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风流-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临拿起酒壶,在两个碗里倒满了酒。孟飞龙将碗端起,向朱允文道:“说起来几年的恩恩怨怨,现在看都象是过眼的烟云,飞龙敬大师一碗素酒如何?”
两人把将碗中酒一齐饮尽,朱允文将酒碗放下,向身后吩咐道:“应能,研磨!”
由朱允文身后站起一个人来,福临认得是原来吴王的少师杨应能,想必是跟了二哥一起逃出来的。杨应能将磨研好,朱允文想也不想,提笔挥毫,一行行、一字字留在这个偏僻小镇的这面墙上。只见他写道:“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将诗做完,朱允文把笔一扔,对孟飞龙道:“走吧!”
正沉醉于诗中的孟飞龙似乎没有反应过来,随口道:“那里去?”
朱允文冷笑两声,道:“我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却没想到会落在故人之手,这都是苍天注定,我也就认了。”
福临握着孟飞龙的手紧了又紧,她的小手里全是汗水。
孟飞龙摇了摇头,道:“飞龙只是赶路之人,便有待客之心,也无待客之能,若以后我们有缘,再尽地主之谊吧。”
立在朱允文身后的杨应能惊道:“孟少侠,你……你放过我们吗?”
孟飞龙道:“飞龙一介草民,管不得朝廷之事,现在天色已转,大师后悔有期。”
反应过来的杨应能等人拉了朱允文就向外走,就连身后福临的呼唤都不管不顾了。他们来到店外,正要加快脚步,却发现朱允文立地当地,怎么也拉不动了。众人顺着朱允文呆痴地目光,望见店外一角立着一位白衣丽人,晴朗的天空下,那人长发飘舞,犹如仙子一般。那个丽人似乎知道有人在祈望着她,轻轻回头,好一张倾国顷城的容颜,便是一班出家人也都看得痴了。
无数的往事涌上心头,朱允文的双眼一由得生出一层水雾,他用衣袖将泪匆匆擦去,再去寻找那日思夜想的身影,那里早已空空如野,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一样。
全书终
后记:
我在起点写书,完全是出于偶然,即没有沽名钓誉的念头,也没有金山银山的渴望,只是一时的兴趣而已。在知道起点这个网站之前,我便是中国古代史的爱好者,许多历史书籍我都爱看,特别是那些正史之外的传说邪说什么的,更能吸引我的眼球,而且读完这些东西后还会有很多的联想,有时候联想接着联想会在我头脑中停留很长时间。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点击到了起点中文网,被上面那么多好看的书籍所吸引,当知道这些通俗的作品多是由业余作者所作时,我萌发了自己也写本书的念头。
由于对历史的爱好,我把第一次写作的体裁选择与历史相关,最初选择的历史背景有两个,一个是被称为‘明初第一疑案’的‘建文帝失踪案’,另外一个是有‘清初第一疑案’之称的‘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案’。这两个疑案,无论从现在受关注的程度,还是学者研究讨论的深度,孝庄下嫁案都要强于建文帝失踪案,开始的时候我也偏重于写孝庄下嫁案,但是在我看过大量网上转载的贴子与资料后,我犹豫了。犹豫不是因为怕写不下去,而是通过对网上资料的分析,我对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结论有了不同看法,确切地说,我不认可他们的观点,不管是所谓‘下嫁派’,还是‘反对派’(请大家原谅我的狂妄,至到现在,我仍旧认为我的看法更接近于事实,呵呵)。出了这种意外,书当然是写不下去了,因为我要花大量时间成熟我的观点,于是重心开始发生了偏移,也就有了《天赐风流》这本书的问世。
对于《天赐风流》这本书,不满意的地方太多,这里就不想细说了,我会将这些体会当作是我的一种收获,牢牢记在自己心里。我在这里想说的还是几句老话,感谢读者朋友们一年多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写作一本百拾万字的小说,水平高低、内容好坏先放在一边,其中的艰辛普通读者是很难体会到的,特别是这本书反应平平,即不能带来荣誉,更不能带来实惠,大量时间的消耗简直就等于一种浪费的时候。曾经家人的强烈反对让我一度几乎放弃了对它的更新,可是当我上来看到还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的承诺,我放不下自己努力,于是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终于把书完成了,虽然有些读者埋怨更新的太慢,但是我真的尽力了。
书写完了,我的心情也清松了很多,还有了更多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你们还能在起点见到我的身影,那一定还会是一个完整的‘我’,这是我永久的承诺。
谢谢大家!
叶启尘
2007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