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311章

大宋权相-第311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是正中鞑子下怀,露出破绽。”
    “鞑子欺我大宋臣子新老交替,朝局不稳,所以才敢虚张声势三路进犯。”贾老贼狞笑着结束他的长篇大论,“来而不往非礼也,微臣已在两淮布下陷阱,坐等鞑子上钩,怎么着也要把张弘略的佯攻部队吃掉歼灭,才能给忽必烈一点小教训。”
    “原来太师什么都准备好了,朕这回真的可以放心睡觉睡女人了。”赵笑得嘴都合不拢,不过赵还有一个疑问,“太师,刚才你说鞑子还要从海上来第四路,你又是如何得知?”
    “太简单了。”贾老贼看着沙盘背手狞笑道:“忽必烈的军队已经远没有以往那么强盛,要想从正面打破大宋防线,除非是尽起全国之兵与大宋决战。而忽必烈三路虚兵进犯,必有诡计所图,刚开始微臣是猜不到忽必烈的真正目的,不过微臣在把思路逆转过来以后,发现微臣若是中计往前线增派援军,海路上就露出了巨大空当,再联想到忽必烈年前已经彻底平定高丽叛乱,微臣立即得出判断…………忽必烈打算利用高丽棒子的水军从海路偷袭大宋沿海地区,破坏大宋赋税钱粮的来源之地!”
    “而这一路,也是微臣最为头疼的一路。”贾老贼自言自语的说道:“大海茫茫难以侦察敌人动向,大宋又海疆辽阔防不胜防,若是不能找到鞑子水军的主攻方向,大宋水军实难防备。”
    “连贾太师都没办法?那我们该怎么办?”赵担心的问道。贾老贼沉吟道:“不敢欺瞒皇上,微臣目前还没有想到万无一失的对策,不过大宋还有时间,只要大宋军队主力不做无谓妄动,鞑子的水军也不敢随便冒险进攻。微臣这几日闭门不出,就是一直在寻思如何对付海路来犯之敌。”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三十七章 淮南伏击战
     更新时间:2009…8…17 23:12:24 本章字数:5396
    秋夜的淮河两岸静悄悄的,荒芜的土地上,青黄色的杂草无声的随风飘扬,只有夺淮入海的浑浊黄河水在原属于淮河的河道翻腾,发出闷雷般的咆哮声。如果不是淮河北岸还耸立有一顶顶坟包似的牛皮帐篷,还有一个个骑着战马来回巡逻的蒙古斥候,那估计不知情的人来到现场都看不出这是一块即将发生血腥战斗的土地,一块被宋蒙两军反复争夺拉锯的血染疆土。
    很是令人奇怪,黄淮天险本是南宋赖以抵御金蒙铁骑的法宝,每一次外族来犯,南宋军队总要在淮河南岸严密布防,不使金蒙军队有渡河攻城的任何机会,最大限度减少与敌人骑兵直接在陆地上交战的可能…………但这一次不同,尽管蒙古军队两天前就已经驻扎到了淮河北岸,但宋军却龟缩到了距离淮河还有十几里路外的楚州城中,沿岸不要说布置军队防御阻击了,就连抵御蒙古骑兵突击的壕沟都没有挖上一条,摆出了一副随便你蒙古鞑子愿不愿意渡河的架势。不过说来也怪,宋军越是摆出这个架势,蒙古军队就越不敢轻举妄动,两天时间里楞是没有一支百人以上规模的蒙古军队渡河南下。
    “李庭芝究竟是在搞什么鬼?为什么会主动放弃黄淮天险?”鉴于宋军的反常表现,刚被忽必烈重新起用统兵的宗王合必赤与世袭张柔职位的张弘略都绞尽了脑汁。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弄明白宋军地真实意图,合必赤和张弘略这些天可没少派斥候打探周边情况,但越是打探得详细,合必赤和张弘略就越是糊涂…………方圆数十里内,除了楚州城中驻扎得有兵力不知多少的宋军之外,野外并没有一个宋兵埋伏,周边的沭阳李军和淮阴、涟水宋军也是大门紧闭。不见一兵一卒调动,看不出有半点出兵助守楚州城的迹象。
    “会不会是李庭芝打算在陆地上和我们决战?”思来想去,脑袋快要想炸的合必赤提出了一个最有可能的假设,合必赤沉吟道:“宋人这几年利用大汗缺粮的机会,从贸易中获取了大批地战马,李庭芝坐镇两淮也弄到了不少马匹,组建起了一支骑兵,在陆战中已经不再象以前那么被动。会不会是李庭芝觉得有把握在陆战中打败我们,所以故意放我们过河。想要在陆战中与我们决一雌雄?”
