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51之远东风云 >

第14章

1851之远东风云-第14章

小说: 1851之远东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呢,赵阔听到前面小丁子霸道十足的呵斥路人:“滚开,将军的轿子!滚开!”
    赵阔笑了,他每次看到小丁子,都好像看到缅甸金三角那些斜跨着AK47的少年毒枭军。
    他猛地一拍脑袋,发现了一群最好糊弄最好同化的人。
    太平天国的童子军。
    这群小孩都是11-15岁之间,不仅坚信太平天国,打仗勇敢到悍不畏死的地步,那是不要命的啊。太平天国后期名将陈玉成等就是从这群人里成长出来的。
    他更是想到了历史上的一只著名军队——土耳其苏丹的禁卫军!
    这是14~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精锐常备兵团。1363年由苏丹穆拉德一世建立(一说初创于约1330年奥尔汉秉政时期)。15~17世纪形成特殊的征兵制度,每五年从被征服的巴尔干地区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强行征召未成年男子,往往是从异教徒(基督教)社会里购买的小孩奴隶,将他们分到奥斯曼军事封建主家庭、甚至就生活在皇宫里,生活数年,学习土耳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皈依伊斯兰教,逐渐从文化上进行同化,继而送入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的专门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和宗教灌输,以培植对苏丹的效忠精神,尔后补入军中。
    这群从小就跟苏丹生活在一起的战士,眼里除了苏丹外谁也没有,坚信苏丹灌输给他们的一切信念,打仗自然悍不畏死,视死如归,绝对是苏丹手里的一张超级王牌。
    “停轿!回议事堂,见东王!”赵阔大呼。
    杨秀清有点奇怪,赵阔就说因为要大张旗鼓佯攻广东,所以需要身手灵活不被清兵注意的小孩四处插旗、刷标语、潜入侦察。
    小孩不难要,因为打仗不如那么有力,虽然一样勇敢,但肯定不如那么精锐。
    他终于特别要到了200名小孩,因为南征有点危险,杨秀清给他的都是孤儿。
    这群孩子参军前都是只要给口饭替你杀人放火都是无所谓的。
    几日后,赵阔特地视察了派过来的200个小孩,拍了拍最前面那个又矮又瘦的小黑脑袋,赵阔蛇一样的眯起了眼睛,肚里得意:“我怎么这么像后世那群小孩扒手的头目?”
    ===========================================================
    资料: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滩人。魏源21岁
    时,父亲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由于魏源富有朝气,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场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1847-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全书已达500卷之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
    (以上都是马后炮,事实是,中国人后知后觉。最应该倾心学习的是什么人?是自己的流氓朋友吗?错!最应该学习的是揍过自己的牛比敌人!把他们的长处都学过来!然后再把他们揍得他爹都认不出他来!这才是王道。)
10土耳其苏丹的禁卫军
       五日后,太平天国西贤将军赵子微率领5000南征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湘粤边境的宜章县府。求援文书和告急奏章雪片般的飞向清廷。
    因为是佯攻为主扰乱清廷视线的军事行动,赵阔并没有让手下那些吃苦耐劳的天兵发扬太平天国的一招绝技:翻山越岭的闪电般进军,相反他命令大张旗鼓、鼓锣齐鸣平速前进,沿途还洗劫一切村庄的财主,聚敛贫苦无依的农民加入太平军信仰上帝和洪秀全。
    浩浩荡荡的军列中,赵阔坐着12个人抬着的大轿子,前后周围12个童子军拿着火器长矛护卫,真是好不威风。
    在路两边则跪满了衣衫褴褛如乞丐的农夫民妇,有的头顶米糠来参军、有的合什念佛替参加了这只军队的子弟送别祈福、而有的只是磕头,希望通过在对这强权的膜拜中带来一点好运。
    这时候,那豪华的大轿子门里出来一个太平军打扮的裹头小孩子,腾的一声跳出了前杠,落在前面开路的朱清正旁边,吓了他一跳,扭头一看,原来是赵阔身边的小丁子,朱清正赶紧点头致意。
