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193章

靖难天下-第193章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四十六章 饮马长江(2)
    九月十八,钦差大臣杨靖携辽王朱植的奏捷表彰南返。送钦差等于送皇帝,辽东都司上下齐齐出动,从广宁到港口,近卫夹道护送,黄土铺道,清水撒街。港口也是旌旗蔽日,海上大小舰船鸣号欢送。
    朱植、叶旺、铁铉、杨荣等辽东大员亲自送到港口,朱植、杨荣亲自将杨靖送到船上。杨靖望着港口内外的景象微笑道:“这是辽东千古难见的盛世,殿下功不可没。”
    朱植哂笑着:“哪里哪里,钦差谬赞了。”
    时辰到了,钦差大船响起开航的笛声,双方依依话别。杨靖郑重地盯着朱植道:“殿下,可记得那日你我的约定。”
    朱植端正颜色点头道:“本王决不敢忘!”
    杨靖一揖到底大声道:“助天平乱,开创盛世全凭殿下了,靖告辞!”
    送走杨靖之后,朱植停止了辽东军一切的军事行动,给辽东军三个月的休整时间,命令辽东军根据遵化大战各卫取得的作战经验,对整军之后的作战条例进行丰富补充;并对各种新武器在作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向军工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又趁着这个时间让一些没有来得及的卫,列装新武器,通过新的作战条例进行训练。
    冀东平原,辽西军的兵锋已经全面达到潮河,而燕军放弃宝邸,撤到香河、三河、通州形成一个铁三角防御态势。不过瞿能也不去招惹他们,只是放出斥候幕意思意思。
    第一场大雪飘落辽东平原。朱植坐在金州的离宫里,和杨荣品着葡萄酒,这种来自西域地美酒,让朱植感到陶醉。现在没有什么不好的,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着。
    朱植对杨荣道:“勉仁,你觉得朝廷会给什么封赏?”
    杨荣道:“朝廷会将我们这些人封侯,却不会给殿下封赏。”
    朱植道:“哦?”
    杨荣道:“是的。殿下已经是亲王了,还有什么恩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还是直接赐九锡?都不可能,朝廷对燕逆屡战屡败,可是殿下却屡战屡胜,这之间的差距,皇上不可能不感到威胁。所以现在最好地办法就是拆散辽东军,殿下等着吧,辽东军一干有功之将必然会被封赏。z…z…z…c…n小说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甚至封侯都有可能,而且最好遏制殿下的办法就是抽调一些卫所入卫京城。”
    朱植轻蔑地一笑:“是啊,勉仁说得对。朝廷对我的猜疑是必然的,除非辽东打不赢。否则他们一定会猜疑嫉妒我。这就是我们这个制度地悲哀,当我被他调回京城圈禁一年之久,我就静静地想通了这些事情。皇帝不可能让臣子有所作为。否则必然威胁到皇权。所以我必须要去做那件事,必需要改变我大明朝的怪圈!”
    杨荣道:“殿下,你真的选择好了吗?其实天下对于殿下来说唾手可得。此乃天命,与之弗取,必受其祸。”
    朱植道:“天命,什么叫天命?!天命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吗?刘邦灭秦,是因为秦失德,三国代汉又是因为汉失德,到了唐代隋,元代宋,都是因为前朝失德吗?胡扯,根本一点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握住枪杆子,谁就能当皇帝!所以到了宋一代,为了防止武人擅权,武力被自己消耗殆尽,最终怎样,的确没有人起来夺权了,可是朝廷却覆灭在外人手中。
    这是一个死循环,勉仁,你难道没有发现吗?四哥现在做的同样是这样的事,他堆砌一大堆理由无非就是说皇上失德,但他凭什么这么做,不就是他手里的军队吗?好,如果我打败了四哥又成为了权力的巅峰,那么是不是我死了,别人也可以进行这样没完没了的重复呢?所以如果不打破这个循环,我大明永无宁日。”
    杨荣一脸茫然地看着朱植,这些不是道理的道理怎么在朱植嘴里说出来就那么清晰呢?杨荣很想反驳,可是他找不到理由。
    与此同时,应天皇城里也发生着激烈地争吵。杨靖回报朝廷,朝廷一开始还开心了好多天,甚至方孝儒亲自起草了一封告诫燕逆书,再度劝谕燕逆为天下万民计,息兵伏法。
    可是当杨靖提起如何封赏辽王的时候,朝廷内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名户部主事上表请朝廷赐辽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方孝儒当场将奏本扔到阶下,大骂这名主事心存不轨,奏请建文立刻将其下狱,以戒效尤。
    练子宁起身反对,他以洪武三十年,辽东平定女真叛乱,先帝曾下召给与辽王这个礼遇,只是当时辽王谢绝了。既有祖宗先例,所以怎么能说主事心存不轨呢?
