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19章

大发明-第19章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枫也老实起来,学习更加刻苦,平时也会在实验室和门捷列夫做一些基础研究,加深对化学物理基础知识的认识,还从技工子弟中发展了几个和小汉斯一样头脑灵活的学生。
  这个实验室却没有做出有商业价值的新东西,文具公司和体育公司只是依靠原来的产品,不过发展都很不错。
  诺贝尔体育的发展中规中矩,阿迪达斯篮球销售情况一直都很平稳,自从上次酒会以后,在将军们的推动下,俄国军队中的篮球热进一步升温,而且不再购买高尔家的产品,全部由后勤部统一采购阿迪达斯篮球,现在生意越做越好。
  说起来诺贝尔三兄弟在公司也拥有70%的股份,一直都是占三成股份的汉斯父子在打理,但对于这个由叶枫一手发起的产业,老汉斯做的也算用心。
  老汉斯也是瑞典人,打算回去建分厂,叶枫自然支持,介绍利德贝克给他认识,两人合作在瑞典成立了工厂。
  由于瑞典的发展环境比较好,过了两年,倒是瑞典的工厂越做越好,产品不仅在瑞典热卖,还销售到周边的普鲁士、荷兰、法国、英国,甚至美洲。
  因为英国那里足球开始流行,又推出了阿迪达斯足球,不过没什么竞争优势,发展只能说是一般。
  文具公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政府那边没过多少时间,就开出自来水笔的订单,依靠宣传和直销网络,高尔家族的市场封锁很快成为笑话,派克笔几乎成为自来水笔的又一种称呼。
  经过充分准备和宣传,回形针市场反应也不错,装订系列的产品推出后,依靠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完善的产品体系,很快就占据了市场。
  凭借几种产品的热销,诺贝尔办公不断发展壮大,与莱基合资的销售公司,也成为俄国最大的文具连锁,每天都收入大把的银卢布。
  莱基对办廉价报纸的事情非常坚定,有了钱,又把这件事提了出来,叶枫也给他出了一些点子:“廉价报纸肯定是趋势,不过你现在做,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有些变化,不能学《新闻报》。”
  莱基点点头:“我调查过了,大众喜欢看故事,我打算在报纸上多登点这些故事,也不用多少成本。”
  “对,新闻采编的成本太高,你没办法跟新闻报竞争的,我觉得你可以做星期日报纸,做新闻集锦,抄一抄,改一改,这样就免了采编成本。”叶枫道。
  莱基很郑重地将叶枫的话记下:“星期日报纸?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故事和新闻集锦,还有吗?”
  “其实,人们看报纸,最喜欢看那种带有真实性的故事。”叶枫突然笑得很神秘。
  “真实性的故事?”莱基疑问道。
  “是的,比如那些名人的故事,还有某个现实中人成功的故事,特别是那些隐私、流言性质的消息,你想想看,人们平常最喜欢讨论什么,还不是那些蜚短流长?”叶枫将后世小报的手段都说了出来。
  “那些好事说出来不要紧,这些也报道出来,我怕出问题啊,万一有人认为荣誉遭到破坏,找我决斗,我都一把骨头了,怕吃不消啊。”
  叶枫双手一摊,他还真没考虑,法国的记者就常常遭到决斗的挑战,要是莱基真的在俄国搞这样的报纸,肯定会有人找他决斗。
  “你可以匿名啊,把真的写得跟假的似的,假的跟真的似的,还可以写那些罪犯,写案件侦破,还有写一些外国的事情,这些大家都喜欢看。”叶枫绞尽脑汁,又想出一些办法。
