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神州-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途中,车知勉也许是内疚,也许是什么别的原因,在街边商贩上买了不少东西,从食物到玩物,一应俱全,等回到钱府的时候已经是满载而归了。
“冷牙奉召前来请见殿下!”冷牙平静的话语从门缝中传了进来。
我将最后几个字写完才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淡淡的说道:“进来!”
虚掩的大门马上就被推开,长像普通的冷牙出现在屋中。
我拿起自己刚才写下的任务和意见,并抽出一面令牌,让瑶红交给冷牙,然后说道:“这次任务很紧急,本王在意见中已经将可用的人手写了出来,到时你直接调用即可。记住,最好将此事弄的轰轰烈烈,不要给本王丢脸!”
冷牙平静的应是之后,就道:“属下这就去准备!”
我点点头:“去吧!”
冷牙离开之后,我才对走进来的菊说道:“江州失守后,如今摩尼教已经可以窥视我方重地。鄂州那边本王让墨地放了两万人,相信不会有多大问题,两淮这里,李全杨妙真也可以应付。只是本王另外有个想法,让丁善成的舰队和建康舰队锻炼一下,你看如何?”
菊看着我:“殿下拿主意即可,属下没意见!”
我笑了笑:“不用这么严肃,轻松点。本王的命令已经写好,你拿去给尚懿,让他做个计划出来,并让丁善成也参加这个计划的制定。”
菊接过命令就让人送去给尚懿,然后问道:“殿下,我们是不是新年当天入建康新城?”
“不错,难道你有问题?”
“这到没有,只是有些东西属下想提前运到皇宫去,不知殿下觉得如何?”
“行,你尽快办理吧!最近念雪一直没什么时间,这些事情你和竹就费点心吧!”
“属下一定会做好的!”
“那就好,对了,彩云说最近要对付金人那个东莒公燕宁,按照此人的动向,估计彩云就会在这几天动手,你留意一下。真是的,要新年了,反到闹腾的热闹起来,真是的!”
“看来殿下今年是过不成安心年了!”
“本王还以为最近你忙出毛病来了,会这么说就表示你没病,走吧,和本王去姿儿那里看看!也许她有什么要我帮忙也说不定!”
菊不以为然的摇摇头:“殿下,你要走,也该换件衣服去,这身衣服似乎太隆重了些!”
我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哑然失笑:“那好,先回去,竹应该也在等本王了!”说完,我就离开这里。
山东东平府的城守府中,严平正心神不宁的拿捏着一个砚台,似乎有什么难题难于决断。
严平本是山东一豪族,当初同李全一样,也是借着红袄军起义之机,拉起一支队伍抗金,后趁金人败于蒙古,攻占了山东重镇东平府,成了一方之霸。被金人将他和楚州李全,益都张林并列为山东三寇之一,是欲除之而后快之人。
当初为了获得一个名分,他也同李全张林一样,接受了宋朝朝廷的名义封赏,成为山东西路招讨使。当时被封赏的时候,他还高兴了一阵,后来他就发现宋朝的这个封赏根本就是一个空头名义,除了叫自己替宋朝卖命抵挡金人外,其余什么好处都没有,连自己要求的军饷粮草,宋朝都不给。
了解这个事实之后,他对宋朝朝廷也就淡了心,不再听从其命令,甚至还将派来传令之人赶走。宋朝朝廷根本也管不了他,所以只好听之任之,让他逍遥快活。而这个时候,因为蒙古的大军压境,金人将兵力收缩抵抗蒙古,根本无力去管这些‘义军’。这也给了严平他们发展的良机,严平没有同李全一样,试图侵占接近蒙古大军的州府,反到不断蚕食东平府周边的县村,还吞并了好几伙中等规模的义军,将自己的势力扩张了一大块。
当李全被蒙古人打的大败之后,他又主动去联系蒙古人,接受了当时蒙古人的统帅木华黎的招降,成了蒙古人一个副都元帅,暗地里出力帮蒙古人将金人击败。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保全了自己的领地。本来木华黎击败完颜成和尚后,给了他一道命令,让他说服益都的张林归顺蒙古。可是没等他去完成这个任务,木华黎突然被金人给暗杀,接着蒙古大军又撤走,金人的大军逼了过来。
此时自己又接到宋朝那个淮王的安抚信,告诉他,只要他肯诚心归顺,他以前的作为就可以既往不咎,而且保证他的领地利益。虽然这个淮王在义军中威信很高,但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他并不敢轻信宋朝,一边敷衍,一边观察情况。
说来也怪,金人的大军来后,他亮出自己是宋朝官员的旗号后,金人还真没攻击他,越过他的势力而去,这个结果让他既高兴又担心,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但总算知道自己的这个招讨使还是有些作用的。
不久之后,他又接到那个淮王的信,说要他秘密帮助一支叫什么‘飞凤军’的义军,还说让自己听从这支义军的指挥,并许诺只要他能做到,将来官位金银都不会少他的。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飞凤军’这支义军,所以他当时并没有很热心,只是派人去查探飞凤军的情况。开始,并没有打听到自己这边有什么飞凤军,后来还是飞凤军的人马自己找上门来,亮明旗号,自己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支五千人的小队伍,在山东这个地方,这样规模的义军多的是。
这样的队伍却要自己听命于他,严平当时只认为这是那个淮王想试探他的手段。口头上答应那个‘飞凤军’来人的要求后,实际上自己根本没将他们放在心上,还让这支部队带头人来见自己。当时那个‘飞凤军’使者听到自己的要求后,什么也没说的就离开,以后也没再听到这支部队的消息。
十多天过去后,自己本来已经不太将这件事情放到心上,可是昨天却接到金国东莒公燕宁的来信,让他帮助金国剿灭‘飞凤军’。
东莒公燕宁,严平早就认识,原本和他一样,也是地方上一个实权人物,只是他当初选择自己拉山头,而燕宁却投靠了金人。两人说起来,还有些私交,虽然燕宁对别的义军毫不留情,但是对他总算还过的去,没什么过节,有时自己还偷偷的帮助一下他,换取两边的相安无事。
如果是别的义军,严平不会这么难下决断,只是这次对付的是‘飞凤军’,自己不知这支义军到底和那位淮王是什么关系,如果万一弄错,那么……
咚!
