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回来了!”
“大将军回来了!”
老翁挥舞着手臂,狂喊乱叫。声音之中透出难以言喻的喜悦。
云昭轻轻地笑了出来,手中马鞭轻轻敲了敲蒋旭。“大个子,闪开。没事!”
随着老翁的喊叫声,半人高的青纱帐之中,探出了更多的脑袋,远处的茅草房中,一个个的人影闪身而出,老妇丢下了手中的柳长,小童跃下了牛背,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一个点上,那就是在道路之上正缓缓前行的云昭。
欢呼声忽然浪嘲一般响了起来,从田间地头,从乡野小道,从村落里,人群飞奔着向大道聚来。
亲卫们更加紧张起来,两队人马从队伍之中奔出,沿着道路两侧迅速建立起一道分隔线。
片刻之间,道路两边已是聚集起了无数的百姓,而更远处,还有人影在向这边靠拢。“都督,人太多了,我们赶紧走!”亲卫统领吴凡略显紧张,低声道。
“这是我的子民,我们的基石,如果我连他们也需要害怕,那算什么!”云昭瞪了他一眼,小声训斥道。
人群停在道路的两边,老翁领头,跪伏在地上。
“大将军安好!”
“大将军战无不胜!”
“大将军公候万代!”
众人祝福问安之声乱七八糟地响起,杂乱但却透着真诚,发自内心的呼唤使这些喊声显得无比自然,虽然乱,但却是他们真心的呼唤。
云昭微笑着向他们挥舞着手臂。
“大家辛苦了!”他张开喉咙,大声道。“日子还过得去么?”
一句简单的回应,却使跪伏着的人群更加激动,老翁激动得老泪纵横,哽咽着道:“托大将军洪福,吃得饱了,穿得暖了,今年眼看着就又是一个丰收年了。”
“好,很好!”云昭点头道:“大家都起来吧,回去吧,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瞧瞧,大家跪在田里,将上好的庄稼也弄烂了,你们不心疼,我还心疼呢!这可都是粮食哩!”
一句话让卫昭周围的亲卫都笑了起来,老翁也在笑,笑中却仍在流着泪。
“大将军万岁!”道路边上,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一片安静之中,显得格外突出,云昭抬眼看去,却是先前那个骑在牛背之上吹着横笛的孩子,手里仍然握着横笛,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云昭,敬畏之中带着好奇。
云昭笑着摧马过去,弯下腰来,一伸手,已将这个最多七八岁的孩子抱了起来,放在大黑马的马脖子上,笑道:“万岁可不能乱叫,只有皇帝才能被称为万岁的。小家伙,你懂么?”
孩子眨巴着眼睛,脸上虽然有些惊惧,却并不显得特别害怕,在万众瞩目之中,他大声道:“可是我听妈妈平日里都是这么说的。村里叔叔伯伯们也这么说,大家都愿意大将军活一万岁,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会更好过了!”
云昭大笑起来,“千年王八万年龟,我要活一万年,那可成什么了!”
风趣的回答让周围哄笑一片。笑声之中,云昭却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小孩子竟然是个女孩。只是作了男娃娃装扮,如果不是此刻距离近,还真是没瞧出来。
“你是个女娃?”云昭惊奇地道。
孩子用力点点头,“嗯,妈妈说家里没男人了,要我像个男娃娃那样勇敢,将来能成家立业。”
云昭心里一沉,“你爹爹呢?”
女孩低下头来。眼眶里泪水滴溜溜转着,“爹爹打蒙狗子死了。没爹爹了!”
“你再没有兄弟姐妹了么?”看着女孩泫然欲泣,云昭心里有些难过。
“还有一个哥哥,也当兵去了,大半年没有消息了,村里叔叔伯伯们都说,肯定也死了。我常听见妈妈夜里哭!我也哭!”
云昭转头看向身边的吴凡,低声问道:“独丁不抽。这孩子家只有一个男子了。怎么也被征兵了?”
吴凡摇摇头,“都督,属下不知,这得回去问郭长兴大人,不过这种事情是常有的。”
云昭眉头微微皱起,转过身来,柔声问道:“你家没男人了。田地怎么办?”
“村子里建了互助组,帮着他们家种田!”离云昭最近的老翁听得真切。赶紧道:“大将军放心,县里的大人们对她家这种情况都很照顾。免了她们家所有的赋税,听说如果她兄长当不幸了,还会有功勋田赏下来呢!村子里也有照顾,断不会让她家受委屈的。”
云昭微微点头,“这样做很好,不要让英雄们流血牺牲了,英魂在九泉之下仍不得安宁。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珠儿!”
“你哥哥叫什么名字?”
“我哥哥叫兰昆!”
云昭看向路边的老仇,“像珠儿家这种情况,你们村子里还有吗?”
老仇连连摇头,“没有了,没有了!”
云昭双手托起珠儿,将他递给老翁,“你们要好生照顾她一家,明白么?”
“大将军放心,村子里一定会妥善照顾的,谢谢大将军的体恤!”
云昭摇摇头,拨转马头,对吴凡道:“我们走吧!”
