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立志传 >

第29章

三国立志传-第29章

小说: 三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干偷鸡摸狗、调戏妇女之类败坏陈家门风的事。当然,调戏妇女,就这么个十三岁的身体,怕也是心有志而力不足。

姐夫王累倒是显得很郑重:“江阳虽然称之为郡,然我汉人百姓户不过三万,其他的杂居之异族倒占了六成以上,民风彪悍,你在江阳,万事小心为上,切记,切记!”

许靖亦微微颔首以示认同:“祇儿,老夫观那张逸达,为人也算机敏,学识甚佳,你可要礼待于人,日后江阳陈氏一门的起伏,便要落在你身上了。”

“多谢叔公、姐夫指点,祇一定会规规矩矩做人,低调做事,不逗风惹火,努力把江阳陈氏一门发扬光大,日后也好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陈祗一高兴,把他后世习惯的口语也带了出来,听得王累不由得咧开了嘴。

“对了夫君,江阳的新太守难道至今尚未有人选不成?”大姐在这时候却问了这么一句,姐夫哥王累不由得一愣,旋及苦笑道:“这个为夫就不清楚了,不过到现在为止,江阳郡的事,还是由郡丞周群理事,此人想来叔公要比累清楚得多。”说出这个人名的时候,姐夫王累一脸鄙夷之色。

“哼,周群,反覆小人尔,量小而器狭,媚上而欺下,既无容人之量,又无郡守之才,其人不过是刘季玉为了监察汝父所派一卒,江阳郡,本就是陈氏这门所掌,如今汝父已经遣散掾吏,江阳郡吏只余寥寥几个无识之才罢了,莫非绣儿是想……”许靖两眼一眯,眼中精光闪烁不定。

此评一出,姐夫哥王累、孟管家皆频频颔首,看样子,这位叔公审人的目光还是相当的毒辣,虽然年纪渐长,这本事却不减分毫。至少陈祗也从家丁们的嘴里知晓一些江阳郡郡丞的故事,叔公许靖的评语,可谓是恰如其份得紧。

大姐绣娘看了一眼身侧的陈祗,又看了一眼夫婿王累之后,点了点头:“孙女却有此意,只是不知叔公以为如何?”

陈祗一头雾水,看着这二位,而姐夫哥王累似有所悟,抬起了头看向绣娘,接触到绣娘那柔情似水的目光之后,只能轻叹了声,微微颔首。

许靖把两人的表现全纳入了眼里,淡淡一笑:“绣儿的想法甚佳,亮嘉之材,老夫深知。江阳一郡之守必能堪任,此事,老夫已有主张,明日便修书一封往巴郡严定伯处。老夫回程之时,往蜀郡一行,蜀郡之中,老夫多有故旧,想来,此事虽不易,然也不该太过难为。”

陈祗这个时候,已然明了了大姐的意思,看样子,是想让姐夫哥离开成都,前往江阳任郡太守一职,这样一来,陈祗就不需要担心其他人来占了郡守之位后,对陈家动什么歪脑筋了。

再说了,那样的话,大姐绣娘到时也能随时监督自己这个弟弟,陈祗抬眼看过去,正瞅见阿姐那得意的眼神,得,看样子,自己是逃不出大姐的手心了,罢罢罢,即便如此,也总比寄人篱下要好得多。

“阿姐和你姐夫也该离开了。不过,我们肯定还要回来,要是让阿姐知道你在江阳干了甚子坏事,坏了咱们江阳陈氏的门风,小心阿姐收拾你。”绣娘板起了脸,摆出了大姐头的架势,冲陈祗训道。

陈祗干笑了两声:“阿姐但请宽心便是,小弟可不是那样的人。”咱决计不干调戏妇女,偷鸡摸狗的坏事,再说了,自己好歹也是江阳陈氏的家主,再干那事,也太显得自己过于浅薄了。

“至于小玫,年纪尚幼,你又是一男子,粗心大意之人,还是让小玫随姐姐我先去成都。日后,再随我回江阳便是。”对于大姐的提议,陈祗也只能赞同,自己确实没办法去照顾一个三岁多点的小姑娘,后世既没当过爹,也没做个后爸,加之自己又疼这个小妹子,万一娇惯过了头,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小妹,所以,教给大姐调教,也是应该的。

