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殖民美利坚 >

第9章

殖民美利坚-第9章

小说: 殖民美利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晋见,而是死神的亲吻。克伦威尔对伯爵的头衔已经没有兴趣了,他感兴趣的是国王的脑袋。  克伦威尔:他们有呼吸的自由  革命是自由的儿女,却是专制的父母。  国王被砍掉脑袋后,用暴力建立起来的政权只能用暴力来维持,克伦威尔先生用他一生的奋斗经历为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历史的大变局注定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的英国革命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局: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革命推翻了一个旧体制,却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新体制。  护国主克伦威尔成为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国王”,掌握了兵权的克伦威尔形成了新的独裁,议会于1653年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死后,被解散的议会与逃亡在荷兰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达成了协议,落难国王的儿子答应恢复议会传统的权力,给英国带来秩序和稳定。  于是,查理二世回到了英国,这一年是1660年。  克伦威尔专政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格兰建立了共和国,国家行政大权临时由克伦威尔任主席的国务会议掌握。但是,效忠国王的势力并没有消失,就在克伦威尔以“叛国罪”的名义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后,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苏格兰议会就宣布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  克伦威尔先生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在消灭了爱尔兰王党分子的威胁之后,迅速移师苏格兰,不久就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消灭了苏格兰军队,查理二世逃往法国。克伦威尔占领了整个苏格兰,从此,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1653年,内战以保皇派被彻底粉碎而告终。  虽然国王的幽灵被驱散了,但是议会没高兴多久,就发现它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  在多年的战争中,军队逐渐成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它对坐在那里对它指手画脚的议会十分反感。军队的暴力是它的权力的基础,军队想自己制定税则收税,以使自己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军队发现议会成了它的绊脚石。  可怜的议会经过多次清洗,早已成为“残缺议会”。但是作为军队利益化身的克伦威尔还是不放过这个倒霉的机构,终于,议会遭到了新一轮洗劫。  面对不合作的议会,克伦威尔派兵守在议会门口,将一百四十多个长老派议员赶出议会。经过这次洗牌,议会仅仅剩下了大约九十名议员,以后又减少到五六十人,于是,“残缺议会”有了一个新名称:“臀部议会”,历史上称之为“残余议会”。但是,就连这个议会也不肯与克伦威尔合作。  1653年4月,克伦威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亲自率兵入院解散议会。他对议员们说:“离开,我说,让我们来把你们的事儿都了了。以上帝的名义,走吧!”当可怜议员们派人向克伦威尔要求“自由”时,克伦威尔带着讥讽的声调说:“他们有呼吸的自由!”  议会发现,他们打倒了国王,却又要面对一个比国王更难对付的对手,因为,新的游戏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且,他们手中已经没有可以对抗这个对手的王牌了,饱经战乱的人民对这场政治游戏已经没有兴趣了。  议会曾经是国王难以对付的敌人,但是在手握重兵、大权独揽的克伦威尔先生面前去无计可施,只好遵命解散。  克伦威尔很快就比查理一世走得更远。  1653年12月16日,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职仪式在伦敦市政厅举行,市政厅里挤  满了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克伦威尔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显得踌躇满志,神态庄严。  伦敦市长宣布:奥列弗&;#8226;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然后,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起身一一接受。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政府约法》,宣布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  在士兵的欢呼声中,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位无冕之王维持统治的唯一支柱是军队,作为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曾经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没有发挥作用。  不过,克伦威尔先生始终坚持拒绝加冕称王,因为他的军队反对他称王,而议会则希望他成为新的国王,好从英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中找到办法去约束这位新国王。克伦威尔先生还想以此举来表明他并不想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只不过是想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克伦威尔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及外交等大权。这5年是他人生最后最风光的日子,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国务委员会的四十一名委员全部是他的亲信,为保持稳定,克伦威尔干脆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各由一位少将担任行政长官。  在消灭了国王的英吉利共和国里,憎恨国王专制暴政英国人民突然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专制独裁的清教徒掌权的国家里。  一位英国历史研究者指出:“自从国王查理被处死之后,奥利弗&;#8226;克伦威尔统治了英格兰。他自封为‘护国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许多事情都变了。