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乐业-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满清入关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陆青城等都听不懂,本着为国考虑的立场,陆青城却劝道:“陛下,金国来降乃是好事。那些金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可收为先锋为大明征战。而且金国占了辽国地上京临湟府,掠得牛马无数,这对我大明来说是好事啊。陛下为何一力拒之?”
林靖文断然拒绝。一点都没有回旋的余地,“不可!谁都可以降。独独金国不能降,寡人要将其种族灭绝,此事不可再议。”
陆青城不知道自家大王为何发这么大的火,不敢再劝,只得应喏。
林靖文想了想,道:“回跋部地耶律山奇儿在沈州吧,寡人记得沈州驻有六万羽林,再调五万骑过去…………传寡人的旨意,让耶律山奇儿从他的回跋部征五万人,合十万羽林总计十五万人伐金,灭之。让人告诉他,若是他能灭绝完颜部,寡人封其为金国公,一等大公爵。还有,仆从金国的那些生女直部族尽数灭绝,老幼不存,鸡犬不留。”
“喏!”
天子震怒啊!耶律山奇儿接到王谕地时候十分不解,不过,更多的却是愤怒,这位大明万户捧着王谕急匆匆地赶回回跋老家拉了五万人到沈州,再从沈州地羽林之中抽调了十万人组成了征金大军。
“天子震怒!金国蛮子惹怒了大明天子,天子怒如雷霆,已令本将讨之…………将士们,你们都是大明天子忠勇地臣民,天子震怒,我等当有金人的尸首以敬天子。将士们,举起你们的刀枪,张开你们的强弓,让我们用无尽的杀戮和金人的鲜血来抚平天子的愤怒!”
“嗷!”将士们狂怒不已,大明天子,那是他们的君王,是带给他们安宁、富足和希望地人,他们敬之如父。该死地金人,居然敢触怒他们的父母。
“讨之!”
十五万大军云集而出,一人双马,星夜驰赴临湟府。遂州、顺州、徽州,乃至龙化州,沿路碰到辽国小城也不攻击,绕城而走,而辽人也不敢阻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呼啸而过,至于这些小城里地金国探子就不用管了,明军一人双马星夜兼程,金国的探子就是想报信也赶不上明军的速度…………实际上林靖文之所以从离临湟府更远的沈州而不是从兴中府出兵就是考虑了这一点,兴中府的金国和辽国探子太多了,一有风吹草动金国就能很快的得到消息,而从沈州出兵则更隐秘和突然一些。
十五万大军一日夜急驰千余里,大军抵达临湟府的时候金国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完颜昊还在等使者的回信呢,哪知道明军直接就兵临城下了。
趁着金国完全没有反应,明军顾不得长途奔袭的疲劳,一鼓作气直接从还未来得及关上的城门冲了进去……
实在是太突然了,就是从离临湟府最近的明国城池…………兴中府出兵到临湟府至少也要一天多的时间,加上沿途辽、金城池的阻拦和报信,怎么着明军要想兵临临湟府城下也需要三四天的。谁能想到,这股明军居然在昨天之前还远在千里之外地明国腹地。
现在的临湟府几乎不设防。
十几万明军冲进不设防的临湟府城,金军完全来不及反应,完颜昊想找将领吧,好不容易找到了,可将领还得找士兵啊,明军贼狡猾,城外的军营在第一时间就告破。城里的军营是第一个被冲击的对象,然后是府衙,再就是金国各文武大臣的府邸………全乱了。金国就是想还手都没办法,只能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反抗,突然给明军添点小麻烦而已。
自皇帝完颜昊以下,金国君臣没几个跑出去了地。不是在乱军之中被杀就是被抓。
随后,耶律山奇儿下令屠城。上京临湟府本是契丹人的聚居地。金国占领的时候曾如历史上一样进行了一次大屠杀。契丹人纷纷南逃,没逃掉地都被杀了,现在这里没剩几个契丹人,大多是完颜部女直和仆从金国的生女直部族,如五国部、越里吉部等等,还有一些投靠金国的渤海人、奚人和汉人。
耶律山奇儿用十五万大军将临湟府周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搜索,得金人二十余万,先挑出年轻女子。剩下的……一个字:杀!
壮丁。杀!老人,杀!孩童。杀!工匠,杀!婴儿,耶律山奇儿有点举措不定,随即想到天子地愤怒,还是一个字:杀!