※※※

诸事议定之后,叔公许靖深深看了正暗暗偷着乐的陈祗一眼,眯起了眼,长袖一摆:“尔等退下,老夫与祗儿有话要说。”

很快,厅堂之内再无旁人,只余许靖和有些忐忑的陈祗,他有些搞不明白这位叔公把自己留下来要说些什么,要知道,这位叔公可不是个好忽悠的主。

“祗儿,来,坐老夫这儿。”许靖冲陈祢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跟前示意道,陈祗只得起身前行,到了许靖跟前,拿了一块座垫坐到了许靖的正对面一副虚心的模样:“不知叔公有何教诲?”

“呵呵,莫要如此表情,老夫可不会吃了你,亦不会训斥于你,只不过,有几个问题罢了。”许靖不由得抚须笑道。

听了这话,陈祗终是能稍稍松了口气,还好,这位老爷子没有打探自己是不是穿越人士的闲功夫,只要跟这个无关,咱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汝父仙逝之时,曾经向老夫言:‘吾子少幼,性格乖张,不善处事。’故尔,欲将汝托于老夫调教,读书养气,收敛性情。不料,短短数月,汝却性情大变,以往汝父之评,皆不能作数矣。”许靖抚着长须看着陈祗轻叹了声缓缓地道,这一番话下来,说得陈祗都替原本的那个灵魂感到羞愧。

“只是,老夫不知,为何汝非要留于江阳,嗯,你若是用方才那番话来搪塞老夫的话,不说也罢。”许靖这一句话,让陈祗真的惊得差点跳起来。先人的,姜果然是老的辣,这位许叔公,更是块熬的要成精的老姜。

陈祗垂下了头,心中泛起无数个念头,说还是不说,说的话,该说什么,当然,穿越这事,就算是打死自个也是不能说的,这种事儿,说出去不仅仅没人信,怕是自己倒头来还让人给当成神经病。

第四十六章 送别离

许靖也不催促陈祗,慢条斯理地抿着茶水,一副淡看风云变幻的模样。陈祗这会子可真有点抓瞎了,挠了挠头:“叔公,若是孙儿说,如今天下动荡,乱世纷扰,国失其器,正当群雄并起之际,为我江阳陈氏一门之兴衰,不至家破人亡,孙儿正欲好好谋划一番,这话您信吗?”

正在饮茶的许靖一听这话,止不住地将一口茶水喷出老远,还好,陈祗早有准备,总算是没有受那池鱼之灾。

许靖掏出手巾抹着嘴边胡须上的水渍,又气又好笑地瞅着这个孙儿,实在是不知道该夸这小子志向高远,还是应该骂他瞎扯蛋。

“你小子好大的口气,也罢,老夫就当作你所言是真的,那且问你,如今虽然中原纷乱,然我益州偏安于外,州牧虽非人雄,但其性宽厚,却也能有守土之才,虽说汝父之逝,与其亦有干系,但是其中的缘由,想来你也清楚,莫非你还怕他又找上你的麻烦不成?”许靖板起了脸嗔道。

陈祗干笑两声:“叔公莫恼,孙儿这口气是大了些,不过,孙儿这也不过是居安思危之举尔,想那中原群雄,若是分出了胜负之后,这益州,难道还能一直这么偏安不成?”

“哦?”许靖轻轻一挑眉,看了陈祗一眼。略略一沉思,淡淡地问道:“那照你所言,这天下群雄之中,何人当得益州?”

