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222章

大发明-第222章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官吏人是留下来了,思想却未必转变,叶枫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对基层官员全部更换。所以至今为止浙江的旧势力还是最庞大的。
    叶枫这一次将华夏基金庞大的产业拿出来进行交易,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进入近代工商业这个***,只要进来了,大家的利益一致,至少傻乎乎为清廷唱赞歌。鼓励旧秩序的人会少一些。
    就算还有人抱残守缺,新事业地支持力量也会更强大。
    果然如同叶枫所想的那样,华夏基金的产业进入市场,将进行转让的消息刚放出去,许多人就坐不住了。
    不管是浙商也好,闽商也罢,不管是商人也好,士绅也好。不管是土财主也好。地方宗族也好,在财富面前,大家的表现都是差不多,那就是都想拥有更多地财富。
    华夏基金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比较成熟,不管是设备、技术还是工人都是齐全的,只要买下来。相当于换一个老板。生产都不用停,就可以继续赚钱。
    中国的工业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华夏的工矿企业都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其中华夏基金旗下的产业又是最早、技术最好、发展最充分,也就是最赚钱地。
    这些产业涉及地行业要么是基础的矿产、冶金、机械,要么是先进的电信、电气,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巨大的发展前景。
    对于这些产业的评价,就只有两个字:赚钱,四个字:非常赚钱。
    消息一公布,很多人就动了起来,到豫园拜访华夏基金会副会长韩雯、伊莉莎的,拜访这次转让在金融市场操作地瑞典远东银行、罗斯柴尔德远东银行地,甚至直接拜访华夏联盟总督叶枫的人都络绎不绝。
    这个消息甚至传到其他地方,由于华夏鼓励工商和保护私人财产地政策,加上在年初的会战中大获全胜,刚刚又消灭了不可一世的俄国舰队,咸丰皇帝又在这个时候翘辫子,留下个娃娃做皇帝,很多人已经对清廷有了观望的态度,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从来不缺忠贞之士,但对改朝换代也已经习以为常。
    用老话来说,看来看去,这清朝的气数也要尽了吧?
    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晋商,晋商的票号原本在上海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华夏实行金融改革,推行新币和组建银行,传统的票号再没有市场,只能退出,但也联合组建了一家大唐银行,发展得还不错。
    在银行改革中晋商抽出了大量的资本,又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华夏,虽然这次产业转让都是实业,但是对商人来说,只要赚钱就是机会。
    商人的信息都是比较灵通的,晋商参与华夏产业的买卖虽然很低调,但还是被很多人知道,受到他们的影响,更多的商人对这件事发生了兴趣,当然能参加的外地商人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这些人除了想赚钱,同时也是政治投资,谁都知道现在大清岌岌可危,看起来眼下势头最猛的就是华夏。基金会旗下的产业分批推出,比较小的就在当地组织考察、签约和转让,这些多数是直接卖给当地的富商、士绅、地主,有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竞拍或者合作。
    地方上的事情一般都比较复杂,会涉及很多的利益纠纷,但是因为华夏基金发展初期产业的选择多数是在比较成熟的地方,周边不稳定因素大多数被清除,所以转让还是比较顺利。
    规模比较大一些的则集中在上海进行交易,其中一部分是在证券市场发行公开的股票,当然大客户可以成批认购,这个就是由瑞银进行操作,罗斯柴尔德对这个似乎不感兴趣。
    华夏基金会一直都在清理相关的资产,但是从开始转让到最后全部清理完成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候,到一八六一年底的时候,这次产业转让才算尘埃落定,步入发展的轨道。
    华夏基金会的这次重组,同时也是华夏工业体系的重组,华夏基金会重组后旗下的产业形成诺贝尔华夏集团,叶枫持有百分之八十的股份,还有百分之二十为诺贝尔财团所有。
    重组以后诺贝尔华夏集团还是一个实力强大,规模庞大的工业集团,但与此同时,华夏也真正拥有了一大批近代工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最基础的矿场、炼油、冶金,也包括最先进的电气、电信、造船,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产业从诺贝尔基金会剥离以后,大部分是被个人所有,官方也选择性的在重要行业选择代表企业进行控股,而军工、电报仍然保持国有。
    这样一来,事实上华夏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诺贝尔华夏、官营和私营三大部分,基本上每个系统都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叶枫希望通过模式,可以让华夏的发展停留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诺贝尔华夏差不多相当于他个人的公司,可以将最新的技术引入华夏,引导华夏的技术发展。
    官营企业的存在在目前还是必要的,这是为了保障官方的需要,比如军方需要的军工产业,而且还要从方向上引导、影响私人企业。
    私人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也是最庞大的部分,所以叶枫觉得应该鼓励发展,但是他们也有局限,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眼界和技术认识远远不够,这就是诺贝尔华夏和官营企业存在的理由。
    不过正和叶枫所想的那样,整合以后,为工矿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绝大部分投资者在买下工矿产业以后,都要进行新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毕竟现在的国内市场还是卖方的。
