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贫道混初唐 >

第204章

贫道混初唐-第204章

小说: 贫道混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焉能说改就改?如果陛下一定要发行那个银票,依臣之见,一来加大铸造铜钱力度。大量投放市面。二来,以以前之原价回收众人手中的帛财,借此安顿民心。至于米粮价格大涨之事,陛下当诏谕地方官府开官仓平抑。”上官仪说完冷冷地看了麦仲肥一眼。
    李治缓缓点头,转头问麦仲肥,“仲肥,你如何看待当前状况?”
    “陛下勿忧。铜钱不可大铸,恐引起大幅贬值。长安、洛阳两地目前市面无钱可用,并不代表以后也无钱可用,如今周边各国亦在使用我大唐制钱,货币总量足够。出现目前情况此皆是囤积所致。米粮价格大涨同样是囤积引起,盖因从古到今一直是以米粮作为货币潜在支撑。其为保值大量囤积米粮,造成当前米粮价格大涨”
    “等等,等等。仲肥所说之贬值、货币总量、保值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李治一头雾水地问道,其他人也在好奇地望着麦仲肥。
    “这咋。”麦仲肥心里暗笑小这些术语现在他们还不懂。“陛下。贬值的意思就是,呃!打个比方吧,在此以前长安市面上一文铜钱可以买两咋。烧饼,但现在因为铜钱被大量囤积,如今一文铜钱应该可以买到三个烧饼,但又因米粮也被大量囤积。长安市面上一文铜钱依然可以买两个烧饼。这就是等值。如果按照上官侍郎所言,加大铜钱投放后。米粮却没有得到有效平抑。接下来就可能会出现两文钱才可买到一个烧饼。这样就叫做贬值。”
    “那不是挺好?这样百姓手里不就有更多的钱?”李治还是没转过弯辆
    “陛下,以前一文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需要四文才能买到,即使手里钱多了又有何意?”王玄策插嘴道。
    “哦,是这样!那我们先抑粮价,这样一文铜钱不就可以买更多烧饼?”李治想了想后兴奋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这样一来。其他货物依然保持原价,农夫可就吃大亏了。陛下须知“谷贱伤农。啊!”麦仲肥抚须轻叹道。
    “哦,原来如此!”李治感觉有些头疼。这其间还有这么多道道。不光是李治,就连上官仪也在低头消化麦仲肥所说的话语。
    沉默了一会后李治问道“仲肥。依你之见,当前该当如何处理此事?”
    “陛下!银票发行既是以国家信誉做担保,臣以为当让我等朝中大臣带头将家中的帛财兑换银票。有了我等带头,方能体现出国家信誉。民众皆有盲从的习惯,由此当可带动此事顺利进行。”麦仲肥停顿下来。抿了一下发干的嘴唇。
    李治见状急忙让内侍给几位止茶。麦仲肥谢过后抿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后继续说道“此事臣早已经预见到了,漠南运粮的车队以及船队应该在这几日即可到达长安。但光以漠南一地之粮恐难成事。还请陛下下诏从南方调粮,走水路进京,以平东、西二京之粮价。”
    “哦,但粮价平抑后,那万一出现仲肥所说伤农一事该如何处理?”
