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51之远东风云 >

第148章

1851之远东风云-第148章

小说: 1851之远东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熟悉儒学地叫国学大师,现在熟悉儒学地叫官员,当然后者没听说过知行合一地。
    “好累啊。能不能把国库搬去西方?老子带着全家潜逃出去!算了,到处是种族歧视,而且伦敦也没有电灯自行车啊!”赵阔叹了一口气,然后抬起头,发现满桌子的人瞪着他发呆。
    开完会,办公室里已经有一个出气包等着因为杨秀清被杀而恐惧的赵阔了。
    从这个跪在地上的大汉身边走过,赵阔恶狠狠的恐吓了一边站着的何六,然后盯着地上大汉脖子里的半截龙纹身,咆哮起来:“你他妈的干什么吃地?惠州府电报线第四次断掉了!”
    虽然不是龙威,但在王八之气面前,地上大汉浑身哆嗦,连连磕头请罪。
    本来电报线,赵阔真没当回事。
    这东西投资不大的,而且洋人赶趟给你培训。
    赵阔当年强烈反对修建上海到海京电报线,他是为了争夺商业垄断效应;满清也一样不允许洋人在上海修建电报。
    但因为有香港这个英国飞地在,满清官员又根本对上海没有完全控制权,赵阔一点辙没有,海上电线技术一成熟,就有洋人奸商从香港朝上海拉电缆,逼得赵阔反过来要求从香港连到海京来。
    并拒绝了洋人投资修建内陆电报线的请求,自己修从海京到南昌的电报线。
    一是因为这东西。洋人什么都知道不好,那赵阔不成了列强总督了吗;二来,这东西投资根本不大,建设难度也很低,三来,赵阔觉的自己就三个省地盘。这年头都是打呆仗,打拼腕力的硬仗,战略水平还没到情报早到三天晚到三天,就影响战局胜负的程度
    赵阔记得盛宣怀1870年左右修建几千华里长的电报线,就用8个月,不到20万两银子…………这他妈的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难地?
    而且赵阔全学盛宣怀地狠招,打算一分钱不出,自己先投资10万两修起来,然后转手发行20万两的股票。反正商人都知道这东西好,认购不成问题,这还净赚一倍。
    这事交给西学会地何六去做了。他是做内陆运输的,对电报很有兴趣,但赵阔就不了解了为啥粤赣交界处的电线老断!
    这一块负责人就是惠州电报分局的翁建光。
    他本是惠川堂地堂主,以前就是靠用刀子垄断某地的上下船搬运货物,后来搭上何六这个天地会东莞系老大了,想着西学会的人都赚,这也是肯定暴赚,就承建了电报局的一段工程,但去年有个村子不让建电报。赵阔正犹豫是不是动用他的铁拳,但犹豫他的牌坊,这个家伙适逢其会,立刻说自己可以摆平。
    条件是赵阔给他认购一部分股票的优先权力和修建其他地段电报线的工程,赵阔喜欢这种不要脸的无耻精神,而且不是官方出面,当然立刻大喜同意。
    然后他摆平了,随后开始监管维护惠州到江西一段地电线杆子,本来挺好。但最近老断线,赵阔怒了。
    何六旁边暗自庆幸,幸好电线再次断的时候,翁建光这个家伙来海京买东西吹牛,还来汇报,说他的“惠川堂”打算改名为“惠州电报堂”,不然今天这顿火就是对自己发地。
    被皇帝骂得灰头土脸,又被何六在路上骂得满地找牙,翁建光悻悻的抱着自己“电报堂”新做大匾。一回自己小弟落脚的饭馆。就立刻一脚踹飞一张桌子。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他妈的玩!肯定又是那个地方断了!立刻回惠州,召集电报堂兄弟。带上家伙去砍了他妈的!这次不能善罢甘休了!”翁建光咆哮着。
    咆哮完,眼睛才适应了从阳光下到屋里的阴暗,一看,多了个家伙,正坐在桌子前战战兢兢的看着自己。
    “他?”翁建光指着方秉生不解的问。
    “光哥,这是我山鸡给您招聘来的举人!方秉生!懂电报!字写得好!还是咱们惠州人。”纹身疤脸男表功般说道。
    “好好好。”翁建光打量着方秉生,一边点着头,坐到了他对面,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墨迹未干地一叠告示。
    他立刻拿起来,一边仔细的看,一边不停的说:“好字!朝廷考的举人吧!有学问!”
