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380章

桓侯再生-第380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氏是名门望族,从司马防(司马懿之父》到司马朗皆是河内名士魁首,日后主公若是要进击中原河北,司马氏确可成为一支助力。从这方面看来,留下司马懿也无不可,而且此人才智也的确出众。”蒯越微捋颔下清须,沉声说道,“不过,以越之见,在收服司马氏之前,主公就算要暗中使用他,最好也不要令其手握实权。宗族子弟往往视家族重于社稷,越自己就是出自荆州宗族,对此颇有感受!科想司马懿也不会例外,他虽为主公所慑服,但却难保日后主公北伐时,一旦触及他家族利益,不会令其倒戈相向!”
    虽然蒯越自己就是荆州五大豪族之一地蒯族族长,但谈起宗族问题时却丝毫不避讳“大哥,蒯公说的极是!”我点点头,出声附和道。虽然知道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我内心中对司马懿还是有些顾忌的。
    “恩……”大哥沉吟片刻,轻点了点头:“此事先放到一边,我们先来商议一下陛下驾崩之事。孔明,劳你将此事的经过详细地给翼德他们介绍一下!”
    诸葛亮应了一声,随即轻摇羽扇,将一应事情的前情后续做了详细说明。当然,我业已很清楚的许昌内乱那一段(从筹谋内乱到出逃那一段,算是由徐庶直接遥控的,他自然非常清楚,也给我做了详细介绍。而从天子驾崩之后的事情,则主要是由诸葛亮接手,徐庶则需分心处理荆州的危机,所以他也知道大概)诸葛亮讲的比较简洁。
    “……曹操虽竭力想要洗脱弑杀天子的罪名,但因我方细作已先将此消息散布至各州各郡各县,多半士民皆已确信曹操弑主之事。曹操乃‘王莽’、‘董卓’第二的传言亦是风生水起,据闻已多有州郡官员辞官归里,朝中亦是如此。大鸿胪孔融被曹操从天牢中放出后,当即辞官。”诸葛亮带着淡淡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诸葛军师怎么对曹操治下的情况知道得如此详细?”赵云诧异地说道。
    “目前曹操治下大乱,想要探听消息是再方便不过了,甚至有地方官吏士族主动要与我方联系!”诸葛亮轻笑说道,“曹操似乎是准备在明日为天子入葬,恰好比寿春这边晚上一天。”
    不用说,这一天时间肯定是也是诸葛亮计算好的。
    “不知帝位承继之事,有什么结果了?”蒯越带着一丝疑问,似向诸葛亮,实对大哥询问道。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零三章(下)
     更新时间:2008…10…8 17:55:49 本章字数:3157
    “子敬甸主公提出了两个帝位承继的方案……”诸葛亮简洁明了地介绍了那两个方案,表面是在回答蒯越的询问,实际却是为赵云和魏延作介绍。蒯越实际上对两个方案已有所耳闻,仍一无所知的是赵云和魏延。
    “末将以为第一个方案较好,以主公的名望和身份,承继天子之位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如果主公继位,必能大大鼓舞荆、扬、交三州军民之心!”一听罢介绍,魏延当即表态道。见大哥没有点头表示认可,蒯越斟酌着说道:“魏将军说确实在理,但不知主公的意思如何?”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下,大哥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说道:“此间都非外人,我也就不讳言了!以眼下情形,由我承继帝位并不适宜……”
    “大哥说的是……伏皇后腹中龙胎?”我微蹙眉头,略带疑惑地说道。
    “这也是原因之一……”大哥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陛下新近驾崩,若我心急于承继帝位之事,难免会予人以口舌。”
    “伏……皇后的龙胎至少还得有6个月才能出世,如果主公不愿继位,那许昌曹操必然会先行更立新帝,到那时岂不是将大好的局面葬送?”魏延不太理解地说道。
    “文长将军,你说错了……”诸葛亮轻摇羽扇,轻笑说道,“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先行策立新帝,反而不是件好事。”
    “孔明说的不错,这件事上。确实是后发者制人,先发者制于人……”徐庶笑了笑,接着诸葛亮的话说道。
    “这是为何?”魏延虽然头脑不错,但对战场以外的事情毕竟还是比较生疏。
    “曹操弑杀天子之名虽然已是人尽皆知,但却未必是人尽皆信。目前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观望态度,希冀能从主公和曹操随后的行动中看出些端倪来。”徐庶缓缓解释道,“而帝位承继之事,正是一个可资考察地由头。谁在这事上表现得过于热切。就越容易惹人怀疑。”
    “如此说来。这件大事岂不是要无休止地拖下去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汉怎可经年累月而无天子?”赵云愕然地说道。
    “子龙不必担心!”诸葛亮带着温熙的笑容,和声说道,“曹操拖不下去的……”
    “为何?”赵云问这话时。连我都好奇为什么诸葛亮会得出“曹操拖不下去”的结论。
    “比之曹操,主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伏皇后身在扬州……”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道。
    “以名分看,最有资格继承帝位之人。自然是陛下的皇子。虽然目前尚不知伏皇后腹中龙胎究竟是男是女,但终究有五成的可能。这五成的可能,对主公并不会造成太大地影响,即便伏皇后诞下地是公主,主公还可以另有备用的方案。但对曹操而言,这五成的可能却是极为致命的。
    一旦伏皇后诞下皇子,而如果那时双方都未能策立新帝,则帝位之争将毫无悬念。所以,曹操无论如何也不敢与主公打这个赌。若亮所料不差,只要有耐心等待,曹操在五个月之内必然会另寻宗室子弟策立为新帝。届时,民心必将更加倾向于主公,如若最终伏皇后未能诞下皇子,那时便是主公地最佳时机。p诸葛亮最后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挑明,但所谓的最佳时机,指地正是大哥承继帝位。仔细思索之后,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这计划简直可说是完美。逼迫曹操先行立帝,使民心更向大哥,如果再确认天子无男性子嗣,大哥登基为帝就不会有任何障碍。只是,不知道诸葛亮的计划里,有没有包括一个关键地问题……在条件成熟时,保证伏皇后只能诞出公主……我特意将目光投向诸葛亮,却只见他那温和柔熙的微笑面庞,连眼中都看不出任何异色来。
    “孔明此策甚善!”厅内沉默了片刻后,蒯越首先开口附和了诸葛亮的计划。
    “不错!”我与大哥、二哥对视一眼后,随即也点头表示认可。又继续商议了另一些事情后,大哥让徐庶、诸葛亮等人先行回府稍事休息,再过两个时辰就要准备大葬之事了。广阔的大厅里,只留下了我们兄弟三人。
    “嗬……!”大哥话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之意,“当日定下搅乱许昌的计策时,实在没想到会造成如今的结果。要是没有孔明、子敬他们筹谋,仅以我,恐怕真要束手无策了。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态进展,对大汉究竟是祸是福?如果此事最终导致汉室加速倾覆,来日九泉之下怎有面见高祖、武帝!”
