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太行侧-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岳维汉的嫡系部队弛集团军,却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缅甸!
岳维汉要想在这样的绝境中率领印缅远征军完成绝对反击,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管有多难,岳维汉都无所畏惧!既便明知此去缅甸凶险重重,生死未卜,岳维汉也是夷然不惧,还是那句话,身为男人,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身为军人,有些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为了印缅远征军十万精锐,岳维汉何惜一死?
第393章 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第393章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延安,瓦窑堡。
朱老总和周公再次应邀来到了**的窑洞。
39集团军远征缅甸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敢独自决断,在回复岳维汉之前,他还想听听朱老总和周公的意见。
看完密电,周公沉吟片刻后说道:“主席,我觉得岳维汉说的有道理,我党是应该加强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联系,主动博取他们的好感,毕竟大家都是反法西斯的盟友嘛,意识形态的差异,可以先放一放嘛。”
“别的我都不担心,我就担心39集团军去了缅甸之后能不能站住脚,站住脚跟之后又能不能及时打开局面呢?”朱老总不无担心地说道,“毕竟缅甸不是国内,没有广大群众做后盾,这仗恐怕不好打哟。”
周公和朱老总这么一说,立刻就坚定了**的信心。
当下**将烟头用力掐灭,然后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老总的担心很有必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39集团军远征缅甸之后,虽然得不到缅甸人民的支持,却可以得到英国尤其是美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我现在倒是担心,蒋委员长恐怕不会同意哟。”
…………
重庆,军委会总参谋部。
蒋委员长阴沉着脸,在何总长、白副总长等高级将领的簇拥下走进了作战室,正在作战室里忙碌的高参们赶紧挺身立正,纷纷向蒋委员长敬礼,随着高参们的纷纷起身,一幅巨大的缅甸地图出现在了蒋委员长面前。
地图上的三道蓝色箭头尤其醒目。
其中最右边的那道蓝色箭头已经顺着滇缅公路直指畹町
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里面,恐怕再没有人比蒋委员长的心情更苦闷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远征缅甸的十万精锐竟然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蒋委员长原以为背靠美英,大树底下好乘凉,取胜很容易,不曾想最终等来的却是这样凄惶的结果。
白副总长叹息一声,从一名参谋手中接过指挥杆讲解起来。
“昨日,日军第56师团所属战车联队已经袭占密支那,我远征军除第六十六军三个师得以沿滇缅公路撤回国内之外,第五军、第六军以及第六十六军所属之新38师的东撤之路已被日军切断,若想回国就只能往北翻越野人山了。”
“什么,野人山?”蒋委员长闻言顿时悚然一惊。
“那是缅北胡康河谷以北一片渺无人烟的山区,方圆数百里,因山中有野人出没,所以当地土著称其为野人山。”白副总长点了点头,又道,“远征军如果走这条路,吉凶难料,不过,所有的重型装备恐怕是保不住了。”
“装备不要紧。”蒋委员长沉声道,“但是军队必须回国”
对于军队,蒋委员长有着特殊的感情,想当初他不过是国民党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汪精卫、胡汉民等大佬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当蒋委员长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并且实际上掌握了黄埔学生军的控制权后,他的地位就立刻扶摇直上了。
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真理的认识,蒋委员长绝不在**之下
所以,对于第五军、第六军这两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蒋委员长是绝不放心把他们留在国外的,更不放心把他们交给史迪威来指挥,跟史迪威这个盟军最高司令部任命的中国战区总参谋长,蒋委员长一直就不怎么对付。
就在这时,王世和忽然匆匆走了进来,低声道:“委座,岳维汉急电”
蒋委员长的脸色顿时变得越发的难看,这可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远征军在缅甸受挫的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了岳维汉的耳朵里?当下蒋委员长跟着王世和来到了旁边的小会议室,问道:“岳维汉他怎么说呀?”
