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美利坚-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币说木ㄉ袷诘慕烫酰馐撬簧凶蠲魅返男拍睢! ∫院蟮睦分っ鳎约汗钡墓勰罡冻隽松拇邸! 》吲牟槔硪皇澜馍⒘艘榛幔孕邢蛏倘苏魇招滤埃蛳缟鹎恐菩源睿且榛岱炊耘砂抵谢疃斓济裰诘目咕杩顾啊S谑峭跞ê兔袢ㄖ涞淖罴ち业慕狭浚谟⒐分杏忠淮慰忌涎荨2槔硪皇啦恍页晌獬〗狭恐械牡闹鹘恰! �1628年,在对抗中处于下风的、财政枯竭的查理一世不得不再次召开议会。 鉴于查理此前的作为,所以这次议会一召开,就递交给国王一份《权利请愿书》,表示:愿意为国王筹集军费,但是这必须以国王承认议会的传统权力为前提。 《权利请愿书》重申《大宪章》原则,要求国王不经法律审判不得关押臣民,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开征新税,任何人未被法庭判决有罪,国王不得剥夺他们的财产。 议会开出了35万英镑的价码,换取国王批准《权利请愿书》。债台高筑、急需用钱的查理一世接受了这份《权利请愿书》。 但是,到了第二年,国王可能觉得这个价码太低,他开始反悔了。国王和议会的冲突一下变得白热化,议会当即号召民众不要再向国王交税。查理一世觉得向议会这只铁公鸡要钱越来越困难,作为回应,他派传令兵强行解散议会。 在匆忙之中,下院议员们的应对之策是将会议厅大门反锁,把议长按在座位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指出:任何企图改变国家的宗教信仰或不经过议会同意擅自征税的人,都是国家的敌人,应该被全民族所打倒。然后,议会就被查理一世解散。 议会在英格兰已经召开了三个多世纪,却在查理一世时期被解散了。当时英格兰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有组织的警察队伍,由自由民组成的民警和民军是国家可以依靠的唯一强制性力量。 传统上,国王的统治要依靠臣民的忠诚和议会的配合来进行。 现在,议会被解散了,可怜的查理只好强打精神亲自出马,乾纲独断,依靠专制王权统治英格兰。 当然,没有了议会对坚持君权神授的查理来说并非没有一点好处,他现在可以想方设法地增加税收、制造各种收取罚金的借口,他还将各种有利可图的贸易加以垄断,然后靠出卖专利权来发财,这在和平时期对于应付王室开支是足够了。 历史上将这十一年的统治称为“残酷统治”时期,高额的税负和宗教迫害使国内老百姓怨声载道。 不过,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里,英格兰人并没有忘记几个世纪以来的那条规则,那就是:“王在法下”。 就在无议会期间,英国发生了一件著名的诉讼案,从而带来了一个宪政问题,即“王在法下”的问题。 1635年,查理一世在全国开征了一种新税“船税”。对于这种没有经过议会批准就开征的新税,一位叫约翰&;#8226;汉普顿乡绅依据《大宪章》率先提出拒付船税,这一举动引起了全英格兰的关注。 案件被提交到财务署进行审理,汉普顿的辩护律师宣称:“为保障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王的特权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到法律的限制”。真是时势造英雄,一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汉普顿先生成了一个反对国王专权的英雄。 反对王权的本质是反对专制,这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须的政治基础。后来的历史证明,英国人只花了很少的学费就学到了这一点,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少。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口袋里没几个钱的查理不幸卷入了一场战争。 本来,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查理很有可能像他那走运的父亲一样,把危机转嫁给他的继承者,自己得以善终。不过,这也怨不得别人,因为这场战争是查理自己不明智地挑起来的,他因为宗教问题使自己和苏格兰陷入了一场宗教战争。 1639年,穷困潦倒的查理打不下去了,他被迫向苏格兰求和,双方暂时停战。不过,这并不符合我们这位高傲的国王的性格,以及他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他要继续打下去。 事态的发展证明,这最终导致了他被砍了头。 1640年,完全靠强制手段搜刮钱财的查理走投无路了。 为了迫使苏格兰人服从自己的意志,他要继续打下去,但是这位倒霉的国王去哪里弄到足够的钱再启战端呢?走投无路的查理一世被迫饮鸩止渴,召开被解散11年的议会,讨论征税筹集军费的问题。 结果,议会刚一召开就要求国王取消近年来的暴政,否则议会拒绝讨论征税问题。查理让愤怒驾驭了自己的理智,他又一次解散了议会。这届议会被称为“短期议会”,因为它只存在了三个星期。 不过,危机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与苏格兰的战争继续进行。不名一文的查理再也掏不出钱来支撑这场战争,他的军队面临兵变,而不甘罢休的苏格兰人也在一边虎视眈眈地等着他支付战争赔偿。不幸的查理甚至借不到一个便士。 绝望的查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他被迫宣布重新选举议会,在这一年的11月议会再一次召开了,这次议会存在了近20年,被称为“长期议会”,被后人视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不过,这届议会并没有买查理的帐,议会召开后立即对查理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清算。议会首先迫使查理逮捕了他的得力助手斯特拉福德伯爵和劳德大主教,然后又以叛国罪判处斯特拉福德伯爵死刑。 1641年5月12日,斯特拉福德伯爵在愤怒的20万名伦敦市民的围观之下被砍掉了脑袋,这是在即将到来的内战中被砍掉的第一颗脑袋,斯特拉福德伯爵成了这场内战中第一个不幸的牺牲品,查理一世的统治就这样开始落下帷幕。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重申一切税收都必须经过议会批准,并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以及国王无权解散议会。 