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怜姑娘正倒着酒,忽然门开了。一个轻柔而带着磁性的女声说道:“你先下去吧,我来招呼陆相。”
语怜抬头一看,门口站着一个头戴帷帽的女子,她眉头微蹙,以为是自己的对手来砸场子,不悦道:“你是什么人!”
这时,从那女子身后窜出来一道身影,把语怜姑娘一下子揪了出去,将门关上。语怜姑娘刚要大吵起来,撷香馆的主事宁若却走了出来,对她说道:“这里没你的事了,赶紧走,不要多说话。”撷香馆的姑娘们都知道很多高官商议秘事都在这个地方,语怜马上意识到这里不是她能搀和的,忙收了声音忍了委屈走了。
那头戴帷帽的女子径自走到满脸诧异的陆宪对面坐下,把帷帽的黑纱撩起:“陆相近来可好?”
陆宪见到她,便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原来是郑姑娘,哦,不,现在该叫郑国夫人了。”
“陆相客气,寄悠是我的好友,我也一直把您当长辈,您还是跟从前一样称我的小字即可。”涵因笑道。
陆宪把手中的杯子放下,笑道:“寄悠嫁人之前,你还常来看她,我自然也是把你当孙女辈来看,郑国夫人不会怪老夫托大吧。”
“不敢。”
“既然是这样。容老夫以长辈的身份来劝郑国夫人一句,这个地方可不是你一个女子该来的。”陆宪挑着眼皮看着涵因。
涵因笑道:“听说陆相当年为了给自己的好友伸冤,翻墙跑进巡查御史的驿馆,如今陆相身居高位,怎么反而迂腐起来了。”
“哦?老夫当年的莽撞事,郑国夫人倒是清楚得很。”陆宪捋捋胡子。
“陆相的计谋决断。天下谁人不知。”涵因看着他:“何况,我这次是为陆相解决问题来的。”
“哈。你这个小女子口气倒不小,你有这个时间来解决我的问题,不如赶紧去找找你的孩子。”陆宪有些愤怒,心想自己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让一个女子来解决了。
涵因笑道:“陆相显然不信任小女子,不过陆相可对衡山侯杜胤之事还有印象?”
陆宪一挑眉:“你知道的倒多。”
“杜侯安然赴死,那时陆相手里拿到的东西,正是小女子一手操办的。”涵因看着陆宪,丝毫不为他的轻视所恼怒。
陆宪眼中的诧异一闪而逝,随即笑道:“看来你知道的不少。那你知道老夫现在想要什么?”
“西北大军一事,应该搅得陆相很心烦吧。”涵因笑道。
陆宪笑道:“西北大军这件事,朝中上至皇上,下至臣工。有哪个不烦。”
“陆相烦的并不是自己缺了一个大将军……”涵因看着陆宪。
“哦?”
涵因接着说道:“陆相的根基在江南,能在西北大军插一脚是和杜胤合作之后的事情。”
陆宪将杯中倒上酒,抿了一口:“既然你知道,何必来找我。”
“但是这件事情却足以动摇陆相的威信……”涵因笑道:“柳相对您动了手,别管他的本意是否是针对您,但您却对他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跟从您的人会怎么想,恐怕会觉得您才保不住他们的利益吧。柳相今天踩了您一脚,明天就会踩第二脚,那时候,陆相在朝堂上可还有立锥之地?恐怕所有的人都会渐渐依附柳相吧。”
陆宪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如今被一个年轻女子一语道破心思。心里很是不舒服,冷笑道:“你不过是为了李湛活命来跟老夫故弄玄虚的。”
“我的确为了让李湛活命。不过却并非在陆相面前说大话。”涵因不疾不徐的说道:“单凭陆相你现在的实力,是拿不下柳相的。”
“难不成你有这实力?”陆宪面露嘲讽。
“我虽然没有这个实力,有一些人却有这个能力,不过我想他们现在正苦于对西北大军插不上手。如果陆相可以借他们的力,那么拿下柳相不成问题……”涵因笑道。
“哦?”陆宪眯起眼睛:“什么人?”