    说到这里,大哥仰头看天,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确信此事必会成为汉室重振的契机,大哥也必会成为光武第二。”我起身走到大哥的身后,肯定无疑地说道。
    “三弟说的正是,大哥不必忧虑。我与三弟必会助大哥成就大业!”二哥也缓缓走了过来,应声说道。
    “恩……”大哥消瘦的面庞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一手握住我的手,另一手握住二哥的手,微点了点头,随即缓缓闭上了疲惫的双眼。片刻后,轻微的酣声从大哥鼻中传出……夜空中,乌云逐渐散去,皓洁的月光洒落在大厅外,清清冷冷……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就是紧锣密鼓的天子入葬和大祭仪礼。全程参与的我,在大感疲劳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些许感慨。
    这几天。或许就是这位可怜天子一生中最为风光地时候了。寿春和许昌,同时在为他进行隆重的大祭。从继承帝位的那一刻起,献帝就成了一个受人操纵的傀儡,从董卓到李催、郭汜,再到曹操,没有哪一刻他能真正行使自己作为天子应有的权力,甚至,连他的皇后都保全不了。不过。这一切的屈辱。都随着大葬而化为一掊尘土。与他做伴的,是埋葬在寿春地我军六万将士。(献帝地大陵是由诸葛亮亲自设计。诸葛亮巧妙地将帝陵与阵亡将士陵园连接起来,让六万阵亡将士成为献帝的卫戍军,这样就省去了生祭陪葬。)即使在大祭的时候。刘、曹双方的舆论互攻都没有停下。
    曹操麾下有名地文学大家、官拜五官将文学的陈琳陈孔璋。著文一篇攻击大哥枉称仁德,实乃奸佞。并指天子驾崩之事乃是由大哥直接谋划,称大哥是有意自篡帝位。故而设计弑杀天子,并驾祸给曹操。陈琳地文笔绝对一流,他这篇带着檄文性质的文章,通篇上下不见半个激烈地文章,但隐藏于其中的却是无比犀利的锋芒,而且里面还隐隐涉及到大哥的身世。(陈琳也算是文坛骂手流的始祖》见到陈琳的这篇文章,连沉稳持重的大哥都不禁有些微微气怒,诸葛亮则当即动笔,在半个时辰内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驳陈孔璋书》,酣畅淋漓地将陈琳的文章痛批了一通,更将其斥为无德无行,无羞无耻的士人败类。
    陈琳与诸葛亮的两篇文章,随后便引发了荆、扬士人与北方士人的激烈口水仗。而在北方士人之中,同样也发生了激烈的内战。建安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大哥携伏皇后、卢毓、刘助一行返回庐江。回到庐江后,就帝位承继之事,大哥与以卢、刘为首的南逃朝臣进行细致的商议,征求了伏皇后的同意,并拒绝了部分官员提请大哥继位的建议,最终决定……暂不立新帝,等候伏皇后腹中胎儿的诞生。在伏皇后临盆前,先在庐江组建起临时朝廷,以对抗曹操的许昌伪朝廷。大哥由征南大将军晋升为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负责总摄朝政。同时,爵位也由宜城乡侯晋为楚公;卢毓由侍中晋为司徒,位列三公:原尚书郎刘助晋为司空,位列三公:国舅伏德晋为太常(九卿之首,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二哥由前将军晋升为征东将军,汉寿乡侯:我由右将军晋升为征西将军,东乡侯;益州刺史刘璋拜为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仍兼领益州刺史;名士许靖出任光禄大夫:蒯越拜为光禄勋(九卿之一,掌管宿卫宫殿门户);交州刺史张昭拜为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刑法狱讼),横野将军李通晋平南将军,领交州刺史。徐庶领暂行卫尉之权(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兼前军师;诸葛亮暂行大司农之权(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兼领左军师:庞统暂行少府之权(九卿之一,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兼领右军师:孙乾暂行大鸿胪之权,(九卿之一,掌管接待宾客之事);鲁肃暂行太仆之权,兼领后军师:平南将军刘磐晋升为前将军(刘磐本来官职就高);荡寇将军赵云晋升为左将军;马岱晋升为右将军:黄忠晋升为后将军;魏延晋升为平北将军:甘宁晋升为平东将军;陆逊晋升为平西将军;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零四章(上)
     更新时间:2008…10…8 17:55:55 本章字数:3411
    庐江临时朝廷的建立,不出意料地引起了曹方的激烈反应。谏议大夫王朗由许昌急赶至庐江,代曹操传书,严“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