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难天下 >

第129章

靖难天下-第129章

小说: 靖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想盯着辽东军权了。朱植怒气冲冲地把奏本扔到杨荣面前道:“你看看,这个赵枚到底是什么人物,竟然有这样地胆量,撺掇父皇夺我兵权。”
    杨荣将奏本看完道:“殿下稍安毋躁,这不是着急就能急得来的事。这个事情有可能是皇上的主意,也有可能是太孙的主意。如果是皇上的主意那才真正不好办,说明皇上对殿下起了疑心,不信任殿下掌握辽东兵权,所以再派个人去掣肘。但如果是太孙的主意那就好办了,他不过是想试探殿下而已,同时想用一个自己人监视殿下。既然如今殿下已经失去了对兵权的控制,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韬光到底。”
    听杨荣这么说,朱植心中依然不爽,在他心目中对军队的把握是最要紧的事,靖难日近,失去兵权的王爷在那乱世中连个屁都不如,自己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地谋划辽东之事,不就是为自己在乱世之中有安身立命地依靠吗?如此一来,朱植心中倒增添了几分烦恼。
    杨荣见他默不作声,知道朱植对此依然无法接受,又道:“殿下,军队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军心,殿下在辽五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荡平女真,马踏草原,建立了直追中山王之功业。辽东诸军上下归心,即使有外人进入,也无法取代殿下的位置。介时如有变,只要殿下登高一呼,万军归心有何难也?此时此刻,退一步海阔天空。
    另外殿下不妨推荐一些切不想他们去辽东地人为都督,这样一来,这些人自然无法上任了。”
    经过杨荣一番解释说服,朱植的忿懑逐渐平息下来。他冷静地想想,在现在这个情形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夹着尾巴做人,才有出头之日。朱植按照杨荣地教导,在奏本上批了一个双手支持的回复,还特地推荐了两人,一个是燕山左卫都指挥使张玉,一个是李景隆。
    这个奏本送回朝廷,没几天就下了公文,兵部批准了这个建议,当然无论张玉或者李景隆都不会商人,兵部提拔四川都司都指挥同知杨文为辽东都司都督军事。当朱植看到这个人名时,脑海中一下子冲出一个年头——历史,历史始终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原来地历史中,就是这个人出现在辽东,靖难期间此君数次率辽东军出山海关从侧后威胁北平。不过杨文是个草包,多次进兵都被燕王所败,对于这样一个货色,朱植心中踏实了不少。
    PS:投两张推荐票的说,这周的票数实在难看,下周没有精可加别怪骑兵啊。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1)
    和历史上诸多皇帝相比,朱元璋是一个矛盾的联合体。他的残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只有耿炳文、郭英死在他的后面,徐达、冯胜、傅有德、蓝玉、李文忠等等这些显赫一时的名字,全都由他一一送上黄泉路,有的被其暗杀,有的被其斩首。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有计划有预谋地将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尽数诛杀,这份残暴,这份毒辣,也是古往今来从没有过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警句也被朱元璋发挥到了极致,可惜这种残暴的直接后果就是埋葬了自己孙子的统治,等到靖难一起,朱允身边再无良将可用,生生被叔叔夺了江山。或者这个结果正是对朱元璋残暴手段的报应。
    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也给予了最残酷的杀戮,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斩立决!这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对于贪官污吏最严厉的惩罚,甚至对于贪官使用了剥皮实草的酷刑。
    但朱元璋设计的政治制度中,官员的薪水低得可怜,他把儒家宣扬的道德发挥到了极致,要求他的官员克己复礼。这在今人看来是多么可笑的空想,人是不可能没有贪欲的,当官的在绝对权力面前如何能不贪不贿。终明一朝,贪官酷吏层出不穷,虽然达不到满清的高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在他统治地三十个年头里。胡维庸案、空印案、蓝玉案三大案杀戮官员近十万人。朱元璋用铁和血的洗礼冲刷着他的帝国,希望这些空前恐怖的手段可以杜绝一切胆敢窥看朱氏皇朝,或者敢于拆朝廷墙角地行为。
    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杀自己人杀得最多的皇帝,却是一个爱民如子之人。自幼起于贫苦农家的朱元璋,懂得农民四时耕作之苦,对于官员贪墨酷吏扰民决不手软,就是来自于这种与农民百姓同根而生的命运。
    朱元璋从根子里爱惜民力。赋税定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低,当某一年国家农业税收达到将近三千万石(两)地时候,朱元璋感到十分满足,把这个定为永例,让千秋万代照此执行。
    另外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军屯这样不费天下一粟而养兵百万的国防制度,在他的理想中,半农半军的卫所制度可以日那个国家一劳永逸地解决养兵的问题。
