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晨!
这天是黄来福领兵出征的日子,就算天气刺骨般地寒冷。零下多少度,各人都要将自己的身子头脸包个严严实实。但还是阻挡不住五寨堡军民们火一样的热情。
在人山人海地送别人潮中,黄来福拜别了自己的父母妻儿。拜别新纳不久的小妾渠秀荷,逗弄过刚出生不久地三个新儿子黄二郎,黄三郎,黄四郎,一马当先,策马而去。
跟在他身后的,是如云的旗帜,数千精锐的战士。
此外,在大军身后。还有滚滚的商队车马,此次出征,看来是要在外面过年了,不过有钱赚,对商贾们来说,在外过年又有什么要紧?
相比前一次,这次黄来福不再让大军步行,每日都是策马行进,并且让马匹轮流驮伏盔甲兵器等。虽说这样很损耗马力。同样为了让马匹保持体力,需要消耗大批的粮草,不过加快了行军地步伐,这也是值得的。
大军行进的路线是先由五寨堡到太原,再从石家庄,保定府等地到京城,再从京城到辽东。一路过去,大多沿着驿道而走。由于途经地都是繁华之地,所以补给容易。只要白花花的银子使出去。那些商贾们,就会乐颠颠地将大军需要的粮草准备完毕。完全不用黄来福操心。
当然,这样地结果就是黄来福随军运着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
大军一路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故事。路过太原时,当地军民更是对五寨堡军队的军容吃惊不己,早听说过五寨堡军队地威名,果然是军容强悍,名不虚传,不愧为虎狼之师地称号。
不过长途行军,慢慢的,军中也有些军士马匹生病掉队,这些人马,都由当地地官府收留,养好病后,随后追赶,黄来福己经留下了足够的银子。
十三日后,五寨堡大军来到了北京城外,这天是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593年1月12日。
北京城为大明的都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人民地生活一向安逸富足。虽然这些年来城外流民渐多,不过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节奏。
不过这些日来,由于经略宋应昌大人奉谕出师,往朝鲜国剿倭寇。那些京师的留戍军纷纷调动,一队队的人马出德胜门,街道上的步伐声和马蹄声昼夜不绝。
开始众百姓心中还有些紧张不安,不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皇城边上的棋盘街中,还是那样的繁华,城中各茶肆戏楼中,还是那样的热闹。不过茶肆中的说书先生,近日来地说书内容,多了许多斩杀倭寇的内容,特别是戚爷爷在江南痛杀倭寇的事迹,更是广受市民们的欢迎。
此外,本朝中的各勇将事迹,也是市民们喜欢的内容。比如那个有着粮神之称的山西镇副总兵官的事情,什么他在五寨堡斩杀多少胡虏了,在宁夏城外又杀死多少虏贼了,都是让市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都说,有了李提督,黄将军这样的勇将援兵朝鲜国,定让那些倭寇们有来无回。
在这样地气氛中,黄来福领着大军来到了京城脚下。不说当地军民惊讶地围观,哪来的一只军队,竟比京军还精锐。后来看旗号,原来是那只山西镇地军队,加上军队后面跟着的庞大商队,更是让京师众百姓们好奇地围观,众说纷纭。
黄来福与当地的留戍军交换了公文,商贾们也赶紧联络当地商人,为大军补充粮草,并和当地商人交易,不用说,他们带来的五寨堡商品,都是非常的受欢迎。
黄来福驻军城外,打算休整一日,再领军继续上路。
正在这时,一个太监领着几个锦衣卫来到他的军营外面,传下了旨意,万历帝要召黄来福觐见!
正文 第147章 面圣
更新时间:2009…7…12 18:57:38 本章字数:3907
马车行进,黄来福不断透过厚厚的细棉车帘打量街外的情形。算起来,这是黄来福来大明后第二次进北京。相比几年前的第一次,不论是心态,还是身份,都己经大不相同。
算起来,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要过年了,天气,非常的寒冷。街上所见,无不是穿着厚厚棉袄的行人,个个冻得缩脖子流鼻涕的。
马车内虽有精细火炉,使车内颇为温暖,但掀起车帘后,却不时有一股风钻进来,深入骨髓的料峭干冷。虽是冬时了,北京城内外却还是没一点雪色,人说瑞雪兆丰年,今年山西入冬后,好歹还下了几场大雪。看起来,明年春夏京畿一带又会是亢旱更甚。
不过天子脚下就是天子脚下,明年怎么样,并不影响此时北京各处的热闹。街上的喝道声,避轿声,马蹄声,唱喏声一直嘈嘈杂杂。通往皇城的各条街衢上,大小各色官轿也是一乘接一乘地匆匆抬过。店肆林立的街市旁,到处是张灯结彩,市民仆人逛街忙活,购置年货,过年前的气氛非常浓厚。老百姓,总是关注眼前生活的,未来怎么样,并不怎么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终于,黄来福放下了厚实的车帘,一边听着车轮上的铁圈哗哗作响,一边闭目养起神来,他身旁的那个杨太监,自上街后,就是一直端坐,闭目养神。车内只有他和杨太监二人,进宫面圣,就是杨小驴也不能带,至于那些锦衣卫们,则是个个策马跟在马车的前后左右。
黄来福一边闭目养神,一边胡思乱想,就要见皇帝了,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就算在后世,如果什么官员百姓要面见最高领导人了。也不见得有几个人不紧张。只不过相比此时的百姓们,黄来福少了众人对皇帝的那种神化心理罢了。而以后世商人身份做到现在这个位子,还能见到国家最高领导人,黄来福也是心下得意。
“到时自己要说些什么呢?历史中的万历帝自己有看过相关资料,真实情形是如何的呢?”马车一路而去,黄来福也一直在内心冲撞着。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马车停了下来,前面是重重的高墙碧瓦,原来己是到了皇城的皇极门门口。
不知道经过多少道严密的搜查,经过多少个太监地细密吩咐,礼仪教导。最后黄来福站在了皇宫内一个叫恭默室的地方,这里过去一般为大臣官员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屋内设着地龙,外面寒风刺骨,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又摆设雅致。古董字画,无一不是上品,室外还有一个芍药圃。花开正艳。屋内的侍从火者也在一旁偷看黄来福,多少年了,这个屋内己是难得有让皇帝召见的人,这个英武的年轻男子是谁,竟能得到皇帝地召见?各人用眼神交流着。
这一切,黄来福都没注意,他只是一个劲地回忆这里是皇宫的什么地方。后世故宫他也有参观过,却是一直想不起来这里是故宫的什么地方。
在他还在想着地时候。一个传旨太监匆匆而来。拂尘一拂。对他道:“你可是山西镇副总兵官黄来福?”
