

    “哦棣儿啊,他也回来啦,回来好啊回来好啊”说到这,那人将手中的奏折一放,抬起头看向下面跪着的锦衣侍卫。

    若是此时有人再次见到书桌后之人,一定会发现此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无形的霸气,虽然已经满头银发,可却丝毫不显老态,双眼透着神光,让人不敢直视,没错,这位正是明朝的开国帝王,太祖皇帝朱元璋,那位从微末发起,一路历经坎坷开创大明盛世的千古帝王

    “嗯去将允炆给朕叫来”

    老态脸色古井无波,仿佛一潭死水一般,让人无法捉摸,对于他的话,下面跪着的锦衣卫丝毫不敢违背,在话音刚落之际便拱手退出了御书房,从始至终都没敢抬头

    “呵呵老四也回来了,看来这场大戏也应该开始筹备上演了”

    等到锦衣卫离开,坐在书桌后的太祖殿下轻声的念叨起来,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没人知道他此话到底何意

    “诶吆,姚阳小子,今天回来怎么这么晚啊”

    在京师南城的一个偏僻小巷之中,一个肩挑扁担的少年在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前停下,放下手中的担子正要开门,这时他旁边的院中走出一个年近三十的少妇,当见到外面的是姚阳时,不由嬉笑着问道。

    少年听到声音,将刚打开的门锁拿下,转过头笑着回道:“今天买豆腐的人少,一直到早市结束也没卖的完,所以我就在那多等了一会,嫂子,这里还有一些豆腐,你拿回去吧,也算是一个菜不是”少年说着将一个木箱打开,里面还剩下一些豆腐,这是之前剩下的,少年拿起一张荷叶将那些豆腐都打包好,然后送到那少妇的手中

    “吆,姚阳小子,这怎么好意思啊,你看我这”

    说着少妇就摸起自己的腰间,一副作势找钱的样子

    可不等她的话说完,那少年便开口道:“嫂子客气了,平日多得嫂子的照顾,这一点豆腐送与嫂子算的什么,都是应该的”

    那少妇一听少年的话,顿时手上的动作就停了下来,脸色露出一抹略带妩媚的笑容,轻声道:“那多谢姚阳了记得下次到嫂子这吃饭,你可是好久没来嫂子这吃饭了”

    说完,在少年连声答应下少妇才转身进了院子


第七章 太祖寿辰



    一直等到传来院门被关上了声音,少年才转过身来,神情格外的淡定,很显然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少年也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将手中的锁头挂在门环上,伸手将已经有些腐朽的木门推了开了。

    “吱呀”

    木门被推开,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沉闷声,少年对此视而不见,挑起地上的豆腐担子走了进去

    “诶,听说没?再过半个月就是太祖皇帝的寿辰了”

    “什么?我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不过算算也对,这一转眼又十年过去了啊”

    “是啊,虽说不是呢,还以为太祖爷活不到古稀呢,没想到这一转眼又是太祖爷的寿辰了”

    “嘘你想死啊,这种事你也敢议论,不怕掉脑袋啊”

    旁边之人听到地方说这话,顿时就被吓到了,连忙转头看了眼是否被周围的人听到,然后伸手制止了对方,不过此时他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兴趣了,等那人反应过来他也连忙转身离开了这里

    太祖寿辰的消息仿佛雨后的春笋一般在应天府一夜间就瞬间传了开来,等到日上中杆的时候,几乎整个应天府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随着来往的人流这消息砸不断的四散而去

    “王爷,我们应该进宫了”

    就在整个应天府都在议论太祖寿辰的事情时,在燕王府中的正厅,那中年文士真对坐在太师椅上的朱棣小声诉说着。

    “嗯那就走吧,二十多年没有拜见父皇了,还真是想念啊”

    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朱棣听到文士的话,缓缓睁开了眼睛,古井无波的说道,可站在他身边的中年文士却知道,此时这位一直都胸怀天下,遇事从未失态过的燕王殿下的心中并非如表面所表露的那般平静

    不过中年文士也没有开口提醒,常言伴君如伴虎,侍奉朱棣近三十年的他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留在这位四皇子身边这么多年了,这些年并非没有比他更加才华横溢之辈,他也见过很多自负甚高之人,可真正能够被看中并一直留在身边的唯有他一人,为何?真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话该说,什么时候又的话要死死的憋在心里

    两人很快就出了燕王府,向着皇宫而去,这次倒是没有几百的亲卫跟随,他只带了两人,帮着拿着一些贡品。

    “陛下,燕王殿下到了,现在正在御书房外候着”

    等朱棣一行进了皇宫后,便被带到御书房外,守在门外的锦衣卫立马进去通报

    “嗯?棣儿来啦,快让他进来”

    坐在书桌后正在批阅奏章的老人听到锦衣卫的话,手上的笔不由一顿,抬头欣喜的说道。

    就在锦衣卫刚出去没多久,朱棣便领着三人进了御书房。

    “孩儿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走到书桌前,连忙屈膝跪了下来恭声道。

    “哈哈哈棣儿,快快起来,让父皇看看,当初离开应天府的时候父皇还记得你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让父皇看看你有没有变”

    老人说着从书桌后走了出来,将跪在地上的朱棣扶起。

    “孩儿不孝,让父皇挂念了,这么多年北疆宵小一直都动乱不断,儿臣徒于震慑那些宵没有时间回京拜望父皇,还请父皇赎罪”