王世和道:“岳维汉说,远征军绝不能是走野人山,说那是条不归路”
蒋委员长哼声道:“我就不信,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还翻不过区区一座野人山”
王世和又道:“岳维汉还说,如果有必要,他愿意立即飞赴缅甸,接手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尽一切努力将这支精锐部队从绝境中带回国”
“哼,他倒是好算计”蒋委员长冷然道,“我宁可远征军败走野人山,也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想夺我第五、第六军的指挥权,做梦”
王世和默然,心里却想,岳维汉虽然生性桀傲,也曾屡次违抗委座令谕,跟**也走得极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确无人能及,眼下除了岳维汉,恐怕真就没人可以力挽狂澜,扭转远征军的颓败之势了。
蒋委员长却是余怒未消,又向王世和道:“告诉岳维汉,让他趁早死了这条心”
…………
井陉县,39集团军司令部。
延安和重庆的回复几乎是同时传达,结果也都在岳维汉的意料之中。
**果然同意了,而蒋委员长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只不过,两天前德军已经正式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美国也已经全面介入中日战争,有些事,恐怕就由不得蒋委员长这个中国战区总司令了。
…………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夜色初临,巨大的银幕已经在广场北端架了起来,几名工作人员正在银幕后面的投影机前紧张地忙碌着,金发披肩,身穿紧身牛仔装的海伦赫然也站在投影机旁边,在她面前的小板桌上,摆放着一盘电影胶片。
这是海伦请人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抗战的宣传电影。
为了不让情郎岳维汉失望,海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制作这部宣传影片,海伦动用了摩根家族所有的关系,花费巨资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她想要的所有资料,其中也包括她在中国战场拍慑的大量的珍贵的照片。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下千人。
海伦回眸向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说道:“开始吧。”
工作人员当即将胶带装到了投影机上,旋即投影机的投射灯就亮了起来,宽大的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白色方框。
短暂的乱码之后,银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副世界末日般的可怕景像。
距离镜头不足百米外,两艘停泊在港湾里的军舰正在起火燃烧,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在高空上形成了一副诡异的“撒旦的微笑”图案,更远处,一艘更大型的巨舰已经拦腰断成了两截,半截翘起空中,另外半截显然已经沉入了海底……
广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吸气声,远处,更多的市民正蜂拥而来。
看到广场上越聚越多的市民,海伦终于松了口气,这段时长五分钟的胶片电影可是她花了整整五十万美元从一个小导演手里买下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轰炸珍珠港时,这个小导演正好在军港不远处拍慑一部情景剧,结果就有了这五分钟的惨烈镜头。
五分钟过,银幕上的画面突然定格,旋即一行行字幕从屏幕底下缓缓升起,同时低沉浑厚的画外音响起:1941年7月12日,日本帝国海军袭击了珍珠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所有的军舰悉遭摧毁,舰队官兵死伤惨重……战争开始了
画面转换,银幕上突然出现了以太平洋为背景的半个地球图案。
海洋的背景色是深蓝色,周边国家的背景色是浅灰色,只有日本四岛的颜色却是醒目的红色,旋即一道道红色的箭头以日本四岛为中心,开始向着四面八方缓缓扩张,逐渐席卷了西南太平洋,整个东南亚,还有大半个中国。
最终,所有的红色箭头组成了一幅巨大的日本国旗图案
字幕再次升起,画外音再次响起:日本是个邪恶的帝制国家,天皇的士兵怀着必死的信念,四面出击,他们试图征服整个世界,随着画外音的停顿,原本停滞的红色箭头再次向前延伸,很快就覆盖了整个北美大陆。
顿时间,纽约时报广场上就骚动了起来。
“休想征服美国,**这些狂妄的日本咋种”
“美利坚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们必须立即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该死的,明天我就去报名参军,我要参加海军陆战队,我要去太平洋。”
浑厚低沉的画外音再次响起: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可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个古老的国家却已经独力抵抗了十年,这个国家的国力甚至不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她的军队更是远远不及日本天皇的军队强大。
画面一转,银幕上出现了中国的桑叶形图案。
画外音再次响起: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日本的近邻。
旋即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从本岛出发,顺着朝鲜半岛,顺着东海缓缓深入中国腹地,最终,大半个中国都被日本的国旗图案覆盖了。
画外音再次响起:十年抵抗,中国已经牺牲了两百万英勇的士兵
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血色阿拉伯“2”,后面还有一长串的“0”。
广场上的纽约市民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神情,两百万,这几乎就是美国刚刚独立时的人口总数了
画面一转,银幕上出现了一名川军士兵的特写照片,照片上的川军士兵穿着单衣,踩着草鞋,矮小,瘦弱,手中的步枪破旧不堪,枪管和枪托居然是用草绳捆起来的,然而,川军士兵对着照相机的镜头,却仍是微微一笑。
画外音: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中国士兵,他已经饿了两天了,零下十摄氏度的严寒,他却仍然只穿着薄薄的单衣,他手中的步枪是上个世纪的产品,拍完照片后他就踏上了战场,然后再没有回来,他战死了为了他的祖国
画面再转,银幕上出现了两张照片,左边是化为废墟的城市,右边是燃烧的村庄。
画外音:十年抵抗,两百个中国城市化为废墟,两万个中国乡村惨遭焚烧,父母失去了孩子,幼儿失去了双亲,五百万个家庭分崩离析,两千万人死于非难,两亿人流离失所……随着画外音的叙述,一串串血红的数字开始跳上了屏幕。
广场上再次出现了剧烈的骚动,甚至比看到刚开始那段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影还要反应强烈,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又换了。
银幕的左边,一个最多三岁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在幼儿的身边倒卧着一对青年男女,不远处,还有散落的行李,显然,这是一个逃难途中的中国家庭,不过年轻的父母已经被侵略者杀害了,已成孤儿的幼儿对此却是懵然不知。
银幕的右边,一个日军军官满脸狰狞,用刺刀将一个襁褓中的幼儿挑到了空中,在那个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官身边,还有另外两个日本士兵正在哈哈大笑,在两人中间,还挟持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仰着头,正用绝望的眼神望着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无比惨烈的两张照片,广场上的纽约市民顿时群情激愤。
画外音继续响起:十年后的今天,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