  最后,莱基还真的将报纸办了起来,不过就像叶枫说的,这张报纸一开始根本就没人来做广告,再加上俄国特殊的环境,麻烦事情不断,最后规模不断缩小,勉强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一件对大家影响都很大的事情发生了,1853年俄国军队进入巴尔干,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俄国的对手将是英国、法国还有土耳其的联军,俄国军队的统帅正是缅施科夫元帅。
  这下子,奥加里夫的车轮厂订单暴增,连带着给机器厂的订单也多了起来,老诺贝尔不得不将罗伯特招了回来,扩大彼得堡工厂的规模,力求能满足军方的需要。
  也就是在这一片战争乌云下,路德维希和诺贝尔从美国学成回来了。
    第一集 小发明家 030 告别俄国
     更新时间:2008…11…16 18:50:04 本章字数:2778
  1854年,路德维希和诺贝尔从美国回到欧洲,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舰队封锁了芬兰湾,他们只能经由陆路,从普鲁士进入俄国。
  去时的少年,回来时已经是英武不凡的小伙子,路德维希上来就给叶枫一个俄罗斯式的熊抱,五兄妹晚上就睡在一起,谈论四年来发生的事情,已经长成小萝莉的凯瑟琳还要躺在叶枫怀里,惹得路德维希不住调笑。
  结果,凌晨才睡着的叶枫,迷迷糊糊有了第一次梦遗,凯瑟琳起得早,直说叶枫这么大了,居然还尿床。
  作为过来人,路德维希他们哈哈大笑,羞得叶枫几乎不敢出门。
  说到以后的打算,二十三岁的路德维希打算回瑞典发展,比他小两岁的诺贝尔打算从事化学的研究,方向还没有确定。
  两人游学欧美,已经颇为成熟,老诺贝尔也打算让他们回瑞典发展,俄国深陷战争的泥潭,虽然机器厂发展很好,但诺贝尔办公和诺贝尔体育却远不如从前了。
  叶枫也要一起回去,他早就想离开俄国了,大概因为心理早熟的缘故,他看上去已经像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与哥哥们的孔武有力不同,叶枫外表斯文又显刚毅,走在彼得堡大街上,很能吸引一部分寂寞贵妇和纯情少女的目光。
  刚回来又要离开,老诺贝尔在家里为三个孩子举行了欢迎兼欢送晚宴。
  几个家庭老师拉着诺贝尔,问长问短,听说他要回瑞典,唏嘘不已,又希望他留下来,至于贪玩的路德维希,还有早早炒了他们鱿鱼的叶枫,老师们可没心情理会。
  叶枫乐得轻松,一个人躲在旁边,捏着凯瑟琳的脸蛋,说些笑话,想让小女孩开心一点。
  “嗨,听说你要回瑞典了,那我们的实验室怎么办?”门捷列夫不知道从哪里跑了过来,他已经从彼得堡大学毕业了,留在学校里教书和做研究,也常常来诺贝尔家里的实验室跟叶枫一起研究。
  “我跟大哥说好了,你可以继续来的。”叶枫道。
  “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瑞典吧。”
  “不去了,母亲最近身体不太好。”门捷列夫神色有些黯然。
  “那就算了,有什么困难就去文具店找莱基,他知道的,还有我大哥,都一样。”叶枫急忙道。
  “嗯,谢谢。”门捷列夫感动地点了点头,突然低声问叶枫:“诺贝尔和津宁老师在研究化学问题吗?我刚才听他们说道硝化甘油的性质。”
  “啥?!”叶枫吓了一跳,津宁这个混蛋干啥呢,他可忘不了一件事,对诺贝尔一生影响很大的赫内斯堡大爆炸,好像就要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那个叫埃尔文的弟弟,可是现在母亲一直没生,埃尔文这个人,就是他叶枫。
  叶枫担心会把自己给炸死,所以他一直在竭力想把诺贝尔的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一直没有成功。
  叶枫紧张地过去打探情况,不想津宁老师白了他一眼,就走开了,两人还是看不对眼。
  “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津宁老师说,有种硝化甘油的物质,爆炸烈度是黑火药的几十倍,真的是太棒了。”