严平狠狠的将砚台放到桌上,叫人将自己的二弟严西叫来。二弟一向足智多谋,想必会有个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不久之后,身材瘦高,满脸狠厉之色的严西就走了进来,高声询问道:“大哥,有什么事情?”
严平先让自己的几个亲信把住门口,又亲自将门窗关严之后才转过身对严西说道:“此事关乎不小,切记不可外传。”
大哥的动作,已经让严西明白过来,小心的问道:“是不是关于那个淮王的?”
严平点点头:“是有点关系,不过现在是燕宁叫咱们帮他去对付‘飞凤军’,大哥有些拿不定心意,所以想请二弟出个主意!”
严西马上把握住大哥为难的地方,想了想:“那支‘飞凤军’极有可能是淮王用来监视我们的,虽然不成什么气候,但总归是个麻烦,借燕宁的手除去也好。我们大可答应下来,派出严五那队人去燕宁那里,到时见机行事就是,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偷偷救下‘飞凤军’残部,然后再送到淮王那边,相信这也是个大人情。”
严平听了,一时没有开口,望着桌上的砚台沉思起来。
南山凹只是山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丘陵,其得名是由于起伏的小丘陵在这里凹进去一块,刚好这里又是南边,所以大家就叫它为南山凹。平时这里一向少有人迹,但是今天却从丘陵间来了一大群人。
他们清一色的穿着红袄,领头的是一位身材修长,面目秀气的年轻人,此人正是李明全。他也是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红袄,左手拿着一面木盾,右手提着一把朴刀,穿着普通的布鞋,同山东这边随处可见的红袄军差不多。其余人的装束也同他一样,只是手中的兵器有少许不同而已,有不少还拿着弓弩。
这群人走到山凹的开口处前面,李明全就举手表示停。
后面一个人走了出来,对李明全问道:“李队长,就在这里吗?”
李明全点点头:“吩咐下去,就在这里就地取材,建立防御营垒!”
那个问话之人闻言看看周围的地形,提醒的说道:“李队长,这里地形比较宽阔,我们只有三千人,防范正面尚有不足,如何又能防范两边之敌?”
李明全神秘的说道:“此事你就不用管,反正本队长自有办法!”
虽然还有疑惑,但是服从的天性让他明白不该问的就不要问,点点头,回身就吩咐手下的士兵遵照命令,用木头和土石,建立一座防御的营垒。
“你是说那支‘飞凤军’在南山凹修建防御营垒?”听到侦察哨兵的报告后,燕宁不相信的再问一次。
侦察哨兵很快又将自己看到的情况重复一遍,还特别强调自己看到对手伐木立营的情况。
“你下去吧,继续侦察,随时将情况传回!”燕宁让侦察哨兵出去之后,就一个人消化这个消息。十天前,自己接到开封的一道密令,让自己务必消灭一支叫‘飞凤军’的乱民,还给自己许诺,事成之后一定重赏,并且还加封了自己的官位,弄的非常隆重。
自己接到命令后,初以为是个很棘手的事情,可是这几天打探回来的情报显示,对方不过是支五千人的小队伍,根本不成气候。自己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更何况自己以前和蒙古人有过勾搭,本来还担心开封会因为这个来对付自己。可是如今却来了这么个任务,正好趁这个机会像开封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糊弄过去以前的事情。
燕宁是一个很小心的人,虽然认为这次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还是通知了和自己有来往的严平,让他也出兵帮助自己。这些事情他们以前没少做,所以他有信心严平会答应的。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支‘飞凤军’让严平费尽了心思,不然,他也许会怀疑开封这次命令会不会是坑他。
可惜,他这个时候不会知道这些。
来回走了几步之后,燕宁冷笑道:“这帮义军竟然如此愚蠢,本公原来还担心他们和本公捉迷藏,没想到他们自己跑出来和本公硬干,这次就让你们知道本公的厉害。王参将!”
“末将在!”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站出来。
“本公命令你率领五千骑兵,给于这帮乱民以雷霆之击。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这个王参将接令后大步离开。
“你们也去准备吧,本公亲为中军。”
“是!”
当军帐中的属下将领都出去后,燕宁问身边一个师爷模样的文人道:“严平那边有消息没有?”
这个师爷摇摇头:“还没有,小人觉得这个事情有些奇怪,公爷是不是再看看?”
燕宁冷笑着道:“本公骑兵纵横山东,岂会害怕区区乱民?严平帮不帮忙都无关紧要,反正本公也不放心这个家伙,难保他来后会不会算计本公,此事就这样定了。”说完,不再管这个师爷,径直离去。
当那位王参将带着五千骑兵来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