    “陛下!粮价之所以高是因为囤积,如今长安、洛阳各商铺已经不敢再收帛财,即使想买粮囤积也只能用铜钱交易,这样一来囤积铜钱之事已经化解,自不必担心市面无钱可用。这也牵扯到了货币总量这件事情。”
    麦仲肥淡淡看了一眼上官仪又说道“我大唐每年所铸新钱有数。总体所铸铜钱的总数就是货币总量。如果再加大铸钱数量,那只会加剧囤积,甚至会出现私铸现象。
    就如汉末的时候一样。”
    这时候的上官仪已经额头见汗。通晓史实的他怎么能不知道汉末的中央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大量铸造铜钱。上行下效,各路诸侯也纷纷效仿中央,以至于物价一日数变,再加上官服横征暴敛弄的民不聊生。最终出现黄巾暴乱。
    其实麦仲肥敢在长安与洛阳进行金融试点改革,完全得益于当时的通讯落后。即使发生上述事情,也可由远地调粮入京,来平稳粮价。如果通讯发达,全国同时暴涨那他也就只能干瞪眼了。    长安与洛阳作为都城所发生…知二节叉是其他城市披仿的对象,只要能在长安与洛阳讽然瑰川,其他城市自然会紧跟中央步伐,那银票取代帛财也就顺利完成。
    “哦,也就是说调粮入京后。待粮价平抑,囤积的铜钱也就没有了囤积的必要,是这样吗?还有一事,收回的帛该当如何处置?”李治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这大量的丝织品可不好处理啊。    “不仅如此,经此一事,更能让世人了解银票的功用。至于回收的白绢,卖!能染色的染色,不能染色的就卖白绢。”麦仲肥一脸平静地说道。
    “这,正如你所说,各商铺皆不敢收受帛财,那卖给谁?”李治一愣后问道。
    “不能卖给国内,如此巨量的白绢,一旦上市会严重打击蚕农和我们的丝织业。
    只能出口倾销,哦!只能卖给周边国家,吐蕃、大食、拜占庭、吐火罗、只耍商队能到的地方都可以,越远越好,用来换取我大唐没有的或紧缺的货物物资。”
    “这量可是不小啊!”上官仪低声嘟囔了一句。
    “这世界上可也不只是有亚洲啊!”麦仲肥同样嘀咕了一句,引得包括上官仪在内的所有人等都是一愣,莫名地看着麦仲肥,麦仲肥却把脸一转看着上面坐着的李治。
    “既然此事你已经有了妥羔解决办法,仲肥你就全权代联处理此事。千万别引起大乱才好,否则联饶不了你。”李治已经放下心来,脸上带笑地说道。
    接着对另夕小四个人说道“此事联已经全权交给麦卿处治,你们要配合好麦卿,此是关乎民生大事,切莫懈怠。”
    “臣等遵旨!”众人一起起身躬身应道,同时一脸羡慕地偷偷看向麦仲肥。心里暗自思量,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凤藻宫里,一咋,内侍正在与武后汇报。“娘娘!陛下正在召见麦阁老与户部王尚书、度支黄尚书,以及上官侍郎与王侍郎,商谈关于那个银票发行的事情。老奴听说现在两京市面无钱可用,米粮价格居高不下,皆是因为那个银票闹得。真不知道麦阁老为何非要行此事,一旦,后果不堪设想啊!“说完还啧啧嘴摇摇头。
    武后碍于历史局限性也不明白麦仲肥为何要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非要推翻财帛制度,她想的与上官仪一样。虽然她听说此事后隐隐感觉如果真能推行开此事,似乎更利用中央控制地方,但其中的关节所在却不是她所能想明白的。
    武后一挥手止住内侍的话语。淡淡说道“此事原本非你们这样的人能够明白的,退下去领赏吧!”
