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57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57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之后。
    大清国紫禁城。
    “皇上,臣有本奏。东方南台海遣使前来告急,倭人倾举国之力犯我台海,请我天朝即刻发兵助之。”
    一位大臣出列,抛砖引玉。
    其实在场谁人不是消息灵通之辈,一有重要消息比高坐金銮的那位知道得都要早得多。
    “南台海使者?”
    大清最高统治者清德宗光绪帝,这位和罗凯同龄的小皇帝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整个朝堂只有他是最晚知道这一消息的了。
    光绪元年,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光绪皇帝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股脑的把问题全部抛给手底下的大臣和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
    “回皇上,依微臣看来,此乃幸事。台海岛两省之地物产丰富,历代皇帝都以收复台海岛为己任,此去经年,台海岛终于有了回归的可能,皇上君威浩荡,威服四方。”右侍郎出列道。
    “小小倭国蛮夷之地,妄图谋我大清之地,我天朝上国岂容其轻捋虎须。依微臣看,应当立即发兵,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左侍郎出声道。
    “台海此次求援每每无不以我天朝之地自居,文书之中一句非可与外国之宾臣者比道出了其回归之心,此乃国之大幸。故兵不可不发,倭人不可不驱。”一位武官力主出兵。
    “此言差矣,大行兵事劳民伤财有伤天和,我天朝乃礼仪之邦德象天地以厚德载物,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依微臣之见应该遣使倭国,以教化倭国蛮夷为主。
    ……
    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最高建筑太和殿中,在洋枪铁炮的教训下瞻前顾后怕狼怕虎的大清大臣们正在用嘴皮子找回天朝上国最后的一点尊严。
第九十五章 纠结
    如不出兵,天朝威仪何在,试问那些大清属国会怎样看待大清,台海又怎会如愿回到大清手中。
    手握兵权,统领一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位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李鸿章李中堂的奏章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李系一脉官员的支持下,最终大清朝决定双管齐下先礼后兵,一方面遣使谈判,一方面派舰支援,是必要拒倭国于国门外。
    当然,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要说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慈禧是当仁不让的大清第一,要说对大势的把握,慈禧不知道要比同为一个时代,一个大国掌控者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皇差了多少。
    由老妖婆慈禧掌管的腐朽帝国远没有这么好说话,就如同斤斤计较的菜妇般绝不吃亏,慈禧在局势还没完全掌控之前就急于收取胜利的果实。
    一纸任命一道圣旨一枚印信很快就被传到了罗凯手中。
    南台海罗府。
    “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要我南台海一露出回归的意愿,大清就会迫不及待的把我们绑在他腐朽的身躯之上。”
    手中把玩着写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字样代表满清帝王无上意志威严的圣旨,罗凯一脸玩味。
    在莫琪平原上用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击溃了倭国陆军,罗凯刚一回府就接到了大清朝廷封赏。
    “恭喜总督,贺喜总督,得偿所愿,今后总督大人面对的将是更加广阔的世界。”
    一身儒衫脸俊肤白,罗凯的首席幕僚胡英杰双手抱拳作恭贺状,一口一个总督打趣起了罗凯。整个南台海要说对罗凯的真实想法最为了解的就数曾经和罗凯同拜胡远光门下的胡英杰了。
    台海岛尽管有两省之地,但是远远达不到罗凯的要求。胡英杰知道罗凯真正的舞台应该实在地大物博的大陆之上。
    “不过这清廷的要求也着实难办,竟然要总督大人亲赴京师受封领赏,我看这是大清高层摆的有去无回的鸿门宴。”
    胡英杰眼中精光闪现,虽然可以预计到罗凯接下来的应对之法,但是胡英杰不会主动的说出来。
    “无妨,清廷的那些大能玩弄阴谋都是个顶个的出色,他们应该明白合作初始诚意的重要性,所以清廷短期内是不会过分相逼的,清廷此举无非就是一次试探、考验和警告,我们不用在意,随便找个理由打发掉清廷使者就行了。
    作为一位重生者,罗凯对于华夏大地的感情之深不言而喻。南台海对于罗凯来说只是一个跳板,大清王朝才是其真正的目标。一手促成台海岛的回归,是罗凯把自己的舞台移向华夏大地的第一步。
    “胡萝卜加大棒,大清玩的还真够绝的。但是大清的官员们又怎会想到,我要的就是他们手中的这支红萝卜。哈哈,从现在起,我就是名正言顺的从一品大员,台海总督忠义侯罗凯大人了。”
    身着一袭鹤飞云天补,头戴珊瑚顶吉服冠,一手拿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的朝官,一手拿有绚丽多姿,雍容华贵印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的七色圣旨。罗凯一身装备只能用五光十色祥瑞万千来形容。
    总督者,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总督一般均带兵部侍郎或尚书、右都御史衔,其职掌综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高级长官世称封疆大吏。大清设有八个总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
    现在罗凯竟然被封为第九个总督,台海总督,在名义上一跃成为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并列的大人物,从一品封疆大吏,当真是鲤鱼跃龙门。