  看着狂热的诺贝尔,叶枫突然后悔,要跟他们一起去美国了。
  “呃,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电报。”
  “埃尔文,电报可以让讯息跑得快,铁路可以让人和货物跑得更快,要修铁路,就要开山开矿,这些都会用到炸药。”
  “还有,你看过那些矿工吗?有了炸药,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诺贝尔动情道。
  叶枫知道自己是劝不动了,拼命回忆硝化甘油炸药的制造方法,想办法降低危险性。
  不过这件事暂时还不用着急,起码要等回到瑞典才可以进行研究,他只好放下这个心思,准备行李。
  凯瑟琳因为不能一起回去,不依不饶,叶枫又是发誓,又是赌咒,就是没用。
  小萝莉总是闷闷不乐,离开的前一天,路德维希就拉叶枫和凯瑟琳去莱基的文具店。
  诺大的文具店,围着两群人,一群是卖派克笔的柜台,还有一侧人更多,都排到了外面街道上。
  “这是在干什么?”叶枫奇道,他没想到文具到了这个时候,生意还能这么火爆。
  “观景镜!你们跟我来就知道了。”路德维希神秘兮兮道,凯瑟琳被勾起了好奇,也不哭了,一起进了后面的房间。
  莱基正忙得团团转,一见他们进来,赶紧过来招呼,路德维希摇摇手:“你去忙,还有一台观景镜呢,先给我妹妹瞅两眼,外面人太多了。”
  “没问题,已经调试得差不多了,打算明天就拿出去,你们来得正好。”莱基赶紧让人安排。
  叶枫奇道:“咦,你这儿怎么也做这种买卖了。”
  莱基笑道:“哈哈,还不是这两个家伙带过来的好东西,两台观景镜,一台照相机,没想到生意还真好。”
  “美国那里很流行。”路德维希道,还是跟以前一样有趣。
  “照相机也有了?”叶枫大奇。
  这时候,观景镜已经准备好了,凯瑟琳好奇地凑到镜头前去观看,一旁还有人在解说,凯瑟琳就不停发出惊叹。
  “照相机也有了,等会给你们几个拍两张照片,这观景镜也挺有意思,怎么样,也去看两眼?”莱基道。
  叶枫摇了摇头,梦里小时候也看过这玩意,所谓的观景镜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西洋镜,其实就是利用凹透镜和光线,将画和实物结合在一起的玩意,还有更简单的,看到的只有放大的画。
  凯瑟琳在观景镜前流连了半天,才被路德维希诱骗下来,被拉到后院拍照。
  叶枫总算见识了这时候的摄影,第一个上去的是路德维希,坐在阳光下面,摄影师用铁夹将他的头固定住,然后推出照相机,是一个大铁盒,将制作好的感光铜板放进去,开始曝光。
  “要十分钟左右,大家这边先坐一下好了。”莱基招呼道。
  曝光十分钟?叶枫差点昏过去:“你用的是什么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哦,是镀银的铜板,放在碘溶液中浸泡十到三十分钟,然后再取出来晾干。”莱基领叶枫去看曝光板的制作:“一边做,一边拍就行了”
  叶枫没什么兴趣,他知道这是最早的达盖尔摄影法,是法国人达盖尔1837年发明的。
  “柏林还有一种卡罗式摄影法,不过图像质量一般,用的人很少。”刚从刑台上下来的路德维希道。
  卡罗式摄影法是英国人塔尔博特1839年发明的,因为是在写字纸涂上感光物质,又是先反片,后正片,两次曝光,受纸张限制,质量当然不会好。
  看着兴高采烈的凯瑟琳小脑袋被固定住,叶枫很同情,但最后他也没逃得了,在凯瑟琳的眼泪下,只好在太阳下暴晒了半个小时。
  照片倒是可以当场洗出来,黑白色,要着色得请专门的画师,人像还是反的,叶枫呜呼一声,心想我服了,这玩意居然要是十个银卢布一次,抢钱啊!
  让别人抢我的,还不如我抢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