克伦威尔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清教徒一样生活。以下是他曾经做过的一些事。  “克伦威尔关闭了所有的酒吧和剧院。他禁止所有的体育运动。但或许他干的最坏的事情是禁止人们欢庆圣诞节,他甚至派兵去老百姓家里搜走所有的圣诞礼物和圣诞食品。  “清教徒的英格兰的生活变得非常单调乏味。”  不过,凭心而论,在克伦威尔统治的五年里,英格兰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严厉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克伦威尔还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在英格兰定居,并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  但是,克伦威尔最没有争议的功绩还是在海洋方面。  随着克伦威尔以铁腕平息了国内的种种乱象,他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大海,他颁布了《航海条例》,挑起了与荷兰的海上战争,这就是第一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使英国重返大洋,英国从此迈上了成为海上霸权的道路。  这场为时两年的海战虽以平局结束,但后果却对英国有利,以海上抢劫发家的英国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虏获了1700多条荷兰商船,使英国的远洋船队得以扩充。战争结束之后,英国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地驶往整个世界。全球航运贸易由此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克伦威尔时代开始,英国海军成了一支组织得力、强有力的海上力量,从而为英国海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51——1660年间,英国海军增加了200艘军舰,海上巡逻范围甚至扩大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  1658年,独裁者克伦威尔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对于他的评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虽然克伦威尔是一名独裁者,但是他统治英国的结果却为英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了君主制,但是英格兰再也不是过去的英格兰了。  克伦威尔刚一咽气,他创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就出现了乱象。  克伦威尔于临死前指定他的儿子理查德为“护国公”二世,但是他的儿子实在不是一个治国之才,桀骜不驯的军中将领没人买他的账,不久就被迫退位,国家政权落到了你争我斗的高级军官手中。于是,失去了强人统治的英吉利共和国很快陷入混乱之中。  一位目击者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了克伦威尔的葬礼:“目睹了护国公隆重的出殡葬礼……但是,它是我曾见到过的最欢乐的出殡队伍,因为除了狗叫之外,没有一个人哭泣;兵士们发出野蛮的怪叫声离去,他们一边在街上走一边还喝酒抽烟”。  军队和议会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想起了流亡在法国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而这位查理也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好时机,他发布了《布列达宣言》,宣布除了“弑君犯”之外,其他乱党一概不予追究,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并允诺恢复议会的传统权力,给英国带来秩序和稳定。  于是,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8226;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在举国一致的拥护下,查理于1660年重登大宝,这就是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可怜的理查德只得流亡法国,将他父亲的尸体留给保王党人去肆意糟蹋。  活了11年的英吉利共和国就这样走进了历史。  王室复辟  王室复辟后,接下来的英格兰历史有拍恐怖片的感觉。  克伦威尔先生和前议长布雷德肖先生被宣布为“弑君犯”,他们已经腐烂了的尸体被从坟墓里挖出来吊上绞架示众,然后再被砍头,尸体就地草草掩埋,伟大的护国公从此和前国王查理一世一样身首分离。  王党分子饶有兴趣地对这两具发臭的腐尸进行了这样一番折腾,最后把克伦威尔的脑袋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结束了这场荒诞恐怖的表演。  革命的高潮过去之后,可能是进出议会的高贵的议员们觉得堂堂议会大厦,挂着这样一个骷髅头实在有点晦气和恶心,就决定将它取下来,反正没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于是克伦威尔先生的头颅就流落民间,成了私人的收藏,被满脑子生意经的英国人拿去当古董辗转贩卖。直到三百年后的1960年,克伦威尔的头颅才被他的母校剑桥大学苏塞克斯学院安葬在该院教堂旁边。  不过,不管保王党人怎么折腾,也不能把克伦威尔先生怎么样,反正他已经死了。  但是,对那些还活着的、在判决书上签字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幸运了,他们其中的9个人被砍了头,15个人见势不妙,流亡到了国外。这种报复并不能掩盖君主专制在英格兰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也充分认识地到了这一点,他并不想同议会抗衡。  反攻倒算一结束,查理二世就急于报恩,由于他在流亡期间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因此他不顾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来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惟一立足点,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  不过,查理二世与议会的和解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他的宣言没有规定谁拥有最高权力,究竟是国王还是议会?于是,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在查理二世的短暂执政后又一次开始了。这一次的主角是查理二世的继承人,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  1685年,一生充满不幸的查理二世离开了人世,他早年丧父,中年颠沛流离,晚年没有合法子女,临死前在中风的痛苦中挣扎数日才获得了最后的解脱。  唯一可能会使他高兴的是,经过他的努力,他的弟弟终于登上了王位。不过,詹姆士二世在王位上没坐几年,就被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赶下了台,而当初正是这位威廉帮助詹姆士二世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