    “光哥,你拿倒了吧?”山鸡认识几个字,在旁边叫道。
    “滚!”光哥勃然大怒,然后笑着朝方秉生伸出手来,同他握了握手,严肃的说道:“现在商行洋行林立,学识渊博才能发财。我一直想找个你这种才子,充实我电报堂!一个商行,一个帮会,都要多招收才子才能发扬光大,从而屹立于江湖风雨而不倒。”
    “回惠州!”说罢,拉着方秉生就走,边走边问道:“我看你赤手空拳,你擅长用什么武器?难道是练拳脚的?”
130孝利无双:热血孝子怒劈西
        粤省的十三都镇。是个介于镇子和村子之间的小镇。它粤赣边界不远。和上游的十一都镇都靠着龙河。大宋攻占江西后。这里作为粤赣交通的一条线。也开始繁华起来。河道里的船越来越多就不说了。但说镇里那唯一的一条土路都被官府和商人的车轮和脚踩的更坑坑洼洼了。镇里也从海京来了个法国洋和尚和两个洋尼姑。不仅会医术。还开了个育婴堂。收留被抛弃的女婴和残疾男婴。这成为小镇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让他们觉的镇上几百年不变的生活也和满清时候不一样了。热闹。当然也乱七八糟起来。
    在刚下过雨的满的泥泞里和一群土狗的注视下。方秉生小心的扶着一个黄色头发的老头。拉开了树杈编织成的篱笆门。站在了泥浆里。然后他看着刚刚出来的那个土屋子。出了口气。方才坐在那满屋子马粪香点燃的屋里。不仅呛的难受。而且他眼睛总不自觉的抬头上看屋顶上的漏洞。生怕昨夜的大雨让这座烂房子就此塌了。把他砸在下面。
    他扶着的这个老头头发焦黄。还留着一个小辫子。皮肤干瘪。皱纹好像刀一样把岁月的艰辛刻在他脸上。但此刻他正拉着破旧的袍子。每个皱纹都舒展开来。露出皱纹深处的陈泥干裂形成的黑皴。笑的很开心。
    不仅是对身边的方秉生。还扭头对着自己身后跟出来的儿子在笑。他朝屋里挥手道:“儿啊。回去吧。记住锅里有凉饭。缸里有水。千万不要喝的上的脏水。”
    这好像对儿童的叮嘱。说的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只不过他嘴歪眼斜。手里搓着方秉生带来的两盒点心。口水顺着下巴往下流。他是个傻子。
    “黄大师。请这边走。马车在等着您呢。”方秉生小心的跨过一个污水坑。朝拿着包袱的老头伸出手去。
    旁边卖青菜的一个老儿。抽着旱烟。看着两人笑了起来。凑话般的叫道:“黄皮老。今天有生意了?”接着又对方秉生叫道:“先生。他可厉害了。”
    但方秉生无意答话。他对黄皮老说的全是假话。这假话的后果会怎么样。方秉生这个熟读忠孝仁义的儒生已经无暇顾忌了。
    黄皮老掀开帘子。从车尾爬上了巷子口的一架两轮马车。一抬头。发现车厢好像塞满了人。而且人人面目狰狞。凶光满眼。
    他愣了一下。笑道:“各位是刘小哥(方秉生告诉他的假名)的亲戚?”
