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大明-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品。
提拔文官,要过吏部。吏部是六部之首,文官们都盯着。如果有人被皇上随便提拔,吏部的官员就会联合其他文官反弹。一群人熬资历,熬功劳一步一步往上升,哪里有让人一步登天的道理。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是一样,一群功勋都盯着。如果武将也可以随便提拔,那功勋的从子们也要分上一杯羹。
不过,锦衣卫就不一样了,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锦衣卫指挥使不需要通过五军都督府,也不需要通过兵部,他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所以,皇帝有直接提拔锦衣卫的权力,当然了,很多被提拔上来的人都只是领俸禄的虚衔,没有一点实权。但至少是将一群没有官职的草民一下提拔成官员了。
王千军该去跟皇太孙说再见了,在政治投资这上面,王千军比谁都精明,因为他偷看了历史。只是,人类的情感真的很复杂,跟皇太孙在一起,王千军玩得很开心,皇太孙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很好玩的小弟弟。可这位小弟弟,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人。所以,还是要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
这一日,王千军再次来到了东宫,监视的文官有被小太监弄走了。看到王千军到来,朱瞻基很是不满地说道:“千军,这些日子你都在做什么?!很久没来了,我问道衍师父,道衍师父也不说清楚!你不在,那些大臣实在是太讨厌了,成天围着我教这教那,我身边一个小虫子只是陪我玩了一会促织,就被抓去打了一阵板子,实在是太过分了!”
朱瞻基很气愤,因为他连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都没有,被一群文官盯得死死的。王千军多少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位未来的宣宗皇帝为什么要教太监读书,让太监帮着他对抗文官集团了。大明的历史,就是依靠皇帝与文官集团两帮人互相拔河来维持的,皇帝依靠的是宦官,文官集团则依靠着天下读书人,依靠着舆论。
“练功,一直在练功,老师帮我找了一个武当山的师父,教我道家的功夫。我是武将的儿子,所以我也是武将,我将以武入仕,靠战功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权势。所以功夫一定要好,不然头上的脑袋可就是别人的了。好了,先不说这么多,为了把它带进来,我可没少费功夫。还好我师兄了空跟东宫侍卫的关系不错,这才省去了不少麻烦。”
王千军拿出了身上的竹筒,里面装的是他从集市上买来的蛐蛐,现在正是斗蛐蛐最盛行的时候,这只蛐蛐可花了王千军不少钱。还好有人报销,道衍每月的俸禄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给王千军用,有个把自己当儿子的老师就是好。看到蛐蛐,朱瞻基也是眼前一亮,马上就不生气了,赶紧让身边唯一伺候的小宦官去把斗蛐蛐的工具拿来!
即便是上次受了教训,挨了一顿打,可一瘸一拐的小虫子还是没有一点迟疑地拿来了斗蛐蛐的工具,还有藏起来的蛐蛐。被东宫的官员警告、打板子算什么!小主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十八章 成年冠礼(上)
玩物丧志!这是大人经常教导孩子的一句话,似乎每一个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玩,永远都在读书学习,这样才能够成为有用的人,甚至成为伟人。文官们对皇太子就是这么一个态度,反正不是他们的儿子,是他们未来内心理想的君王,所以就要更加严格,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圣君。
至于朱瞻基内心怎么想的,文官们不在乎。即便朱瞻基还是一个虚岁11岁的孩子,可那又怎么样?未来的皇帝,就必须吃比别人更多的苦。一个小小的促织游戏,斗下蛐蛐而已,虽然民间的确有斗蛐蛐斗到倾家荡产的,但那是民间。而且朱瞻基也只是玩一玩,放松一下。他的课业,从来没有放松过,因为他要看学习知识来积累日后统治这个庞大国家的基础。可是,一点玩的时间都不给,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是朱瞻基无法忍受的。
可是,现在连王千军这个会陪他玩的人都要离开了,王千军知道朱瞻基的内心会难受与不满。但王千军也没有办法,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还只能单飞的王千军不能与汉王敌对,即便他的师父是道衍,即便他的父亲也是靖难功臣也是一样。在接下去的权力斗争中,汉王只会越来越强,而太子党则会越来越弱。
促织需要的工具都摆在了桌上,门口有人守着。为了藏好这些东西,小太监们可没少费心思。也为了找出这些东西,东宫的文官也没少去搜小太监们的住所,还有口头警告。至于大太监们,他们忙着伺候太子,也不想跟太子看重的文官为敌,也只能暂时忍着。
两只蛐蛐都从竹筒中放了出来,一起放在了罐中,然后王千军与朱瞻基各拿一根蒸熟后特制的马尾鬃去刺激各自的蛐蛐,激怒蛐蛐。很快两只被惹怒的蛐蛐遍开始争斗了起来,看到两只凶狠互斗的蛐蛐,朱瞻基兴奋地大叫,可才喊出一声:“咬他!”朱瞻基就马上捂住了自己的嘴巴,不敢再继续大声喊下去了。
“上,咬它!上啊,咬它!”王千军的声音很小,但脸上却很兴奋。朱瞻基看了,笑了。也跟着一起小声地呐喊着。罐子里的两只蟋蟀斗了个旗鼓相当,好不热闹。
“对了,千军。恭喜你,你的父亲高升为锦衣卫千户了。只是,可惜。听那些功勋说,你的父亲原本可以封伯的。你不觉得可惜吗?!”王千军家里的情况,朱瞻基有想办法了解过,也挺重视的。
又是父亲以前的事,王千军微笑以对,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的东西,现在正在慢慢夺回来,如果当初真的封了伯,就不会有现在了。我父亲也不会进入锦衣卫,我也不能成为你的侍读。我家的目标可不是伯那么简单,最少也是侯!”
