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龙腾-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一众大臣一一上前向萧言及众将道喜,场面异常热闹。
在皇甫嵩、王允的安排下,一场庆功宴就在这未央殿中开始了。
自汉献帝驾崩后,汉朝在名义上已经灭亡了。朝中百官纷纷散去,只余下现场这十数位忠心耿耿之士,但也始终处于群龙无首地状态,所有人的心中有不禁有些阴霾,原本西凉军来犯。众人都抱着一死殉国的心思,没想到萧言的到来,却给了众人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沈浸在那种久违地欢欣喜悦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宴席直至深夜方才散去。
萧言正待离去,却见一人上前阻挡住了去路,定睛一看。原来是老熟人孔融。
“子鸿,有些要事需与你商议,请随我来。”二人相识多年,关系融洽,孔融也不做作。直呼萧言字号。
“好!”萧言知道孔融这时候来找自己商议事情,必定是紧急要事,也不疑有他,当下答应了下来。
说罢,孔融领着萧言,来到了宫内的一处密室。室中已有二人,正是大司马皇甫嵩与司徒王允二人。
室中二人原本还有些愁眉不展之态,一见孔融领着萧言进入后,顿时眼前一亮。
“子鸿,此番找你前来,确实有一事想与你商议。”王允与萧言较熟,了解萧言性格不喜绕弯子,索性开门见山起来。
“二位大人,有事不妨直言。”萧言回倒正言回答。
“子鸿。汉室已亡,朝廷不在,你我都不能算是官了。”皇甫嵩看来已经接受了汉朝灭亡的事实,索性不再以大司马自居了。
萧言笑了笑,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
“如今先帝突然驾崩,并无子嗣留下,汉室朝廷就此终结。子鸿对此有何看法?”皇甫嵩继续发问道。
“再强盛的朝代,也终归有衰败灭亡的一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可逆转。汉朝自高祖起始。至今近四百年,也该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萧言淡然回答着。
室内三人听完萧言的话,脸色俱都有些黯然,他们都是当世名士,脑中对汉室地忠心根深蒂固,虽然明知道萧言所言是正确的,内心也承认了汉室已经灭亡,但从感情上而言,一时之间还是有些难受的。
“子鸿,如此说来,你是准备建立新朝廷取而代之了?”孔融问道,在他看来,能够有实力接替汉朝,登基问鼎九五至尊的,也只有萧言就这个资格了。
孔融问出了关键性的问题,皇甫嵩、王允地眼神一齐注视在了萧言那始终神色不变的俊脸上,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
“天下有实力的诸侯甚多,一心想着称帝的不在少数,暂时来说,我还是会先将百姓生存问题放在第一位,而知否能称帝立国,这还是顺其自然吧。”
萧言的回答虽然不算很直接,但也已经挑明了,只要能够获得天下民心,新地朝代自然就出现了,而并没有必要在这战乱的时期就迫不及待的称帝。
然而,在这个君
的年代,大部分人都不会明白萧言那种考虑问题的思嵩等三人虽然隐隐约约明白了萧言的意思,但还是有些纳闷他为何要这样做,以他的实力,就是立刻登基,应该也不会有太多阻力了,就算是自己这帮老臣,也没有那个能力去阻止的。
看着眼前三位德高望重地汉朝老臣,脸露古怪表情,萧言心中不禁发笑,知道他们是无法理解自己那种重民心轻军权的思想的,遂微微一笑,轻轻吐声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为舟,民为水。无水便无舟,无舟亦有水。”
短短一句话,却是说明了一切,室内三位学富五车的汉朝老臣顿时恍然大悟。
王允也是心思聪颖之人,立刻便明白的萧言的想法,心下不禁产生敬佩之意。余下二人如同王允一般,都是经历官场多年之人,见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此刻见到萧言如此无私,一心为民,不禁有些汗颜。
三人根本没有想过萧言会欺瞒他们,抛开多年的交情不谈,就是萧言此刻的兵力,也足以强势称帝了,根本不需要用言语来忽悠他们。
—
“子鸿所作所为,原来皆为天下苍生,我等不及也。”三人对着萧言齐齐一躬。
萧言知道他们是代天下百姓给自己行礼,但也不能真厚着脸皮受下来,忙上前身手一佛,三人只觉下拜之势遭遇一股柔和之力阻挡,却是如何也拜不下去了,心中不禁骇然,知道那些对萧言武功绝顶的传闻并非虚言了。
“子鸿果然好功夫!”皇甫嵩轻轻顺势起身,显得十分灵活,他也是汉末名将,一身武艺自是不凡,虽然年纪老迈,但眼光还在,一眼便看出萧言地身手是属于顶尖一流。
“皇甫老将军才是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啊。”一见现场气氛良好,萧言也是适时地拍了一下皇甫嵩的马屁。
“哈哈……”得到萧言夸奖,皇甫嵩还是相当得意地,抚须长笑起来。
“子鸿,如今天下大局已乱,汉朝已亡,朝中众臣该作何安排呢?”王允忍不住发问。
汉室虽然算是覆灭了,但留下了不少忠心老臣,其中不乏妄想复兴汉室之人,汉室正统血脉是没了,还是宗亲还是不在少数的,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琦、以及那冒名刘备的马童等等。这部分愚忠之人多数也是当世的名士,王允生怕这帮人出言不逊,惹恼萧言,那就不好处理了。
“王大人莫要担忧,汉室虽亡,但汉朝仍在,萧某立志复兴汉朝,扬我大汉一族声威。那些愿为百姓而留下的官员尽可留下,萧某绝不亏待,若是有其它想法,也可自行离去,萧某亦不会阻拦。如此可好?”萧言对王允的顾虑也考虑到了,知道这帮留下死守城池的老臣中,必定有不少人还是对汉室抱着很多希望的,这些人留下,只会是自己以后的绊脚石,不如趁早放他们离去。
