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7章

大发明-第7章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肯定是好东西,推销也基本都到位了,那肯定是市场定位发生了问题,叶枫用心一想,知道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种小型订书机办公室用的最多,是因为经常发生文件传递,这个条件在这个时代并不适用。
  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没有打字机,甚至连蜡纸都没有,大部分文件是手写的,哪有那么多文件需要装订?
  装订需求最大的是印刷厂、造纸厂,小型的订书机并不适用,想来想去,需要用到订书机的,可能就是学校和政府机关了,而且需求极度有限。
  叶枫让路德维希调查了一下,发现政府中确实存在少量文件的装订需求,永久性的多用线装,有专门的装订工,临时性的用大头针。
  装订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肯定不会去申请购买订书机这种足够让自己失业的玩意,没像裁缝一样砸了他的工厂,已经十分幸运了。
  找到了问题,就有解决的方法,叶枫让罗伯特和路德维希直接找政府负责办公用品采购的官员,无论如何要把订书机打进去。
  只要有人用了,总会慢慢发现其中的好处,慢慢流行起来。
  同时,叶枫还打算推动这个潮流,让文件的传递多起来,那就是发明打字机和蜡纸。
  他相信,只要这两个东西一出现,办公中的印刷品会大量增加,对快捷装订的需求,也会增多起来。
  只是,他心中还是有点犹豫,因为这样一来,文件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必然会推动文化技术的某些方面,进步大大加快,这也是在帮助俄罗斯强大。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改进订书机,让它们可以用在工业装订中,但叶枫对印刷行业并不熟悉,缺少认识,这件事只能让对机械更在行的罗伯特去做了。
  这件事也给了叶枫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梦里做项目时经常要强调的,一定要调查清楚市场,不能想当然,就算是很好的东西,也可能因为市场定位的问题,而彻底失败。
  但当时梦里做项目时,就很少管这方面的事情,所以这一次,他还是欠缺考虑了。
  仔细再想想,不仅订书机,就是他设想的打字机和蜡纸,不仅技术有难度,市场同样有疑问,这让他更加犹豫。
  自己虽然是个“天才”,知道很多东西,但每一样东西的发明都有其历史背景。
  很多新东西只有背景出现了,才会被发现,也才会有价值,超前的发明未必就能马上被接受。
  历史上很多东西在刚刚发明出来时,也不被人们接受,更何况叶枫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东西。
  从这次的失败中,叶枫得到了一个教训:好东西,未必一定有市场,而发明只有面向市场才能带来好处。
  这时候才认识到问题,似乎已经晚了,订书机工厂彻底陷入困顿。
  老诺贝尔是个杰出的工程师,却并不擅长经营,在困境面前他也没辄了,随着市政工程检查日期的临近,他越来越急躁。
  不过他并没有责怪孩子们,依然鼓励他们创造,实际上他自己也有责任,太急功近利了。
  他以一万英镑的低价,将英国的销售权转让给一位英格兰印刷商,因为专利申请还没有通过,这笔钱暂时还拿不到。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转让订书机工厂,计划拿一笔钱,再通过银行家借款,扩大机器厂规模,以取得供暖工程的订单。
  彼得堡有实力接手订书机工厂,并且马上能拿出钱来的,只有依靠橡皮铅笔成了文具巨头的高尔家族。
  “亲爱的伊曼纽尔,这些年来,你为彼得堡做出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能帮助你是我们高尔家族的荣幸。”罗斯。高尔热情地将老诺贝尔迎进自己的庄园,请他在长桌前坐下,马上有侍者端了两杯伏特加上来。
  老诺贝尔接过一只酒杯,连忙道:“这是我应该做的,高尔先生,你们家族是做印刷和文具的,我的儿子埃尔文发明了一种快捷的装订工具,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老诺贝尔话一出口,高尔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擅长做生意的人,看来,要不是有奥加里夫帮衬着,车轮厂和机器厂也不会创下今天的局面。
  高尔不动声色地举起酒杯:“伊曼纽尔,你有一个出色的儿子,我非常羡慕,来,让我们为诺贝尔家族的天才干杯。”
  老诺贝尔只好举起杯子,苦涩地喝光了热辣的伏特加,强自挤出微笑,听着高尔在一旁不停地兜***,就是不提订书机的事情。
  高尔在那里絮絮叨叨,一会说自己占有了彼得堡文具市场多少份额,有多少人与他联合在一起,又说他在政府里的关系,想卖给他们多少产品都没有问题。
  这正是老诺贝尔所羡慕的,他原来的关系都在军方,还有工业部,不像高尔家族在本地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我最近办了个小小的水管厂,以后还请伊曼纽尔先生多多指教啊。”高尔似乎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
  老诺贝尔被吓了一跳:“高尔家族、也开始做水管了?”
