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素性质上的规律,简直就相当于微观世界研究的天机,掌握了这个规律,无论是对新物质的发现,还是对元素性质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他很激动,这要是真的,绝对是化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而这些虽然不是自己先发现的,但弟子们发现的,不就等于自己发现的么?
他颤抖着接过那张表,嘴唇不停地哆嗦:“哎呀,这几个元素……还、还真是这样,啊,真的是这样。”
第一集 小发明家 004 乌龟做梦
更新时间:2008…11…16 18:49:47 本章字数:2716
后世曾有一项权威调研,在那些推动工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大发明中,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位于首位,专家们认为这一发明对从物质到新材料研究,从能源到交通,从食品到医学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叶枫就这么不经意地让一项重要的发明提前出现了,等他意识到可能让津宁这个讨厌的俄国人占便宜的时候,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津宁拿着那张表,不时点点头,又摇摇头,口中喃喃有辞,到了后来,猛地一拍桌子,如释重负地哈哈大笑:“我说呢,这根本不对啊,你看这几个元素,怎么能放在这里?按照原子量来排,根本就不对啊。”
津宁虽然激动,却从心底里不相信几个孩子能有什么重大发现,尤其这个东西据说还是那个东方小孩发现,那就更不可能对了,东方人也懂化学吗?
正是抱着这样的怀疑,当津宁发现表上有好几处不对或者似是而非的地方时,立刻指了出来,并推翻了这张“元素周期表”。
“可是,埃尔文说,这些反常的现象,是化学家搞错了,他们弄错了那些元素的原子量。”见津宁这么说,路德维希再一次把叶枫给推到前面。
津宁很不屑地看了叶枫一眼:“你居然相信一个五岁的孩子?还是东方人种的小孩?一个五岁的小孩认为化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是错的?哈哈哈哈哈……”
津宁最终还是选择了不相信,还勒令自己的学生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学习,不要胡思乱想。
津宁老师对权威的盲从,让他失去了成为伟大化学家的机会。
叶枫也不会好心提醒他,真的是那些原子量测定错了,他对俄国老头,不爽得很,他甚至拉着路德维希,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他突然感到很后怕,要是津宁重视那张表,化学这门学科的进步,会不会大大提前?要是自己下次又整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科技,会不会让西方、让俄国更加强大?
虽然他还没有想好,自己是不是要去拯救那个国度,但他也不想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双方科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更不想便宜俄国佬。
对这个历史上从中国抢去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以上土地的北极熊,叶枫可没有什么好感。
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叶枫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梦里的他,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在科协工作,管着创新基金的申报评审工作,最大的理想,每个双休日睡到自然醒,黄金周的时候,能有个假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还曾经对那份工作很感兴趣,因为跟创新有关,后来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创新是怎么回事。
要说还有什么,就是多挣一点钱,让更多的孤儿得到照顾。
那个时候,他还想回报抚养自己长大的故乡,帮助引进了氢氟酸的项目,结果把自己给弄死了。
当时,他看到家乡再不能喝的溪水,总会要想,这些发明创造,究竟是让世界更美好,还是走向末日呢?
现在,他只知道一点,如果他利用超前的知识,不断发明的话,那只会让俄国越来越强大,然后就会有更多的国家遭到侵略,包括梦里那个国度,这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去东方做点什么,他又觉得自己未必有那个能力,他可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晚清也有不少知识分子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可混得都不怎么样,最后还是要革命。
叶枫也不认为自己就比那些人强,虽然有更超前的思想和学识,可能也会死得更快。
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天和诺贝尔们一起上课,也会琢磨一些小发明,其它时间就会用来看书,看大量的书,还会选择一些边看边翻译,记在本子上。
时间就像彼得堡刚刚建成的铁轨上奔跑的火车,跑得比马还快,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橡皮铅笔的专利申请终于有了结果。
叶枫对那本英文的专利证书感到奇怪,拿过来看了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英国专利局发放的专利证书:“俄国的呢?”
“慢慢等吧,俄国人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就像伊索寓言里那个乌龟和兔子,英国人是一只勤奋的兔子,俄国人就是懒惰的乌龟。”罗伯特道。
饭桌上,大家都很兴奋,唯有诺贝尔一脸淡漠。
“可故事里乌龟比兔子先到了。”路德维希辩道。
“那只兔子比较懒,可英国人不是,他们在奔跑,所以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罗伯特对英国似乎很想往。
英国的专利申请,是老诺贝尔用邮件请那边的朋友代办的,现在证书已经邮寄到了,然而俄国这边,依然还没有说法,确实够慢的。
兔子做梦,还能追一下,乌龟懒惰,总归在前进,如果那只乌龟也在做梦,那可就没辄了!叶枫心中苦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东边那个国家。
“埃尔文,你居然能看懂英文?”诺贝尔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惊讶地问道。
“我、我学法文的时候,看过一点。”叶枫支吾道。
从襁褓的时候开始跟母亲学瑞典语,后来跟家庭教师学俄语,以及欧洲贵族语法文,再加上梦里掌握的中文和英文,叶枫已经是通晓五国语言了,饶是诺贝尔天资聪颖,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老诺贝尔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挥了挥手:“你们都要学英文,过两年送你们出去学习。”
事实上,在俄国的专利申请延缓,不仅仅是政府效率的问题,还因为遇上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彼得堡当地的贵族地主高尔家族,一直做文具生意,其家族和一些文具商人结成了联盟,差不多垄断了彼得堡当地的文具市场,一向巧取豪夺。
高尔家族不知从哪里得到橡皮铅笔的消息,从中作梗,阻挠通过这项专利,要不是老诺贝尔也有点关系,这专利就得改换所有人了。
英国十六世纪就有了专利授权,1624年公布的《垄断法》首次提出了现代专利概念,欧洲其他国家也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纷纷制定专利法,但执行的时候却未必都那么完善。
老诺贝尔也敢怒不敢言,最后只能与高尔家族达成协议,专利权所有人还是用叶枫的名字,然后以一千银卢布的价格,将专利权转让给高尔家族。
这个结果,让孩子们听了很愤怒,罗伯特脸色苍白,诺贝尔一言不发,路德维希大喊大叫:“这怎么行,他们这样不是强盗吗?”
