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海魂 >

第320章

海魂-第320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得到第一特混舰队的强力支持,第一特混舰队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
    “第二批轰炸机大概在一点左右返航。”
    仍然是由郝东觉安排航空作战,“舰队在什么时候转向?”
    “一点半,另外,让飞行员抓紧时间休息。”
    谈仁皓对航空作战并不是很关心,这是郝东觉的强项。“侦察工作都安排下去了吗?”
    “都已经安排好了,还有三个参谋在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今天晚上就拿出详细的安排来,明天一早,我们就派出侦察机。”
    谈仁皓点了点头,然后就让郝东觉去忙了。按照他的估计,美国舰队大概在三日到五日之间出现,虽然在三日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谁能保证美国舰队不会来个出其不意?如果仅依靠海航与战略打击部队的侦察机的话,是不可能保证舰队安全的,因此谈仁皓更倚重于舰队的侦察机。
    在海图上看了一会,谈仁皓却一点都轻松不起来。第二特混舰队埋伏在他们的西北方向上,在阿拉马甘岛与古关岛之间的海峡待命。这里足够安全,附近有近十个海航的岸基战斗机中队,没有任何美军飞机可以飞到这里来。另外,海航在阿拉马甘岛上部署了数十架远程反潜巡逻机,除非美国的潜艇能一直在海面下憋着,不然可不可能杀过来。问题是,第二特混舰队的位置太靠后了一点。
    想到这些,谈仁皓就有点头大。雷少卿还是很保守,这一点从他选择第二特混舰队的待命海域就能看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如果第二特混舰队能够及时的收到消息,并且立即杀出来的话,那么获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想了一会,谈仁皓也不再多想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敌人身上,现在他们对美国舰队的情况了得得非常少,甚至连其规模都不清楚,就更难以掌握其具体的行踪了。在没有明确敌人的行踪之前,就不可能找到具体的应对办法。
    这时候,航母开始转向了,返航的轰炸机已经到了舰队上空,航母开始顶风航行,准备让轰炸机降落在甲板上。谈仁皓走到了舷窗旁,舰队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可问题是,能不能笑到最后呢?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七十三节 小角色的舞台
     更新时间:2008…5…20 13:55:28 本章字数:4384
    “艇长,半小时后就可以上浮了,要升起潜望镜吗?”
    “不用,有没有接触?”
    廖鸿鹏一边套上外套,一边走进了潜艇的指挥中心。
    “没有,海面上风浪很大,除了几头鲸鱼的求偶声之外,没有听到其他的异常响动。”
    听声员立即做了回答。与驱逐舰不一样,潜艇上没有安装声纳,只有听声器(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被动声纳,只是性能很落后而已)廖鸿鹏点了点头。“各部门都做好准备,上浮后,立即开始充电。这附近是美国海军巡逻机经常出没的地方,我们不能在海面上呆太久了!”
    命令立即下达了下去,潜艇里也立即热闹了起来。
    廖鸿鹏是在三个月之前接手这艘编号为“109”的“丙”型潜艇的。这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装备的第一种潜艇,是用来替换“乙”型潜艇的。
    从总体作战能力上讲,“丙”型潜艇的最大特征就是比“乙”型潜艇的续航能力提高了很多,载雷数量也提高了很多,因此,潜艇的排水量也增加了不少,其他方面,与“乙”型潜艇的差别都不是很大。
    作为帝国的第一种主力潜艇(是“主力潜艇”而不是“主力舰队潜艇”帝国海军一直不把潜艇当主力战舰看待,因此潜艇绝不会轻易参加舰队决战)“乙”型潜艇在大战期间的表现并不糟糕。在头两年的战斗中,一共有一百五十多艘“乙”型潜艇活跃在战场上,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北太平洋的航线上。两年之内,平均一艘“乙”型潜艇击沉的商船吨位接近十万吨!换句话说,光这些“乙”型潜艇就足够瘫痪掉日本的对外海运了。可问题是,“乙”型潜艇腿短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在“丙”型潜艇服役之前,帝国海军还专门改装了十多艘“乙”型潜艇,使其携带更多的燃料,只保留鱼雷发射管里的鱼雷。充当补给潜艇地角色。另外一些则携带大量的鱼雷,为其他潜艇补充鱼雷。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最多只能帮助部分“乙”型潜艇在海上多活动一段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潜艇腿短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帝国海军提出了发展航程更远的潜艇的要求。“丙”型潜艇也就应运而生。实际上,“丙”型潜艇是德国海军Ⅸ型潜艇的唐帝国版。当时,唐帝国要重新设计一种潜艇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时间问题。从立项到下水,怎么也要花两三年的时间吧,而美国参战在及,帝国海军急需一种能够航行到中太平洋上执行破交与侦察任务地潜艇。结果,唐帝国直接挑选了德国的Ⅸ型潜艇,并且做了一些简单的设计修改。比如,将潜艇里前压水舱改为油舱,艏鱼雷发射管增加到了六具(唐帝国潜艇的一大特色,加强了攻击力量)因此“丙”型潜艇的排水量比Ⅸ型潜艇要大一些,航程也要稍微远一点。完全满足了唐帝国海军的需要。
    廖鸿鹏是第一批接受新型潜艇的艇长。在这次任务之前。他已经在北太平洋上进行过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作战巡逻,击沉了几艘美国的小型货船(主要就是向阿留申群岛运送货物的美国船只,而不是去日本的船只)战果并不算大。几条小货轮加起来地排水量也不到五千吨。上次的作战行动也主要就是检验潜艇的性能,以及让潜艇上地几十名官兵尽快熟悉新的潜艇。
    二十多天前,廖鸿鹏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之后,返回了那霸港,按照规定,他们应该至少有十天的假期,以便让官兵恢复精力。可第三天,廖鸿鹏就收到了新的命令,前往夏威夷群岛执行作战巡逻任务。走到半路上,他又接到了命令。在夏威夷群岛最西面的中途岛附近海域执行警戒任务。而这时候是三月二十九日。
    任何一名潜艇艇长都知道这个命令的意义。作战警戒任务就是在预定海域巡逻,监视海域的情况,如果发现敌舰队就必须要立即把电报发出去。显然,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潜艇发现敌舰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听,而是看。听就是用听声器来辨别那些船只发出的声音,判断是战舰还是普通地船只,优秀的听声员都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出战舰与船只,可却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比如战舰的种类,数量等等。看就是用潜望镜观察,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舰队的规模,以及战舰的类型。这同样也很危险,在夜间,潜望镜的观察距离最多数海里而已,如果要看清楚敌人的主力战舰,那就必须要进入敌舰队的反潜巡逻范围,潜艇的潜望镜很容易被驱逐舰发现。
    廖鸿鹏看了下手表,已经是傍晚六点四十五分了(潜艇艇长的手表都会根据潜艇活动的不同时区进行及时调整)他朝站在潜望镜旁边的大副点了点头,然后走了过去。在潜艇浮上海面之前,必须要先用潜望镜确定海面上的情况,直到确认没有敌战舰在附近之后,才会上浮。
    “深度15米,可以升起潜望镜了。”
    大副看了眼深度表。
    廖鸿鹏朝听声员看了过去。
    “没有声音接触!”