    “有这可能,不过也有些奇怪。”张弘略既赞成又反对,“李庭芝素来奸滑,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就不怕放我们过河之后陆战不利?导致我军横扫两淮富贾之地?”合必赤搔起了脑袋………张弘略这话很有道理,蒙古军队只要渡过了这条黄河,那怕只要三四千人的骑兵,也能给南宋的两淮富庶地区造成巨大破坏,李庭芝放弃黄淮天险与蒙古陆战,是否太托大了一些?
    “王爷。张大人,小人有一个想法。”一个副将提出新的可能,“蛮子李庭芝会不会在黄河或者淮河的上游建了水坝。等到我们渡河的时候。他在上游掘开水坝,放大水冲跨我们?”
    合必赤和张弘略惊讶的互相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有可能!黄河和淮河是出了名的害河,如果宋人在上游建了水坝。是能在渡河时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那副将见自己的意见被主帅采纳,立即笑得合不拢嘴。谁知合必赤和张弘略又皱眉说道:“不过也没可能。我们地斥候已经探遍方圆近百里的地方,淮河上游如果有水坝,肯定不会逃过斥候的眼睛。”
    “啊,那……那末将什么都没说。”副将又讪讪退下。剩下合必赤和张弘略哥俩继续大眼对小眼,张弘略愁眉苦脸道:“王爷,我们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大汗要我们全力进攻宋人,牵制住宋人的两淮军队,可现在宋人连理都不理我们,军队也不见有半点调动,我们根本无法完成大汗交代的任务啊。”
    “渡河吧。”合必赤下定决心,“明天先渡过河去攻打楚州城,然后再见机行事。”
    “我们的总兵力才有一万六千人,如果河对面有埋伏怎么办?”张弘略大吃一惊,反对道:“我们连宋人在楚州城里有多少兵力都不清楚,如果我们渡河后中了埋伏,后面李逆贼或者淮阴宋人又出兵切断我们的退路,那我们可就象在鄂州一样被宋人包饺子了。”
    “那怎么办?是你说我们不能在这里继续耗下去的?”合必赤反问道。张弘略又傻了眼睛,半晌才咬牙切齿道:“该死的宋蛮子,如果他们据河而守,我们至少还能知道他们兵力多寡,现在他们躲在城里不出来,我们反倒没办法了。如果有什么办法把宋人引出来就好了……等等!”张弘略忽然想到了什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王爷,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们分一支骑兵先行渡河,绕过楚州城攻打宋人大后方,李庭芝为了保护后方富庶之地,不就只好从乌龟壳里钻出来了?”
    “妙计。就这么办!”合必赤当场拍板。大喝道:“明天让阿来夫先领三千骑兵渡河。宋蛮子如果还不出城阻击。就让阿来夫绕道去攻打宝应和扬州。看宋蛮子还沉得住气不。”
    合必赤命令一下。蒙古军队立即行动起来。备船整军。准备军粮军械。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方便军队快速渡河。蒙古军队还连夜在黄河之上修建了三道浮桥。以便两岸蒙古军队互相接应。而宋军那边还是静悄悄地不见动静。甚至连蒙古军队抢搭浮桥都没有理会。到了第二天中午。三道浮桥都抢搭完毕。蒙古千户阿来夫开始渡河南下了。三千余名骑兵牵着战马。带着少许干粮踏上浮桥。成队成队地过桥往南岸集结。
    军队渡河时总是最危险地时刻。生怕宋军半渡而击地合必赤和张弘略都提心吊胆地上了云台。亲自监督蒙古骑兵地渡河过程…………还好。对岸还是静悄悄地不见丝毫动静。甚至连楚州城门都没有打开。宋军似乎连阻击蒙古军队渡河地意思都没有。见此情景。合必赤和张弘略竟然心里有些发毛…………李庭芝可是奸诈似鬼地贾老贼最得意地门生。竟然坐视机动力无比强大地蒙古骑兵登上南岸。如此低级地战术失误。这可不象是他地风格。
    “哒哒哒哒哒。”越是害怕越容易见鬼。眼看着三千蒙古骑兵即将全数登上南岸时。西面忽然传来清脆地马蹄声。好几名满身尘土地蒙古斥候没命般冲了过来。扯开喉咙惨叫。“王爷。张大人。大事不好了。淮河上游出现了许多宋人战船。正在再我们这边冲过来!”