耶律山奇儿完美地执行了林靖文的种族灭绝地命令,从今以后不再有完颜部女直这个称呼了,随之消失地还有数十个生女直部族,可怜这些女直人本来在白山黑水之中活得好好的,天生地养,逍遥自在,却因为莫名其妙的贪心…………想跟着完颜阿骨打武装抢劫,或者是想谋一份富贵…………结果枉死,还拉了整个部族陪葬。
这还没完,耶律山奇儿在将临湟府附近几百里地域搜杀一空之后,留下满地尸首,带着大军奔赴混同江以北,那里是生女直聚居地。
十五万明军将生女直的土地掀了个底朝天,凡是曾经出兵或者出钱粮帮助完颜阿骨打的,凡是跟金国沾边的,全族诛没,老幼不存,鸡犬不留。随后,考虑到过多的杀戮足以引起生女直的拼死反抗,对以后地统治不利,林靖文下令:“凡女直人,尽皆剃去辫子,留汉式长发。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熟女直早已接受汉化,他们大多都已经放弃了女直习俗,这类女直人很少有留着女直特有地长辫子的。而生女直则不一样。生女直还未开化,还保留了大部分地土著习俗,这类女直人都剥光前面的头皮拖着一根奇丑无比的长辫子。
…………就如同四百年后的那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样,林靖文要彻底废弃女直习俗,彻底摧毁原本就没多少的女直文明,让女直人彻底汉化。你要保留本族传统可以,你去死,想活命就得学汉字说汉语着汉服。
耶律山奇儿再次挥起屠刀,南起混同江,北至室韦,东抵大海,各部女直都被如狼似虎的明军踢开大门,一句话:剃掉辫子,不从则死!阿里眉女直、东海女直、长白山部、鸭绿江部、屋惹人、鼻骨德人,所有女直人聚居的地方都有明军的身影,明军穷搜天下,务要让整个女直种族归于汉化。
吴煦在收到消息之后也带着一批传教士去了北方,于是明军又多了一条命令:凡女直人皆放弃萨满教,须改宗信奉新教,不从者死。
这场勒令女直人归化的行动整整持续了一年有余,到秦元1348年下,白山黑水之间整整四千里山河,数十万生女直生还者仅十之二三而已,其余的要么跟金国沾上边,要么不想剃去辫子,要么不想改宗新教,这些人都倒在了明军的屠刀之下,还有一些不想归化又无力反抗的人遁入深山…………天知道,这个时代的东北可是不折不扣的苦寒之地。遁入深山,说是逃生,可没有粮食没有工具的话只能是等死,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明军血淋淋地屠刀让诸国震惊。古代是没有人权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些国家的皇帝都是动辄杀人之辈,他们自己下令杀的人绝对不少,但也没明军这么个杀法…………那可不是几千几万人。而是几十万人,一个种族,就这么几乎被灭绝了。
扶桑畏惧。日本国王亲自押送大批贡品进献给大明天子,叩首以示臣服,其国门更是大开,明人在日本工作、学习、从商、游玩…………几乎不受限制。比在大明本土还舒坦。
朝鲜大恐,国王李资谦不但送上大批贡品。还让太子入大明为质。这还不放心,最后还割了北方数十里土地以示恭敬,仁州也不是“租借”的了,朝鲜君臣一商议,仁州变成了大明朝的“合法领土”。
辽国震惊,耶律延禧也不再叫嚣什么收复兴中府之类的屁话,现在他开口闭口就是当年缔结地《唐、辽互不攻伐和约》,暗地里却是数十万辽军云集大定府。这才有了点安全感。
而宋朝相对就没什么过激反应。虽然那些狗屁儒生叫嚣着“明君嗜杀成性。是个暴君”之类的,但明、宋毕竟是姻亲之盟。赵佶还是很放心的,还约束中原地那些儒生:不要太放肆了,明君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你骂的凶了自己找死可别怪朝廷。
连边远的夏国都不远千里遣使修好。
顺化王三部女直更直接,三部首领不管是畏惧也好臣服也罢,纷纷上书请求内附…………就如同回跋部女直那样。
象回跋部那样是不可能地。“回跋部倾举族之力为大明征战四方,于国有大功勋。”所以,林靖文亲自下令:耶律山奇儿仍为回跋部首领,回跋部内政自理,而军权收归朝廷。为表彰回跋部的功绩,林靖文还在鸭渌府水草丰美地地方给划了三百里地。
一句话,回跋部对大明朝是有功地,而且是大功,你们三部女直凭什么跟他们一样?
林靖文接受了三部女直的内附,却将三部拆散,部民迁居辽东、辽西各州县与汉人混居,至于那三个首领则给了个爵位恩养起来。
这场战争是弓骑第一次作为独立兵种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中没有别的兵种参与,只有弓骑,这也是汉人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弓骑。
这场战争有效的验证了弓骑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千里奔袭,若是用步兵奔袭千里,别说“袭”了,光一个“奔”就能把人给奔死,一个日夜跑上不止一千里地,跑到后还马上发起战斗,换作其它任何一个兵种都不可能办到。步兵不用说了,甲骑想都别想,车兵倒是勉强可以做到,但大规模的车兵出动一次耗费太大,难以作为常规战术,而且光独立地车兵而没有步兵跟随地话是很危险的,不用考虑。其实还有骑马步兵也可以奔袭千里,但步兵就是步兵,虽然是骑了马地步兵,但毕竟于骑术上不专业,跑了一千里地之后即使是骑马步兵也难以维持,无法立刻参加战斗。
以前枢密院的参谋将军们总是听林靖文说弓骑如何如何的好,什么千里奔袭呀,大迂回呀,分进合击呀,种种战术光听着就很吸引人,这次却是实际操作了一次,大明的将军参谋们也真正认识到了弓骑是多么恐怖。一千里地一个日夜就跑完了,中间还隔了不少的城池,这样一算,即使有几千里的国土也不够弓骑几天跑的,那还有哪个地方算得上是后方?
这正是林靖文特意留给枢密院思考的问题,总有一天大明会出兵大漠,那里的蒙古人可都是天生的弓骑,大明迟早会面临着大规模弓骑的进攻,而且这一天就快要临近了。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十二章 联宋灭辽
更新时间:2009…4…24 0:44:01 本章字数:4849
战争结束了,金国是灭亡了,大明也足足增加了一倍还多的土地,可这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在是没几个人,往往走上几十上百里都不一定能看到人烟,用地广人稀都不足以形容。
人总是向往繁华的地方。大明本来就是人丁不旺,超过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只有不到千万的人口…………辽阳尹和辽东府还好一点,毕竟是大明朝的统治中心,人口多少稠密一些,而辽西府、鸭渌府、兴中府、安东府等府县除了一些大的城镇,别的地方根本见不到几个人………至于那些移民,他们肯定是往繁华的城市跑的。
不过虽然人丁稀少,虽然北方更苦寒一些,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朝廷新占领的土地的。大明百姓都是半耕半牧,甚至纯粹放牧的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