    “那好,让我先看看上面的情况。”
    廖鸿鹏走到了潜望镜旁边,把潜望镜两侧的把手放了下来。
    “停止上浮,准备升起潜望镜。”
    大副立即喊了出来。
    潜艇艏水平舵改平,停止上浮的时候,微微的震动了一下,然后就悬浮在了距离海面大概15米深度上。廖鸿鹏深吸了口气,然后将潜望镜推了上去,连接在潜望镜上的伺服机构立即启动,将潜望镜抬出了水面。每一次升起潜望镜都是一次冒险,谁能保证就在上面有一艘停止不动的驱逐舰?
    潜望镜顺利升起,廖鸿鹏把眼睛帖到了目镜的护眼套上,然后迅速的转动了起来。他首先用短焦距镜头迅速的观察了一下周围三百六十度范围内的海面情况,没有发现有战舰的影子。随后,他长焦距镜头缓慢的转动着潜望镜,再观察了一遍,确认海面上没有战舰。
    “还好。没有人盯上我们!”
    廖鸿鹏收起了潜望镜,然后拿出了香烟。在潜艇上是不能吸烟的,虽然艇长有特权,但是在大部分时候,廖鸿鹏都不会吸烟,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水兵喜欢看到别人在潜艇上吸烟的。
    “上浮吗?”
    廖鸿鹏点了点头,拿出了火柴,他准备等潜艇浮上去之后再把烟点上。
    “艇长。有异动!”
    大副还没有下达命令,听声员就立即叫了起来。廖鸿鹏一惊,叼在嘴上的香烟掉在了甲板上,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安起了备用耳机,帖在了耳朵上。指挥舱里的其他人都屏住了呼吸,这可是生死攸关的时候。
    声音由远及近,廖鸿鹏本人也是一个声音学方面的专家(很多潜艇艇长都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在大海里,潜艇依靠的就是耳朵。而不是眼睛)大副轻步走了过来。好像生怕吵到了艇长一样。
    “是螺旋桨的声音,有很多,不是一艘战舰。是一支舰队,对,肯定是一支舰队。”
    听声员的耳朵是整个潜艇上最灵敏的,“艇长,听到没有,还有沉闷的声音,是飞机低空飞行时的噪音,正在朝我们这边过来。”
    廖鸿鹏微微点了点头,把备用耳机交给了大副。“应该是一支舰队,还有不少的飞机。看来,这次我们是逮到大鱼了。”
    “要准备攻击吗?”
    大副一听,也兴奋了起来。
    “不用,下潜到25米,不要做攻击准备。”
    廖鸿鹏又掏出了一根香烟,这次他毫不迟疑的点上了,“去把通信员叫来,还有,把我们的位置标在海图上。小龚。能够判断出敌战舰的数量,大小吗?”
    “应该可以,但难以判断战舰的种类!”
    听声员立即做了答复。如果距离够近地话,他可以通过螺旋桨噪音的强弱,还有相互扰动时的声响来判断那些战舰有几具螺旋桨,而这是判断战舰大小的一个有效地办法,比如驱逐舰一般就只有两具螺旋桨,而大型战舰有三具,甚至四具螺旋桨(三具的很少,四具居多)另外,排水量越大的战舰,其螺旋桨也就越大,发出的噪音也就越沉闷,优秀的听声员可以通过螺旋桨噪音的高低大概判断出战舰的排水量,但却无法把一艘航母与一艘排水量接近的战列舰分别出来。
    廖鸿鹏微微点了点头,对大副说道:“进入战斗状态,严禁一切噪音。”
    “进入战斗状态……”
    潜艇上的几十名官兵都进入了自己的岗位,所有人都尽量地不发出噪音。驱逐舰上的主动声纳可以扫描海里的情况,但在一般的情况下,驱逐舰如果没有事先确认周围有潜艇存在,那就会不使用主动声纳,而会用听音(也就是被动的接收海里的声音)的方法来判断周围有没有潜艇活动。此时,潜艇如果发出噪音的话,按就会被发现,结果就是被击沉!
    潜艇的螺旋桨迅速地停止了转动,就如同一具巨大的铁箱子一样,悬浮在距离海面大概25米的海水里。海面上的那支舰队正在迅速接近,而且很明显速度只有十多节,还有前出的反潜驱逐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