    方孝儒说了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彼时辽王乃先皇子,此时辽王乃皇叔。
    杨靖出来分解双方:“既然不合适赏赐如此显贵地礼遇,也就罢了,但既有祖宗先例也不能处罚人家,否则以后官员还有没有行为准则了?”
    方孝儒重新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赐给辽王一双玉璧,金三千,绸缎五百匹,封次子贵燮为安阳王,封地安阳,冠礼后嗣爵;另封铁铉为太子少保,山东省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晋城候,接旨后立刻赴山东任;瞿能晋后军都督府都督,萍乡侯,调京城任;王晋山西都指挥同知,兰陵侯,其他有功指挥使七人为伯,赏赐不计其数。这个奏本立刻得到了朱允的首肯,同时朝廷重新启用黄子澄、齐泰,两人官复原职。
    齐泰官复原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兵部函催促辽王与魏国公徐辉祖,趁着遵化大捷督促各路兵马进军北平,一举荡平靖难之乱。另外以山东前线缺少骑兵为由,指名道姓调辽东军羽林右卫与定辽中卫通过海峡入援山东。
    对辽东地封赏诏书一下,朝野上下立刻掀起渲染大波,朝廷看似对辽东恩宠有加,三位军胆全部加官晋爵,特别是对铁铉的恩宠达到加了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省布政使,达到封疆大吏可能达到的极限。这些封赏地潜台词很明显,只要平燕大业告成,出阁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朝廷这样做名为封赏实则拆散辽东军,三位军胆三地就任,等于剪除了朱植的左膀右臂。如果说过去朝廷一直削弱藩王兵力,百官还觉得应该,那么现在对于在平定燕乱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辽王,还采取这样的戒备心理,立刻遭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首先兵科给事中刘铮拒绝在对三人封赏的诏书上副署,封还内阁,理由也十分搞笑,铁铉不过是辽王府的长史,升迁他必须找辽王通气,至少得得到辽王名义上的同意,否则有悖辽王与铁铉的君臣之道。方孝儒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情形,气得在上书房大骂刘铮迂腐,原旨一个字没动又发还刘铮。
    隔了一日刘铮不慌不忙,写了一段文字:铁铉不过是文官,我朝有史以来文官中只有李善长一人封公,尚无一人封侯,莫非铁铉之功可比刘基,言下之意刘基刘伯温尚且只封了诚意伯,难道铁铉的功劳比他还大?没得说,再度封还。
    这会方孝儒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刘铮不是迂腐,而是存心找茬,但给事中的权力就在于封驳,为帝国的政令加一道保险阀,制度就是制度。方孝儒急了,他一方面阴使手下去劝说刘铮同意诏书,可是刘铮却如他的名字一样,也是个硬脖子的人,任由好说歹说也不同意。
    方孝儒无奈,心里骂着,你他妈就知道捣乱,却不知道,这是为了保证皇上的位子坐得安稳!只是这话如何能在诏书里说出来,只能在旨意中对铁铉的功劳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甚至搬出了先帝赐鼎石字的典故,第三次将旨意发给刘铮。方孝儒心想这次你得必须同意了,否则就可以直接撤你的职!谁成想刘铮接到诏书之后,将诏书放在书案之上,然后将自己给事中的印玺连同自己的乌纱放在诏书之后,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干了!