    虽然他年纪比小丁子大得多,但无论参军年限还是战功以及和主将的关系,他都比不了这才12岁的小孩。
    小丁子并没有还礼,在他眼里,朱清正这种亲兵不必理会,他急匆匆的跑到路边,扶起了一个匍匐在地的小乞丐。
    这小乞丐在人群里很特别。
    别的农民都还是跪着,但他却是趴在地上,身上衣服烂到几乎赤身裸体,黑色肮脏的裸露脊背正对着天,趴在地沿上,他蠕动着,努力往太平军方向伸出瘦骨嶙峋的手臂,那手臂尽头的手摊开着,上边托着半块黑的如煤块一般的豆饼。
    这半块狗都不会闻一闻的豆饼,无疑这就是他此刻所有的财产。
    “将军让你去见他。”小丁子拉起了他,几乎半扶半抱像提着一只饿死的狗那样,把那孩子艰难的推上了高高的轿子。
    “你想参军吧?”宽阔的轿子里,一身昂贵服饰的赵阔背靠着舒适的棉垫,居高临下的看着这条死狗一样的小孩子。
    那孩子好像很费力的抬起头,嗫嚅着,却是喉头咕噜了几声嘴皮张了张,却没有说出来话,一双眼睛瞪着轿子里矮几上的糕点挪不动分毫了。
    “哦,呵呵,饿?”赵阔好像施舍乞丐般的捏起一片糕点递到那煤一样黑的孩子面前。
    顿时,这一直奄奄一息的家伙,立刻好像体内窜进去一头豹子,连手好像都来不及去接,直接一口疯狂的咬住了那糕点。
    赵阔猛地缩回手,他的手指差点被一口咬下来,看着那蹲在轿子里狗一样狼吞虎咽的乞丐,哈哈大笑起来。
    一块糕点,小乞丐转瞬间吃的干干净净,他怯怯的看了看衣着华贵的赵阔,使劲把好像黏在矮几食物上的视线抽回来,犹豫了一下,伸手撮起掉落在脚边的食物碎屑放进了嘴里。
    “诺,都给你。吃吧。”赵阔饶有兴趣的把那碟子糕点全放在乞丐脚边。
    那小乞丐眼睛猛地一亮,一手就抓起一块,但这次放到嘴边的时候,他愣了愣。
    然后他一手抓着那糕点,猛地朝赵阔翻身跪倒,痛哭流涕的大喊:“老爷,您大恩大德,让我跟着您吧!我去给老爷您挖清妖的心肝啊!”
    “哈哈。”赵阔狂笑起来。
    轿子里传来一个命令,如果沿途有半大小孩要参加太平天国,立刻准入。
    “将军为何这么喜欢童子呢?”走在前面的朱清正很纳闷。
    自从被赵阔一通恩威并至的讲解天下制胜之道后,朱清正简直如醍醐灌顶一般,没有了脱离太平天国的心思,他认为赵阔说的是正道,太平军强就强在信仰和利益之上,因为此点才能维持森严军纪,得到民间贫民支持。以他对天地会兄弟的了解,也许起义可以成功,但能打造如太平军这样一只悍不畏死的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兄弟痛恨满清是真的,但是他们平日里勒索平民、打架斗殴、吸食鸦片,本身道德就不高,纪律涣散,不容于百胜铁军的帮会习气极重,如果没有政治目标和军纪约束怎么能实现反清复明的远大抱负?
    所以新的革命力量应该置于太平天国的控制之下,信上帝,按他们的军纪,不然只是一盘散沙。
    但是他对洪秀全这神的疑惑却没有消失,赵阔并没有告诉他这么一个肉体神是不是应该超越众兄弟之上,在人家浴血苦战的时候,自己享受荣华富贵。
    不过他也看出,赵阔和自己一样,未必也信那洪秀全就真的是上帝之子下凡。只是隐约觉的赵阔见多识广,西方贤者之名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看起来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究竟打算干什么?太平天国究竟是不是天下之主?”朱清正摇了摇头,这些问题还不是他能得到定论的。
    就在这时,前方迎面跑来两匹快马,一人是太平军装束,而一人身着蓝衣留着长长油光水滑的辫子,在这群太平军中分外显眼,朱清正一看,却正是几天前赵阔派去宜章联络当地天地会义士的哨探,赶紧了迎了上去。
    “好消息,朱大哥,快去禀告将军。”那哨探气喘吁吁的滚身下马,一口气喘的都直不起腰来。
    命人把小乞丐带去洗澡换衣服,赵阔在满地食物碎屑的轿子里听了回报,冷笑一声:“清妖无胆。”
    原来一接到太平天国长毛大军南下进犯宜章的消息,满清守将大叫一声,然后一言不发的走到院子里,上马,打马出门,绝尘而去,自此以后竟然人间蒸发,再也没人看见过他!
    县令更是跳脚,城如果丢了,他小命也没了,满清或者长毛都饶不过他,那时候可没有两军对阵长官可以投降这一国际公法。
    一家人哭哭啼啼了一夜,然后找了几个团练和绿营官兵,哭着让他们死守。但一县长官都这个熊样了,军事长官人间蒸发了,谁傻啊替你去死,几个手里有点兵的家伙出来县衙没一个回去召集人马的,全奔自己家去收拾细软逃命去了。
    全城人心惶惶,富户慌不迭的逃出城外。
    宜章天地会秘密联系了一二百号人,准备等赵阔一到就开城迎接太平军。
    “全军进发宜章!”赵阔一摆手。
    两天后,5000太平军兵不血刃的开进宜章城。
    在县衙里来回踱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