    燕王的脸上流露出一副悔恨之色,仿佛这些年无法回京都是他的错一般

    “皇儿这是何话,我儿为我大明江山在那征战沙场,朕又怎么可能会因此怪罪皇儿”

    对于燕王的话,朱元璋似乎一点都未曾怀疑一般,而且似乎还很欣慰。

    可此时正上演父子亲情的两人心里面却都在明白不过,在这皇宫深处,哪里来的真正的父慈儿孝,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骗那些外人罢了,北平虽说身处大明北疆边境,可做为历代的国都,又怎么可能会有战事,那里背临天堑,前是大明江山,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皇朝最安全的地方,这一点不禁朱棣心里面明白,朱元璋的心里也是再清楚不过,可这话从他们口中传出确实那么的随意自然,若不是跟在燕王身后的几人都是跟随朱棣从北平而来,说不定他们还真的就信了。

    “父皇,而成这次回来给父皇带了一些那边的特产,虽然都是一些普通的东西,可都是儿臣用心为父皇挑选的,还需父皇不要怪罪”

    朱棣从身后侍卫的手中将东西都拿过来,一一打开,朱元璋低头看去,之间里面无疑不是人参鹿茸这类珍惜药材,其他的也是一些珍稀的古玩字画,这些若放在外面无一不是让人侧目的宝贝,不过当它们被放在大明太祖朱元璋的面前时却淡然失色,朱元璋是谁?他是大明的第一帝王,四海诚服,他要什么没有?这些东西对于他而言都只不过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货色,每年上供都不知道有多少,若是做为皇子真的有心,那一定会苦心去寻求一见能够讨到太祖欢心的东西,却不是这些,这些看起来每一样都珍贵异常,可对于朱元璋、朱棣他们而言,只是一句命令便会有人去为你准备好,何来用心二字

    不过朱元璋在见到这些东西之后却露出了一副欣喜之色,仿佛这些东西甚得他的欢心

    “让皇儿你费心了皇儿回来应该还未拜见过母后吧?想必你母后知道你回来了已经等不及要见你了,你快去见见她吧”

    朱元璋口中的母后并非是朱棣的生母,朱棣生母是碽妃,可却在刚生下朱棣不久就去世了,原因是因为朱棣出生时并不满月,朱元璋怀疑其有私通,于以“铁裙之刑”。

    可以说朱元璋与朱棣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就没有好过,不过朱元璋做为一位铁血君王,朱棣虽然对其心生不满,可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至于朱元璋,将朱棣封于北平这安逸之地,除了心中对于他的生母碽妃心怀一丝愧疚之外,也不无对其防备之嫌,北平无战事,自然手中兵权也并不如其他皇子那般多,而且没有战争,朱棣手中的那些兵未经战场的洗礼,对于朱元璋而言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第八章 代王进京



    朱元璋的话让朱棣的脸色稍稍一变,不过朱棣也是个城府极深之人,要不然也不会隐忍这么多年,脸色的变化也不过是一瞬之间,很快就被他压了下去。

    “儿臣回京还未来得及去拜会母后,实是儿臣的罪过,让母后挂念了,儿臣实在罪该万死”

    说着,朱棣便要拜跪请罪

    朱元璋哪会让他跪下,连忙开口道:“皇儿严重了,皇儿不过是先一步来见朕,这又何罪之有,这么多年不见,皇儿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了,想必你母后见了也要惊叹一番吧”

    朱元璋的感叹仿佛发自内府,不过朱棣却没有应声。

    “好了,皇儿你还是快点去见见你母后吧,要不然她又要在朕耳边念叨了哈哈哈”

    朱元璋一边大笑一边拍着朱棣的肩膀。

    朱棣听到朱元璋之言,连忙跪拜道:“那儿臣就先退下了,这么多年不见,儿臣也甚是想念母后,早已想去拜会了”

    “去吧去吧”朱元璋对于朱棣之言没有丝毫的挽留,挥了挥手。

    朱棣得到朱元璋首肯,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等朱棣等人离开,朱元璋脸色的笑意依旧,不过若是有人在此,一定会发现他的眼中透着丝丝冷意

    “王爷,刚才在御书房中,您太过露骨了”

    等拜会完他的养母孝慈高皇后朱棣一行便离开的皇宫,在出了皇宫后,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年文士终于忍不住委婉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听到中年文士的话,朱棣的脚步不由一顿。

    这一变故让中年文士的脸色不由一边,不过朱棣倒是没有停下,在顿了一顿之后又继续向前走去。

    “斯道,这次你就错了,即使我不如此说在父皇寿辰之后也走不出这应天府,无论我表露出何种态度此次父皇都不会放过我的”

    朱棣的话极度的深沉,让站在他一旁的中年文士瞬间沉默了下来

    这一直跟随在朱棣左右的中年文士并非他人,正是少年出家,后一直跟随在朱棣左右,最后奔赴北平,为朱棣出谋划策的高僧姚广孝。

    姚广孝是谁?他便是当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时自荐燕王之人,如此可看出其初重之处,要知其还未及冠便出家为僧,可还未出家几年便有这自信自荐于太祖,可见其才华之横溢,当年他跟随朱棣奔赴北平之后朱棣便让其主持大庆孝寺,却无人知其一直都跟随在朱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