叶枫心中也很愤懑,歪着脑袋叫道:“父亲,你已经把专利给他们了吗?”
“没有,明天就去签协议。”老诺贝尔摊开双手。
“埃尔文,我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很不公平,但是、机器厂还要受高尔家的影响。”老诺贝尔道,这才是他的主要事业,他不想为此得罪有政府背景的高尔家族。
“没关系,父亲,签协议的时候,你可要跟他们说好,是专利权在俄国境内的使用权,不是全部。”叶枫道,这时候他不再像一个五六岁的小孩。
第一集 小发明家 005 篮球决斗
更新时间:2008…11…16 18:49:47 本章字数:2354
这件事让孩子们很生气,尤其是路德维希更是天天要把高尔家的人骂一遍。
好在英国的那份专利权还卖了五万英镑,老诺贝尔给孩子们每人两千英镑,这笔在当时看来还十分巨大的财产,稍微平息了孩子们心中的怒火。
母亲卡罗莱娜发现叶枫整天在屋里看书,叮嘱他要运动,还带着小女儿凯瑟琳拉他出去玩。
叶枫想到身体也很重要,就给自己订了个锻炼计划,无非是跑步和游泳,不过要在彼得堡冬泳,还是吓了大家一跳。
或许是锻炼的效果,叶枫长得很快,又过了几年,叶枫觉得自己身高够了,又认识了机器厂老技工的儿子汉斯,拉着他去厂里,做了一只橡胶球,又设计了气嘴,充好气,做成了一只篮球。
这个时代的体育运动项目还很少,后世常见的只有高尔夫球、桌球和网球这些,叶枫还没发现有人玩篮球。
仗着前世的基础,叶枫很快熟悉了手上的这只篮球,在地上拍了两下,然后开始运球跑动,投篮。
篮球这项运动既锻炼奔跑,腿部力量,又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叶枫非常喜欢,诺贝尔们看了也很好奇,尤其是路德维希,索性把篮球抢去,傻乎乎地扔到地上,然后追着球跑。
叶枫觉得一个人玩也没意思,就让诺贝尔们还有汉斯一起来玩,告诉他们怎么运球,怎么投篮,还有篮球比赛的规则。
按照梦里的记忆,叶枫还规定了场地的大小,篮筐的高度。
一开始路德维希还不习惯,抱怨叶枫鬼点子多:“这么多人抢一个球多没意思,还是一人一个球,玩起来才好。”
路德维希说完就不管在那里狂笑的叶枫,一个人霸占了篮球在那里运球、上篮。
叶枫无奈,知道让汉斯的老爸又做了几个,真的一人一个,去连运球和上篮。
玩了不到一个星期,路德维希又觉得一个人玩没意思了,要跟罗伯特单挑,罗伯特不理,他就找叶枫,以为叶枫好欺负。
叶枫哪里给他机会,虽然身材上差一点,奈何动作娴熟,战术变化多端,再加上手感好,直杀得路德维希落花流水。
不过,叶枫要花大把的时间学习,只在早上和晚上玩一小会,用来锻炼身体,就连锻炼身体,更多的时间是在打太极、跑步、俯卧撑、游泳上面。
而路德维希和汉斯两个却迷上了篮球,叶枫告诉他们一项技术,两人就会疯狂地练习,甚至还组织机器厂工人子弟成立了一支篮球队。
路德维希以前嫌叶枫早上起的太早,现在却让叶枫每天都叫他们起来,叶枫锻炼身体,他就在一旁练习篮球,特别是最近几天,练得更加刻苦,甚至有点疯狂了。
“奇怪啊,二哥什么时候也这么努力了?”叶枫做着俯卧撑,奇怪地看着大汗淋漓的路德维希。
“哼,我要让高尔家的小兔崽子好看。”路德维希喘着粗气,声音异常的亢奋。
“你在说什么?”叶枫更迷糊了,跟高尔家的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怎么又提起来了。
“决斗,我跟小高尔说好了,一个星期后决斗。”
叶枫突然听到路德维希说决斗,着实吓了一跳,手臂一软,狠狠地啃了地面。
“路德维希,你说什么,你要跟小高尔决斗?”
叶枫的学习也包括历史和时政,对欧洲这种独特的决斗文化多少了解一些。
决斗兴起于欧洲中世纪早期,后来在法国发扬光大,制定了专门的法典,作为维护荣誉的合法手段。
于是那些记者们倒霉了,因为上了报纸的人,很多都觉得是记者在破坏他们的形象,所以在法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