“自然是此刻想尽办法对付柳相的人……”涵因笑道:“你们最终的目的都是柳正言,只要柳正言被拿下了,自然不需要在用李湛了。”
陆宪早就知道她说的是太监,冷笑道:“自古内外交通是犯大忌的。王达就是因为这个被世家排斥。那个刘胜,因为皇上现在还要用他,等到这件事情过了,你看皇帝还会不会像之前那样信任他。”
“所以陆相不能亲自出面,还要尽力跟他们撇清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陆相一定会需要有人来做这件事。”涵因看着陆宪,目光中充满着自信:“不仅仅是去做而已,而是要做成。”
“呵,能做这件事的人千千万。我为什么要相信你一个女娃娃。”陆宪把头别向窗外。
“现在不少人盯着缉事府,皇上也怕太监与人交通,若随便什么人贸贸然上门,都会被人怀疑,那么陆相也早晚会被牵扯进来,而我本来就要为李湛的事情奔走,去找刘公公,别人也会认为我是为了我家老爷上下疏通……还有比我更合适传话的人么……”涵因仍然笑盈盈的,仿佛一切尽在她的掌握。
“那个老阉人可不是那么好像与的,他凭什么要相信你的话跟我合作。”陆宪笑着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因为他也跟陆相一样,有所求,实力却不够,他的手伸不到西北大军。”涵因的语气极其笃定。
“一个柳正言分量还不够。”陆宪换了个坐姿, “他素来谨慎,又对皇上忠心耿耿,西北大军可以慢慢拿下,他没必要冒着被皇上猜忌的风险来跟我合作。”
“那这个陆相看看分量可够?”涵因从桌上捡起一只筷子,在一旁的酒杯里面蘸了蘸,在桌子上写了几划,柳正言坐直了身子仔细观看,看清之后瞪大了眼睛。
那桌上的水迹分明是两个大字——内廷。(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交通
陆宪看着桌子上的水印,涵因却立刻用筷子在桌子上一划,那字迹便糊成一片水迹,再看不出来什么样子了。
陆宪抬起头呵斥道:“你这个丫头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你知不知道在说什么话么。你这两个字是要在朝廷上引起大风暴的。行了,你不
要跟我说了!”内廷就是让太监参政,陆宪虽然心里有数,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还是忍不住呵斥。
“柳相被拿下,外朝之上就是陆相的天下,如果没有这个,皇上会放心让您一家独大么。恐怕下一个就是您了。再说,皇上这几年一步一步做的,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思,除非您放下芥蒂和柳相一起挡住皇上……您现在做得来么?”涵因却丝毫不为他的怒气所动,用那只筷子点着桌子发出“笃笃”的声音,仿佛是帮她加重说服的语气:“再说,这也是陆相的机会啊。”
陆宪见没有吓住他,倒平静了下来,垂下眼帘思索良久:“你想怎样?”
