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58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58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海防议”中,李鸿章虽然知道西方海防理论是“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国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则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其次莫如自守”。
    但他认为“上策固办不到,欲求自守亦非易言”,“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要紧之处”重点把守,即集中力量守大沽口和长江口,“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李鸿章早期对夺取近海制海权毫无信心,以为“铁甲船本应定购,惟南北洋面余里,一旦有警,仅得一二船,恐不足以往来扼剿,或有失利,该船不能进口,必先为敌所攫,转贻笑于天下。即以一铁甲扼大沽海面,以他船附之,亦虑立脚不稳,进退失据”。
    在这种以消极把守南北洋海口为主导的海防战略思想指导下,李鸿章拒绝购买铁甲舰,而去订制蚊子船。
    不同于李鸿章的落后思想,沈葆桢深刻地意识到,夺取近海制海权,关键在于装备铁甲舰,没有铁甲舰充任中坚,外海水师就无从谈起。
    所以,沈葆桢写信三封给李鸿章:“非谓有铁甲而诸船可废,谓有铁甲而后诸船可用”。
    “若仅恃炮台、水雷、蚊船等,事非不足以守口,倘彼攻其所不守,则迁地弗良,我积年所备者,尽居于无用之地。海上事起,不必开仗,即护送、递信亦所必需,否则彼以一船封港,而气脉尽窒矣”。
    “颇虑海上事起,异族以一铁甲阻大沽口外,将接济立断,畿辅人心为之动摆,则可虞者不仅在无备之各口”。
    沈葆桢的观点一针见血,指明了大清海防的一条康庄大道。
    虽然沈葆桢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未能让李鸿章接受争取近海制海权的海防战略思想。其原因之是,李过去早期从未接触过近代海军,不了解铁甲舰和蚊子船的性能,存在技术上的疑虑,是以“每悬想海上战事,辄用危心”。
    李鸿章觉得:“德之克虏伯、英之阿姆斯特朗新制巨炮,实可洞穿二十余寸铁甲,而铁船转虑无用”至于蚊子船,配备有巨炮,“其力足可制铁甲”。
    他认为蚊子船便宜且配备有足以威胁铁甲舰的巨炮,性价比更高。买一艘铁甲舰的钱足以买十艘蚊子船,所以还不如大量购进蚊子船这种水炮台扼守要道以御外敌。
    针对铁甲舰的性能,沈葆桢向李鸿章作了解释:“铁甲船非无可破之炮,然较之木壳铁皮者难易迥殊。且船有隔断,纵受伤不至沉没,尚可以战。且我船上所用亦德之克虏伯、英之阿姆斯特朗,彼能及我,我亦能及彼。”
    然对铁甲舰兴致缺缺的李鸿章却以“弟不敢滥用丝毫”为词,拒绝购买铁甲舰。
    由于当时李鸿章执意不肯购买铁甲舰,出于无奈,沈葆桢决定,“倘铁甲无成,只得先索水炮台以守长江”。
    因海防经费已统归北洋,他只有向李鸿章乞求施舍,“尊处所购三十八吨炮蚊船,务恳分赐数号”,“倘所购各船仅敷天津之用,可否于海防经费内提款为购两号”。
    主动开口要买蚊子船,这下对了胃口,力主守口的李鸿章这回很是爽快,一下子代南洋购买了四艘蚊子船。不过沈氏深知,蚊子船“炮巨底浅”,只适用于“内河江湖”所以他决定把这些炮船部署在吴淞口和江阴,专守长江。
    就这样,蚊子船开始大行其道装备大清海军,购买铁甲舰的计划被无限搁置下来。
第九十七章 购舰
    受李鸿章海防政策影响,大清从西洋购进了为数可观的蚊子船。除了南北洋从英国购入的龙、虎、霆、电、东、西、南、北等8只外,还有福建于1876年从美国买来的“福胜”、“建胜”,1879年山东委托李鸿章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这期间共花费175万两以上的银子。
    从外国购买了12只蚊子船,而这些船只能用于巡江。在不久后的中法战争中,实战证明蚊子船在把守海口的战斗中不堪一击。马江之战中,与比“扬武”排水量还小的“窝尔达号”(1,300吨)木壳轻巡洋舰对阵的“福胜”、“建胜”两蚊船,在极短时间内就沉没了。这是惨痛的血的教训。
    1879年,在沈葆桢生命的最后一年,沈葆桢开会总结海防专款被抽拨挪用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李鸿章“弟所以徘徊四顾未敢力倡铁甲之议,一无巨款,一无真才也”的辩解之词进行了反驳。
    沈葆桢说:“外洋定制物价,分期偿债,有百万以为权舆,似不甚窘。其余指款各省,咸知其不能不解,亦必踊跃。万一不敷,奏请部库暂借数时,亦必邀允。倘悬而无簿,人人虎视眈眈,欲留此百万金以备缓急之需,恐口众我寡,大大易易。”
    应该说,沈葆桢的这些话对李鸿章颇有启发,为后来订购定、镇二舰指明了一条筹款的途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海防知识的逐步了解,李鸿章的思想也开始逐渐转变。
    为了寻求补救,沈葆桢还奏准自光绪四年起从李鸿章手中分出南洋海防经费,并建议各省兵轮定期会操。但铁甲舰未能购得使沈葆桢抱憾终生。沈于病逝前夕,此衷难忘,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倾吐肺腑之言:“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
    就在沈葆桢去世的一年,李鸿章曾数次对购买铁甲舰一事动心,但却迟迟未买。李鸿章写信给沈葆桢称:“所论铁甲船必须购置,头头是道,精凿不磨,深为敬佩。若能添购两号,纵不足以敌西洋,当可与日本角胜于海上。日意格寄到英厂铁甲图式、图说,如已译出,乞寄示一阅。”接着,李鸿章派李凤苞出洋“会商日意格察勘铁甲船”。