虽然查理一世作出了这么多让步,但是议会里面的一部分希望对王权作进一步限制,1641年11月,议会通过了这些议员提交的《大抗议书》。查理一世决心不再让步,他要用武力捍卫国王的尊严。 每一个去伦敦的外国游客都会对这里众多的古老建筑和传统仪式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这些传统仪式后面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所在地,每年英国国王(女王)去议会去致词时都要举行一个独特的仪式,至今已经延续了300多年。 当英王来到上院后,派遣一名手持黑杖的信使去这座大厦另一端的下院会场,通知下院的议员到上院听取英王的讲话。但是当信使走到下院附近时,下院的警卫立即锁上大门,不让信使进入,这时信使用黑杖在下院大门的铜环上连敲三下,要求进门。 在下院议长表示同意后,警卫打开大门让信使进来。信使进入下院后向议长深深鞠躬,传达英王旨意。然后,议长起身带领下院议员鱼贯走入上院。 这一犹如演戏般的、使不明就里的人感到可笑的仪式起源于1642年英国历史上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它使国王与议会的冲突达到了顶点。 1642年1月,查理一世亲自出马,带着他的手下闯进下院,以叛国罪的罪名要抓捕与他对抗的5名反对派议员领袖。但议长针锋相对,慷慨陈词,说他只听从议会的指令,断然拒绝交出这5名议员。查理一世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离开下院。议员们在议会会场高喊:“特权!”、“特权!”,以抗议查理一世的粗暴行为。 此后,为纪念这次胜利,下院的这一仪式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不过现在已完全变成一种仪式。 然后,不甘失败的国王前往伦敦,准备搜捕这五名议员。但是令查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伦敦市民自动地武装起来保护这些议员。查理一世发现他在首都已经失去了支持,就离开伦敦撤向北方。内战从此拉开了序幕。 内战 武装冲突在1642年的8月22日终于到来。这一天查理在诺丁汉升起了王旗,他坚定地指称议会造反,背叛了国王,必须予以讨伐。于是,持续6年的英国内战爆发了。 战争之初,国王的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久之后,便遇到了来自奥利弗&;#8226;克伦威尔所率领的“新模范军”的有力抵抗。与此同时,“自由”成为议会阵营号召民众的口号,议会的军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国王的支持者几乎都是英国国教的坚定拥护者,而议会的支持者则主要是清教徒。这场战争几乎是一场宗教战争,但是,战争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宗教,而是国家主权由谁来控制的问题,是国王还是议会?随着战事的发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荒原两次打败王军,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吃了败仗的查理一世上天无门,只好向参战的苏格兰军队寻求庇护。 不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17世纪中叶发生在英格兰的那场史无前例的砍头运动,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实在难以找到可以让我们拍手称快的地方。因为,在这场运动前后,大约有20多万人被夺去了生命,而当时全国人口总共只有450万。 当倒霉的、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来的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这个来自民间的枭雄,以及他的充满革命热情的军队打得落荒而逃之后,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1646年,英国议会与苏格兰议会经长期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一笔交易,英格兰以40万英镑的价码,从苏格兰人手中得到了吃了败仗的查理一世。国王成了这场交易的牺牲品,缺乏幽默感的国王只得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被卖出和买进的。” 在内战中壮大起来的军队逐渐在国家的政治角力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克伦威尔先生的威望和权势也随着他在内战中的节节胜利如日中天。对英国人民和国王来说,这决不是什么好兆头。 当下院提出审判国王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受军队和民众影响的下院干脆通过了一项决议,宣称“人民是一切公正权力的源泉,人民选举的代表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下院宣布或 制定的任何法案都具有法律效力,所有人都不得违背,即使这些法案没有得到国王或上院的批准。”从而架空了上院,为审判国王铺平了道路。 当时,工商阶层要求处死查理一世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这个国王除了会刮地皮收税之外,别的什么也不会;被压迫的平民阶层也要求处死查理一世,他们有的是愤怒的民意;王室穷得叮当响,又刚刚吃了败仗,根本没有发言权。这对这个可怜的俘虏而言是不公道的,而不久前,他还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尊贵的国王。 不过,克伦威尔先生和下院议长布雷德肖先生需要的并不是公正的审判,而是要尽快地砍下这个家伙的脑袋,否则他们的安全和利益就难以保障,况且,他们也需要砍下这颗脑袋以满足狂热和愤怒的民众对鲜血和杀戮的嗜求。 但是,将国王付诸审判的动议在议会中却迟迟不能通过,等得不耐烦了的军队决定亲自出马,1648年12月6日,军队在一个鲁莽大胆的军官普莱德上校的率领下,将议会中的长老派议员驱逐出议会,普莱德先生就下一个小学教师惩罚迟到的学生一样,他手里拿着一份名单,堵住议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