    整合后的私营企业爆发出更强大的活力,扩大生产、控制成本、开辟市场,初期的成功刺激他们追求更大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又刺激更多的人投身其中。
    可以说一八六一发生的这次产业整合,是华夏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这次整合完成以后,华夏的近现代工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进程,唯一遗憾的是这种发展还局限在东南沿海。
    叶枫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在完成产业整合以后,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将新政扩大到更多的地方上去。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04 科学化
     更新时间:2009…2…23 14:18:36 本章字数:3238
    “今年蚕学院的优质蚕种从春天开始就在浙江各府县全面推广,由于去年蚕种试用的效果很不错,所以今年接受的人更多,基本上主要的桑蚕产地都开始选用,蚕种的供应颇有些紧张,好在已经有不少蚕农学到我们的蚕种选育方法,陆续有新的种站建成,预计到明年春天的时候,蚕种的供应会更宽裕,各地也能逐渐普及饲育优良蚕种。”陈启的蚕学院如今已经成为华夏农学院的一部分,陈启作为农学院的院长,还承担着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的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始终是头等大事,何况这个时代不仅吃的粮食要靠农业生产,穿的衣服也要靠农业。
    生丝是华夏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在禁绝鸦片的同时,虽然每年都要从欧美进口大量的工业品,依靠生丝的出口,华夏还能保持进出口的平衡,叶枫希望通过提高蚕茧产量、实行缫丝、丝织本地化,来进一步提高华夏丝织业的规模和水平,毕竟其它工矿行业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能力,都和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从诺贝尔研究中心拿来最先进的技术就能解决的,工艺、管理甚至是熟练的产业工人都需要通过发展来积累。
    丝织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虽然近十几年逐步沦为蚕茧、生丝这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国,但产业基础还在,通过引进新的丝织机械和技术。提高蚕的养殖水平,或许可以较快地形成一个优势产业。
    “嗯,这样做很好,蚕学院地定位就应该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者,而不是卖蚕种的,既然现在优良蚕种逐渐被接受,那你们可以找些有意向的投资者,多办些育种站,还有大型育种场,引导他们自己也来研究、提升技术。让大家都意识到提高技术就能多赚钱,那些生丝商人都有钱得很,可以专门搞个大型的招商说明会,让他们来投资,去向蚕农推广,他们收购蚕茧生丝,和地方上蚕农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说不定比你们去做效率更好,”叶枫想了想说道。
    以前是因为这种育种方式刚刚引进。大家都不相信,所以只能让蚕学院自己来搞,如今既然效果出来了,就要想别的办法,通过商业的手段来推广。
    陈启原本也是读书人。不过他进入华夏的系统一年多,对叶枫赤裸裸地谈赚钱也习以为常,当然让他自己去想,眼界上自然比不及叶枫这个后世来的人,有地时候想不到这些方面。
    听了叶枫的主意,陈启笑了笑道:“大人的想法果然,本来还在犯愁距离年底还有几个月,要留种就在这几个月了。蚕学院就算全部力量都拿出来。毕竟能育的蚕种也有限,如果能尽快召开这样一个招商会,在今年就扶持几个大的育种场的话,明年一定会有更多优质蚕种的。”
    在叶枫的鼓励和引导下,现在招商大会这种活动在华夏已经变得非常流行,毕竟这个时代讯息的传递和交通都还不是很方便,通过举办招商大会。让感兴趣地客商聚到一起来商谈生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蚕种培育的推广还算比较顺利,桑树种植技术的突破并不大。也培训了几期学院,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倒是学院的模范桑田也已经形成了规模,想来过两年也会有收获。
    农学院地框架也已经形成,在杭州建成的学校古色古香,让叶枫很喜欢,虽然工业化是必须的,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需要保留,尤其对一个想要撅起的民族来说,文化的独立性和先进性是必须的。
    农学院建在杭州,也重点依托杭州建成了蚕学院、茶学院、莲学院、鱼龙学院、五谷学院、龙凤学院、林学院等近十个分院,从他们的名字上都很难看出这些学院是干什么地,甚至曾经有卫道士向议政会提出质询,认为设立这些学院是玩物丧志,而在了解到这些学院是真地做研究的时候,又有人认为这是有辱斯文。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做学问是儒生的事情,能称作研究的也只能是圣人学说,然而在农学院中,蚕学院是研究蚕虫养殖、蚕丝纺织和桑树种植的;茶学院自然是研究如何种茶、采茶和炒茶的;莲学院是研究荷藕和水生植物种植、果实加工、综合利用的;鱼龙学院听上去很唬人,其实就是研究养鱼、养虾、养蟹地;五谷学院在儒生看来还算顺眼,毕竟圣人说民以食为天,研究稻谷、麦子等农作物地生长习性和种植还是可以的,当然也不是很顺眼就是了;至于龙凤学院研究禽畜养殖,林学院研究果树种植这些,都是儒生们所不能想象地。
    叶枫则直接让人写了一副《红楼梦》里的对联刻在农学院的大门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知道中国历史都清楚,在明清以前,中国人在技术上都是领先于西方的,但是发展到近代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除了清朝闭关锁国,以一小族统治天下,排斥对外交流以外,中国在科学上的缺失,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结合上的缺乏,也是导致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近代工业化以前,西方的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同样缺乏,工业化的发展促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