    沈葆桢生前的影响加之其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最终令李鸿章下定决心购买铁甲舰的却是两位留学归来的年青人。
    1879年7月,在英国留学、实习的刘步蟾、林泰曾二人结业回国。他俩回国之初即怀一腔热情向福建船政局呈上《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决心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
    该略论不久后由船政提调吴仲翔转寄给李鸿章。当李鸿章看到略论内有“蚊船利于攻人,而无能自卫”,“若中炮子即有沉破之患”,“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守之妙”等话时,感到触目惊心。
    李鸿章打算与刘步蟾逐一研讨略论中的各条、各图,并咨询海防政策,便写信给沈葆桢,议定刘步蟾不去南洋转而来北洋供职,林泰曾拨赴南洋备沈“就近顾问”。
    刘步蟾到北洋后,李鸿章了解了不少有关海防的知识,知道了西洋新式大军舰均备有铁甲,分为洋面铁甲(即铁甲舰)、海口铁甲(即海防舰)、铁甲冲船(即装甲巡洋舰)等三种,终于明白蚊子船在海上毫无用途,即使守口也要用海口铁甲。
    接下来,李鸿章再次征询的林泰曾意见。林泰曾看到“伯相”受刘步蟾的影响后对铁甲舰的认识有所转变,便答称“蚊船仅能守口,即快船兼碰船亦只能在洋面探贼、通信、为铁甲助势”,“无铁甲以为坐镇,无快船以为迎敌,专侍蚊船,一击不中,束手受困,是直孤注而已”。
    “能与铁甲船敌者惟铁甲船,能与巡海快船敌者惟快船。西国设置水军皆权衡邻邦力量,必与之势均力敌,故邻有铁甲我不可无,今日本既有铁甲二艘,大清独无岂能与敌?”
    “应请赶购铁甲二只,快船或购或造四只,水雷水艇二十只,则进可战,退可守,日本当不敢轻视。若仅恃数号蚊船,东洋铁甲纷沓来扰,无可驰援,必至误事”。
    直到此时,李鸿章对各舰种的性能有所了解后,购买铁甲舰的决心才逐渐定了下来。
    李鸿章意识到铁甲舰的重要作用后,便奏请“为筹办海防,通融挪款,先购铁甲船二只,以壮声威而备战守”。
    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清廷终于意动。清政府内部围绕着是否需要铁甲舰、如何购舰及将来的维护经费如何筹集等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其间又夹杂了派系倾轧、铁甲舰过时论、要大舰还是要小舰等因素的干扰。
    就在此时,在英国又发生了一件对大清订造铁甲舰产生重要刺激的事件。
    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应邀参加日本在英订购的“扶桑”号铁甲舰的下水仪式。倭国订造的这艘军舰,由设计师里得操刀,沙姆达船厂建造。
    扶桑号铁甲舰正常排水量3717吨,垂线间长67。1米、舰宽14。6米、平均吃水5。5米,水线带装甲厚231毫米,主要武备是4门24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采用老式的船腰炮房布置法,航速13节,属于小型的二等铁甲舰。依据当时的军舰分类标准,五六千吨及以上的铁甲舰称一等;三四千吨及以下的称为二等。
    设计上虽然已显过时,但在当时的亚洲,这艘军舰无疑是强大、没有敌手的,对尚在襁褓之中的大清海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以开明著称、六十余岁还在试图学习英文的大清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勉赞数语”后,倭国已经拥有铁甲舰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
    1878年侵琉球事件的余痛还没有消除,倭国现在竟然有了铁甲舰,其目的何在,昭然若揭。
    李鸿章在随后给清廷的报告中激动地称“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由此,大清和倭国开始了一轮海军装备建设竞赛,受倭国的刺激,购买铁甲舰真正开始进入议事日程。
第九十八章 撤离
    在倭国的的刺激下,清廷终于醒悟,最终拍板准备购买两条土耳其在英国订造的八角台铁甲舰。但是此时英国顾问赫德称:“早经转售他国”。
    其实这两艘铁甲舰是被英国海军部买去了。李鸿章“函属丹崖探问”,李凤苞先回电“英肯转售”,继而又复信“英国海部允转售”。
    这两艘铁甲舰,一名“柏尔来”,一名“奥利恩”,各重4,830吨,大于倭国西海舰队旗舰扶桑号腰炮房型铁甲舰,是典型的二等铁甲舰,其中,“柏尔来”可立即来华,“奥利恩”则“须迟一年后交卸”。
    谈妥的售价是,“柏尔来”267,604英镑,“奥利恩”275,776英镑,两舰共计543,380英镑,比英国海军部买去前报称的每舰约25万英镑稍贵一点。
    正当奕䜣、李鸿章紧张地为购买铁甲舰筹款的时候,英国发生政府更迭,迪斯雷利的保守党内阁倒台,格莱斯顿为首的自由党成为执政党。自由党内阁考虑到英国的海外殖民利益,不愿让中国拥有铁甲舰,便托词“中俄交涉吃紧,英碍于公法,不能再践前言”,拒绝向中国转售该两舰。
    李鸿章醒悟到“铁甲若非利器,英人何至忽允忽翻”,凭着逆反心理,非购到铁甲舰不可。
    经清朝驻英国公使李凤苞、徐建寅在欧洲反复考察比较,李鸿章于1880年当年底决定德国伏耳铿厂定造了第一艘铁甲舰。该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是远东各国中最威武雄壮的战舰。
    徐建寅称:“现在中国拟造之船,议仿‘英弗来息白’及‘萨克森’之制,集两者之长,去两者之弊,如此经营,似可列于当今地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