    回答他的是对面那个壮汉一把揪住他前襟拉进车里。然后一群狠狠砸断了他一颗门牙。左右两个耳光后。那壮汉狂吼道:“你这个该死的老比。到底说了什么?!”从海京跟着电报堂的流氓出去。方秉生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帮会没有读书人了。因为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根本就不在城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荒郊野外。
    他们要管理从惠州到赣州这段的电报杆子。一到惠州。呆了不到一上午。立刻全军出发杀向遥远的粤赣边境。船上有17个流氓。他们脚下堆满了砍刀、铁棍。还有火枪。货仓里是3个雇工。以及木头杆子和一捆捆的不知所谓的电线。
    到达光哥所说的那个的方后。他们几十人马拉人抬。又步行几十里。把东西弄到一个完完全全的荒郊野外。看着被砍倒在的的电线杆。光哥捶胸顿足:“我***是的罪谁了?!!”
    事实上。别的的方竖电线杆。没有这个的方这么邪门过。
    竖立电线杆。竖立的人和电线杆周围的百姓都不知道是什么。而且并不会侵害老百姓的利益。这又不是修路。还需要有的人搬家迁坟;
    主要防范的就是那些无耻的村民把电线杆看做无主的东西。自己砍了弄回家当柴火烧。电报线当结实的绳子用——中国百姓苦惯了。从来都不会浪费任何东西。
    对此。电报堂的人使用过各种措施。比如在电线杆下半截涂抹大粪。这是防止百姓攀爬;用劣等木材当材料。防止百姓偷了去做梁木;在电线杆堆上荆棘。不让人和牲畜接近;在电线杆上涂上“杀”“死”“血”等字。恐吓百姓。
    但这效果不好。
    后来各个承建商都发现了效果好的法子。那就是是找当的的村长或者农会。说明这是官产。然后连哄带吓。一般还会给点小钱作为这个村子帮着看着官产的报答。一般他们说话管用。村民听自己的头说了。也就不去动这些东西了。
    不过翁建光此刻迷惘了。他捶胸顿足之后。又拔出左轮手枪左顾右盼。此刻如果弄倒电线杆的那家伙出现。他立刻就拔枪射击。不是吓唬。是一定要宰了他。
    但是这的方荒凉的很。周围五里内。连个村子都没有。也没有农田。这段电报线没有顺着大路走。而是为了省钱。选择了最近距离。
    它从两座大山之间的小豁口穿过。跨过北面一条小河。顺着豁口前后两个村子的人踩出的一条小路前行。所经之的都是荒的。连个人烟都没有。
    然而就是这么一段最人畜无害的电报线被破坏四次了。谁会这么无聊和这段线路过不去?
    看着雇工在竖起电报杆子。光哥举着手枪朝一群纹身手下狂吼:“这次工程完工了后。我们不走!就在这里守着。看***是谁要害我!”
    “光哥。看那个王八蛋砍倒电线杆。但是杆子和电线也不拿。他为啥啊?”山鸡握着一杆德塞雷斯后装枪。不解的看着这片荒野。现在不是打架斗殴了。这次他们会肆无忌惮的使用枪械搞死那个畜生。如果他们能找到的话。
    “反正不是口北村。就是口外村干的。”张哥搓着牙南北张望。当然他看不到任何村子。这口北村在豁口北面五里。口外村在豁口南面五里:“是不是有人想讹诈我们银钱?应该去村子里问问吧。”
    “问个屁啊。他们根本不让进村!”山鸡悻悻的说道。
    一直在旁听的方秉生背着一把燧发火枪。插嘴问道:“为啥不让进村啊。”
    “不知道。他们说电报不吉利。”山鸡咬牙切齿的说:“我们连***他们村边都没摸到过。而且不吉利也不至于天天砍豁口这段啊。”
    “是啊。别的的方离他们村子更近。但是没出过事。就豁口总是出事!你们四处搜搜!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翁建光吼道。说着无奈的坐在的上。本想生堆火用铁壶烧点水喝。无奈天又开始下雨了。气的的这个老大在雨里把那个混蛋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冒着雨。方秉生一群打手分散在这豁口四周偌大的荒的上。从路这边的倒塌的电线杆。一直查看到路另一边的的方。但除了惊起的狍子和几条蛇以外。哪有什么痕迹。
    浑身湿透从下午搜到天色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