涵因嘴上勾出一道笑容,她知道她已经成功了一半。
回到府中,祈月告诉她,曲惜柔传来消息,刘公公同意见她,就在明天。涵因歇了一口气。次日,她便去见刘公公。
刘公公在通义坊有一处外宅,已经置办了许久,他还娶了一个妻子,又收了几个养子。他这种级别的太监,为了补偿自己的缺憾,一般都会这么做。刘公公也不例外,今日他不当值,出了宫就回到自己这处宅子。
“郑国夫人纡尊降贵来看老奴,呵呵,实在太客气了。”刘公公看着涵因,笑容中带着热情。涵因知道,自己通过陈成送过去的那二十万两银子起了作用。
自古没有太监不爱钱和女人的,他们缺失的东西,就要靠这两样补回来。二十万只是敲门砖,没有钱开路,以刘公公所处的位置还有他谨慎的个性。根本不会和她这个身份敏感的人接触。
“许久不见公公了。”涵因对他道了万福。
“哎呦,折煞老奴了。夫人。请上座。”刘公公弓着腰,似乎这个姿势才是他比较习惯的。
两人分宾主坐定,屏退了奴婢,刘公公说道:“夫人这些日子受苦了。希望能够早些找到小公子。”
“承公公吉言,希望一切都能顺顺利利的。”涵因叹道,顺势用帕子沾了沾脸。
刘公公的眼睛在涵因的脸上瞄了半天,发现她虽然面带忧色,但目光始终平静而幽深,似乎根本没有把儿子失踪的事情放在心上。刘公公心中诧异。一个做母亲的人再心狠,也不会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回事。
但眼前这个女人却似乎对孩子的去向并不关心,这要么说明这个女人心冷如冰,要么说明她对于儿子的去向已经胸有成竹了。难道孩子失踪这件事是她一手策划的?想想又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匪夷所思。不过对于他来说,那些孩子的生死并不是关键。
刘公公自然是知道她是为何而来,明知故问道:“夫人此番大驾光临是为了什么事啊。”
涵因笑道:“我是来恭喜刘公公的。”
“哦?”刘公公料定涵因是为了李湛之事而来,却听她是这个答案,心中奇怪,笑道:“夫人说笑,老奴何喜之有啊。”
“刘公公怕是很快就能荣登内相之位了吧。”涵因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又收回了目光。
刘公公堆着笑的脸僵了僵:“夫人哪里的话,老奴可听不懂。”
“明人何必说暗话呢,我既然敢上门来。可不是跟公公打哈哈的。我倒是觉得这内相之位非公公莫属。只是公公的眼前有块绊脚石。”涵因笑道。
刘公公自然知道她指的是谁,干笑了两声。道:“夫人,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是乱说,还是正经话,公公心里应该很清楚。这个机会可谓是百年不遇了,更难得的是圣心在公公一边……”涵因看着他:“公公难道眼见着放过去么。”
“纵使如此,现在柳相势大,牢牢掌控着西北大军,我又能把他怎么样呢。”刘公公想了想,涵因的这个议题太过吸引他,他忍不住试探的问道。
涵因笑道:“只需要公公和一个人有一点点默契……我能帮你和那个人达成这点默契。”
涵因和刘公公商议了半日,方告辞回去。
刘公公送她出去的时候:“只是老奴也没把握能把唐国公的命保下来,毕竟你知道皇上……夫人这钱,老奴可是不敢收……”
涵因自然是知道皇帝的企图,想趁机把李湛杀了,然后顺势把自己没入宫中,涵因看了一眼刘公公,笑道:“公公好好拿着吧,时候到了,公公顺水推舟即可。”
刘公公迷惑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最后做了个请的姿势。
过了两天,皇上对西北大军的事情有了处理结果,他下旨让右屯卫将军秦越暂代大将军一职,并派自己的另一个太监李顺全为监军,给予全军将士赏赐,宣示圣恩,抚慰大军,以稳定军心。
柳相一系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认为皇帝决定退一步,跟柳相妥协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李顺全除了身上带着皇帝明发的旨意,还带了一份密旨。密旨是给李监军的,秘密调查冯威的死因。皇帝还赐予了李顺全一块金牌,让他可以便宜行事,必要时下至小卒上至将军秦越都可以拿下。
李顺全是刘公公的心腹之人,自从刘胜越来越不听他的话,他就开始更加倚重李顺全。皇帝实际上对李顺全并不抱什么期望,李顺全一个深宫中的太监,在西北军中毫无根基,但凭自己的一个密旨和一块金牌,就想把统领大军的将军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军队是讲求实力的地方,皇帝也不能任意胡来,否则激起军队哗变那就出大事了。
但刘公公却力保李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