  “哦,是这样的,前两天家兄跟我说起,彼得堡要建设一个中央暖气和热水系统,我想这是造福整个彼得堡人民的事情,工程浩大,而且非常重要,高尔家族作为彼得堡的重要成员,理应做出自己的贡献。”
  话说到这里,老诺贝尔已经明白高尔打算插足暖气工程的想法,话里有意无意地暗示,高尔家族在彼得堡的势力,老诺贝尔再蠢,也知道自己不得不有所表示。
  老诺贝尔强忍心中怒火,没有当场表示什么,高尔也不多说,只是在话里暗示,他可以帮助老诺贝尔拿到这个工程,但要获得机器厂三成的股份,而且水管部分的订单,要交给高尔家族的工厂,作为回报,高尔愿意买进老诺贝尔的订书机工厂。
  老诺贝尔推门离开,小高尔从客厅后面转出来,带着金丝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声音却阴恻恻的:“父亲,老家伙好像没什么表示啊。”
  “呵呵,这可由不得他,放心吧,再过两天,他一定会来找我的。”高尔端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
  老诺贝尔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家里,见路德维希穿着燕尾礼服要出去,狠狠骂了一通,让他留下,路德维希犟脾气上来,跟父亲顶牛,径自离开去约会叶琳娜,老诺贝尔哀叹一声,晚饭也没吃,第二天就病倒了。
    第一集 小发明家 011 拨云见日
     更新时间:2008…11…16 18:49:53 本章字数:3067
  叶枫拿着订书机的改进计划,不敢让父亲烦心,就跟大哥罗伯特商量,罗伯特不敢决策,工厂现在资金亏空厉害,实在无法支撑这个计划。
  明天市政厅就要过来听取机器厂的工程规划,诺贝尔一家和机器厂上下急得团团转,饶是叶枫多了一百多年的知识,也束手无策。
  傍晚,老诺贝尔在病床上醒过来,看着焦急的妻子和孩子们,叹了口气,挥挥手:“罗伯特,去把你奥加里夫叔叔叫来。”
  奥加里夫是老诺贝尔来彼得堡以后的合作伙伴,车轮厂就是两人一起办起来的,机器厂对方也有股份。
  晚上奥加里夫过来,看到老伙伴憔悴的样子,叹了口气道:“伊曼纽尔,政府那边这次拖欠货款,我就知道其中有问题,肯定是高尔在其中做了手脚。”
  “他想逼我让步,休想,咳咳。”老诺贝尔怒急攻心,急促地咳嗽起来。
  奥加里夫点了点头:“老伙计,你也知道,车轮厂的货款都被压着,那边也拿不出钱来。”
  见老诺贝尔不说话,他尴尬地笑了笑:“老伙计,我们从六年开始就合作,你的脾气我知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庄园那边是还有点钱,我愿意帮你,不过亲兄弟也要明算帐,我不能白帮你吧?”
  老诺贝尔叹了口气,奥加里夫在机器厂也有股份,不过很少,他要这么说也对,毕竟机器厂真要是接不下这个单子,损失最大的还是他这个大股东。
  “说吧,你要多少股份?”
  没想到奥加里夫摇了摇头:“我若是要你的机器厂股份,那就是趁人之危了,就用来换车轮厂,如何?”
  老诺贝尔躺在床上,良久没有声音。
  车轮厂是老诺贝尔在俄国事业的起点,诺贝尔型轮轴切削车床更是老人的得意作品,水雷地雷更是与政府联系的枢纽。
  军工产品带来的好处,远不止高额利润那么简单,奥加里夫竟然要一口吃下去,老诺贝尔当然心疼。
  “老伙计,我不是要趁人之危,是怕你不肯接受,要是你愿意,就算借给你的。”奥加里夫一脸诚挚。
  “不用说了,车轮厂的股份我都让给你,你能给我多少资金?”老诺贝尔挥挥手,毅然决然道。
  然而这一次,老诺贝尔不得不放弃这一切,他相信自己失去的这些,在供暖工程中都可以得到。
  第二天,老诺贝尔从病床上起来,打扮得焕然一新,虽然脸色苍白,目光却异常明亮。
  他亲自出马,向市政厅的官员说明自己的计划,这个系统本来就是老诺贝尔设计的,他的计划自然很有说服力,当场说服了大部分官员。
  内务局的柯察金。高尔突然出声质疑机器厂的资金保障:“我听说机器厂的新项目失败,占用了大量资金,你能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老诺贝尔一反常态地没有着急,而是很客气向柯察金。高尔解释了情况:“订书机工厂只是给儿子们试验的,玩玩而已,并没有占用太多资金,说失败也为时尚早。”
  老诺贝尔说着还取出一只样品,当场演示给官员们看:“我知道政府里面经常有公文传递,装订很麻烦,你们看有了这个订书机多方便。”
  “哦,高尔先生认为大头针使用很方便,我的秘书却经常告诉我,她白嫩的手指不小心被扎了,需要我的抚慰,不知道诸位有没有遇到这样情况?”老诺贝尔难得开了个玩笑。
  官员们会心一笑,也都拿着那些订书机试了试,发现这个订书机确实很方便,有人询问负责采购的内务局局长柯察金。高尔,可以采买一些使用。
  柯察金。高尔脸色难看:“诺贝尔先生,现在不是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你出示资金有保障的证明。”
  “没问题。”老诺贝尔眼中精光一闪,将奥加里夫转过来的银行本票出示:“不知道这些够不够?而且我还有车轮厂做担保,可以从银行贷到一笔钱。”
  奥加里夫家族在彼得堡势力比高尔家还要庞大,他们担保要借点钱很容易。
  柯察金。高尔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兄弟拼命设计,最后却便宜了别人。
  他提不出其他反对意见,眼睁睁开着审查组初步通过了这个工程项目的审查。
  审查结束后,老诺贝尔又动用自己的关系,在背后推动,终于将这个大项目拢在了手里,没给高尔家留半点机会。
  更让柯察金。高尔气愤的是,老诺贝尔在审查组官员面前展示订书机后,那些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大头针的官员纷纷抱怨大头针不方便,要求后勤部采购订书机。
  他们听说神奇方便的订书机是诺贝尔家不到十岁的小儿子发明的,还得意地到处说这个天才的故事没过几天,市政厅的人都知道了订书机这个东西,见到他就问:“高尔先生,还没有把订书机买回来吗?”
  “嗷!气死我了!”柯察金。高尔在昏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