黄来福忙施礼道:“下官就是。敢问公公姓名?”
那传旨太监道:“咱家姓钱。嗯。皇上要召见你。随咱家来吧。”
黄来福忙道:“有劳钱公公了。”
顺手塞给他一锭大银子。
钱公公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银子滑入袖中。他神情更好。笑道:“黄大人随咱家来吧。圣上可是问了几次呢?”
黄来福一怔。忙随他去了。
不说黄来福对将要到来的面圣充满期待。此时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内,今年刚满三十岁的万历帝,竟也同样有了这种心理。这让他的内心很是惊讶,自己身为万兆臣民的君皇,竟会对与一个臣子地见面,充满这样的期待。
想想也不奇怪,这几年来,万历帝一直关注黄来福,而黄来福也不让他失望。做出的种种事情。都非常合万历帝地心意,为他解决各种国家难题时。找到了另一种思路。再算算自己这几年中,他从黄来福身上捞到的好处也不少,这不由让万历帝感慨。
万历帝隐隐觉得,自己眼下的许多困局,或许黄来福可以提出什么真知灼见也说不定。
典型的就是财政,本来大明财政就紧张,宁夏之战,更费帑金二百余万两,让国库急速地空虚下去。眼下又要进行朝鲜之战,又不知道要花费银两多少,如何搞到钱,这是万历帝非常关心的问题。
事实己经证明了,自己那一干大臣们在搞钱方面无能为力,而黄来福在当地竟有财神之称,以区区一堡之地,每年获得白银数十万两,这是不可想象的,万历帝有时都怀疑黄来福是不是有聚宝盆。他很乐意与黄来福交流一下,看他是如何赚到这么多钱的。
在这个焦急的等待心理中,这时一个太监急速进来,向万历帝禀报道:“禀皇上,山西镇副总兵官黄来福己在门外听宣!”
万历帝大喜,忙道:“快宣他进来见朕!”
黄来福随着钱公公,一路穿过一道道的重檐庑殿,往万历帝所在方位而去。说实在,这里地很多宫墙,黄来福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和后世故宫并无多大区别,此时所见,不免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或许此时大明皇城与后世故宫最大的区别就是建筑外墙的颜色,明以素雅为主,后世满洲人占据中国后,则是将皇宫外墙全部刷成了庸俗的金黄色,体现出了他们品味的低下。
一路而去,最后到了一个苑阁外面,钱公公进去通报了。黄来福则在外面等待,无聊时便打量外面的侍卫宫女,他们也是好奇地看着黄来福,众人大眼瞪小眼。
很快。钱公公出来了,满面笑容地对黄来福道:“黄大人快些进去吧,皇上急着见你呢。”
黄来福急忙随他进去,他依先前众太监们的教导,低头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桌大案。忙一下子跪下磕头,叫道:“臣,山西镇副总兵官黄来福,叩见我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略略过了一会,一个温和地声音响起:“黄爱卿不用多礼,起来吧。”
声音有点类似后世的播音员,浑厚深沉,如发自丹田般。余音袅袅。
黄来福叫道:“谢皇上。”
顺势站了起来,不过没有皇帝的同意,他还是不能抬头看万历帝。
万历帝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男子。黄来福给他第一印象就是年轻,怕今年才二十多岁吧,武官中做到他这样职位地,在眼下的大明朝很少。
整个人高大,魁梧,英气勃勃,全身充满活力,眼神沉稳,和年龄似乎有些不相配。这种眼神,应该只有那些三十多岁的人才会拥有。唇边略蓄了一些胡碴,更给他增加了一些稳重的感觉。这样的人,就是典型一个武将,为什么赚钱这么厉害呢?这让万历帝奇怪。
看了半响,万历帝才笑道:“黄爱卿果然是年轻有为,国之栋梁。”他吩咐身边太监道:“来人啊,给黄将军搬一张椅子过来。”
几个太监互视一眼,各人暗道这黄来福好受皇帝宠爱。其中一个当值太监搬了一张锦榻过来,对黄来福笑道:“黄将军请坐。”
黄来福谢过了万历帝,稳稳当当地坐下,他早己急不可耐地想看万历帝的样子,是不是和后世明帝中地画像相同。进入眼中地,是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男子,仪表高贵,算是一个美男子,穿着一身红色金丝地“皮弁服”。正含笑地看着他。神情略有些疲惫。
原来万历帝长得这个样子的啊,黄来福微微一笑。
万历帝有趣地看着他。问他道:“黄爱卿笑什么?”
黄来福道:“臣一直想象皇上的样子,原来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