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旗楊-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匀皇俏匏康摹v醚舫悄诘闹谌瞬慌卵浚膊慌禄实郏桥碌木褪钦庵忠奥恕2菰系男倥耍时叭耍髁沟那既耍褪且蛭且奥遣呕嵛肪逅恰
现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赵忠自然不会去搞僵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董卓突然带兵入城,那一切差不多都完了。赵忠现在只能是稳住董卓,因此虽然对徐荣有所怀疑,但既然从蹇硕的身上找到了圣旨,赵忠自然不愿意在和徐荣闹将起来。虽有些怀疑,却也不是不可以放过的。这件事就被赵忠轻轻放过了。
赵忠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圣旨竟有两份,一份便是正是的继位诏书,另一份则是一份调兵诏书,调兵入城辅助刘协登基。徐荣把那份登基诏书放到了蹇硕的怀中,而那份调兵诏书则被收了起来。
事情正如蹇硕死前所想的,面对圣旨的诱惑,徐荣伸手了。虽然徐荣忍受住了那绝对的诱惑,还是理智的把那张登基诏书放了回去,也因此躲过了一劫。但蹇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有着一张诏书流落出去,就会造成整个帝国的震荡,尤其是董卓素有野心,之后的动荡似乎已经可以预见了。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从徐荣的手中到北宫伯玉手中,然后又被北宫伯玉派人送到河东董卓的手上。
董卓接到圣旨后神态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他的亲兵事后说道,董卓房间内的灯火一夜未曾熄灭。只是事后却没有什么动静,就像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
雒阳城内,一名名骑兵从雒阳向着大汉境内的所有城市散去。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只带有一个消息,大汉新的皇帝出现了,刘辨将于半月之后再雒阳登基称帝。
整个天下为之沸腾了,沸腾之后,就是死寂的寂静。整个大汉似乎都陷入了平静之中,便是西凉的韩遂也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似乎也在观望着一切。只是有一人却对这不管不问,丝毫不在意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是不是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对杨奇来说汉帝是不是换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这个时候杨奇的军队已经离开朝歌,继续北上这一次杨奇大的目标是北面的上党。在朝歌之战中,就有人送来董卓的命令,让杨奇结束了朝歌的战斗之后,就前去上党,攻克上党。有这种命令,杨奇之前的变化也就明白了。
距离上党越近,杨奇心中也越发的紧张,或许这就是近乡情怯,虽然上党还不是杨奇的家乡所在,但同在并州,已经有着家乡的意味。
杨奇看着原野上,长长的队伍,心中喊道:“我回来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风波起
半月之后刘辨于雒阳登基称帝,是为少帝。
转眼间一个月便过去了,这个一月间,因为新帝登基,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各个势力之间的权利角逐,在朝堂之上如火如荼的展开。其他地方因此平静了许多,尤其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免天下赋税。让那些已经处于地狱边缘的百姓,终于可以喘口气,吸收一下天上的甘霖。见过一个月的争吵,妥协,朝堂上的权利争夺终于结束了。
每个势力对这一次的权利盛宴都很是满意,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连远在河东的董卓也被加了一系列的头衔在头上。同时也对一些事情做出了决定,对于各地的黄巾军的政策也开始改变,除了那些敢于登基称帝,必杀之外,其余的能抚则抚,尽量以安抚为主。就如黑山军一般,用来显示新皇的仁慈。西凉那里也决定以招安为主,在他们看来,西凉现在已经乱成一团,有与没有都差不多,每年还要消耗大量的军费,西凉依然的混乱。既然如此还不如把西凉给了韩遂,只要不在出现战争就好了。
新皇登基,所有人都很满意,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何进,张让,袁愧等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利。董卓得到了名义,越来越接近大义的名号。韩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位,战场上没有得到的,现在通过招安却得到了。各地反贼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空间,不必每天都担心汉军的剿灭。百姓得到了一段修养生机的时间,一时间皆大欢喜,这一切似乎都预示这大汉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时间飞速的流逝,大汉在新皇登基之后,一切都趋于平静。似乎之前各地的战斗,还有年前那场好大的暴乱都未曾发生过一般,大汉依然的强大,安康。
七月,骄阳似火,暴烈的阳光,把青石地面烤得犹如烧红的煎板一般。冰凉的井水,泼到青石面板上,顿时水气蒸腾,伴随着“嗤嗤”的声音,大片大片的白色水汽蒸腾而出。
一辆牛车缓慢的走在雒阳的街道上,壮硕的青牛似乎也受不了地面上的高温,脚步似乎也比平时快了些许。让车上喜欢在稳当车中读书的主人,不得不放下书卷,对着自己的弟子骂道:“这畜生,却不知怎地,今天这么卖力,以前打着都不走。”