“依孙儿之见,不外乎三人,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余子皆不足道。”陈祗很是得意地扬了扬眉头,嗯,虽然有作弊的嫌疑,但是这确实是最佳的答案。

“理由?”许靖的神色不变,不过,眼睛眯得都快成一条细缝了。

“曹孟德自挟天子以令诸候以来,号令天下,日渐势涨,北方最大的强敌袁绍已经归入尘土,至于那袁氏之子,更不是这位一代枭雄的对手,想来也没有几天的活路了,而孙权……”陈祗虽然没有超人一等的远见卓识,但并不妨碍他把后世的学者专家们对于这三位兄台的历史评价给搬出来忽悠,嗯,是说服这位叔公。

果然,听得许靖从一开始的面无表情,到后来的抚着长须连连颔首,对于陈祗的见解,是相当的满意。

“那刘荆州就没有机会?”等陈祗说完了那番见解之后,许靖开口追问了句。

陈祗摇了摇头:“机会永远不会留给那些只知道等待的人。刘荆州虽号称一时人杰,若在安宁之时,必能为一国之良臣,然于乱臣,只能守户尔,且其人亦与袁绍一般,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好!好一个外宽内忌,好一个舍礼崇爱,此评之佳,不逊于老夫,哈哈哈,陈早萌得此佳儿,可以瞑目矣。”许靖喜得眉开眼笑,看向陈祗的目光,自是与前番有所不同,以前,或许对于陈祗,他这位叔公只是出于一种亲情的关爱,而现在,对于这个年方十三,便能冷眼观天下的侄孙,可谓是打心眼里喜欢得紧。

听到了这位叔公对于自己的评价,陈祗也只能厚着脸皮接受这位三国名士的夸奖,没办法,谁让咱是穿越人士,好歹要比别人多有些料。

“看来,你确实是打定了主意,留在江阳了,也罢,你能有这番见识,老夫也就放心了,老夫这次回去,会先往蜀郡一行,到时候,有老夫在,料想江阳郡守之位,定不会落入他人之手,毕竟亮嘉之材,有目共睹,加之乃为汝姐之夫婿,利于江阳之安宁,刘季玉想来也会做个顺水人情的。”许靖站起了身来,缓步在厅堂里走着,一面言道。

陈祗也站起了身来,作洗耳恭听状,最后,许靖走到了陈祗的跟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祗儿你切记,你如今年少,正是用功读书养气的好时光,留在江阳守孝三年,也要多多向学才是正理。乱世之人,总得有些本事才是。”

“孙儿多谢叔公教诲,孙儿一定不负叔公之重望,守孝之期一定会努力学习,不会丢叔公和先父的脸面。”陈祗用力地点了点头。

※※※

“短则三五月,长则一年,阿姐就会回到江阳,你可要好生地在家中,莫要惹甚子是非。有孟叔他们在,会把家中的事务料理周全的,若有什么,你且来信便是,知道吗?”大姐绣娘牵着陈祗的手儿,一脸离别的伤感,边上,姐夫王累的表情也有些沉重。

“阿姐不用担忧小弟,你且宽心,小弟会在家中努力地学习。”陈祗尽量地让脸上的笑容显得自然一些。

大姐绣娘抬眼望向了陈祗身后远处,就在山坡顶端,一个显得颇有些落寞的身影正站在高处,依旧与他第一次出现在陈祗视线里一般,依在树下,大姐看了一会,微微地摆了摆头之后轻叹了口气,冲陈祗笑道:“那家伙虽然平日里有些神神叨叨的,但是,若是有事,可为强助,祗弟你要礼待才是。”

“阿姐放心,甘兴霸之能,小弟深知,定会以礼相待,反正咱们府上又不是缺那点吃喝。”陈祗咧了咧嘴笑道。没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这位日后东吴水军大将的能耐。

“好了,绣儿,该上路了,反正你们姐弟重见之日也不远。”坐在马车上的许靖终于开口催促了,然后又冲陈祗微微颔首:“汝当记得与老夫所言,切不可懈怠才是。”

“孙儿知道,还望叔公舅父保重才是。”陈祗郑重地向着即将远行的许靖和许钦深施一礼。

站在江阳城外的小山坡上,陈祗举目眺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马还有亲人,大姐、妹子,姐夫,还有堂舅和叔公他们的背影,禁不住有些发愣,心里边也隐隐地泛着酸意,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自己在三国时代的亲人。

隐隐约约间,似乎仍在回首张望的大姐的身影,陈祗心里暗暗发誓:“如果自己的姐夫真要按照历史的轨迹,把自个倒吊在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