    刘铮三度封驳诏书,在朝野上下如同扔下一枚炸弹,掀起了滔天巨浪。赞成者认为刘铮做得没错,人家封驳有理有节;反对者认为刘铮不懂得顾全大局,朝廷需要铁铉等人平乱,刘铮却在这个时候拆台,分明是拆平定靖难之乱的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人家朱植在辽东打生打死,平定燕乱,朝廷凭什么在后面搞小动作,自毁长城,强拆辽东军,大家对朱植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方孝儒生气到了极点,不但接受了刘铮辞呈,立刻任命另外一名自己的亲信作兵科给事中,这名亲信自然用了印,通过了封赏诏书。
    只是这一来一去已经经过了两个月,但北方战局又有点天翻地覆了。
    PS: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书号:167040,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天下的续篇。《明吏》,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无论如何,请诸位老读者帮个忙,先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老书不需要推荐了,大家有劲就把推荐票狠狠地砸到新书头上吧!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四十六章 饮马长江(3)
    燕军在冀东的败退并没有彻底扭转平燕的局势。在得知遵化大战的消息之后,平安违背徐辉祖的将令,率本部兵马五万出真定,向北进攻涿州。
    涿州守将卢龙卫指挥使孟善,乃燕军中老将,老成持重,一方面率领所部据城抵挡,一方面命同守涿州的涿鹿卫先期出城待机。平安连攻五日,损兵折将却没有打开局面,涿鹿卫趁南军疲惫突然杀出,南军猝不及防,损失很大。
    正当双方形成对峙之时,燕军援兵已至,镇朔卫、定边卫、宣府中、右卫在谭渊率领下骤然而至,这些宣大的边兵本来战斗力就强,而且在刚结束的冀东大战中全身而退,兵力士气都没有遭受损失。谭渊率燕军鼓噪而进,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冲出。
    平安虽然身先士卒,但无奈除了他手下的银牌军,其他南军都不禁打,双方鏖战半天,南军终于支撑不住了,全线崩溃。平安身受三处箭伤,被银牌军拼命抢出,一路狂奔回真定,闭门不出。
    此战败绩传来,徐辉祖仰天长叹,大骂平安贪功冒进:“平保儿毁我大明江山也!”徐辉祖如此震怒,皆因南线诸军中,徐辉祖率领的济南军,大都是前几次大战溃散的逃军以及新兵组成,非经一年半载的训练,根本谈不上打仗。所以南军惟一的机动兵力就是平安率领的五万大军。本来徐辉祖希望再有半年时间等新军练成,然后约好辽王。从东南两方向对进,夹击北平。可是平安这样一打,南军最后一支可以机动作战的兵力就算交待了。现在南线满打满算十二万新兵,别说与辽王联合进军。就算自保都十分危险。惟一可以安慰地就是燕军日子也不好过,主力受到很大打击,还没有恢复元气。
    徐辉祖清楚,现在大家都在抢时间。看谁能先恢复进攻能力。他一方面写信约辽王再发动一次攻势减轻南线压力,一方面督促朝廷调最后一支战斗力强的云南沐家军北上增援。
    部将提醒徐辉祖,朝廷已经调动辽东两支强军增援山东。徐辉祖只说了一句话:“关宁铁骑是客军,本帅能不能指挥得动?”
    辽东接到朝廷的旨意,大家目瞪口呆。这次谁都看明白了,朝廷到底想干什么!每当朝廷占着优势时,总是想着法限制,猜忌辽王;当燕军咄咄逼人,打得几十万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