“如此甚好!”王允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萧言对这些人下狠手,毕竟自己在朝多年,其中不乏多年好友,萧言若真的心狠手辣的话啊,自己将很难处理。
现在有了萧言这番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自己可以一个个私下去游说他们,如有顽固之人,也只要劝其离开长安就可以了,不至于搞得血雨腥风了。
随后,四人又商议了许多,最终订下了暂时的管理办法。
王允、皇甫嵩负责处理长安的日常政务,孔融负责安抚百姓士子,军务方面则完全由萧言决断。那些遗留的老臣,则由王允三人前去一一游说,愿意留下的留意,有异心的也不赶尽杀绝,任由他们离去。
就这样,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萧言得到了一批汉朝老臣子的支持,如皇甫嵩、王允、孔融等,顺利入主了长安城,占据了这座曾经的汉朝政治中心,为争霸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政治基础。
自此之后,萧言正式加入了争霸天下的行列,汉室朝廷的历史正式告一段落,整个天下格局正式演变为群雄割据、争霸天下的开始。
第九部 天下大乱 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烧博望
更新时间:2008…11…23 17:02:54 本章字数:3529
说曹操的十万大军出征后,夏侯惇向曹操自荐,愿为曹操应允,遂命其领兵三万现行。zuilu
夏侯惇应声领命,带着三万士兵马不停蹄的赶路,不多日便来到了一处峡谷之前。
却见谷中杂草丛生,地势险要,而且谷中隐隐藏着一股肃杀之气,夏侯惇征战多年,并非无脑之人,心道好一处伏兵之地,于是转头问身后一众士兵道:“何人知道此乃何处所在?”
一士兵上前答道:“禀报将军,此处名为博望坡,过了此地,便是新野地界了!”
“呼!原来此处就是那刘大耳龟缩的地方呀!”夏侯惇听松了一口气,丝毫未将心目中的无能刘备放在眼中,大声喝道:“将士们,过了这博望坡,就是新野城了,大家加把劲,在主公到来前拿下城池,到时候,喝酒吃肉少不了大家……”
夏侯惇性格豪迈直爽,在军中深得将士们爱戴,话没说完,现场一片欢呼声响起。
“将军,你看,前方有异动!”一个士兵神色慌张的指着南边,对着夏侯惇叫了起来。
夏侯惇看了过去,只见前方远处一片尘土飞扬,大量的战马嘶鸣声隐隐传来,不禁脸色一变,曹操大军还在身后,前方这支兵马,不用说肯定是荆州的兵马了。
夏侯惇跟随曹操征战多年,也不能轻举妄动之人,当下便命人上前打探敌军情况。
不多久,便有士兵来报!
“哈哈哈。只有千人,荆州无人矣!”
当得知那支人马只有千余人时,夏侯惇哈哈大笑起来,看起来信心十足,决定要将这支荆州兵马吃掉,再领着三万大军一路杀到新野去,将刘备等一干人等全部除去,岂不是大功一件,于是也不再顾忌,直接领着大军朝前方冲去。zuilu
“将士们。跟我冲呀,大家打到新野去,活捉大耳贼!”
随着夏侯惇的一声令下,三万士兵呼啸着朝前方冲去,人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坚信敌人不堪一击。
张飞奉命领着千余人在此等候曹军多时。正自不耐烦,一见夏侯惇杀至。也不多言,直接冲上去与夏侯惇杀在了一起。两人大战了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张飞突然想起了军师贾诩的吩咐,不敢恋战。虚晃一刀,拔马便走。
夏侯惇立功心切,哪里还想得到其它。领兵奋起直追,行了不到十里,却见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却是关羽领兵杀出,截住夏侯惇厮杀起来,战不数合,关羽也拍马败走。
眼见敌人又逃,夏侯惇直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领兵又要追击,却被身后地参军李典拦住,道:“元让将军,那关羽、张飞乃刘备结义兄弟,皆一代名将,武勇天下闻名,怎会一战即败,我等需提防有诈,谷中可能会有刘备设下的埋伏!”
夏侯惇闻言后,哈哈一笑,丝毫没将李典的话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刘大耳如此孱弱,纵算有伏兵,又有什么好怕的,只等我大军一拥而上,皆一扫而空!”随即喝退李典,领兵继续追赶。
就这样,夏侯惇不顾李典的劝告,领兵一路穷追猛赶,片刻间便追入了博望坡,却不见了人迹,只得停下马来,开口大骂起来。
突然,马蹄声大作,又是一彪人马杀了出来,领兵之人骑着的卢宝马,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提着一对雌雄宝剑,正是马童本人亲自前来。zuilu
“大耳贼!”
夏侯惇心中一阵狂喜,若能拿下这刘备,功劳就大了,顺势又看了看马童身后的那不过数百的兵马,张狂的对着身旁李典笑了一笑,说道:“曼成,你看看!这就是大耳贼设下的伏兵?还不够我军塞牙缝地。看来今晚注定我等要在新野城内歇息了!”
说罢不待李典分说,立刻领兵朝着马童杀了过去。
看到夏侯惇凶神恶煞般杀至,马童吓得手脚发软,他哪里敢与曹军之中数一数二的骁将单挑,要不是贾诩的叮嘱,可能从一开始便溜之大吉了,即便如此,马童还是故作虚晃几下,立刻急急落荒而逃了。
战事如此顺利,夏侯惇乐得眉开眼笑,再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只顾领兵在后紧追不舍。心存顾虑的李典也
何,一声叹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