    不错,以罗凯看来就是鲤鱼跃龙门,在天朝没有承认自己的地位之前,自己就是野人、野路子,权利再大也仅仅限制在台海岛上。
    而现在自己被天朝封为从一品大员台海总督,一等忠义侯,被整个天下所承认,被万民所认知,那就是名正言顺。
    古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在哪,就是在大义上。曹操能够令某个让其不爽的军阀去讨伐另一个军阀,能够把两个军阀的统治区调换,就是靠的以大义之名号。
    罗凯要得就是大义,有了官职爵位在身,这对罗凯以后的好处简直不可估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灵鸡有翼飞不如鸭;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时也!命也!运也!一个平凡人一生都遥不可及的一品总督罗凯动动脑筋就轻松获得,这就是时、命、运,更广阔的舞台在这个时间命中注定的出现在罗凯眼前。
    就在罗凯为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按部实施而暗自高兴之时,远在天津的台海使臣陈浮生也不负所望,把罗凯的意志贯彻到底。
    天津直隶总督府衙门
    “中堂大人,非我家大人不愿进京听封,实在是因为我南台海已经无船可用,根据岛内传来的最新消息,我南台海的平海舰队已经损失殆尽,而没有舰艇保护我家大人在海上的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
    陈浮生一脸遗憾,那模样当真是把自家主子急于报国而不得门的拳拳之心演绎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呃,平海舰队居然全军覆没,这倭国水师何时变得如此强大了。”
    行伍出生,当过湘军幕僚,亲手组建过淮军的,现在又在忙着组建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准确把握到了问题的关键。
    罗凯进不进京平海舰队是不是真的全部葬入海底,都不是李鸿章所关注的,他真正关心的是倭国舰队实力如何,在和南台海大战一番后损失如何,自己的北洋舰队是否能够抵挡的住盘踞在台海海域的倭国舰队。
    “回禀中堂大人,倭国海军舰队确实强大。根据岛内传来的消息,他们共计有各类大小舰艇二十余艘,其中铁甲舰就有四艘之多,实力之强简直冠绝东亚。”
    陈浮生摇头晃脑的一席话说下来把“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位高权重的李中堂给说懵了。
    倭国竟然拥有整整四艘铁甲舰,以目前北洋水师的实力对上倭国西海舰队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是不通此道的大清太后已经通过光绪帝下达了支援台海的命令,皇上下令那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改。
    如此这般,要是北洋舰队覆灭,那自己这位北洋水师的创建者,力主驱倭援台的主战派可如何是好啊!
第九十六章 旧事
    “不过,在我南台海全体官兵的英勇反击下,金刚号铁胁木壳铁甲舰和朝日号围甲式铁甲舰几经被送入海底,另外还有数艘倭国铁胁木壳巡洋舰中弹起火沉入海底。”
    陈浮生不疾不徐悠悠然的把后面一句话说完,震得堂堂大清权臣,面子功夫已臻化境的李鸿章惊讶之情形于色起来。
    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主持购买蒸汽铁甲舰的重要人物之一,李鸿章对于西方战船的性能还是略知一二的。
    在1882年之前,因为火炮威力的疲软,铁甲舰只要不被引爆弹药库就能够硬挨数十炮不虞。
    纵观铁甲舰纵横海上的二十年间,铁面装甲的沉没屈指可数,可以说每一艘铁甲舰的沉没都能载入史册供后来的军事专家作为研究教例分析。
    倭国没有能力制造出铁甲舰来,所以他们所用无非就是英、法、德三国之货。而三国自然不会忘记对他们所卖出的重要物品进行后续跟进,以便及时对本国的铁面装甲进行进一步改良。
    击沉两艘铁甲舰,这是轰动整个世界的大事
    “罗总督真乃神人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李鸿章一句话表达出了心中所感。
    沉没了两艘总造价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铁甲舰,倭国覆灭平海舰队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遭受重创倭国哪里还有再战之心。北洋、南洋之舰此去安矣。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的话犹在李鸿章耳边。如今铁甲船订单已下,倭人被重创,沈文肃在天之灵不知会做何感想。
    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一手创建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此时此刻突然想到了两年前去世的好友沈葆桢沈文肃。
    沈葆桢这位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一手创建南洋水师的船政大臣,兼任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的一方大员和李鸿章有太多的相似太多的交集。他们两人和大清近代海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沈葆桢之事业,以督办福州船政和创建福建水师为最。尽管左宗棠是主要筹划人,但福州船政局刚刚筹建,他即赴任陕甘总督,留下的事业由沈葆桢完成,故有“创自左宗棠,成于沈葆桢”之说。二人均被马尾地方建祠纪念,称“船政之父”。
    清政府于1875年5月30日作出决定,派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筹办南北洋海防。
    但是因为经费有限,沈葆桢在抵两江接篆任事后,立即于光绪元年十月下旬给李鸿章写信建议:南北洋海防经费全部集中起来交给北洋使用。以便集中财力尽快由北洋组建成一支外海水师,拱卫中国近海。
    然而,沈葆桢把南北洋海防经费全部交给北洋使用后,中国的外海水师仍多年没见影子,这是李鸿章执意不肯购买铁甲舰所造成的。
    在“海防议”中,李鸿章虽然知道西方海防理论是“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国各海口,不容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