    “谢娘娘!老奴告退!”内侍弓着身子退着出了殿门。
    武后坐于椅上,把玩着团扇上的彩石吊坠,仔细琢磨着,许久后慨然一叹。自言自语道“本宫还真是想不出此事对将来会有什么影响。眼下的局面可是弄不好恐怕就要引起动荡的了。如果换成是本宫来处理。晤!一面调运米粮入京平抑粮价,一面出动京畿宿卫处置那些囤积者,强制他们出售囤积,只是这样一来,恐怕又要引得那帮朝臣喋喋不休了。麦仲肥,!呵呵!先让本宫来看你如何处置此事,先皇多次说你有急智,有大局观,这次千万别让本宫失望哦。”
    随着高宗李治的圣谕下达。长安、洛阳两地各级官员纷纷把家中所储白绢拉到度支衙门兑换处,换成一张张的银票,众官员虽然对此事不是都认可、赞成,但皇帝很严厉地下旨要求如此办理,他们那里敢不遵从?很多大臣已经把弹劾麦仲肥的奏章都写好了,只等此事一旦无法善终,就把奏章递上去。
    事情也确实如麦仲肥预想的那样,众官员将家里白绢或多或少地兑换成银票。国人自古就有看官做事的风尚,一见这许多大官都在排队兑换,即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要去兑换那么一张两张的,先还是一些富商,之后比较富裕的平民也加入进来。很快曾经门庭冷落的度支衙门兑换处就热闹起来。
    与此同时便是一船船、一车车米粮源源不断地运进两京,居高不下的粮价被快速拉了下来。这时代的仓储还是比较落后,粮食不耐久储。两京的粮价在经过外来米粮的冲击后短暂平稳了一段时间,一些想继续囤积或保值的富豪,又开始取出积藏的铜钱购进米粮,久违的铜钱开始在市面流通,虽然粮价又开始小幅攀升,但民心却开始逐渐平静下来。
    不久李治下诏,两京粮价不稳。民间米粮在两京只许进,不许出,由十六卫派兵把守各处道路,一旦有外运米粮者,全部充公。等这份诏谕一下,麦仲肥就开始指使户部大量抛售官仓里的陈年米粮,更换新粮,用做空的手段操纵米粮市场。户部官仓所存米粮何止千万?一时间两京粮价开始起伏波动,随着大量米粮上市,引带着两京米粮价格开始不停跳水,许多囤积大量米粮想保值或谋取暴利的富豪们开始惶恐,随着米粮价格不断走低,他们不得不开始随行就市低价出售手中囤积的粮食。
    这时候麦仲肥却又指使户部开始暗中用银票收购市面上的低价米粮。把米粮价格又拉回到与以前相同的价格上。并通过官仓吞吐把米粮价格控制在原来的价位上。只这一手,官仓米粮基本全部换成新粮。更是用低价收购到了大量富豪库存的粮食。
    收购回来的米粮皆入户部官仓,为此户部不得不在洛阳紧急修建起无数仓库,用来储存这些超额出来的米粮。显庆三年四、六月间京师、山东、江淮等地大旱,民饥。李治乃命户部用储存之陈粮赈济,民心为之一聚。
    经过米粮价格被麦仲肥炒作一番后,银票的用途终于被两京大众所认可。长安、洛阳两地大宗交易逐渐开始使用这种轻巧而又便于携带的银票来结算。
    度支衙门趁热打铁,陆续在两京周边城市开设分司,银票这种新鲜事物渐渐为人所接受,并普及开来。
    显庆二年十二月,度支衙门正式更名为中央国库,至此麦仲肥的理政四疏被完全实施。与此同时,大量商队带着购得的便宜白绢,奔行在各个国度,换回各种大唐境内所没有或奇缺的商品,大大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繁荣。
    得到确切消息后武后也不由得摇头笑道“阁老使用的手段,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确实比本宫所想更高明。”
第242章 发光的
    二夹与洛阳两京的金融改革虽然可起短暂的局部社会动场,一口对于东线战役的影响甚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由苏定方率领的海路进攻十分顺利。老将王文度所带一万唐军在大胜而返的水军协助下,仅十日攻陷百济海域边城余淖城,以余淖城为大军中转站,五日攻陷战略要地熊津城,沿途十余座小城稍加抵抗后皆纷纷逃亡或投降。这路大军剑指百济都城洒 城。
    刘仁愿所带莱州水军在把溃敌追至百济北面军港外围时,溃逃的百、偻联军得到了军港守军的增援。手头只有莱州水军八千余人的刘仁愿怕被敌军看破虚实,没有下令强攻,选择了回军增援陆路上的战役的决定。
    余淖城与细 城之间有一座坚城真观城,此城正好卡在两山之间,而这条路又是百济南部沿海通往百济腹地的唯一一条通路。此城守将是身为达率相当于唐的上州刺史兼郡将的百济名将黑齿常之。
    由于自登陆以来月余光景攻下十几座城池,作为先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