马队在人群的夹道欢呼之下,缓缓向兴灵方向走去。
“吴凡,回去之后好好查一查,看看那个兰昆在那支部队,是不是还活着,如果还活着,调回兴灵来。”云昭道。
“是,将军,回去之后我马上办!”吴凡低声道。
有了这一段插曲,云昭的心里有了一层阴影,窥一管而知全豹,珠儿一家这种情况只怕为数不少,必须得好好地查一查,眼下自己的政权已走上正轨,必须要为更远的事情作好考虑,而不能只顾眼前了。
军事之外,尽快地恢复民生亦是当务之急,民生是根本,有了富庶的百姓,稳定的经济来源,才会有人丁的增加,相应的,赋税,兵源也才有根本的保证,这才是强国之本。像四皇子李逍能在南方以三州之力抗衡李鉴,便是得力于南方的富庶。而北方,一向以贫脊著称,一个贫脊的政权是无法制霸天下的。就如同蒙元一般,一战伤筋动骨之后,再想恢复元气,可不是三两年不能完成的事情。
兴灵城外十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接云昭归来的彩门早已搭好,高一功,郭长兴等留守高官率领着兴灵的官员们守候在此,云昭加官进爵,意味着水涨船高,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进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一骑自远方而来,那是报告云昭一行人行程的哨骑。
“大人!”哨骑在彩门前翻身下马,向众人行了一礼。
“大人距此还有多远?”高一功急声问道。
“回大人,还有二十里。”
“快了,快了!”高一功伸手招来身边一人,“各类鼓乐都准备好了么?”
“高大人,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很好,到时候打起精神来。”
“放心吧,大人,大家伙都从心眼里高兴,都憋着一股劲呢!”
哨骑禀报完毕,却没有马上离去,而是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高一功奇怪地问道。
“大人,都督有些不高兴!”哨骑走近两步,低声道:“职下听都督的亲卫们说了一件事!”压低声音,将珠儿一家之事说了一遍,高一功的脸顿时黑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更名
有了这么一档子事插在中间,高一功与郭长兴两人心里头都是沉甸甸的,见着云昭,虽然强撑着笑脸,但不免心中惴惴。云昭倒是没事人一般,笑吟吟地与众人见面,挨个都夸了一番,确实,云昭离去良久,整个兴灵,甚至整个益州,不仅井然有序,而且会让人生出一种太平盛世的感觉,这不得不说,是这里所有官员的功劳,以一州之支,支撑着十数大军的消耗,而没有激起任何的民变,反而让民众对政权的信赖,依靠感越来越大,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
益州各府县的主官全都集中到了兴灵,云昭比较熟悉的榆林知县潘仁智,是云昭自安庆穿起巴颜喀拉山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原益州官员,当时的云昭初入益州,榆林是他的第一站,可以说,当时的潘仁智的合作还是给了云昭很大的便利。
“老潘,好久不见,精神头儿见长啊!”云昭大笑着握着潘仁智的手,一阵乱摇。
潘仁智笑道:“益州在都督治下,日渐兴旺,连榆林那种偏远的穷县如今也是乌鸡变凤凰了。榆林十万百姓无不感激都督啊!”
“老潘你太客气了,要说榆林能有现在成就,那可是你的功劳,自从离开榆林,我可是一次也没有回去过,你可不要往我脸上贴金了。”
“没有都督的明政,何来榆林发展?”潘仁智笑道。“我在榆林十数年,可榆林却在这几年间飞速发展,这个中原因,任是谁也能想明白。”
“好了,我们也别互捧了,这一次你到了兴灵,就别回去了,把你的家人都接来吧!”云昭拍拍他的肩。向他笑了笑。径自转过身,看向潘仁智身侧的赵旭。
“赵大人,别来无恙?”
高阳县令赵旭,实际上负责着整个西部四县的实际管理工作,云昭的腾飞,便是自西部四县而始,赵旭的能力让云昭十分欣赏。
“都督安好?”
云昭微笑道:“好好准备一下。有更重要的任务给你。”
云昭声音不大,但周围的人都听得极为清楚。看着潘仁智与赵旭的眼神便极其羡慕。征北都督府草创,正是众多官员向上一步的机会,云昭如是说,便等于已经将这两人纳入其中,升官那是板上钉钉了。这二人都是跟随云昭最早的益州官员,众人虽然羡慕,可也没什么话说。
“都督。广昌县令王宾拜见都督!”
“广昌守备韩啸拜见都督!”
看着王宾和韩啸,云昭点点头。“王大人广昌管得好,矿山出矿日益增多。广昌的各类冶练技术日渐见高,兵器作坊产量,质量一天比一天好,这是王大人功劳!”
“多谢都督夸奖!”王宾高兴得脸上发光,“为都督效劳,是卑职的荣幸!”
“韩将军,当年可是面对蒙人数千骑兵面不改色心不跳,率军稳守广昌不退缩的勇悍之人啊!这几年卫护广昌,辛苦了!”
“多谢都督!”
高一功走了上来,“都督,府内已经设下接风宴,请都督回府之后,再与官员们详谈吧!”
云昭点点头,“也好,这一路行来,我也有些乏了,回去,休整一下,再与众人见面,征北都督府草创,我有很多想法,要与众人商议,这一次人来得齐,可谓群英荟萃,正好为我查漏补缺。走吧!”翻身骑上乌云踏雪,蹄声得得,奔向兴灵城内。
兴灵府城,原先的云麾将军府已经粉萁一新,两尊人余高的石狮子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地立于府门前,朱红色的大门之上,数排金黄色的卯钉闪闪发亮,门楣之上,征北都督府五个大字龙飞凤舞。
翻身下马,站在门前,云昭端详着征北都督府的匾牌,良久,突地回过头来,“新的开始,新的起点,让我们从零开始吧!”言毕,亦不管众人尚在咀嚼着这几句话里的含义,已是大步迈进门去。
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从零开始!身后的官员们品味着这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反应快的大都脸露喜色,反应慢一些的却是一脸迷糊。
三天之后,在外的武将,除了尚远在千里之外的王强,李富贵,姚长坤,全部回到了兴灵,便连新近投效的石敢当亦在此列,宽敞的官厅之内,左右各两排座椅从云昭的大案两侧一直排到门口。
此时,太阳才刚刚从地平线上跃起,但在大厅之内,文臣武将已是齐聚一堂,安庆边军的官员们难得有机会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