    这就是朱元璋,一个充满政治抱负的皇帝,在他的脑海里,永远只为一件事而思索。就是如何建立一套完美无缺的制度让他的朱明皇朝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只是他又只能是一个充满政治抱负的农民,只会看到眼前一目三分地地利益,竟然不会想到人口会增长。卫所士兵会增长,反过来人的贪欲同样会增长。反过来。朱家王爷们的土地不会纳税,大户豪门想方设法瞒税,国家还要打仗。还会发生灾害,到最后三千万石(两)地税租会毫不留情地落在那些让他一直为之奋斗的农民身上。
    到了最后这个帝国创造出地可怜的财富再也无法支撑着国家走下去了,知道被来自内部及外部双重的压力挤碎。16K小说网;手机站wap;z…z…z…c…n.c…o…m更新最快。可是这一切朱元璋都不可能看到,因为人总会死地。
    当宫中的小太监急匆匆跑到朱植府上之时,朱植正从宿醉中醒来,前一天入宫探视回来之后,朱植便把自己关在了后院的冲霄阁之上。对于他的所为后世有许多争论,一种说法是朱植因为不许在宫中侍奉十分郁闷,回家之后喝酒喝到天明;另一种说法是朱植实乃不孝之人,回府之后又与新收入府中的歌女彻夜寻欢,最后一孝一悖两种说法没有定论。
    朱植心中一惊,终于到日子了。命人去通知老婆孩子,他边整理衣服边想,闰八月,不早也不晚,虽然作为一个改变了时空的人来到这段历史之中,但自己的翅膀扇动得过于轻微了,并没有让某些特殊的历史事件发生改变,只是自己却改变了,不在辽东而蜗居京城,前途未卜。那边小陈子禀报夫人和世子他们准备好了,朱植轻轻叹了口气。
    辽王车驾步入午门,朱植立刻感到宫城的气氛异常紧张,以前他负责过宫城的保卫工作,就算蓝玉谋反的时候,皇宫中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人马,现在一看宫城内外的侍卫护卫陡然增加了一倍。迈入西宫院门,宫女太监紧张地出出进进行色肃穆。
    内堂门之外的院子里站着一众皇帝近臣,朱植一眼扫过去,只见杨靖、练子宁、茹、方孝儒、黄子澄等恭敬地按照品级排列而站。朱植走过之时与黄子澄眼神交错,随即飘开,那双小眼睛中精光闪烁,是啊帝王师的身份即将实现了。一想到这位黄大人即将达到的显赫位置,朱植心中就一声叹息,志大才疏,不切实际,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可以预见,当朱元璋驾崩,朱允即位之后,自己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再向前走,堂前台阶上几名未成年还没有就藩的王爷,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等跪在那里,他们大多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每个人都抽噎着流着眼泪,其中尤其以朱模哭得最厉害。
    此时,朱植已经是在京年龄最大的亲王,按照太监的安排跪在众王之首。刚跪下又有两名太医匆匆忙忙地进了堂。旁边朱松不知道是跪累了还是真的想到父皇,也跟着哇哇地哭了起来。
    对于朱植来说,朱元璋的死既是机会又是一道坎,老朱允诺的一年察看。如今已经差不多到日子了,如果他在遗诏中放朱植走则龙归大海;但反过来假如老朱把这茬忘了,会不会让小侄子和他地那些蹩脚参谋趁机将自己留在京城?想到这,朱植被几个弟弟哭得心烦意乱。侧过身对他们低声喝道:“父皇还在,你们嚎什么?!别影响了父皇休息。”几个小王爷被这个哥哥一喝,吓得顿时收了声音。几名守在外面的小太监被这一喝,吓得一哆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朱植。
    与此同时,里面走出一名太监宣道:“圣上有旨,着辽王觐见。”朱植道了声领命,连忙起身跟随而入。进到屋里,只见数位老朱的妃嫔跪在外屋,其中就有自己地母亲韩妃。走进里屋,只见几名太医和太监侍奉在一旁,皇太孙朱允坐在床前的一张椅子旁,神色忧虑。
    朱元璋已经坐了起来,看样子还有点精神。只是脸色白如宣纸,朱植连忙跪倒行礼。见是朱植来了,朱元璋招了招手让他起来。
    朱元璋道:“来啦。朕的十五郎。”
    朱植生姜擦过的手往眼睛一抹,眼泪就簌簌地往下掉。跪在地上蹿前两步,扒着床沿哽咽着:“父皇……”
    朱元璋地手摸摸朱植的头道:“朕要走了,有些话要跟你说。这一年来苦了你了,不会心中对朕有埋怨吧。”
    朱植哽咽道:“父皇,这一年能伴在您老身边,让儿子尽孝道,能聆听父皇的教诲,儿臣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有怨望。”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朕的义王啊,朕知道你一心为民,只是有许多人不能明白,天天拿出什么礼法来打压你。朕心里明白你的许多做法都对,只是这个国家这个朝廷都是靠伦理宗法管着的,朕不能明面上支持你,只得留着你是为了保你,不让你成为众矢之的。你可理解朕的一片苦心?”
    朱植连忙点着头道:“父皇,您对儿臣的爱护,儿臣怎能不知……”
    朱元璋道:“朕快不行了,日后的路要靠你们自己走了,十五郎,你虽然有时候有点小心眼,但你归根结底生性纯良,心无旁骛,这一点让朕非常欣慰。只是有时候做事不能只看着前面,却不顾后果。圣人云过犹不及地道理你要记好了,有的事情有的改变不能步子迈得太大,得慢慢来。否则你就会好心办坏事。”
    朱植心中感叹,谁都以为朱元璋是个相当保守地皇帝,直到这时,才看到这位老人内心深处的世界,他何尝不理解朱植一心为民,增强国力地做法,只是作为皇帝他站的是俯瞰全国的高度,许多事情地确不能着急进行。朱植连忙回道:“是,父皇,您的教训儿臣都记下了。”
    朱元璋缓缓点点头,对坐在身后的朱允道:“好孙子,过来。”朱允连忙跪到地上凑前两步,“你十五叔是你父亲生前最好的兄弟,朕也知道他临终前曾将你托付给十五叔。如今朕就要走了,这万里江山即将落在你的肩膀。其他的就不用嘱咐了,关键一点就是对待你这些叔叔的问题。
    朕还记得当年你问过朕,诸王不靖,谁能御之。朕反问你如何应对,你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朕只能说你可以按照你的办法去做,你还记得吗?”
    朱允两泪涟涟,连忙点头,朱元璋接着道:“朕知道,在你心中最大的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