    “淮河上游?莫非是淮阴地宋人军队?”合必赤和张弘略都是脸上变色。淮河河水流速极快。不等合必赤与张弘略询问宋军数量与淮阴宋军主帅是谁。黄淮汇集地交流处已经出现了大量宋军战船。借着风力水势。风驰电闪般向这边冲来。为首最大地那艘旗舰上。硕大地李字帅旗迎风飘展。合必赤和张弘略面面相窥。异口同声问道:“宋人在两淮地名将中。除了李庭芝外还有什么人姓李?”
    “中计了!”张弘略最先反应过来。惨叫道:“李庭芝地主力根本不在楚州城。而是在楚州上游地淮阴城!宋人故意放弃河防闭城不出。就是为了让我们摸不清楚他们真正地主力所在。等到诱使我们渡河进攻地时候。李庭芝地主力突然杀出。借着上游之利截断我军。然后把我们分而破之!”
    “战船迎敌,南岸骑兵赶快退回来!”合必赤可没时间象张弘略那么去分析宋军的战术意图,直接大喊大叫催促众军准备…………对于在鄂州、凤翔路和开平等诸场战役中已经伤尽了元气的蒙古军队来说,三千骑兵无比珍贵,已经不能再向鄂州之战前那么随意挥霍了。
    合必赤地命令下得虽快,无奈宋军船队的速度更快,南岸的蒙古骑兵刚开始通过浮桥向北撤离时,宋军船队已经冲到了近处,不等蒙古军仓促出动地战船上前拦截,宋军旗舰上已是炮声一响,冲在最前面地数十条小船一起升起火头,夹裹着滚滚浓烟,借着水流冲向蒙古军浮桥。吓得浮桥上的蒙古骑兵鬼哭狼嚎,争先恐后你拉我扯地逃往北岸,互相拥挤间,不知多少蒙古士兵跌落滔滔黄河,葬身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
    不管蒙古军队如何加快速度,三千骑兵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三道狭窄地浮桥却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只在刹那间,数十条火船撞上了第一道浮桥,火船上满载的茅草浇满了桐油,熊熊燃烧起来又岂是麻绳木材搭建地浮桥所能抵挡?烈火所到之处,浮桥木燃绳断,蒙古士兵须发尽着,肌肤炙烤如针扎,焦臭难闻,哭天喊地无处可避,下馄饨一般摔入黄河,被浑浊的河水卷入旋涡。还没到半柱香时间,第一道浮桥就被火船烧断,桥上蒙古骑兵人马尽皆跌落河水,到阴间去再现他们蒙古帝国的骑兵去了,第二、三道浮桥上蒙古骑兵哭喊震天,自相践踏拥挤更甚,火船还没冲到面前,上百蒙古骑兵已经被自己人挤下黄河,翻滚呻吟着河水冲向远方。
    “大宋…………!”正当蒙古军全军都被火烧浮桥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时,南面的楚州城中忽然杀声雷动,城门大开,一队又一队的宋军涌出城门,潮水般铺天盖地涌向黄河河岸。初次单独领军的文天祥穿戴整齐官服,高坐在一匹纯白战马上,左手高举大宋旗帜,右手持剑指着黄河岸边惊惶失措的蒙古军队纵声高呼,“杀…………鞑子…………!”
    “杀鞑子…………!”两淮军中最精锐的武锐军将士齐声怒吼,排着严整的阵形,跟着文天祥的大旗整齐而又迅捷地挤压过去。
    “杀鞑子…………!”李庭芝亲自率领的宋军船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