两只蛐蛐开始疲惫了,哪只能坚持到最后,哪只就赢。听到王千军的豪言壮语,朱瞻基很有自信地说道:“放心吧!只要千军你能为朝廷建功立业,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封你为国公的。”
朱瞻基的自信,王千军也感觉到了。可他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就看着罐子里的蛐蛐。其实,这蛐蛐也跟这官场一样,官场上的人,说一套做一套,互不相容!权力始终喜欢由一个人把持。
王千军不谢恩,朱瞻基也没说什么。只是小脸上的兴奋渐渐消失,王千军不说话,一定有他的道理。看着比自己逐渐高大,逐渐强壮的王千军,朱瞻基多少也想到一些。
最终,朱瞻基养的蛐蛐获得了胜利,兴奋地张翅长鸣。而输的那只,只能躲得远远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这时,一旁的小太监小心地将两只蛐蛐斗收进了竹筒内,并把所有的东西收好,最后这才送上了茶点。
喝了一口茶,朱瞻基突然问道:“千军,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一个小大人,双脚坐在椅子上无法到达地面,只能悬空着。可他说话的语气,却完全像个大人。王千军真的很想走过去,去摸摸朱瞻基的头。只是,这是不可能的,皇室有皇室属于自己的尊严,朱瞻基从小就知道,他将是大明未来的皇帝。
“明年,我十七了。将由老师亲自为我举行冠礼。冠礼之后,我将被封为锦衣卫百户,御前行走。所以,从今天开始,东宫这个地方,我要尽量少来。很抱歉。”
王千军终于是说了出来,他是来道别的。朱瞻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身边的小太监脸色也不好,他们对王千军也说不上什么好感,但最起码比那些文官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朱瞻基不高兴的话,只要王千军来就有办法解决,这让他们少受了很多惩罚。可现在,王千军要离开了,心情不好的朱瞻基只会找身边的小太监们出气。
“你们,都出去!出去!”朱瞻基重重地将手上的茶杯放在了桌上,然后命令所有的小太监都出去。伺候的小太监赶紧逃了出去,并把门关好。
“为什么?!即便你要成年了,你依旧可以来东宫,别告诉我是因为那些文官,你根本就不把那些文官放在眼里。告诉我,为什么?!你不会是在避嫌吧?!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你是太子一党,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已经有人告诉我,你们王家收下了汉王下属送的礼物,你身上的腰带就是汉王送的!”
离间计,但不知道具体是谁告诉朱瞻基的,有可能是汉王的人,也有可能是东宫内讨厌王千军的人。
面对朱瞻基的逼问,王千军很平静地回答道:“汉王属下送的,必须要收下,而且还要用。不然的话,我就有危险,这些日子,我身边除了了空师兄外,还有三名锦衣卫跟着,为的就是保护我的安全。东宫可以不来,汉王不能得罪!”
王千军此话一出,朱瞻基再也忍不住,抓起手边的茶杯扔了过来,他觉得他被王千军背叛了,赤裸裸的背叛。他大声地吼道:“那你滚,滚啊!为什么还要来,你现在就可以滚出去。你可知道,原本我是多么希望你能成为我的魏征,而你来辅助我成为唐太宗的!你现在就给我滚!”
朱瞻基有点抓狂了,门外的小太监们一阵骚动。其中一人打开门想进来,就听王千军大吼一声:“出去,把门守好,不许其他人靠近!”
王千军的怒火让小太监们害怕了,赶紧再把门关上。刚才朱瞻基扔向王千军的茶杯被王千军抓在手上,慢慢地放在桌上。王千军看着朱瞻基,恢复平静地语气说道:“我的话还没说完。不要怀疑你的感觉,那也是我的感觉。只是,我不想做魏征,我想做商鞅,而你则是秦孝公。你我之间互相信任,一起来富国强兵,这需要你我之间的信任。你知道吗?太子身边的那些人,现在只会害了太子。”
听到王千军的解释,朱瞻基强压着怒火。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就很喜欢也很信任这个陪他玩,能够教训他的“大哥哥”。所以,朱瞻基选择听下去,坐到了椅子上,什么都没说。
“我的父亲说过,我王家只效忠皇上,而当今的皇上正是你的皇爷爷,锦衣卫只听从皇上的诏令,这是前提。所以,当我要成为锦衣卫百户后,我必须要避嫌。太子已经成了储君,为了锻炼储君,你皇爷爷迟早会让太子监国的,但这只会给那些文官一个错觉,认为皇上开始放权了,兴奋的他们接下去会做出什么事,如何怂恿太子,你应该猜得到,其实他们现在已经在做了。只是,你也了解你皇爷爷的脾气,这江山是他打下来的,皇位是用鲜血和尸骨铺成的,任何人都不能分走他手上的权力,即便是太子也不行。再加上汉王的种种小动作,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瞻基你想得到吗?”
这是王千军第一次称呼他瞻基,而王千军话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听到王千军的判断,朱瞻基只能沉思,然后脱口道:“如果我现在就去劝谏父亲,那……”
王千军在摇头,朱瞻基也知道没用的。史书上这种事太多了,即便太子有这个心思,围绕在太子身边的人也会让太子身不由己。更何况,王千军与朱瞻基现在也只不过还是两个孩子,在大人眼中不懂事的孩子。
“那你会背叛我吗?!”这是朱瞻基最后要问的。
而王千军的回答则是:“你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秦孝公终其一生,也没有怀疑过商鞅。更何况,能够懂我的,也只有你了。只是,面对如此的时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