车中的弟子,脸上一阵的偷笑,这青牛可是师父的最爱之物,平时打不得骂不得,哪一天发了脾气,师父亲自赔罪、安抚也是爱理不理。现在颠簸的头上的进贤冠都歪向一方,却也只是满脸的无奈。
“先生,已经到了雒阳,我们是先去大将军府,还是……”
“先去找间房子,先住下,我还要和一些老友联系一下,大将军府那里还是先看看,今次总要让那件事成了。”
年轻人自然知道先生所说的那件事是什么,“与其同列于殿,吾深耻之。”这个其就是十常侍。
其后几天,往来雒阳的车马似乎突然多了起来,不是那些商人的车马。而是那种一样就可以看出是当世大儒的车架,一辆车的后面都会跟着几辆装满了书籍的牛车,一时间雒阳城内百姓谈资大增。综合坊间消息,似乎这些人来到雒阳都是因为一个缘故,大将军开府征辟。
如此同时远在河东的董卓,也正和李儒密议。
“这件事有几分把握?”董卓看着一侧的李儒,问道。
“若是雒阳城内没有公英,不过是六成而已。现在雒阳城内有公英主持,至少有九成把握。可以凤直不再雒阳城内,否则定然可达十成。”
“如此谋划,吾每每想起还是胆战心惊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还是再让我想想。”董卓突然叹道。
“岳父。”李儒立即上前,自从董卓驻军河东之后,就有些变了,许多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看上去是沉稳,但却少了以前的魄力。李儒对这明白,董卓的年纪在那里,以前是随时都在死亡线上,不得不去拼命,只要有着一分的胜算都要拼命的向前。现在有了军队,权利,名义,可以说这世上只要不是董卓不犯什么错误,是绝不会有生命危险。人一放松就会懈怠下来,也会有些顾首顾尾。可是现在还不是安心的时候,观史从古至今,到了董卓这种地步的人,能够有几个有好下场。皇甫嵩在平定黄巾之后,还不是立即离开军队,前去冀州。每每想到这些,李儒就会感到焦急无比。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谋划好了,百年基业可成。若是让他们从容分出胜负,日后绝无我们容身之地。现在看似平静实际上已经暗流汹涌,两方已经都准备好一战,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名士大儒出入雒阳。”
董卓默然,其实有些事情他也明白,但现在已经不比当初,当初无论董卓是在西域还是四川,甚至是后来的并州刺史,实际上身边的人不过是就是几人而已。从董卓离开并州,不过是几十人跟从,见到杨奇他们率军而来欣然大笑,立即引杨奇为心腹,还要下嫁孙女与杨奇,结成姻亲关系,实际上也是董卓已经没有女儿,便是有年龄也不对,否则董卓不介意杨奇成为他的女婿。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当时董卓身边人手的缺乏,虽然不是孤家寡人,实际上也差不多。那个时候董卓自然没有什么顾忌,失败也不过是在来一次而已。
现在却不同于之前,现在董卓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从中也多出了一些忠心之人,而且还有着十万士卒。董卓对鲜卑人可以做到灭其族,董卓怎么看都不是善良之人,但那可是十万西凉子弟,董卓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安危,既然把他们从西凉带了出来,也要给他们一个好结果,虽然免不了死伤,但不能让他们因为他的缘故无辜枉死。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决策
“现在正是岳父行大事之时,士人欲效卞庄刺虎,我等正做那黄雀。”李儒在一旁不停的劝说着,大有董卓不答应就一直规劝下去的意思。
董卓不愧是纵横几十年的枭雄,心中那一瞬间的动摇并没有给他的心境上留下什么痕迹。董卓的心境很快就恢复到了那种枭雄的状态,之前的迟疑不过是让董卓更好的看清形势而已。
“这些士人,有什么能耐,几十年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就能做到?”士人对武人看不起,武人对士人同样的看不起,尤其是汉朝可没有后世宋明之间那种尊文抑武的政策,几百年来把武人的社会地位直接打压到商人之下。现在的武人依然有着自己自豪,远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疆万里,近有窦宪北击匈奴,武人的辉煌尚在,尊严仍在。
这些在疆场上厮杀的武人,对那些只知道在朝堂之上夸夸其谈的士人同样没有什么好感。他们以无数儿郎打下的疆土,就被这些士人一句仁德便要送与草原蛮族,然后让他们在不停的南下,每年都要为此付出无数儿郎的生命。仅仅这些就足够他们为之愤怒,不满。士人在武人的眼中和张让他们在士人眼中的地位差不多,都不过是搬弄是非之人。甚至还比不上张让他们,至少张让他们还知道派兵,要不然就是议和,而士人尚清谈,又能谈出个什么,好像敌人就会因为他们一同的教诲就会退兵似地。韩遂叛乱,弃西凉这极品的方法都能够说出,可见一些士人的能力。
董卓在朝中的两个奥援,一个是张让为头领的十常侍,另一个便是大将军何进,却没有士人的影子,就可以看出董卓对士人的态度。而且经过百年的演变,世家变为经学世家,对经义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种高度,但也因为百年的安逸,出了不少的经学大家,军事家,但也有着更多的纨绔子弟。虽然这些纨绔和后世的比起来已经是精英之中的精英了。也怪不得董卓认为这些士人根本奈何不得张让他们。
“卢植已经到了雒阳,皇甫嵩也已经开始交接军队,返回雒阳。有二人,足可撑起雒阳。”李儒简略的说道。
董卓手指在桌面上不停的敲击着,沉闷的声音在房间之内不停的回响。
“卢植,皇甫嵩回雒阳了。”
“是。”
董卓微微摇头,“有此二人,也只是说士族不会行那些幼稚之事,雒阳之事,观前事,最后还是要归于兵事。先帝在时尚有西园八校尉,北军五校。现西园已经不复存在,北军,凤直带一军过河水,临上党。凤直统领射声营虽然看似鲁莽,却把射声营内清理一遍。凤直的动作也提醒了何进,北军,城卫军的人手经过大量的调动,从上到下都是何进的人。御林军一直都是张让的禁脔,任何人都插不上手,现在又有先帝的禁卫军,实力大增。现在是两强相争,那些士人真有那个本事,行那卞庄之事?”
“士人不弱,现在不过是士人示弱而已,先后两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